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
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
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
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
厄运:困苦的遭遇
摇曳:摇晃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课。
【前准备课】
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师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3、指名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
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
(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
(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
(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全班交流。
(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 )
23、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旁白。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主角演得怎样?(激趣: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 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其它同学演得好吗?(激励:甘当绿叶,演好配角从而反衬出主角的机智、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怎么没人表扬我呀?说明(老师读得旁白和分角色朗读时的旁白一样吗?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12 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3.读记本课的“解释”等词语,并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 同学们,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板书:半截蜡烛)
师: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认真读阅读要求,看看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
学生学习汇报
课件演示字词,
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 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她是怎么做的?�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强调哪个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
(2)有同学认为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
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
生:可恶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去了!怎么办?跟他们吵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急的关头越要镇定,不能慌。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
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3)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让大家做个导演,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
生1:是那半截蜡烛。因为这半截蜡烛不仅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师:所以文章以它作题,因为用“半截蜡烛”作题目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
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三)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
(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例如《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 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2. 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3.仿照剧本的文学特点,尝试写一个短小的剧本。内容自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体会伯德诺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描写,体会它们强烈的爱国精神。
2、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㈠1939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数国家染上战火,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人数达5120多万。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半截蜡烛》。
㈡(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剧本,整体感知
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㈡师生交流反馈。
1、课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
2、文章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教师小结: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三、细读剧本,品味人物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他们为了保住半截蜡烛中的情报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军官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么与敌人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默读剧本,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想一想从这些词句当中你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㈠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㈡师生互动交流,感受人物特点。
1、预设一:感悟“伯诺德夫人”
(出示)句一: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电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
⑴从动作中体会
①从“急忙”你体会到什么?
②为了不暴露情报,伯诺德夫人急而不忙,立刻取出一站油灯,在敌人面前她显得那么镇定自若。
⑵从语言中体会
①面对狡猾凶狠的敌人,伯诺德夫人是怎么说的?
②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一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突出“亮”字,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强调“灯”字,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敏、勇敢,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半截蜡烛》,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1、学生回答。
2、老师总结:
这半截蜡烛不是普通的日用品,在本文中,它与生活在一个特定时代的一家人的生命和一场重要的斗争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因为它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大家想不想亲临现场,亲身经历那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二、指导细读课文重点段
1、听课文录音。(第2、3、4段)
2、听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啊?
是啊,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让我们的心也绷得紧紧的,为伯诺德夫人一家捏一把汗,直到最后才深深舒了一口气。大家看看,围绕着蜡烛的变化,伯诺德夫人一家跟德军斗争了几个回合呢?
板书: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这三个回合的较量,分别表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相关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想象当时的情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看看自己都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词句。
4、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三、引导品读课文重点段
1、根据学生的汇报,品读第一回合的重点语句。
出示文字: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这里有一个词语重复出现,预示着蜡烛的熄灭带来的一连串的严重后果,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是哪个?这其实也是伯诺德夫人的内心独白啊,� (老师导读)。
她当时会怎么想呢?
从“急忙”“轻轻”两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多么镇定机敏的伯诺德夫人!
2、妈妈临危不乱,儿子怎么样?请你说说自己通过那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动作: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
神情:_____________
3、“大家要学会从人物的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请你想想,杰克“默默地坐待着”,他在待着什么?坐以待毙吗?假如你是他,会怎么想?
4、此时此刻,蜡烛仿佛成了一颗***,情况万分危急,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那紧张窒息的气氛?
5、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的?
“娇声”是怎么说?你猜她是怎么想的呢?�
她的办法成功没有?齐读课文相关语句。
杰奎琳巧妙地骗过了德军,化险为夷,保住了秘密,保住了一家人的生命!此时,你想对杰奎琳说些什么?
