语文《村居》教学设计(19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村居》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村居》教案设计 2

一、写作背景

清咸丰年间,政府政治x败。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高鼎怀才不遇,和众多的心高志远却失意人生的读书人一样——苦闷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请下,郁郁寡欢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闷。乡村的二月是最生气勃勃的季节。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新润朗。泥土中散发着绿草的清香,鹅黄淡绿的草儿被风儿梳理得柔顺鲜润。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映衬得更加亮丽生动。莺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发出悦耳得鸣叫声,高鼎得心情一下子变得轻盈愉快起来。他沿着堤岸漫步。河边的杨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风中一会儿扭动着苗条的腰身,轻盈得曼舞;一会又用她们那柔软纤细的枝叶去轻拂堤岸------草青、水静、柳绿、莺飞,好一幅江南乡村风景图啊!高鼎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已经有一只风筝飞上天空,那是孩子们自己用纸糊成得老鹰风筝。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所感染,举头凝望天空中随风高飞得风筝,他发现:风筝竟有着与乡村山水及孩子们的欢笑声一样的悠游自在!

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发,随即吟诵出了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村居》。一瞬间,他领悟到了陶渊明为何会放弃功名,归隐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热爱起这乡村安逸无忧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

《村居》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三、教学价值

本课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孩子们放风筝的插图、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8个要求会写的字、一个多音字“散”构成的,课后还有三道练习题。

本课的七言绝句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配合了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反过来这首诗正好把这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跃然纸上。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精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学生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另外本课还要求学生掌握两个多音字“散”和“长”,“散”是在诗中出现的,而“长”怎是在课后的读一读中配合一首小儿歌一起呈现的,通过儿歌的朗读,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长”字两个读音的不同含义。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则注重了孩子们词语积累。给相同的词语连线,则是让学生了解诗中个别词语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四、地位作用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一板块《快乐地玩》的第一课,是学生刚刚结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重返校园学习的第一课。刚刚开学学生还没有从玩耍中完全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教材一开始就编排了能与学生假期生活紧密联系的《快乐地玩》这一板块,让学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第一课《村居》,更能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且篇幅短小,内容生动,边学习边让学生回忆暑假的愉快生活,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呈现了一方游戏的天地,让孩子们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另外,本课的古诗教学是在一年级下册刚教学完,《春夏秋冬》这一板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板块的几首诗都是吟咏四季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清新活泼、明朗晓畅的语言描写四季的瑰丽风景,抒发了诗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从古诗中得到启发,得到了美的享受。学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村居》这首古诗的,学生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古诗的教学从一年级下册写景的古诗到本册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同时也为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上册学习描写劳动场景的田园诗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认识1个偏旁“火”。认识多音字“散”和“长”。

2、通过图文结合、乐文结合、动静结合,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5、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六、方法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自主地学习。所以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氛围。

例如:1、导入部分,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每一个苹果的后面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的古诗,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苹果后面的古诗就可以获得这个苹果。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了所学过的古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选择与本文内容比较相符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诵,让他们的读书声和音乐声融合在一起,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同时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诗的语言美。

3、复现巩固过程中,把古诗的内容改写成小散文,而且散文中包括本课中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换个语言环境识记生字,同时也进一步感悟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二)朗读品味,读中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对于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在读中感悟。所以在读时我们可以分步进行。

1、多种形式自由读。如齐读、分行读、表演读、合作读、比赛读、评读等等,由自己小组自己选择来读。

2、展示读。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适当时加上教师的示范读。

3、想象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加入音乐,让学生闭眼边读边想象,进一步在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师中我们就要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词句质疑、借助图画去解疑,还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通过自读自悟获取知识、情感体验等环节,都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如:1、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次复现”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在读的同时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进行标注。然后小组同学通过图文对照,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行古诗所对应的'画面,这样学生就在回报与讨论中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我的一点看法

另外,课程标准中指出,低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个

(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4)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3.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只有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点建议

在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部分学生把柳树画成了黄色,这就说明学生对于早春二月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老师可以把歌曲《村居》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加深了巩固,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村居》教案 3

《村居》教学反思

这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诗意方面,我先让学生自读,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词句在4个人的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帮忙理解。接着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回报将是惊喜。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在朗读时应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运用什么样的语气)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谈一谈自己的想法)3、展示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图文结合,看幻灯片读诗,读诗看幻灯片。5、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进行学习借鉴,完善自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在这里我想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在课堂上虽然也有同学谈自己的看法、互相评价,但是所占比例太小。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在今后的工作我会不断学习、探索,找到最佳教育教学手段。

