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15篇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学习资源设计
很多高职计算机课程属于操作性技能类课程,如平面设计、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视频后期编辑和AutoCAD制图等,其共同特点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发展实践技能。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得到了普遍重视。
本文以Flas制作网络课程为例,从教学策略设计的角度,讨论高职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网络课程设计。Flas制作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网络化学习环境,用于辅助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提供扩展性的网络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课外学习需求。
1网络课程分析
1.1课程特点
Flas制作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程序性知识为主,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常见的教学问题包括:一些Flash概念和软件操作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困难;学生学习进度各异,步调不一;软件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脱节。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适合的网络课程来改善。
1.2教学目标
Flas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Flas制作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掌握Flash绘图、常见特效制作和ActionScript基本编程,能够完成Flash课件、广告、MTV和网页动画等综合作品的设计与制作。Flash综合实践能力主要分解为5项子能力:矢量绘图能力、特效制作能力、ActionScript编程能力、作品创意设计能力、综合规划制作能力。
1.3学习者特征
本课程的学习者是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职专业的大二或大三学生,通常已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和平面设计等先导课程,掌握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程序设计和平面知识,仅缺少美术功底和创意训练;具备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决策意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条件和需求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1.4教学内容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目的,应该让学生尽早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后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逐渐扩大学科基本结构的范围,并增加深度,以螺旋式来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1]。“螺旋式上升”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学科情境深化和现实情境深化[2]。
基于此理论,本课程将课程内容按螺旋式上升划分为3个模块,即基础入门、专项训练和综合实训(如表1所示)。基础入门模块占课程的1/3课时,讲授Flash的核心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模块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注重让学生尽早掌握Flash整体的知识框架。专项训练模块围绕重要的Flash制作能力(绘图、特效、编程等),专项展开,深入发展,以螺旋式反复促进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熟练掌握。综合实训模块以Flash网站、Flash广告等各种类型的真实案例,类化和拓展现实应用情境,使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设计与制作能力。
这3个模块的编排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逻辑结构,力求体现学习者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它们统一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含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综合考虑[3]。基于上述的前期分析,下面将从网络自主学习设计、基于UGC的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角度,对“Flas制作”网络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2.1网络自主学习设计
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媒介,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和超文本链接等特征,在一个外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模型需要五大系统的支持,包括学习内容支持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学习辅助内容设计)、交互支持设计、学习活动支持设计、评价反馈支持设计和导航支持设计[4]。
鉴于此,本课程设计和制作了“学习中心”模块,提供自主学习所需的主要支持。“学习中心”模块涵盖了课程所有章节的学习内容,每节包括如下项目:学习指导、知识讲解、案例视频、测试习题、练习实训、添加笔记、添加提问,其导航菜单如图1右侧所示。
“学习中心”的所有功能均基于Flash环境下的ActionScript进行开发,服务器端采用ASP动态脚本语言,所有章节目录及其资源数据、测试试题、笔记本和提问数据,均存储在Access数据库中,结构清晰,易于扩展。“学习中心”不仅用于学生课外自学,还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案例。在教师指导下,不同能力层次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水平,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便于实现分层教学,缓解不同学习者进度不一、需求不同的矛盾。
1) 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
“学习指导”指明当前小节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建议。“知识讲解”围绕后续案例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提供SWF格式的文字讲解或视频讲解。“案例视频”通常包含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提供“观看效果”、“要点解析”、“步骤演示”和“仿真操练”。“步骤演示”是采用Adobe Captivate录制制作的、配有语音讲解的交互式视频,不仅录制了案例制作的演示画面,还在视频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插入板书、提示性强调和扩展性资源链接,增强视频的交互性。“仿真操练”则在“步骤演示”的基础上,需要学习者按照指定的要求单击鼠标或输入键盘进行交互,视频才能继续播放。
2) 自主学习的评价设计。
学习者可以通过“测试习题”和“练习实训”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和巩固,其中,“测试习题”从数据库读取本节对应的试题,在测试完成时报告测试得分情况。
3) 自主学习的交互设计。
本网络课程同时基于Flash环境和Web环境实现了添加笔记和提出疑问功能,学习者可以及时记录学习成果,提出学习疑难,获得同学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为方便学生查看笔记或疑问的上下文情景,改善交互性和访问效率,笔记和提问具有“回溯功能”,即在添加笔记或疑问时,系统自动在笔记或疑问的正文中附着关联章节的标题和ULR链接,便于他人在浏览时可以快速定位其对应的章节。学生可以管理笔记的分类(栏目),设置笔记的开放方式(公开、小组内可见或仅自己可见)。学习笔记以发表时间倒序呈现,可以用于记录学习心得、笔记摘要和课外资料,具有类似博客的基本功能。
4) 自主学习的导航设计。
良好设计的导航可以为自主学习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常用的导航策略有模块导航、导航图导航、路径导航、书签导航、检索导航、帮助导航等[5]。本网络课程基于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检索导航、导航图导航和书签导航。学习者不仅可以对章节目录和关联资源进行检索,还可以浏览章节内容的导航图。导航图图形化标识了“已学”和“未学”,便于学习者把握整体学习进程。
2.2基于UGC的学习资源设计
扩展性学习资源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和整理优秀学生作品、文字教程、视频教程和优秀商业案例等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 Based Learning),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知识学习深度,并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扩展性学习资源按照“学习中心”的章节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织清晰,主题明确,学生在学习完某章节后,即可查阅与该章节关联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按照资源自身的属性(Tag标签、资源类型、时间等)来浏览资源。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体现了离散、去中心化、非权威化、集体创作与协同创作的特点,包括3个特征:1)Internet上公开可用的内容;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3)由非专业人员或权威人员创作[6]。依据UGC的思想,扩展性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开放的添加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动态添加网络化资源,包括图文教程、视频教程、Flash素材和Flash案例等。学生借助处理工具中的复制/粘贴功能,可以从互联网快捷地收集大量在线资源及其引用书签,进行一定加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实训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编制图文教程或视频演示教程,然后上传至网络课程。基于UGC思想的学习资源建设,使学生成为资源的利用者、贡献者和评判者,符合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Resources-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RBLEs)的特点要求,即要求学习者参与资源的编辑、评价、加工处理和意义生成等认知管理过程[7]。
基于UGC的学习资源建设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资源质量。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学习者通常缺少应有的概念框架和实践策略,学习者所添加资源的可信度、有效性和可靠性存在不确定性,日积月累会导致信息过载,影响资源利用效率。为此,我们在引入学生参与学习资源建设时,不仅要加强资源建设的管理与控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资源评价技能,还要建立机制,实现资源的筛选。本网络课程提供资源评价功能,学生可以对每一份资源进行打分和描述性评价,可以按评分和点击次数对资源排序,以人工的方式对资源进行筛选。同时,本网络课程建立等级积分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添加优质资源,提高资源整体质量。
此外,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动态学习资源,本网络课程提供站内邮件、学习笔记、BBS异步交互和基于Flash的同步交互等网络化交互工具,支持学习者获得来自学习伙伴或指导教师支持,促进隐性知识的获取与分享。
2.3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是评价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8]。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的原则为: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网络化和人性化结合[9]。参照此评价原则,本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化评价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互评相结合,主要的评价形式包括:
1) 单元测试。学生学习完每个章节,通过测试习题和练习实训进行形成性练习和自我评测,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习效果。
2) 作品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作业提交”功能将实训作品提交至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教师对实训作品进行批阅和反馈。同时,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对实训作品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品鉴赏能力和学习参与热情。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将其转移至“优秀学生作品库”,以资鼓励,便于后续的学生学习。
3) 电子作品集体互评。计算机操作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单纯的纸质化考试通常无法准确评价学习效果,因此,这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和学期期末的评价中,一般要求学生提交电子作品,通过学生作品的评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品的评分常常是由教师一个人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完成的,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评价主体单一,因为教师个人视角和主观印象的偏差,容易造成评价结果有失公允,挫伤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网络课程内置了一个学生作品集体互评模块,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网络化计算机教室中演示作品,然后全班同学对其作品进行评分,按照一定规则计算出来的平均分数就是学生互评分数。在作品的最终得分中,学生互评分数占40%,教师评分占60%。
3结语
“Flas制作”网络课程在我校实际教学中应用多年,期间不断充实完善,较好地发挥了课堂辅助和课外助学的功能,该网络课程设计所采用的策略与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借鉴性,期望能对其他院校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所帮助。教无定法,课程类型、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的差异都会带来设计的差异,这仍需我们今后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美凤,李艺。“螺旋上升”式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14-17.