6、总结: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危机时刻,伯诺德一家人靠的是什么夺取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胜利?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谁知道是什么情感吗?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找找。
(热爱祖国)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2、3、4段
五、小组合作
酝酿任务动作,练习语言,把握人物心理,表演课本剧。
六、作业
回家把课文讲给家长听,注意添加人物的心理活动。
【板书设计】
12、半截蜡烛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使命,并理解伯诺德夫人藏绝密情报的绝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为祖国、为和平而舍生忘死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体会他们的机智勇敢。
[课前交流]
一、了解战争。
1、交流:同学们,战争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你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3、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因为战争,许多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因为战争,才有了一幕幕的尸横遍野……
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交流: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3、小结: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1940年5月,纳粹只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就闪电般地占领了法国。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法国这块国土上。
三、了解法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1、面对着“国破山河碎”,面对着凶残的法西斯刽子手,法国人民把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转入地下。不管环境多么恐怖,道路多么遥远,斗争多么艰难,他们,都不曾放弃!在沦陷区,他们秘密传递情报,出其不意地打击强盗。不断遭受游击队打击的德国强盗,变本加厉地展开了血腥的镇压与杀戮,他们采用地毯式搜捕
2、严密排查情报人员;他们高喊着“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漏过一个”的强盗论调,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鲜血,染红了法国的大地;枪声,遮掩了法国的天空……法国,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但是,在这死寂的背后,不屈的暗流涌动着,就连一向柔弱的妇女和孩子,也带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敌后的情报传递。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大智大勇的壮歌!
《半截蜡烛》案例评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刘叶蓉
【评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不可袖手旁观或是走马观花,而是应该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弯下身子参与到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更多地关注。
焦老师在课堂上也正是这样做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一边巡视,一边进行指导。当发现学生不能抓住有关语句进行时,教师就指导他们一定要从人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分析。通过这一指点,他们学习明显快了,并最终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这堂课,合作学习的任务明确,分工也很明确。通过学习菜单,把学习任务进行细化,再通过找语句、说精神、作记录,合作学习得井井有条。因此,在全班交流时也显得有条理,很完整。
总之,这堂课的合作学习很成功。
【备注】
请参考本课焦芸老师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在本篇文章第二页)
《半截蜡烛》案例评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王红梅
【评析】
焦芸老师在第二课时教学不到十分钟时,就安排了一次大的合作学习内容:让四人合作小组对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进行研究,体会他们的精神品质。通过合作我发现:这个班的同学的合作能力较强,有专门的小组长负责分工,有专门的记录员、讨论员。整个小组的讨论其乐融融。学生在全班汇报时,也代表了整个小组的意见。“我们小组认为……”“我们觉得……”频频在课堂中出现。
可是,反思一下合作的价值,我觉得这篇文章在研究人物性格特点时,不适宜合作讨论,至少不应该在教学开始就进行合作。回顾这篇课文,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人物表现出来的品质也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仅仅研究人物特点,那么就脱离了对事件的把握和研读,人物的性格学生不会体会得很深,而只是停留在了表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和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而不仅仅是一个个旁观者、评价者。
焦老师安排的第二次合作学习内容是:四人合作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这次合作内容是适宜的,第二组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评议下表演得更好一些。但没有前面对情节的了解和深入作铺垫,使得后面的学生表演没能真正走进人物内心,那种情节的紧张氛围没能表现出来。
【备注】
请参考本课焦芸老师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在本篇文章第二页)
《半截蜡烛》教学评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周莉丽
【评析】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节课中,教师两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不到十分钟时,就安排了一次大的合作学习内容:四人小组合作对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进行研究,体会他们的精神品质。通过学生合作我发现:这个班的同学的合作能力较强,有专门的小组长负责分工,有专门的记录员、讨论员。整个小组的讨论较热烈。学生在全班汇报时,也代表了整个小组的意见。看得出教师在教学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设计了表格,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能分配好任务,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并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小组讨论的时候,深入到小组当中,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 但这篇文章在研究人物性格特点时,不适宜在教学开始就进行合作。课文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人物表现出来的品质也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研究人物特点,那么就脱离了对整个事件的把握和研读,人物的性格没有在紧张的事件中让学生体会,而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学生并没有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二次合作学习内容是:四人合作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这次合作内容设计很好,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第二组在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评议下表演得更好一些。还可进行课本剧表演的尝试,对情节深入作铺垫,让学生表演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把当时紧张氛围表现出来。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备注】