《村居》教学反思

课中的反思,有利于课堂教学高效高质地完成;而课后的反思,可以批判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使课堂教学心得理论化。看来,课前的反思是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课后的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但在2个多月的反思中,我更钟情于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活动,尤其是针对自己较为薄弱的环节──评价,每每回味,时时咀嚼。

记得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候,课堂教学盛行满堂问,但对学生的回答,我总是表现得很吝啬,不懂得去评价,偶尔评价了,也是简单的“你真棒”“不错”“很好”等。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师生间的交流,就像一个考官,只给最后的分数,不重视学生感受的过程。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地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时,我不是运用评价适时地去引导,而是抛下一句“谁能帮帮他”的话,让另外的学生回答,直到正确答案出现为止。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则谜语,猜对了?说声好,错了?

请坐下,再猜。学习了新理念后,我逐渐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尤为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但是不恰当的评价往往又把学生带入误区。比如,在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读读狐狸对乌鸦说的每一句话,再看看乌鸦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一生说: “狐狸太狡猾了,他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最后使乌鸦动心,受骗上当。”

我评价:“嗯,狐狸的确狡猾。”另一生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也很有恒心,他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的语气,从一开始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她的孩子,赞美她的羽毛,最后直到乌鸦开口。”我又评价:“很有创意,你的感受真是与众不同。”看似观念转变了,但是在鼓励学生独特感悟时,却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无形中,把背离诚信的道德行为视为“聪明”来欣赏,怎么能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江湖骗子假、冒、拐的行径呢?又怎么能为他们的漫漫人生路导航呢?看着学生眼中的疑惑,我也内心也是一片茫茫然。

像这样的尴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可以说不算少,这种时候,我总会回想起那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恰当的评价,适时的启发随处可见,点点滴滴时刻激励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有一次,我教学生学习古诗《村居》,其中有这样一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一个学生在朗读这句诗的时候,模仿古人放慢了语速,摇起了小脑袋。但是另一位学生对他的朗读不是很满意,觉得前面的那个同学读得太平淡,她也想读一读。结果,同学们对她的朗读也不是很满意。这时候,我首先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投入,也对第二位同学勇于尝试的态度加以表扬。接着,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先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但是都不尽人意。于是,我请同学们观察课文的插图,孩子们看到地下的小草,有的刚刚发出幼芽,有的在春风中摇摆着;天上的黄莺有的高飞,有的相互依偎,像是在说什么悄悄话;湖堤的柳树随风舞蹈;空中弥漫着薄薄的春烟,朦朦胧胧,十分迷人。

在学生尽情、尽兴的描述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逐渐沉浸在诗文的意境之中。这时,我又请同学们说说,如果你就是那个诗人,能不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你现在的感受呢?孩子们想了想,异口同声地说“是‘醉’字!”这一次再朗读,大家立刻找到了感觉,有的把“醉”读得很很轻缓,有的把“醉”字读得很轻快,甚至还加上了眼神与形体的动作,争先恐后地把这首诗的意境展现在众人面前。我想,同学们能有如此淋漓尽致的表现,正是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了评价性的语言,为他们充满个性的理解和朗读保驾护航。

在不断反思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逐渐领悟到,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除了应该灵活自如地调动有声语言,还应充分发挥形体语言、表情语言、情感语言等的功能。一个鼓励性的点头、赞许的笑容、由衷地翘起大拇指、慈爱的抚摸……在实际教学的运用中,确实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自从学习了反思性教学的相关理论,我一直在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渐渐明确了“为什么要评价?”它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明了了“评价什么?”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再次,明白了“怎样评价?”绝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制于一身的因人而化、因人而异的教学智慧;它是对教师知识内功、能力素质、和创造灵性的全面考验;是随机应变的组织、推动、深化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评价”这盏明灯的导航下,充分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村居》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村居》这首诗, 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课后,与教师们探讨研究后,我有了如下的感想: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专门搜寻了一首带有动画形式的课文插画,目的是提高孩子对《村居》美景的感受。遗憾的是因为此动画不是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年呢个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播放,比如说,希望在讲解哪句古诗的时候就出现哪句古诗,这在这个课件里面无法实现。因此,在指向性上,孩子一直看着的是整首古诗,缺少了对重点的观察。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课件这一个方面上还需多加努力。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结合。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的好,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课后,理解到识字、认字才是低年级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并在生活中去学习认字、识字,有意的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识字的乐趣。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却也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自己组词,通过词语巩固、理解字的意思。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3、展示读,教师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再通过肢体的配合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遗憾的是学生个别朗读后应及时的让学生谈谈想法,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重启哦自身来说,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欠缺语言的干练、准确。第二,表情不够丰富,亲和力不够,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教师就是个演员,需要从神态到语言去感染、带动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充分的用爱去上课,去感受孩子的内心。第三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在我这次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把知识、把答案灌输给了孩子,而没有引导孩子自己感受、体会出来,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各方老师的建议、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充分的去体会教会学生而不是教过学生。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村居》原文 4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风筝。鸢,老鹰。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5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会读会写生字。