[2] 孔凡哲。 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J]. 教育研究,2007(5):62-68.
[3]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0-82.
[4] 吴东醒。 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电化教育研究,2008(6):88-90.
[5] 王同明,闫鹏展。 网络课程中导航系统的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30-33.
[6] 赵宇翔,朱庆华。 Web2.0环境下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主要动因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9):107-116.
[7] Janette Hill,Michae Hannafin. 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设计[J]. 钟志贤,译。 远程教育杂志,2009(1):46-5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独立设置实验课程;项目驱动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把计算机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从以前的多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过渡到现在能共享资源和数据传输的高带宽和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也推陈出新,从以前的并行计算到网格计算,最后过渡到云计算与大数据[1]。可见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时代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验教学是很多高校困惑的一个问题,一是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验结合程度高,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受实验课程的影响,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导致学生学完课程之后对知识点混淆,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原理弄不清楚;二是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所需要的设备价格昂贵,专业的交换机的性能很难发挥,开设实验课程代价高成本大,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采用仿真平台去实现;三是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操作简单,但结构复杂,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但是对实验室网络的布局和结构一知半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成了一个瓶颈问题。
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有5个信息类专业,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课程,从2014年下学期开始所有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都改成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经过3年时间的推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在计算机网络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如网络攻击与防御大赛,计算机网络设计大赛,3年来获得省级两个二等奖和四个三等奖。文章从计算机网络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实验课程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实际的几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改进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验内容是实验课程的主体,传统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原理单一,内容基本属于验证性实验,TCP/IP体系中实验面向TCP层和运用层,现有设备也只能做到这两层,实验结果明显。实际实验中学生对下面三层是完全不懂,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内容也不能通过实验去验证,造成在实际运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无从下手,如编写一个IP层数据包获取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现有的网络内容不能满足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需求,如IPV6、4G、zeegbe和软交换网络,所有在实验内容上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网络知识[2]。
(一)多专业融合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
通信与网络不可分割,通信是基础,网络是应用,在设置独立开始实验项目时,底层通信协议也设置有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软件仿真环境去模拟实现。这样的实验项目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很简单,但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底层知识,学会了底层通信协议的编写和应用,高层的通信协议使电子工程的学生了解了算法的重要性,学会了高层的应用程序的编写。
(二)多种可选择的实验类型
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最主要内容,网络服务和协议是很多学生难于明白的知识,在独立设置实验课程中,针对服务和协议做了三组实验项目,不同专业的学生可选择不同的类型,让不同的专业知识融合到实验中,做到不同方向和不同兴趣的学生有多组实验选择,强化学生的能够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3]。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依托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推动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几年学科竞赛越来越多,特别是信息类竞赛,学生在竞赛中不仅学会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学会了把书本知识变成应用和产品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类的学科竞赛在湖南省内有3次,学生在竞赛中利用所学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引入竞赛内容,把实验课堂变成一个竞赛课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用到所学知识,完成竞赛的各种挑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自主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
指导老师在实验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提示,让学生顺利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课堂外指导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独立设置实验课中,很多自主实验内容共并不在课堂内完成,而是在课堂外,通过自主实验,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性实验往往都是提高实验,指导老师给出了基本的思路和方法,指定了统一的验证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4]。通过3年时间的实验教学,自主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和课堂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对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两大方法来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新思维,在3年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课题项目:吉首大学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目(实设通[2015]15号,编号:JDDL2015006)。
作者简介:李宗寿(1972.8-),男,苗族,湖南吉首人,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控制工程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艳芳,张力军,焦福菊。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
[2]钱德沛,张力军。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论文摘要:为了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中熟练掌握DHCP服务的配置技术.提出在DHCP实验教学q-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并在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实验中分别采用传递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该教学设计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0引言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 , DHCP)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一种,它能够解决网络中IP地址分配的问题,对网络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如今拥有多台电脑的家庭或单位在共享接人Internet时,大多使用DHCP服务进行IP地址的自动分配,以尽量减少手工设置IP地址带来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熟练掌握该技术的运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需要掌握太多理论知识的特点,我们在教授了必备的DHCP基本概念后,主要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来掌握该技术。实验教学中将DHCP实验分为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并且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使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DHCP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DHCP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来实现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的动态分配,所以只有掌握了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的配置技术才能构建一个可用的DHCP服务网络。另外,若要考虑网络结构、容错以及平衡DHCP服务器负担等因素,则还要掌握复杂网络中的DHCP配置技术。因此,DHCP实验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1 DHCP客户机的设置
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一台计算机配置成DHCP客户机,使其能够自动的获取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应特别指出让学生注意的是,DHCP客户机的配置方式是固定不变的,适合在任何提供了DHCP服务的网络中使用。
1.2单DHCP服务器设置
单DHCP服务器,是指一个网络中只有一台DHCP服务器在工作,这是最简单的DHCP服务方式。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DHCP软件,并设定可以分配的IP地址、保留IP地址、租约等信息,使其成为DHCP服务器。
1.3多DHCP服务器设置
多DHCP服务器,是指一个网络中有多台DHCP服务器在工作,不仅实现IP地址的自动分配,还实现了容错、平衡负担等功能。在该服务方式中,服务器的大部分配置跟单DHCP服务器方式中的相同,其关键的地方是如何让多个服务器协调工作。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配置多台服务器的作用域和排除地址,使它们能够互不干扰的执行各自的分配任务。
1.4多宿主DHCP服务器设置
多宿主DHCP服务器,是指在安装了多个网络适配器、并连接多个网络的计算机上实现DHCP服务。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设置一台DHCP服务器的超级作用域,使其能够为多个相连网络中的DHCP客户机服务。
1.5跨网段的DHCP中继设呈
对于有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往往采用在一个子网中配置一台或两台DHCP服务器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的方式来节省经费。使用这样的服务方式时,如果DHCP服务器和DHCP客户机不在同一个子网,则需要DHCP中继来充当,完成IP地址的分配。该实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路由器或子网中的一台计算机设置为DHCP中继。
2 D日CP实验教学设计
DHCP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DHCP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做实验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最终能够独立配置DHCP服务,解决该服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并杜绝出现以往实验教学中的不良现象,例如学生做实验时不积极思考、对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实验报告潦草等,我们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案。该方案把DHCP实验教学内容分为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实验教学。
2.1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验证性实验包括DHCP客户机的设置、单DHCP服务器设置、多DHCP服务器设置3个教学内容,主要采取文献[3]提出的传递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传递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不但要求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让其参与“教”的活动,通过“学”和“教”的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传递式教学法的原理以及实验内容的性质,我们让学生分批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配置操作。设有60人的物理教育专业班级,每次实验时按学号分为3批,并严格按照如下表1的安排进行实验。
根据表1的安排,对于每个新的实验内容教师只需指导参加第一批实验的学生,第二、第三批的学生做实验时分别由前一批已经完成实验的学生负责指导。为了保证验证性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实验教学目的,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求实验指导老师实验前要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并亲自做一遍所开设的实验,以能够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实验预习。并要求教师在每次实验前通过提问实验基本原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测,发现没预习的学生不准许其参加实验;
(3)要求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另外,要求做实验的学生要认真、独立思考并注意总结,进行指导的学生要负责、耐心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4)进行第一批实验时,指导教师要认真讲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指导工作。进行第二、第三批实验时,指导教师虽然没有主要的指导责任,但其不能离开实验室,以便解决指导的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并且还要求老师不时的进行巡视,认真观察学生进行实验,以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5)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另外,要求教师课后立即批改实验报告,如发现问题应在进行下一批实验时指出,让在场的前一批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得到及时纠正,以免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造成对另一批同学的误导。