请参考本课焦芸老师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在本篇文章第二页)
《半截蜡烛》教学评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陈 静
【评析】
1、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把我任务品质:
课前,老师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读、议完成表格。学生在自己独立完成表格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把同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共有的成果,从而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学生在交流问题时,以共同的学习成果出示,人物的品质归纳得比较完善,能从不同得角度进行思考,丰满了人物形象,应该说,通过合作取得了成功。
2、第二次合作表演,使学生再次内化了课文的语言:
第二小组的表演活灵活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都比较到位。通过学生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合作能力整体提高了,他们之间配合默契,生与生之间积极互动。
3、老师的指导到位: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能及时指导,抓住契机,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备注】
请参考本课焦芸老师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在本篇文章第二页)
《半截蜡烛》教学评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高宇兰
【评析】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节课中,教师两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第一次是教师让学生先读书,用不同的符号划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然后对照表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高尚品质。第二次是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教师在教学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设计了表格,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能分配好任务,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并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合作学习的成败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 合作表演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合作成果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作适当的评价,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备注】
请参考本课焦芸老师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在本篇文章第二页)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焦 芸
【研究背景】
当完成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首先要反馈小组合作的结果,因此要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以扩大小组合作的效益。在具体组织交流时,采取什么方式让学生汇报?是先展示小组讨论过程,还是派代表先说,其他小组成员或本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情、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学生齐说课题《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很重要,为什么呢?(指名学生说:半截蜡烛……)
是的,半截蜡烛关系着一家人的生命和一场重要的斗争的胜负,它引发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虽然没有战争的硝烟,但他们内心的紧张激烈不亚于一场战争。这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机关头是怎样与三各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本文的人物。
二、人物分析
1、谁来一口气报出文中的人物?(指名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文中人物)
2、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丰富,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出示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分小组对人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注意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写一份简短的研究报告。(齐读要求)
过渡语:
文字是有温度的。在一定的温度下,人物就活了。请大家细细研读文中的语句,深入文本,感受文字的温度,将人物读活了。
第一步:学生按学习要求,根据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学生在讨论时一定要抓住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特别是一些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词句要认真读、反复读,感悟意思,碰到难理解的词句可以寻求帮助。
教师预测学生的分析情况:
⑴ 伯诺德夫人:文中她是一个机智、勇敢、细心、紧张而又镇定的人:
机智:在三个德国军官点燃那装有情报的蜡烛时,她急忙从厨房取也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并换下蜡烛。
勇敢:收集、传递情报本来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而她却做了。
心思缜密:�
紧张而又镇定:当德军官点燃那半截蜡烛时,她心里产生了紧张不安,但却能镇定自若地取来油灯,吹灭蜡烛。当烛光摇曳,光线微弱时,她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但她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不安的情绪。
除了对伯诺德夫人的行动作了细致的刻画,我们还不可忽略人物的语言描写,请同学们轻声读伯诺德夫人的语言,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激起学生不同的理解)预测学生回答:
生:(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处理的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不过,尽管我们的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她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是围绕这一点,那么就是允许的,下面请大家围绕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方式再读读这句话。
⑵ 大儿子杰克:勇敢、机智、沉着冷静,他也害怕紧张:
文中的词句有“脸色苍白”“天真冷,我到柴房搬点柴来生个火吧。”“他从容地搬来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坐待着。”
那杰克是不是真的就坐待呢?大家揣摩一下人物的内心世界。
练习说话:我是杰克,我会想……
⑶ 小女儿杰奎琳:表面上镇定、沉着,内心恐惧害怕。她可爱、勇敢、机智、很有礼貌:
在母亲和哥哥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是她急中生智,以小孩特有的可爱与纯真,但却以一般小孩所没有的镇定和沉着挽救了情报,也挽救了一家人的生命。文中的词句有“娇声”、“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了晚安。”
理解“娇声”是怎么样的?读好人物的语言。
听杰奎琳上楼的声音,再次体会她的镇定、从容。
⑷ 三位德国军官:
作为主要人物的陪衬,他们的言语、行为是合乎其形象的,主要表现为凶恶、粗暴、不讲道理。文中的词句为“闯进来”、“顺手那”、“厉声喝道”、 “一把夺过”。但面对杰奎琳却表现出友善的一面。特别是少校,杰奎琳的可爱唤起了他尚存的一丝人性。可以说他内心深处还是不希望有战争的。
第二步:交流:
小组汇报对文中人物的研究成果。(多媒体出示人物,随学生的分析而出示。)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分析了书中的人物,对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扮演一下文中的人物?