★能通畅的背诵,熟练的读古诗。

★读古诗想象诗中情景,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村居》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课件演示一组与诗词有关的春天的景物动画,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出示古诗,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学生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结合。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的好,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

1、学生自由朗读。

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

3、展示读,教师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

4、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再通过肢体的配合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

遗憾的是学生个别朗读不够到位,初次学习朗诵古诗,抑扬顿挫把握不住。背诵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在课堂完成。诗句的感悟没有及时让学生谈谈想法,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没有让学生从品读中感受诗歌的美。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还要加强朗诵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诗词的语言、音韵、意境的美。

《村居》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理解词语

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词描绘的意境,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通过理解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境,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和热爱国家的赤子情怀

教学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并能动笔将词的意境描写出来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

朗读法、抓重点词句品味想象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词”

1.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生齐读)

2.(出示课文)从形式上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

3.简介“词”这一文学形式: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如,题目中的“清平乐”就是词牌,“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全词

1.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读

课件出示:清平乐 村居

强调:乐: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yuè)!“清平乐”与“村居”之间注意停顿

2.这首词的题目“村居”是农村人家的意思,辛弃疾笔下的农村人家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课件出示全词)读一读这首词,希望大家读正确、读通顺

4.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翁媪、锄、剥、莲

5.读词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停顿上、下阙之间也要注意停顿(听范读录音后生自由练读)我们再来读一遍

三、理解词句

1.刚才大家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还真有了些词的韵味有不理解的字或词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预设

①“吴音”不是指苏州、无锡这一带的方言,而是课文中“农家”的所在地——江西上饶地区,所说的`方言叫“吴音”

②说着“软软吴音”的是谁呢?从字形上我们不难发现,“翁”指老公公;“媪”则指老妇人“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

③你是怎么理解“相媚好”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词的内容来说说

④“锄豆”是怎么回事?

⑤“无赖”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小儿”是这样的无赖吗?从这首词中我们也能体会出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4.理解了这些词语,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注意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品味意境

1.这首词朴实易懂,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2.这首词中哪种景象你特别欣赏,并从中品出了味道?(村居美景、翁媪图、锄豆图、编织图、顽皮图)

3.能拿起你的笔,为大家描写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吗?

4.这一个一个的画面是通过什么事物连成一个整体的?(溪)

5.重点赏析“醉”字

①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意境,你会选哪个字?(醉)

②谁为什么而醉?

③(配乐响起)看着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喝着美酒、悠闲地聊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一起读一读,把老夫妇俩的幸福、满足、陶醉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也一起醉上一醉!

6.体会诗人的情感

①醉的仅仅是“白发翁媪”吗?

②看着眼前的景象,词人辛弃疾也醉了,他又为何而醉?

③让我们像作者一样,陶醉地读一读这首词

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让我们来试着唱一唱,好吗?(先听一遍,再自由地唱一唱)

五、拓展阅读

1.辛弃疾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茅檐低小的恬淡情趣,还有金戈铁马的壮烈让我们来看一看辛弃疾的另一种“醉”吧!

2.课件出示《破阵子》

3.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又为何而醉?

4.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力主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的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沉沦词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希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辛弃疾,了解辛弃疾词中或壮怀激烈,或恬静淡然的情感

六、课外作业

1.认真书写“翁、锄、莲”;

2.背诵这首词,并想象整首词描绘的情境,写下来念给家长听;

3.搜集辛弃疾写的其他的词,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景 溪 青青草 美

人翁媪 相媚好大儿 锄豆 醉中儿 织鸡笼小儿 剥莲蓬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村居》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继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

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一、二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

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村居》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学生:查一查“翁”和“媪”的意思。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你们刚才背诵的除了唐诗外,还有一首词(板书:词),你知道是哪一首吗?