2.2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设计性实验包括多宿主DHCP服务器设置和跨网段的DHCP中继设置两个教学内容。这两个内容虽然是较为复杂的DHCP服务配置技术,但跟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它们作为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DHCP的基础配置技术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解决新的问题。对于设计性实验可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使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实验。另外,为了保证设计性实验的顺利进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给学生分配实验任务,并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2)要求教师在实验指导书中只写明实验目的、要求和所用的设备清单,提供完成实验所需的相关资料。而学生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3)要求相关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安排时间进行实验;
(4)要求学生做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要认真、独立思考并注意总结,可以互相讨论、帮助,但严禁抄袭其它小组的实验方案、方法和步骤;
(5)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上交实验报告。另外,要求教师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对其做详细的评讲,还要给出最优的实验方案、方法、步骤供学生学习。
3 DHCP实验教学效果
在2006到2007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对物理教育和数学教育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试验,结果都表明使用该教学设计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因为在做验证性实验前存在被抽测的可能性,所以学生都非常认真的进行实验预习,真正做到在对实验原理、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做实验。并且,学生除了完成实验之外还有指导同学的任务,就迫使学生必须要弄懂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另外,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增多,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作用。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教学效果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造就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效果也为设计性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设计性实验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在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测试等方法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实验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与课程任务
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向网络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基础类课程。为后续的网络工程调试以及相关的课程做前期的引导和铺垫。课程任务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有一个完整的学习和认识过程,培养学生作为网络管理员所具备的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相关的综合性质。
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种教学方法互补
(一)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化实施项目教学。课程由最基本的计算机双机互联对等网组建、星型网络的组建等项目组成,同学们在网络组建的过程中学到了计算机网络的组建技术,实现了学习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讲解基本网络的组建过程和一般网络知识,教师讲解结束,用演示法把网络的组建过程呈现给同学,学生经过听、看知道网络的组建程序。利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方式进行项目制作,学生在项目组建的过程中,实现职业技能的积累。
(二)课堂教学以引导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法:从实际问题入手,导入课程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使“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由学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演示法:计算机网络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易懂和信息量大的效果。通过演示如CSMA/CD的原理、令牌环和FDDI的工作过程与不同、以太网交换机MAC的学习过程等FLASH,使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变得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性操作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先向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由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小型网络的组建,把学生在组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集中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现场教学法。通过参观校园网和网络机房,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首先有个感性认识,使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原理从身边实际的网络开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利用网络实训室,业余时间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辅导班,举办各种网络技能竞赛,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五)以赛促学法。本课程组每年都组织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本课程有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撰写学习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组建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操作方法。 课程的实验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为后续课程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课程结构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 本课程由多个项目组成,由浅入深,紧扣网络组网技术的发展逐步展开。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讲解、演示后进行实际网络的组建,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学生在学会网络搭建的同时,逐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项目根据岗位需求变化、教学实际情况可以灵活组合、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根据网络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过程展示学生的实习成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全面了解掌握网络知识和基本组网技能,到达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考试等改革举措
(一)作业的改革举措。作业形式中,不仅有传统的书面的回答问题式的作业,也有课题式的作业。课题式作业有些是教师指定的课题,有些是学生自行选择的课题;有些是需要学生单独完成的,有些是需要学生组成小组完成的;有些是以报告的形式完成的,有些是以作品形式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和处世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
(二)考试的改革举措。摒弃传统的基于理论教学的全笔试考试模式,确立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办法,形成性考核和期末每人一题的开卷操作结合。具体的措施有:
实践与理论结合。也就是说既要有以测试认知水�
仿真与现场结合。也就是说既要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例如我们将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训成绩也计入考核范围。
结果与过程结合。也就是说既要有正常的工作过程的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的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
老师与学生结合。也就是说实训考核和平时作业的成绩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评价结合进行,变传统的教师主导为师生共评。例如在实训和平时作业中有需要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的项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工作,必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这就一改传统教育中学生听课、实验、考试几乎都是独立完成,缺乏合作精神的培养的弊端。在项目结束后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互评,然后老师也进行相应的评定,最终两项结合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以更为客观地测量出学生能力的实际水平和完成实际任务中的缺陷。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课程建设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无论其规模扩展还是应用范围的拓展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计算机网络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方向,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内容;同时计算机网络同其他学科方向广泛交叉,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对其他学科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同时,由于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不能采用简单的一门课程来覆盖,需要一个经过规划的课程群才能较为系统地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体系总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
(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基于分层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设计要点、基础理论、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以及主流网络协议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等。
(2) 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构建、使用和管理的各种实用技术。
(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到各个应用领域和学科的应用而产生的新的学科方向及其技术。
图1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
由于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庞大,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多种多样,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覆盖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是不现实的,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在知识体系的三个层次中精心挑选重要的内容,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组织建设若干门核心课程,建设好理论知识和实践两个环节,为学生奠定一个比较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
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与建设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
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工作,首先需要界定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确定哪些方面的知识涵盖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去。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划分,要涵盖进网络课程群的重要内容包括现行主流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现行主流网络的核心协议的分析与设计、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规划与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以及有影响力的计算机网络
的应用。
依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做了如下规划,如图2所示。
图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规划
(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基础性课程,为课程群中所有课程的先导性课程。主要讲授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参考模型,网络中各层的设计要点、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流行网络的网络协议的模型和原理等内容。
(2) 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实践环节之一。主要有针对性地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提供实验和验证环节,以及网络各层中核心协议的分析和原理性实现。
(3)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另一个实践环节。同样为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提供实验和验证环节,与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的是,所选取的实验是一些粒度更大、综合性更强的实验,需要学生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技巧,并具备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背景,才能出色地完成实验内容。部分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具备网络编程的知识。
(4)TCP/IP协议分析:TCP/IP参考模型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为Internet所采用的协议族,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分析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主要协议。主要包括Internet的设计原理、编址和路由选择技术、基于TCP的编程技术和一些应用,如:域名系统、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邮件和万维网等应用。
(5) 下一代互联网:针对现有Internet存在的问题(主要是IPv4存在的问题),现有Internet会最终缓慢过渡到下一代Internet(IPv6),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主要包括IPv6的寻址结构、扩展头、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对任意点播和组播的支持以及对相关协议的影响,以及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和应用。
(6) 网络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之一。本课程从系统方法学和网络工程的角度探讨网络分析、规划和设计方面的问题,系统地介绍网络规划及逻辑设计流程中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内容、原则、方法、实践指导等。主要包括、网络互连技术概述、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工具、需求分析、流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和网络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设计、网络管理设计、网络安全设计、案例分析等。