1、出示学习活动要求:见课件。
2、学生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一定要把刚才人物分析的研究成果用于朗读和表演中,这样使朗读更富个性化,表演更形象生动。)
3、交流:
针对学生的表现适当评价。(学生评、教师评。)
同学们,刚才大家走进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出色地演活了人物,可以说你们是出色的演员。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升级,让大家做导演,要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们觉得出现的最多的镜头是什么?请大家课后再走进文本,再进行方方面面的考虑,制作出一部出色的电影。(让学生感悟环境描写的重要性)预测学生回答。
生: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着大家的心。
生: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四、布置课后作业
1、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写下来。
2、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有的可能惊心动魄,有的可能催人泪下,有的可能发人深省,有的可能荡气回肠……我们不妨课后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相互交流。
【课堂片段实录】
教师语:请一小组说说对伯诺德夫人的研究。
第一小组:
文中她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机智表现在三个德国军官点燃那装有情报的蜡烛时,她急忙从厨房取也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并换下蜡烛。勇敢体现在收集、传递情报本来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而她却做了。
教师语:
是的,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温度,那就是伯诺德夫人身上具有勇敢而机智的品质。你们组一起来读读有关的文字。(第一小组读)
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第三小组:
我们组要来补充,我 你们小组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好吗?(第三小组读)
第四小组:
我们组还认为在这场战斗中,伯诺德夫人是紧张而又镇定的,文中当德军官点燃那半截蜡烛时,她心里产生了紧张不安,但却能镇定自若地取来油灯,吹灭蜡烛。当烛光摇曳,光线微弱时,她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但她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不安的情绪。
教师语:是的,文中对伯诺德夫人的心理也作了细腻的刻画,而这样的刻画与她表面的镇定形成了极大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她的镇定。我相信你们能够把伯诺德夫人的这段心理描写读得精彩。(第四小组读)
第六小组:
我们组还认为大家少了一重要点,那就是在伯诺德夫人身上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样的时期里,别人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为重,而她却带着自己的儿女参加了革命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多么伟大啊!