对,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中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词。

2.揭示课题,读准多间字“乐”。

3.解题: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能合着音乐歌唱,所以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就是词牌名,常见的还有“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等。“村居”是词的题目。朗读时,词牌名和词题中间要停顿时间长一点。(范读,齐读)

从“村居”这个题目上,大家来推测一下,这首词将会写些什么什么内容呢?

映示:乡村人家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l)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正音。

yán mèi wēnɡ ǎo chú wò bāo

茅 檐 相媚好 翁 媪 锄豆 卧 剥

“剥”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bāo”,表示一个动作——把外面的皮或壳去掉叫“剥” (bāo),词中是剥什么呢?(“剥莲蓬”:把莲蓬剥开,取出里面的莲子吃)谁还能用“剥”(bāo)这个读音说一个词呢?(如:我们家买了桔子,吃的时候,要把桔子的皮——“剥开”)这个“剥”还有一个音“bō”,谁能用“bō”这个读音组词?(板书:剥削 剥夺)

3.指名朗读,提示: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4.范读,再指名读,齐读。

5.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大家欣赏。(播放动画)

问:词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色?

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江南农村的田园生活的画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画卷中。

三、理解词意。

1.读一读词,看一看画,想一想每句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交流: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分别解决。

查字典理解:

翁:上了年纪的男子。 媪:上了年纪的妇女。 翁媪:一对老年夫妻。

看图理解:

“檐”是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茅檐”这里指茅草屋。 卧剥:趴卧在地上剥莲蓬。

老师点拨: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无赖:现代的意思是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但在这首词中是“顽皮”的意思,是对小孩的爱称。

3.逐句朗读,同桌合作说一说每句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4.交流: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比较难于理解?

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古诗词中,有时为了对仗、合仄或押韵的需要,常常把其中的词句倒过来写,这叫“倒装”。这句便是,按我们现代的习惯,应该写成这样:

出示:谁家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

(2)是谁“醉”了?为什么会醉的呢?

(3)想一想:老俩口一边喝酒,一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说说词意:不知是谁家的白发苍苍的老俩口,喝过几杯酒后,正醉醺醺地用吴地方音亲热地叙说着家常呢……

5.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

低矮的茅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长满了了青青的小草。不知是谁家的白发苍苍的老俩口,喝过几杯酒后,正醉醺醺地用吴地方音亲热地叙说着家常呢……

大儿子正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正趴卧在溪边剥吃着刚刚摘下的莲蓬呢。

提示:“锄豆”意为“在豆地里锄草”。(回忆“锄禾日当午”的“锄”也即此意。)

四、品读欣赏。

1.诵读全词,读好每句的节奏。指名读。

2.朗读古诗词,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怎样?

3.联系全词,谁醉了?仅仅是因为喝酒多而“醉”吗?

让我们来看一看:

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溪上青青草”;

老俩口的恩爱生活——“醉里吴音相媚好”;

勤劳能干的大儿子——“大儿锄豆溪东”;

心灵手巧的中儿子——“中儿正织鸡笼”;

活泼可爱的小儿子——“溪头卧剥莲蓬”。

这样的生活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温馨、安宁、平和、幸福)

师: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翁媪陶醉了。

4.作者看到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此时的作者辛弃疾是处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中。

简介辛弃疾(出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多年为官,42岁时遭馋言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68岁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收复失地,但不为朝廷采纳。《清平乐 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辛弃疾看到这样一幅清新淡雅、其乐融融的村居图时,他会怎样想?

出示:向往热爱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

板书:田园生活

向往热爱

5.(音乐声起)茅檐、小溪、青草,还有这幸福的农家,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难怪词人辛弃疾如此热爱、向往这恬静的农村生活。面对如此秀丽的风光,面对如此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读出一份热爱与向往吗?让我们一齐再次诵读。

五、合作探究(机动)。

1.从“茅檐低小”这句看,这户农家生活富裕吗?但为什么这对老夫妻却感到那么快乐和满足呢?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既然老俩口有“最喜”,那一定还有另外的“喜”啰。那么,他们还“喜欢”什么呢?(大儿子的勤俭辛劳,中儿子的心灵手巧,小儿子的活泼可爱,老夫老妻恩爱有加,一家人和和美美,还有远离战争、安居乐业……真是其乐融融啊!)