(7) 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日益复杂化,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就是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而对网络设备所采取的方法、技术和措施。在本课程中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核心协议(主要是SNMP协议)、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工具以及简单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机制等实践环节。
(8)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的应用学科方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为一系列课程,如电子商务、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Web服务等课程,在教学中可以自由开设。
2.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经过我校计算机学院网络课程组全体教师若干年的努力,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已经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已经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学位课,必修)、“计算机网络实验”(基础学位课,必修)、“计算机课程设计”(基础学位课,必修)、“TCP/IP协议分析”(专业方向限选课)、“下一代互联网”(专业方向限选课)、“网络规划”(专业方向限选课)、“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方向限选课)等核心课程,并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中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任选课)和“网格计算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并计划开设“分布式计算与分布式系统”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和“Web服务”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在每一门课程(实践课程除外)中,理论性知识讲解的同时,鼓励增加实践环节。这些课程基本上满足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要。
(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TCP/IP协议分析”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等课程为学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基础,该层次的课程既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体系结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又介绍现在Internet的主流协议族――TCP/IP协议族的进一步剖析,并介绍了未来Internet的发展和主流技术――IPv6。
(2) “网络规划”和“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实用性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网络管理和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基础。
(3) “电子商务”、“网格计算”等新兴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在进一步巩固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开阔了眼界,提供了接触新兴学科前沿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
教材建设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关键和课程群建设的成果体现形式,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一贯得到了重视。
(1) 注重引进相关课程的优秀教材[1-7],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中引进了世界经典教材――Andrew S. Tanenbaum著的《计算机网络 第四版》,这些经典教材使得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国内外优秀大学的课程教学站在了同一起点上。
(2) 重视针对一些缺乏精品教材的课程开展了自编教材的工作,鼓励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教材的成果,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
“计算机网络实验”采用自编的内部指导教材。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教材已于2009年6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从2007级学生开始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启用新编的教材。
“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教材于2007年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已在“TCP/IP协议分析”课程中采用,该教材荣获2008年北京市精品教材。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教材已经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现在已完成初稿编写工作,计划2009年10月份完成校稿,2010年2月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中采用。
此外计划编写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相关课程的教材还有:“网格计算”课程教材和“网络规划”课程教材。
此外,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重视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升华,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8-9]。
3结论
本文结合作者承担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实践,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目标和规划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把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分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实践,对三个知识层次中所包含的课程进行了介绍,给出了一个课程群的初步的轮廓,希望能够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Andrew S. Tanenbaum. 计算机网络[M]. 4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明天,汪文勇。 TCP/IP 网络原理与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3]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3版。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杨云江。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杨家海。 网络管理原理与实现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 李明江。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Ian Foster, Carl Kesselman. 网格计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 王勇,杨建红,任兴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任务编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2):94-95.
[9] 王勇,姜正涛,杨建红,等。“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目标导向型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4):68-70.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WANG Yong, REN Xing-tian, YANG Jian-hong, FANG Ju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课程体系;实践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旺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一大热点。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合格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门人才,成为很多学校研究的重点课题。要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基本点是搞好专业的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本文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制定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网络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对众多高职高专网络专业办学情况分析,我们发现现有的沿用本科模式的专科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网络应用塑人才的要求。为了推动我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我们应该制定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经过有关专家和老师的多次讨论,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系统的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也能在IT企业从事网络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具体的专业培养要求如下:(1)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网络与通信等理论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的规划、组建、互连、调试技能;熟悉主流网络设备的操作,具有网络系统的日常管理、安全维护能力;熟练掌握各种主流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的应用,熟悉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了解网络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具有主流网络产品的销售能力。(3)达到国家规定的与专科学历相适应的外语水平,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4)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美学修养。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我们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原则:(1)将应用性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网络工程素质和网络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 (2)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的原则。以“技术”为关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就人才类型而言,主要是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技术创新的竞 (3)以“人才”为根本的原则。“以人才为本”,不能用整体划一的模式、整体划一的课程、整体划一的思维方式、整体划一的原则方式方法去塑造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必须强调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自律、自控、自强。计算机网络专业更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4)保持与时俱进的动态更新原则。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很多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课程设置既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要顺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这种更新不仅仅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还表现在课程内容的更新上。
转贴于
三、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在制定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时,按照真正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 同时,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教学计划的四大模块——公共课模块、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创新教育模块。每个模块都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围绕“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组建管理维护能力”和“网站建设管理维护能力”设置课程。其中,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在“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能力”模块中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与维护”等课程;在“网站建设管理与维护能力”模块中开设了“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SQL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等课程。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既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也能使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实现与相应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无缝连接。
(一)公共课模块
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品德修养、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公共选修课有市场营销、FLASH动画设计、管理学、英语口语等课程。
(二)基础课模块
包括计算机电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下转第198页)(上接第186页)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
(三)专业技能模块
包括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与维护、网络管理、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
(四)创新教育模块
主要以计算机网络最新技术为内容进行创新教育。此外,在制定教学计划中适当地安排各部分课程的学时比例,以突出应用性为主。各专业模块课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主,本着够用的原则,安排的学时数可少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内容要新。坚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由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倒排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1:1比例。
参考文献
[1]李圣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一、网上教学资源运用效果与原因分析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却并不高,网上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通过反思,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资源整合与建设过于形式化。目前,我校对辅导教师整合以及自建的资源主要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估。辅导教师往往仅就规定要求的必备项目进行资源的收集,并没有对这些资源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与提升,而教师的自建资源又不能结合现有资源做有针对性的补充,导致教学平台只是资源堆积的场所,不能高效地发挥其远程学习指导功能。