教师语:
是啊,多么伟大、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她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感动,我们一起透过文字,再来回顾一下她身上具备的性格特点、优秀品质。(齐读有关的语段)
【反思】
1、本次合作的内容是有一定探究价值的,本课正好有六个人物,而人物的个性鲜明。学生非常感兴趣。此次合作学习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各组的小组长认真安排任务,监督进程。组内成员的分工明确,整个进程体现了井然有序。每个组内成员都有任务,相互合作也比较愉快。这个过程中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对这个角色做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课本剧的表演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2、本课合作环节设计清晰,进行了两次小组合作:
在组织交流人物形象时,我采用小组派代表说,没有采用展示本组合作的过程的方式。这样一来,在时间上比较宽裕,避免了重复。而第二次的合作交流,是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的。学生合作过程也就一目了然了,因而就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将过程一一呈现。当然,不同的教材适合不同的方式。
3、教师如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这个问题值得商酌。相对于评价学生个体学习而言,评价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更要关注的是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一般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竞赛,表扬那些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用这种对集体的评价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遗憾的是,时间的分配上还是显得仓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使命,并理解伯诺德夫人藏绝密情报的绝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为祖国、为和平而舍生忘死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体会他们的机智勇敢。
[课前交流]
一、了解战争。
1、交流:同学们,战争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你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3、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因为战争,许多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因为战争,才有了一幕幕的尸横遍野……
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交流: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3、小结: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1940年5月,德国纳粹只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就闪电般地占领了法国。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法国这块国土上。
三、了解法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1、面对着“国破山河碎”,面对着凶残的法西斯刽子手,法国人民把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转入地下。不管环境多么恐怖,道路多么遥远,斗争多么艰难,他们,都不曾放弃!在沦陷区,他们秘密传递情报,出其不意地打击强盗。不断遭受游击队打击的德国强盗,变本加厉地展开了血腥的镇压与杀戮,他们采用地毯式搜捕、严密排查情报人员;他们高喊着“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漏过一个”的强盗论调,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鲜血,染红了法国的大地;枪声,遮掩了法国的天空……法国,笼罩着死一般的沉寂。但是,在这死寂的背后,不屈的暗流涌动着,就连一向柔弱的妇女和孩子,也带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敌后的情报传递。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大智大勇的壮歌!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引:有这样的一家三口,也参加了这样极度危险的工作。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户普通的法国家庭,聆听这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2、齐读课题,指点:这是发生在法国沦陷区的一个故事,气氛非常紧张,环境十分恐怖,读出这种感觉。
3、理解、读好:绝密情报。
(1)引:这一家三口是母亲伯诺德夫人,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他们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藏好绝密情报。
(2)指点:这是非常机密、绝对不能被敌人发觉的情报,读好它!
(3)学生读词。
4、理解、读好:绝妙主意。
(1)交流:为了完成任务,更为了打击德国强盗,赶走侵略者,伯诺德夫人怎么保护这绝密情报?(要点:情报藏在小金属管内;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烛台摆在显眼的桌子上。)
(2)小结: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可能最安全。这真是一个绝妙主意。
(3)引读:一起为这个主意拍案叫绝!……一起为这个主意暗暗喝彩!……
二、品读感悟保护蜡烛的重要。
1、引:可是,如果这半截蜡烛在狡猾凶残的敌人面前点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这意味着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这可怕的后果吗?
2、速读课文。
3、反馈,读段,示段。
4、指导朗读。
(1)引:一旦秘密暴露,后果将不堪设想!你能将这可怕的后果读出来吗?
(2)学生自练。
(3)指读,点评。
a 这是伯诺德夫人暗暗着急的话,轻一点儿,慢一点儿,千万别让敌人察觉!再读一读!
b 这关系着一家三口活生生的三条人命哪,后果严重!你来!
c 这关系着情报站的存亡,关系着所有情报员的安危,后果相当严重!请你来!
d 这极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战局!一起读!
5、小结:是啊,半截蜡烛中藏着的秘密一旦暴露,整个情报站会遭到彻底破坏,就连法国战局都极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太紧张了!这里不是战场,但比战场更严峻!
三、一读,整体把握一家三口与敌人周旋的方法。
1、引:偏偏有那么一天夜晚,屋子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并顺手点燃了蜡烛。烛焰摇曳,母子三人的心一下子就被揪紧了,保护这半截蜡烛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在危急关头,三人分别想出了不同的办法。读读文章3-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保护蜡烛的方法。
2、学生读文,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3、反馈,相机板书:献灯灭蜡烛;搬柴移蜡烛;请求带蜡烛。
4、引:真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你能看着这些文字,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讲给大家听吗?
5、学生自由练说,反馈评点。
(1)比较简洁了,但还不够精炼!