六、拓展延伸。

1.辛弃疾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词还有许多,这里,老师为大家补充其中的一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范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七、作业:填空。

《清平乐 村居》中,“ ”是词牌名,“村居”是 ,它的意思是 。词的作者是 词人 。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 、 、 、 等这些平常的农村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出来,抒发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6 清平乐 村居

田园生活

向往热爱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春天美景,感受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古诗,弄懂诗句意思。

2、感受春天美景及儿童生活情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的脚步",昨天我们学习了本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绝句》,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首古诗《村居》,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所写。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指名读,读诗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有读出节奏和韵味。

3、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这首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谁来提出来?

拂堤:轻拂着堤岸。

春烟:春天腾起的烟雾。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再和同桌进行交流交流。

三、品诗古诗、感悟诗情

1、出示前两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指名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这两句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2)你看到小草是什么样的?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的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一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小草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诗人写诗时所处的时间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尽同一种事物,也会呈现中不同的状态。

(3)这拂堤的杨柳真美!我们还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巜咏柳》,指名读、齐读。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景吗?

2、出示三、四句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过渡)这迷人的春景,不仅吸引了我们,更让一群孩子欢乐不已。谁来读一读后两句诗。谁来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谁放过风筝呢?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放风筝的景象?

(2)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写人物的活动,写了孩子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形,感受到孩子充满了生机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闭目想象,老师有感情的范读。

4、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5、指导书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1、背写古诗《村居》。

2、摘录描写春天的诗句。

3、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把自己看到的景色描写下来。

板书设计:

村居

景(美丽) 人(生机)

赞美热爱春天

教学反思: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古诗是一幅有声的画。在学习古诗时,我首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大胆交流:看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小草长出来了;杨柳树也发芽了,长长的枝条垂下来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轻抚着堤面;孩子们放学了,在放风筝;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炊烟。听到了莺的鸣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下课的铃声。这样学生和诗人一起走进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赏那醉人的美景,从而使学生渐入古诗意境,达到人入画中、人融画中。

情感是古诗的魂。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而喜欢读古诗,在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我特别注重创设情境,从情感体验为主线,首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放纸鸢的乐趣。再引导学生交流情感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春天的喜悦和赞美。

古诗村居鉴赏 10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村居》教学设计 11

清 平 乐作者:辛弃疾村居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多种方式灵活理解词语

3.结合图意,在正确解释词语、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词描绘的意境,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通过理解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境,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和热爱国家的赤子情怀

教学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并能动笔将词的意境描写出来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想象、朗读等方式感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朗读法、抓重点词句品味想象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词”

1.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生齐读)

2.(出示课文)从形式上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

3.简介“词”这一文学形式: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如,题目中的“清平乐”就是词牌,“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全词

1.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读

课件出示:清平乐 村居

强调:乐: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yuè)!“清平乐”与“村居”之间注意停顿

2.这首词的题目“村居”是农村人家的意思,辛弃疾笔下的农村人家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课件出示全词)读一读这首词,希望大家读正确、读通顺

4.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翁媪、锄、剥、莲

5.读词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停顿上、下阙之间也要注意停顿(听范读录音后生自由练读)我们再来读一遍

三、理解词句

1.刚才大家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还真有了些词的韵味有不理解的字或词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预设

①“吴音”不是指苏州、无锡这一带的方言,而是课文中“农家”的所在地——江西上饶地区,所说的方言叫“吴音”

②说着“软软吴音”的是谁呢?从字形上我们不难发现,“翁”指老公公;“媪”则指老妇人“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

③你是怎么理解“相媚好”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词的内容来说说

④“锄豆”是怎么回事?

⑤“无赖”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小儿”是这样的无赖吗?从这首词中我们也能体会出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4.理解了这些词语,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注意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品味意境

1.这首词朴实易懂,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2.这首词中哪种景象你特别欣赏,并从中品出了味道?(村居美景、翁媪图、锄豆图、编织图、顽皮图)

3.能拿起你的笔,为大家描写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吗?

4.这一个一个的画面是通过什么事物连成一个整体的?(溪)

5.重点赏析“醉”字

①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意境,你会选哪个字?(醉)

②谁为什么而醉?