2.网上教学资源形式单一、陈旧,更新不及时。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中大部分课程仍然是文本教学材料或是教师讲稿的简单再现。这种固化的教学资源很难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
3.网上教学资源仍以课程为中心进行建设。教师在设计网上教学资源时,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需求,而是依据自身授课的习惯和思路进行建设,普遍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情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的问题。
4.教师对学生的网上学习引导不足。我们的学生大多数不具备适应远程教育所需求的自觉学习能力。因此远程教育中的学习引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成为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理念等方面的引导,导致学生上网学习时感到盲目和无所适从,进而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
5.网上教学资源质量监管体系不利。学校对教师整合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对教师整合的教学资源只是按照考核规定进行项目量化考核,却不能对资源内容本身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里提出以开发设计网络课程的方式来整合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下面以开放教育计算机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提出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几点思路。
下图是《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开发的功能结构图。
1.教学内容设计
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需求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的,是与其社会角色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信息很快转化为自我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过于注重对语句语法的深入剖析,每讲一种规则,都安排一些简单的程序实例来讲解语法,很少有较复杂、较实用的程序,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度相差甚远。因此,“单元学习”模块主要对语句语法等理论知识进行“精讲”,然后配以“实训教学”环节,针对某个单元的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编程的技能训练。“教学反馈”是将单元的知识点列出,学生进行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如“一般”“较好”“不好”,教师对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在面授课中或者是交互论坛中集中讲解普遍不好掌握的知识点。另外,这种反馈结果还可以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2)注重成人的经验,确定适用的教学策略。本课程采用“视频教学”演示策略,模仿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采用“个别辅导”个性化策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单元,自主学习;采用“交互讨论”的协作策略,让学生摆脱网络学习的孤立感;采用“测试练习”与“作品展示”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采用“课程导航”的策略,减少网络学习中的迷航现象。
(3)注意“动”“静”配合,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丰富多彩,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和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内容用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呈现,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程序库”模块主要采用了Flas的形式对经典程序进行算法分析,并进行单步骤执行演示,以增强程序的直观性。
2.学习情境设计
(1)导航设计。在网络课程中,对学习者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网站功能导航设计和教学内容导航设计。前者通过页面导航条把整个课程分为“教学文件”“课程学习”“资源库”“交互论坛”“评价监控”“系统帮助”等相对独立的模块,防止学生迷航。这些模块在网络课程的每一个页面上同一位置出现,学习者可以随时进入任意一个模块。后者在设计时采取树型结构,整个教学内容设置类似一棵树,从主干到树枝再到树叶,一级级地展开,通过链接使学生到达选定的内容部分,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历史记录,哪些章节学过了,哪些章节没学过,给学生最充分的导航和指导信息。
(2)界面设计。界面是网络课程与学习者进行交互的接口,友好的界面能够起到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疲劳现象作用。因此,应该强调界面的友好性,内容要清晰简洁、操作简便,布局合理,风格统一。对于内容较多的页面采用目录导航的方式或者翻页链接的形式方便学生浏览。
(3)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学论坛”模块中分设“讨论答疑”“专题讨论”和“作品展示”三个版块。“讨论答疑”用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之用,教师可将质量较高的帖子筛选出来加入精华区,避免由于“灌水”行为导致鱼目混珠而带来的浏览上的不便。“专题讨论”是由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较强、功能较为复杂的程序案例,由学生共同探讨解题算法、设计思路,并鼓励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协作式学习。“作品展示”是学生用于展示自己设计开发的C语言程序作品的平台,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评价,探讨程序的创新思路和改进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
3.资源库设计
本课程主要提供了常用C语言函数库、习题库、程序案例库、素材库、相关知识库等内容。其中C语言函数库介绍了常用函数的用法、功能和程序举例,并设计了查询功能,便于学生查找特定的函数;素材库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将有关素材按类型进行管理,分为电子教案、图形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相关知识库为学生提供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流行语言的介绍,并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便于学生获得学习信息。
4.评价监控设计
评价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跟踪、诊断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持的态度以及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做出价值判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进行记录和反馈,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
5.系统帮助设计
系统帮助模块包括:课程导航和辅助工具。辅助工具包括学生的笔记本、收藏夹、通讯录等。书签记录可以查看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使用书签的情况,书签将自动记录下学习者学习网络课程的停止时间和地点,以便学习者在下次登录时可以直接进入添加书签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笔记记录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以供定期查看。学生可以利用收藏夹的功能将平时常用的学习网站收藏进来,这样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登陆网络课程都可以浏览到收藏夹的内容。
三、网络课程的应用
网络课程建设完毕之后,关键性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为使网络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辅导教师要精心做好基于网络课程授课的教学设计,培养和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其次,利用评价监控体系,把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程度作为学习评价的一个指标;再次,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从而弥补远程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的不足;最后,就是要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断完善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网络教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网络课程设计制作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科技相融合,逐步完善网络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及软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3).
[2]徐皓。网上教学的特征[J].中国远程教育,2006(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精品课程网站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平台,各大高校根据当前的的教育形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以精品课程为目标的教学质量工程。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以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提高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为最终目的。现有的计算机课程网站在师生互动交流等功能方面较为薄弱,为了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和交流,有必要构建一种集成课程资源管理、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系统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
一、精品课程网站需求分析
1.1总体需求分析
构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符合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申报要求的课程教学资源,实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途径,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减轻教师压力为根本目的。那么依据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精品课程网站系统要实现几个方面的需求,分别是:(1)计算机网课程教学目标(2)在线学习功能(3)师生互动交流功能(4)教学评估(6)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1.2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前面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并结合系统业务流程,可以得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应该具备下述几个功能模块:课程信息浏览及管理功能、在线学习功能、在线考试功能、课程讨论功能、实时咨询功能、用户留言模块、教学资源下载上传功能、在线疑难解答功能、系统管理功能等功能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的管理权限,并负责整个系统维护和管理;二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是精品课程网的前端用户,系统管理员用户是系统后台的用户,学生用户是网站的主体用户。
二、精品课程网站总体设计
2.1系统设计原则
(1)整体开发原则:系统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是由多个相互作用元素组成的系统。
(2)分解及协调的原则:这就需要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些独立简单的问题有利于求解。
(3)求解最有方案:在处理实际的问题的时候,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从而确定求解的方案。
2.2系统结构设计
本系统主要采取B/S架构模式,这种B/S体系结构的处理过程是:当前端的WEB页面发出对WEB服务器的访问请求,WEB服务器接收接来自客户端的系统请求并进行命令解析,然后把解析后的SQL语法命令提交到系统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由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然后中间服务器接收来自数据库服务器的请求应答以后,把请求的处理结果通过WEB页面的形式返回到客户机端,然后前端将数据信息通过用户界面UI展示出来。
2.3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对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可以进一步得到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概括为几个部分:精品课程管理、在线学习互动管理、资讯信息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
三、精品课程网站详细设计
3.1系统数据库设计
对于高校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而言,需要对精品课程网站教学系统进行日常管理。通常,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系统数据流包括下面的元素:
(1)学生信息:学号、名称、性别、所在专业编号、出生日期、联系方式
(2)教师信息:名称、性别、编号、出生日期、联系方式
(3)系统用户信息:栏目编号、用户名称、用户密码、用户权限
(4)课程栏目信息:课程编号、栏目名称、课程编号
(5)课程信息:编号、栏目编号、课程介绍、授课教师编号、课程编号
(6)系统留言信息:留言编号、用户编号、留言内容、留言时间
(7)实时咨询信息:咨询编号、咨询用户编号、咨询课程编号、咨询主题、咨询内容、咨询时间、教师回复
(8)课程讨论信息:课程编号、讨论主题、发起讨论用户编号、发起讨论时间
(9)权限信息:权限编号、权限描述、权限等级
(10)资讯信息:资讯编号、资讯主题、咨询内容、时间
3.2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1)精品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课程栏目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其中课程栏目管理功能主要是对精品课程栏目主题进行管理,包括课程和对应的章节下面的增加、删除、查询、修改操作,主要是以树形菜单的形式来展示精品课程栏目主题;课程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精品课程相关信息的管理。
(2)在线学习互动管理
课程学习互动管理功能细分为:系统留言模块、论坛留言模块、实时咨询模块、课程讨论模块等。系统提供了系统留言板,以供系统用户发表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意见和想法。论坛留言功能,主要提供给广大的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自由交流的平台,用户可以发帖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用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实时咨询老师,通过向教师用户提交疑难问题,然后等待教师回复。
(3)资讯信息管理
资讯信息管理功能细分为:咨询信息管理、网站新闻管理、网站公告信息管理等,可以进行进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
(4)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
(5)系统管理
系统维护功能可以对精品课程网站系统进行各项管理操作。系统维护管理功能主要实现用户管理、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字典操作等功能。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也带来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格局,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是实现教育强国梦想的关键。构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有利于普及推广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程。平面广告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陈劲新。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微观建设之研究——美国MITOCW项目建设的启示[J].成才之路。 2008(28).
[3]李志先。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精品课程开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4]王新伟。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1.