(2)能将复杂的故事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将长文读短了,你真会读书!
四、二读,自主体悟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
1、引: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危险,母子三人还能想出巧妙的办法,保护蜡烛,保护情报,你觉得他们怎么样?(机智勇敢)
2、自主阅读:你是从哪些关键语句体会到的?认真读读文章,自己圈圈划划。如果有疑惑,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有精彩的发现,也可以放声读一读课文。
五、
1、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母亲,伯诺德夫人身先士卒。这就是她的表现,请你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些关键词句体会到了她的机智勇敢?
2、交流反馈。
预设一:“急忙”——为了抢时间,为了保护孩子,多么勇敢,多么机智!
a 还不够快!两个孩子苍白的脸色可千万不能让德国强盗发现!
b 真快!确实要抓紧时间,别让德军看出两个孩子苍白的脸。一定要让蜡烛早一点儿熄灭,哪怕只是一秒!多冷静呀!)
预设二:“轻轻”——急而不慌,镇定自若!多么勇敢!
a 真轻呀!就连狡猾的敌人也根本没有察觉!
b 还不够轻!德国强盗可是非常狡猾的,一丝丝的异常都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预设三:“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a 你读出了一位表面殷勤巴结德国强盗的家庭妇女,强盗被麻痹了,根本不会有任何觉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伯诺德夫人说的话。
b 还不够殷勤,不够友好,千万别让德军起疑心。
c 听出来了,你确实是非常佩服这位机智勇敢的母亲!
(3)齐读:让我们把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送入句子,读一读!
六、读议结合,品悟杰克的主动服务。
1、引: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过去了吗?(没有)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面对母亲的失败,面对依然存在的危机,杰克,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挺身而出,主动为德国强盗搬柴生火,让他们取暖。这滴水不漏的表现背后是什么?对,是他的沉稳冷峻。你能读出来吗?
2、示段,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生朗读,点评体会。
(1)听出来了,面对如此凶暴的德国强盗,杰克还能如此从容、冷静,确实是了不起的小英雄!
(2)杰克心急如焚,为什么还会“慢慢地站起来”?是呀,杰克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也会招来灭顶之灾。你也能读好吗?试一试!
(3)还不够“从容”。这是什么情况下的“从容”?(这是在母亲失败、自己又失败的双重打击下的从容,是面对敌人厉声呵斥、一把夺回烛台后的从容。)谁再来?
(4)好一个“默默地坐待”!杰克在坐待什么?你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到杰克在坐着等待什么?(他仅仅是在等着厄运的到来吗?一个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能从容搬回木柴生火的小男孩会只是等待着厄运吗?不,他在等待着下一个机会;他在思考着秘密一旦暴露,要怎样与敌人作最后的殊死搏斗,以保护秘密。这沉默的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是临危不惧的勇敢,是正义与邪恶的搏斗!)谁再来读?
4、齐读:多令人感动!带着这种感动,一起读!
5、一唱三叹,品悟环境的危急。
(1)交流: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蜡烛越来越短,烛光越来越微弱,暗示着秘密就要暴露,一家三口的生命已越来越危险,情况紧急!)(这还暗示着情报站就要遭到彻底破坏,所有情报员的安危就在这一刹那间,情况万分危急!)
(2)小结交流:是呀,此时此刻,不仅仅是蜡烛越来越短,而是情报站越来越危险,所有情报员的生命将越来越危急!你最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危在旦夕……)
(3)回旋朗读。
a 多可怕呀!你来读!
b ***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似乎听到了那扣人心弦的滴答作响,你来读!
c 伯诺德夫人的心已提到了嗓子眼上,你来读!
d 呼吸都紧张了,空气都凝固了,一起来!