③(配乐响起)看着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老夫妇俩醉了!看着勤劳、活泼的孩子们,老夫妇俩醉了!喝着美酒、悠闲地聊着天,安宁舒适的生活更是让他们陶醉!一起读一读,把老夫妇俩的幸福、满足、陶醉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也一起醉上一醉!

6.体会诗人的情感

①醉的仅仅是“白发翁媪”吗?

②看着眼前的景象,词人辛弃疾也醉了,他又为何而醉?

③让我们像作者一样,陶醉地读一读这首词

7.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让我们来试着唱一唱,好吗?(先听一遍,再自由地唱一唱)

五、拓展阅读

1.辛弃疾也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茅檐低小的恬淡情趣,还有金戈铁马的壮烈让我们来看一看辛弃疾的另一种“醉”吧!

2.课件出示《破阵子》

3.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又为何而醉?

4.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力主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的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沉沦词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希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辛弃疾,了解辛弃疾词中或壮怀激烈,或恬静淡然的情感

六、课外作业

1.认真书写“翁、锄、莲”;

2.背诵这首词,并想象整首词描绘的情境,写下来念给家长听;

3.搜集辛弃疾写的其他的词,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景 溪 青青草 美

人翁媪 相媚好大儿 锄豆 醉中儿 织鸡笼小儿 剥莲蓬

《村居》教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 学生练读。

(2) 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 (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 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板书:?)

我们一会儿再解决这个问题。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 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 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

(7)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 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 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配乐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五、解疑

1、这首诗我们先读到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呢?

(老师指板书)

“草长莺飞二月天”为什么不说“二月天草长莺飞”?

2、请同学们按“草长莺飞二月天”读一遍,再按“二月天草长莺飞”读一遍,看看怎样读更好听。

3、让学生写出“天”“烟”“鸢”的拼音,然后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韵母都是 ān)

4、小结:《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

你们说得真好!他们的韵母都一样,这样写诗,听起来特别好听,特别有味道。如果换成了“飞”字味道就差了。

六、扩展活动

1、(配乐)自由动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2、评析学生作品:

(实物投影打出)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景色优美,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表示轻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时间、机会等)。

指导朗读:(“#183;”表示重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

烟趁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说完后可

以试着写下来)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村居》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玩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对对碰,碰对了的小朋友是最棒的。

幻灯片出示: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眠不觉晓——

夜来风雨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指名对以上诗�

3、齐读这些诗句。

4、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春天)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引导学生吟诵《草》);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引导学生吟诵《春晓》);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引导学生吟诵《咏柳》)。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2、板书课题:村居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生字的读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指名读古诗,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出诗歌的韵律美的。

2.引导看图,诵读诗句,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小草还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呀!春风姑娘的手真温暖呀!”

生2:我仿佛看见了黄莺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还唱着欢快的歌儿。

(2)是呀!这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3:我仿佛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仿佛听到了虫子的歌唱。

生4:我仿佛看到了柳树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这时你想起了哪句诗呀?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

(3)、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请同学们把这美用你的朗读给读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

生: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句诗中知道的。

师:真会读书的孩子呀!知道从诗句中找答案!

师:你喜欢放风筝吗?

生:喜欢!

师:请你把你的喜欢之情送进诗句中读出来,好吗?

生:读诗。

(多让几个同学读)

3、小结: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就让我们伴着音乐把春天的美好给读出来吧!(齐读《村居》)

五、拓展延伸。

其实,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总结

春天到了,花红了,草绿了,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鸭子们到水里嬉戏,孩子们也玩得正欢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呀!让我们再次跟着诗人高鼎去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吧。(齐读诗歌)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村居》。

2、和爸爸妈妈读其他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早回家——放风筝。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15

内容摘要:

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书第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古诗《村居》。

教材分析:《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并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诗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有关于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展示出了一张图片,谁能够来说说图片里有哪些景物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老师呢还有一个疑问,这些景物通常是在哪个季节里出现呢?(学生:春天)回答正确,这些景物是在春天里出现。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山村里的春天吧!