关键词:课程群建设;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职业能力;工学结合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05-04 中图分类号:G4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主要城市对互联网应用与网络设备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占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的80%以上。如何充分满足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教改课题,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新时期网络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改革思路。
1 培养目标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过分强调理论指导作用,课程培养出来的往往是理论基础深厚、适合学术研究的专业人才;但这些人才工程能力不足,缺乏职业素养,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这也是目前虽然网络工程师奇缺,但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在面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初期,要明确能力培养目标,既要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工程职业素养培养。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课程教研组在充分调研相关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6种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能力。
(1)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熟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
(2)程序开发能力。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开发环境,每个学生要学习两门以上的程序设计语言,如。NET和Java语言平台等。
(3)网络编程能力。网络编程能力是从业人员进行网站开发、网页设计必需的技术能力,具体包括网站前后台的搭建和维护、网页设计与美工、网络开发工具等。
(4)网络管理能力。网络管理能力是指搭建网络环境和网络系统维护的能力,具体课程有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维护、网络布线、机房管理等。
(5)数据库能力。数据库组件编程是动态网站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网站数据的存储、操作和管理提供帮助。与数据库能力相对应的课程包括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管理工具等。
(6)网络项目开发能力。为了培养网络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在掌握前5种职业技能之后,要让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实战训练。首先学生在校内进行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掌握在各种平台上采用定制模式快速架站的能力。再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训实习,通过实战积累项目经验。
2 建设要点
2.1 课程体系改革
学院为了强化网络基础教育,突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本科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知识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毕业设计3个阶段,如图1所示。通过改革和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强化网络理论教学、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以及特色网络课教学,学院建立了适应网� 课程设置以能力为本位,依据课程间的关联循序渐进地培养职业能力。
2.2 师资团队化改革
学院改变了过去网络课程由全院教师自由申请,代课教师每学期更换的任课制度,专门建立了一个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网络教学改革团队。团队由具有专业资格和任课经验的骨干教师组成,定期举行教学改革研究和交流活动。目前团队由2名教授、3名副教授、7名讲师和若干助教组成,其中大部分年轻教师都具有或在读博士学位,并在网络相关领域具有多年的教学研究经历。
组建优秀教育团队不仅可以提高网络教学水平,还可以通过专项教改研究和学术交流来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素养和任课能力。通过外出培训、课堂听讲、教学辅导、参加实验室建设、试讲辅导等手段,教师能够尽快熟悉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院还定期聘请具有工程经验的资深工程师到学校任课并培训教师。通过外聘工程师的讲解和传授,学生会对今后的就业取向进行初步计划,教师则更加有针对『生地进行授课。
2.3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目的不明确、形式单一,学生得不到实践创新锻炼机会,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所以在改进课程体系的同时还要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新式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式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与章节相关的网络应用,然后启发学生从平时使用网络的需求深入进去,发现对相关知识点的兴趣。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如在学习TCP/IP协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子网划分的原理,并给出学校办公室或机房的子网划分方案,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比对实际方案来深入理解知识。
(2)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指教师结合实际例子传授知识,不仅贴近实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网络互连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网络中心了解学校网络和外网的结构和连接方式,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进一步掌握局域网和网络互连的结构设计、设备安装和软件配置的方法。学生在机房完成网络互连实验,以巩固课上的学习成果。
(3)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将课程知识点融入一个或多个任务中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合作等方式找到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最终完成整个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有一定梯度的各个任务,进而建构知识。如在学习组网技术时,可以在网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几立的计算机、一台交换机、若干网线和水晶头等设备工具,让学生完成一个局域网组网任务,并在局域网内划分若干个子网。学生自己组成团队,通过连接网线、划分子网等实际操作,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成功率,学院出资150多万元建设了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为网络教学提供了接近实际应用的多功能网络软硬件实验环境。网络工程实验室能够满足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多方面的软硬件需求,并能为技术创新和教学培训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学院网络教研室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综合的学习认知过程,设计了一系列与网络软硬件相配套的实验项目和课外活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实践课程见表1。
(1)网络课程实验:学院规定网络相关课程都要设置课程实践环节,如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组网技术、高级网络编程等专业课程实验,网络布线、Flas、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选修课程。
(2)网络工程实验:是针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网页设计、JSP编程、ASRNET编程等课程的综合型设计实验。
(3)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课程设计是面向所有网络课程的综合型实验课程,需要学生组成团队,模拟实际项目开发的环境进行问题分析、程序设计、项目实施等环节的实验课程。
(4)生产实训:按照IT公司的网络应用系统开发流程和技术规范,组织学生分组协作、共同设计和实现一个实际的、较复杂的网络应用系统,其中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程、系统测试、系统集成与维护等各个环节。
2.5 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网络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学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了一批企业实践基地,由企业提供真实的客户需求项目和实际的工作环境。在企业实践基地中,学生按照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和技术规范,运用主流的开发平台和相关工具,以项目实践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角色化实战训练。工学结合项目实践实行全封闭式的工作方式,按企业项目组划分团队,每个团队都有一个来自企业的项目负责人指导工作。
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相关的系统开发全过程,了解实际项目的实施方式,在团队项目开发中了解任务分配、人员使用、模块划分的技巧,在系统后期实施和维护的过程中掌握环境建设、系统配置、网络调配的关键点。这些项目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网络开发技能,还可以通过和客户、同事、领导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能力。
3 结语
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网络课程群建设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网络课程群从根本上强化了网络教学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具有网络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特色人才提供了条件。网络课程下一步改革重点是利用已有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把握前沿技术发展的脉络,更�
参考文献:
[1]蔡皖东,张胜兵,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提高学生工程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29-31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教学模式 云计算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把信息处理迁移到“云”端,国内外已有许多高校应用云计算进行教育和科研,云计算在网络教育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云计算的兴起,学校的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教学方式等都将有所变化,给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带来了创新契机。我们应该把握云计算时代的机遇,探索云计算在高校实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目前,我校开展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希望优化实验环境、共享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要求。
一、云计算的概念
维基百科中云计算的定义是: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二、云计算应用于教学的现状
2.1 国外云计算教学现状
Google于2007年l0月在全球宣布了云计划,并与IBM开展雄心勃勃的合作,计划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云计算”中。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推广云计算,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援(包括数百台个人计算机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援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原始码平台)。学生们可以透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2.2国内云计算教学现状
2008年3月17日,Google全球CEO Eric Schmidt在北京访问期间,宣布在中国大陆推出云计算计划。中国大陆的云计算计划中,清华大学是第一家参与Google合作的高校,它们合作开设“大规模数据处理”课程,其中,Google提供课程资料给清华大学教授整理加工,提供实验设备,并协助学校在现有的运算资源上构建云计算实验环境。目前,“大规模数据处理”课程已经推广到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
三、“云服务”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方法。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上课教师统一调配课堂活动,通常是以“教”为中心,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相互协作配合。而“云平台”环境,教育教学的相关资源可以整合,能够提供以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方式,以“学”为中心,学生通过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学习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我校可运用云服务平台来进行教学改革,除了教务管理,还可以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课程管理、作业管理,共享教学资料、交流讨论问题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容易掌握,对于程序设计课程,学生不用手写作业,不能抄袭的作业,老师批改作业也变得简单易行。在“云平台”环境下,可以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采用“教学做学”循环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一节课内容,学生明确目标,知晓得重点、难点,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将本次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共享到云平台;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学习,完成规定的任务,提交相关作业,同时通过平台报告遗留的问题,教师通过平台总结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共同完成案例和项目的制作,讨论相关的问题和知识点,共享自己的作品,达到团队协作的真正目的;在项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平台解决,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 “云平台”的运用提升了原有教学方法中“学”的比例,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知识水平层次,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手段。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手段一般是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机房里,教师通过“极域电子教室”进行屏幕广播教授理论知识,再将作业内容或素材发送给学生,学生做完后提交至教师机,教师再进行批改,程序非常麻烦。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来说,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软硬件的升级和维护,一旦不能及时更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云平台”环境下,学校师生无须考虑这些问题,只要提供满足基本上网要求的计算机即可,满足边讲边实践的基本要求,素材、资源可以进入云端下载或发放,简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流程。
3、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完全受教于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初,教师会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训指导书和教案,教学内容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是一样的,这种学习不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云平台”针对学科特点,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程度,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一定相同,特别是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根据不同的岗位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以满足实际工作发展的需要。云平台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针对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结:“云计算”是未来网络和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校而言缩减了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节省了升级维护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云平台”进行协同学习和交流,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模式等,使专业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崔贯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10): 447-450.