七、潜心会文,探究杰奎琳的巧妙请求。
1、引: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请求德国军人,让她带着蜡烛上楼睡觉,她成功了,我们也如释重负。为什么杰奎琳会成功呢?她的请求巧妙在哪儿呢?请你认真读读这段,学着刚才的样子,抓一抓杰奎琳说的话,做的事,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思考,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她的请求巧妙。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反馈。
(1)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这微弱的光可有可无,拿走蜡烛就很自然,请求拿走蜡烛的时机是多么巧妙呀!(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会读书!)
(2)杰奎琳先向司令官(三个强盗中权利最大的)请求,再一一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后再上楼,以免节外生枝,真巧妙!(对象巧妙)
(3)杰奎琳说了短短的23个字,虽然简短,但说清了要蜡烛的原因:因为天晚要睡觉,因为天黑要蜡烛,要求合情合理,怎么能拒绝呢?方法真巧妙!
(4)杰奎琳带着商量的口吻“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向德军司令官娇声请求,表达多巧妙呀!怎样才是“娇声请求”?(娇滴滴的,娇弱的,惹人怜爱的……)指名朗读。
4、引导:同学们,杰奎琳表面上彬彬有礼,但她心里绝不是这样想的。一家三口的心里都极度痛恨德国强盗,但为了保护蜡烛中的秘密,为了带走蜡烛,他们只能殷勤巴结,主动服务,只能违心地与强盗道过晚安。这是忍辱负重!
5、齐读杰奎琳的表现。
6、引导:说来也巧,司令官正好有一位与杰奎琳差不多大的小女儿;更巧的是,在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有惊无险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一家三口保护蜡烛时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八、总结升华。
1、引:一家三口与德军斗智斗勇,伯诺德夫人“殷勤”献灯灭蜡烛,杰克“主动”搬柴移蜡烛,杰奎琳巧妙请求带蜡烛,三人非常巧妙地化解了危机,这就叫周旋。在他们的巧妙周旋下,秘密保住了,情报站保住了,同时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他们的大智大勇,来源于什么?
2、交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向往自由、向往幸福,正义的力量。
3、回读一家三口与德军的对话。
(1)引:同学们,我们从一家三口的语言、动作感受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这就是他们与德军周旋时说的话。暂且让老师先当回英雄,读这一家三口的话,你们呢,暂时委屈一下,读德军的话。
(2)师生分角色朗读。
(3)交流:你们觉得,德军是怎样的人?(凶恶,像野兽……)
(4)介绍:老师并不完全这样认为。德军少校说的这句话,老师反复地读了好多遍,读着读着,就总觉得他虽然身处异国,征战沙场,但也在思念着家乡,想念着亲人。他多希望能早日回家看看那娇小可爱的孩子呀!多希望这可怕的战争能早日结束!他仿佛在说:战争,不是军人的错!
(5)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三组对话。男生读军人,女生读一家三口的话。
4、小结:其实,这只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争取民族解放,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民,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惊心动魄,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生命乐章。在我国反抗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小英雄,放牛娃王二小、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他们也一样留在民族解放的里程碑上,也一样活在我们的心中。所以,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半截蜡烛,因为这是智慧、勇敢、忠诚的母子三人誓死保护的秘密;让我们用全部的身心牢牢地记住它——半截蜡烛,因为这是法国救亡运动中的一线生机;让我们用滚烫的鲜血牢牢地记住它——半截蜡烛,因为它是全世界正义力量的最强音!
九、延伸拓展。
1、认真读课文中关于一家三口表现的语句,把剧本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提示填写完整,课后与同学合作表演。
(1)引:这个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故事已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中,相信你一定很想演一演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老师已经把这个故事根据独幕剧的形式改编成剧本了,不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提示语没有填写完整。请你认真读课文中关于一家三口表现的语句,把剧本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提示填写完整。
(2)学生读文填写,交流反馈。
(3)课后与同学合作表演。
2、搜集反法西斯战争中小英雄的故事,准备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殷勤”献灯灭蜡烛
周旋 杰克 “主动”搬柴移蜡烛 大智大勇
杰奎琳 “巧妙”请求带蜡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