(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1、教师: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个朝代的呢?(点名回答,并给予评价)

学生:清朝的高鼎。

教师:回答的不错,这首诗是清朝的高鼎所写。我们对诗人仅仅知道名字和朝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所以,请同学们把目光移到多媒体上,让我们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教师朗读

三、初步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4)请学生朗读古诗。

(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教师在学生自读古诗时进行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an)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1)出示“醉、烟、童、散、忙”这些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成员一个一个接着朗读生字并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笔顺跟随表,说出笔顺。指名反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

(5)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6)学生描红、临摹。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3)配乐练读

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4)全班齐读

四、品悟古诗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预设: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嫩绿嫩绿的。黄莺在空中飞来飞去。河堤旁的柳条发芽了,几个下朋友放学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五、背诵全诗

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所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啊!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背诵。

3、集体配乐吟诵。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出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来读一读。)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沾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村居》

2、搜集高鼎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村居》教案设计 16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 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重点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知道我的爱好是什么吗?

老师知道许多同学喜欢中国画,也有许多同学在学中国画,所以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了一幅中国画和大家一起欣赏。出示课件

2、来,大家都来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景物?( 茅屋、荷花、老翁等 )

如果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田园牧歌、农家生活、村居)

3、这幅画就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著名的词《清平乐 村居》画的(板书课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除了“清平乐”这个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4、 四年级我们学的《卜算子 咏梅》还记得吗?齐背。

5、《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也很了不起,你知道是谁吗?请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简介辛弃疾(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一生主张抗金北伐,他的诗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在晚年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就隐居在江西上饶地区,在那里生活了20年。在这段期间,他深深地爱上了农村安详、宁静的生活,写了许多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这首《清平乐 村居》就是在那时写的。

5.初读古词。

(1)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多读几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 同桌互读。②分男女生赛。③齐读。

6、 读了这首词后,你有什么感受?

老师这里有几首曲子,你觉得配上哪一首比较合适?说一说,为什么要选这首?

过渡:虽然都是名曲,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看来,你们都是小诗人,都有诗人一般敏锐的感受力。老师相信,这首词的意思你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出来。

二、分组互动,自悟诗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每句分别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质疑。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随机板书)

3、解疑。老师把这首词改编成了连环画,请学生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根据这几幅图你能理解这儿的哪几个词语。

4、还有不理解的吗,如果有,你可以走下位置去向会的同学请教。

5、汇报。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6、这首词大概讲的是什么呢?

7、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同学们基本理解词的内容,那么辛弃 疾为什么写这首词呢:

8、朗读词,这次要求读流利。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放声朗颂诗词,边读边想,你以为词中的那出最有情趣。

2、讨论那儿最有情趣?并练习朗读。

3、对话。小组合作,两位老人会谈到些什么?表演一下(随便找搭当表演)

4、学生表演

5、现在,你能把诗背下来吗?

6、背得真不错,诗人凭借仔细的'现象和生动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这首词,通过这节课老师感到同学们也有着同样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老师把这首词改成了一本边环画,可惜,没有来得及给每幅画配上解说的内容,我想请同学们帮个忙。

四、给图配文,再现诗境。

1、伴着音乐,学生讨论,添加内容,教师巡视。

2、老师刚才发下去的图,可以组成三本同样的边环画,每本共六幅图,哪几小组拿到的是第一幅,请你们下去按顺序把其它五幅图找来合成一本完整的边环画。

2、把你的这本连环画,读给大家听听。

五、总结全文,朗颂古诗。

1、三本边环画出自今天我们师生之手,老师想带一本回去,其它两本想送给同学们,可是我到底送谁呢?

2、谁朗读的好就送给谁吧!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道自己比较喜欢的古诗,把它编成边环画。

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 1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村居》教案 18

一、读题释题

1、师生书空课题,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居”

2、学生猜想诗题“村居”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识记烟、散、指、堤、鸢,分享识字方法。

3、读出诗的节奏,发现押韵的妙处。

4、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三、探究感悟

1、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句子、问题: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用三角形标记。

草、莺、杨柳、烟  

教师出示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草长得怎么样?莺是怎么飞的?杨柳又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看着画面,说出美妙的句子。

(2)理解“醉”的意思

看到如此的美景,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出示“醉”的三种意思,让学生选择,诗句中的醉是哪种意思。提问学生,谁陶醉了?

(3)设计引读

2、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句子、问题:诗中写了哪些人、事?用三角形标记。

(2)学生提问、解答

(3)想想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吗?

3、体会诗情

在作者的笔下,春天如此之美,孩子如此之乐,你想他是要表达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把全诗再来读一遍。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诗?

2、学唱歌曲《村居》

3、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春景。

《村居》教案设计 1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村童

加一加:“诗”“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村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妆绿丝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