[2] 张玲。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 新教育时代, 2015, (8): 39, 1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0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也有了新的变化,对学生的自学方法的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个重点内容。在校园网的发展基础上为师生提供了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创造空间,在教学时空层面也得到了有效拓延。在此发展背景下,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设计就有着其重要性,这也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
1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及关键技术分析
1.1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分析
从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来看,其有着较为鲜明的特征体现,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促进的,其在教学的内容上多面向全体性的,在实际教学的时间延续性以及空间无限性的特征上体现的较为明显。网络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平台的使用能够多种形式进行并不会受到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打破。另外就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平等性特征,在这一平台的应用下能够进行个别教学方式的应用,可在线对学生实施教学,在网络双向传播及学习交互性基础上让师生平等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构建出一个平等化关系[1]。再有就是差异性特征,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的差异性应用,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1.2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技术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技术层面,其主要是采用了J2EE技术,在MVC模式下能够对系统数据组织实施了优化处理,在功能上就相对比较合理化。另外在XML文件功能数据的描述下使得系统功能组织也就更加合理化,并且在维护以及扩充方面也能够更为方便,尤其是对实际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设计等都能够系统化的结合,所以在数据的描述上就能达到一致性。WEB应用程序对信息形式要求是多样的,在内容上以及功能上都比较优良,需要数据的表示以及结构组织能找到更有利的方法,而在XML功能下就能进行简单标注文字图像以及二进制的文件,这样在数据的读取上也就更为方便[2]。另外,能够对功能结构容易组织,在WEB应用软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通过XML设计的系统能够将着眼点放在组成要素上,对文档处理也比较多,这样在树形结构的各种导航也比较容易生成。
2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及设计
2.1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分析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而言还比较复杂化,其中在C/S结构方面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形的系统结构,并在诸多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得到了应用。在这一系统中的客户机能在微机的作用下进行实现,并能作为是服务器资源,在用户要求上客户端能满足就会有结果,不然就要服务器的参与。不过这一系统结构还有着一些弊端,主要就是在开发的成本上相对较高,不利于推广,在移植方面也较为困难,对于系统的安装以及维护升级等都比较困难,这一系统的结构图如下所示[3]。图1再有就是B/S结构,这是特殊的C/S结构,其有着三层结构,在表现层方面主要就是来为用户提供直观可视化的图形界面的。而在服务器应用层是对用户请求进行相应的,然后再提供给用户请求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相应操作,数据层则主要就是大型关系数据库,主要是存储相关的信息,例如教学以及管理和资源信息等,这也是整个系统数据的保障。三层B/S模式主要是通过单独一层对任务工作加以完成的,其中在二层模式中的事务处理模块从客户机任务当中分离出来对客户机的负担就有着减轻。这一结构在系统升级层面相对比较简单化,维护也就相应比较容易,其结构图如下所示。图2通过这一系统架构的跨平台和易维护等特征优势,将其作为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平台的架构就有着实质性作用,根据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校园网基础上构建这一架构的网络平台,从成本上来说也能得到相应程度降低,可多人员及多地点和多方式的对数据库进行访问。从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共享等就比较方便[4]。
2.2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设计
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在模式上主要有完全网络教学以及课外辅助网络教学和作为教学内容组成部分的网络辅助教学这几种。其中的完全网络教学在教学和答疑辅导以及考试都基本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是通过远程教育的模式。再者就是课外辅导网络教学是不对正常课时占据基础上进行的网络辅导,也是在网络基础上进行的,最后就是教学内容为组成部分的教学,是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得到结合,一方面是老师进行讲解内容,然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作为辅助工具进行问题的解决。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过程中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操作以及维护上也要能方便化实现。对系统的设计要能够按照总体的目标进行,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成登录模块及上传下载模块和网上课堂模块等几个重要模块内容。其中在登录模块主要有注册、身份验证登录等子系统,用户注册是对学生而言的,教师以及管理员进行手工分配,学生加入到教学平台之后再进行登录只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即可。在教学资源的模块,也就是为学生提供的资源收集以及浏览、编辑的功能,在这一系统作用下学生也能对学习资源加以完善化。对于教学资源模块能够分成三层结构设计,主要有底层搜集制作基础素材以及中层集成模块和上层整合资源,对于网络教学的资源库是相对独立的,并能为教师提供多方位以及不同网络教学环节所使用的素材[5]。另外,在上传下载的模块层面其主要是对一些需要的资源进行上传下载,从类型上主要能够分为几种类型,体现在营造工作情境所需要的文字图片以及动画课件等文件资料,再有就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资源以及课外参考资料,还有就是学生的作业任务。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老师或者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上传,对教学资库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丰富,还有就是老师和管理员进行资料的上传为其它用户提供帮助,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共享作用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然后还需要对资料进行审核,在合理性标准层面不仅要能有主观评价因素,还要根据系统类型标准作为重要依据,并按照相应的流程加以审核。对于网上课堂模块主要是为教学的内容进行提供的平台,实施有效的课程管理,学生在这一模块系统下能够进行在线学习。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在这一系统平台下能够加强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在教学的融洽性方面将得到良好的呈现。教学过程中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也能得到有效打破,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会有进一步的水平提升。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闫 涛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晶。浅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方式革新[J].福建电脑,2013(08).
[2]刘萍。试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J].考试周刊,2014(28).
[3]伍丁红,王茜。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公共课分层教学实践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
关键词: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4-9885-02
Several Thinking of Making of 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GAO Chao
(School of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of this course,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teaching book, and researches the ways of teaching. It also studies the experiments setting. It emphases the idea of keeping pace with times in the making of course.
Key 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experiment teaching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通信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能否学好此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教学等环节,在借鉴和学习各高校经验的基础上[1-4],建立并实施了适用于新形势的课程教学方案。
2 教材的选择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有的专业课,是计算机和通信两种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的产物,在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信息传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通信信道、数据传输技术、数据通信组网设备、计算机网络及其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技术及其新进展等内容。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目前国内大学选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由国内知名教授编写,比较符合中国大学教育的传统方式,但是知识更新较慢;第二类是国外经典教材的翻译版本,内容好坏受翻译者的水平的影响较大;第三类则是直接使用最新国外原版教材,不过这对学校师资水平和学生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了理工大学谢希仁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最新版。
3 教学方法研究
3.1 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课堂调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对网络聊天、下载、电子邮件等网络应用就已十分熟悉,对于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期待着能够在课堂上学到各种使用和建设网络的技能。然而本课程的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往往忙于记忆各种协议名称和概念,感到课堂上没有学到什么实用的技能,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就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门偏重于理论的课程,重点是对网络工作原理的深入了解,实践技能的锻炼将被安排在后续的实验课程中。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并不矛盾,只有对网络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事倍功半地掌握各种实际操作技巧。
3.2 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为了适应时展,有必要不断修订教学内容。对一些已经陈旧的知识如X.25、帧中继等可以减少教学时间,只简单描述其基本原理;与此同时,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地补充新鲜内容,让学生了解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进展,起到开拓学生眼界,为进一步学习指引方向的效果。
3.3 通过实例提高兴趣
当前大学生们对计算机网络已经十分熟悉,但是还不能把具体的使用经验和抽象的网络原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网络软件着手,通过分析其工作过程来讲解网络工作原理。例如在讲解网络传输模型的时候,设定两个用户通过QQ聊天的场景,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思考数据需要通过哪些协议层次,以及各层协议实体为了将数据正确地传递到目的地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工作。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书本上的理论不再抽象空洞,而是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各种协议工作原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Sniffer、Ethereal等软件捕获数据包,用直观的例子让学生观看到该协议的实际工作流程,并与书上的描述进行比对,从而加深印象。
4 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虽然在课程定位上偏重理论,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给本课程安排了课程内实验和独立的综合实验。
课程内实验与课程讲授同步进行,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授内容。此类实验以验证性试验为主,主要内容有常见网络命令的使用、使用数据包捕获程序分析ICMP、ARP、TCP等协议的工作细节等。
网络综合实验则为独立开出的一门实验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内容设置上安排了很多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包括小型局域网的组建、路由器交换机配置、网络服务器的安装等。综合实验的实验教材参照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各种网络认证考试编写。学生在完成综合实验后能够掌握一些实用网络技能,不仅学会使用网络、管理和建设网络,也能够参加各种认证考试,增强就业竞争力。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从教材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安排方面提出了几点改善教学效果的方法。为了应对网络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也必须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质大学教务处。 改革与探索[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 刘彦保。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2007(3):78-81.
关键词:PHP语言;动态网站;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1 PHP语言的特点
PHP是英文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Hypertext Preprocessor的缩写。它是一种HTML内嵌式的脚本语言,在服务器端执行[1]。其语法混合了C、Java和Perl及自创的新语法。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他的编程语言相比,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去执行,执行效率高。总的来说,其优点:(1)支持多种数据库,如MySQL、ORACLE。(2)跨平台性好,支持多种Web服务器。(3)开源软件,升级更新速度快。(4)免费软件,无须花钱购买。(5)成熟的面向对象体系,适合开发大型项目。
2 以WAMP为代表的PHP网站开发课程设计
2.1 选用PHP语言的背景
多数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有网页设计课程,且以静态网页设计为主,如熟悉的“网页三剑客”。静态网页设计简单,每个网页都是独立的HTML文件,内容相对固定。无论用户是否访问网站,网页的内容都保存于网站服务器上。由于没有数据库支持,对于小型网站设计,静态网站能够满足要求。如果网站信息量增大,使用静态网页来实现网站建设变得相当困难,且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大。同时,静态网页的交互性差,在功能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为跟上时代步伐,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必须在现有的静态网页设计课程基础上再增加动态网站开发课程。
目前主流的动态网站开发语言有JSP、ASP、PHP等。其中,PHP语言以其开源、免费软件的身份,语法简单、书写容易、平台兼容性好、与数据库交互能力强的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发者选择它来开发网站。据统计,当前全世界大约有50%的网站是以PHP语言编写的,而且比例还在上升。因此,选择PHP语言作为动态网站设计课程很适合。
2.2 PHP开发平台的搭建
关键词: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240-01
伴随着信息发展的高科技时代,网络和计算机的崛起是必然的一种趋势,这对于各个行业来说却是一种挑战,这就导致了各个行业争先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网络人才。伴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强调了动手能力强、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全面的技术性人员。伴随着这种现象的产生,就导致了网络技术服务的出现,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场,能够满足市场对于计算机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程度。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应该改变其课程模式和课程理念,构造出是适合当今时展的课程体系和指导思想。
1 计算机课程体系构成依据的思想
在进行构造告知院校课程体系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程度,还应该有针对性根据人才的需求进行岗位的培训工作,满足所要求岗位的技巧以及职业素养。其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本着就业的思想进行,针对的培训课程应该直接面对以后在完成某项实际工作的要求而进行。出了要按照社会的需求程度和需求目标进行教学,还应该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性,将理论和实际工作兼顾在一起,按照学生的认识方式和职业的发展规律来组织程序化的课程。突出职业教学的培养目标,着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从课程体系当中着重体现培养所应有的条件,充分考虑到实验、实训的环节,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考虑大哦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点以及考核点的融合。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类及其应用
2.1 局域网络
局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缩写为 LAN)它的主要应用包括:总线型局域网及以太网、令牌总线形局域网、令牌环形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高速局域网(包括FDDI、快速以太网、ATM局域网)、典型局域网(包括windows NT、Novell网络)、移动网(GSM)等。局域网具有以下特征: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协议简单,结构灵活,建网成本低,周期短,便于管理和扩充。
2.2 因特网
Internet是一个全球的、开放的信息互联网络。它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如:网页浏览(WWW)、远程登录服务(Telnet)和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牌(BBS)电子商务服(EC)等服务,为广大用户访问网络提供了方便途径。
2.3 ATM
ATM网络是由ATM交换机和ATM终端经链路连接而成,ATM是以分组传送模式为基础并融合了电路传送模式实时性能好的优点而成,具有以下特点:具有统计时分复用能力、采用的基本传送单元为信元和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方式,可综合多种业务流,同时可实现VP和VC两极交换。ATM已经广泛应用于主干网,大有取代FDDI和交互式快速以太网的趋势。
2.4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同时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以及射频技术。其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无线网络是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3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课程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只有专业的知识体系,高素质的教学队伍,专业的教育团队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出我国现阶段所需要的人才。我们所提出的“双师素质”指的是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以支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为主的。一个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网络资格证书、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还应该具备专业的授课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能够迅速的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能够为国家服务的复合型人才。[2]
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完善课程,其中就主要的环节指的就是课程开发工作。课程开发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落实职业岗位的实质性改革。在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解决课程标准,其中包括了课程的思想、地位、内容、目标以及考核标准。其载体的选择、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实施等问题。为此,相关的轩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经开始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习题花为基础的课程开发,并且利用省级、部级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阶梯,有计划逐步的将专业的学习领域演变成国家所要求的课程。
4 结语
这里所指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它的复杂程度不亚于金字塔的原理。所以说针对这种复杂又系统的工作,就应该制定出相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体系,既要保证涵盖高等教育理念,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地方经济政策,符合现代的要求,符合地方的要求,从而培养出更多高师资力量的队伍,符合工作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只有符合了以上的要求,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够培养出具有优秀素养的高等人才职业体系。只有一个好的课程体系,只有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只有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我国才能够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梁铭,莫足琴。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2009.(09).
[2]张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实践研究[J].2011.(10).
摘 要: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现,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建设、发展、改革及特色等。
关键词:网络技术;精品课程;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我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逐步完善了课程档案、丰富了教学资源,2005年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5年5月~2008年5月,本课程组借学院专业人才教学水平评估之东风,加强本课程建设,参照评估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考核方法、工学结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课程2008年评为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笔者作为本精品课程负责人,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概述如下,以期与同仁共勉。
1 本课程的历史沿革
1.1 第一阶段(1999-2002):课程开设与定位阶段
本课程开设于2001年,至今已历时8年。主要定位于学院计算机应用、金融、会计电算化等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金融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由于当时硬件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实施。
本课程组于2003年9月,开始建立课程档案,当时的课程资源只局限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案、课件、测试题库等。
1.2 第二阶段(2003-2004):教学模式转变阶段
(1) 教学模式转变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4月、2004年10月,笔者先后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相关培训工程的培训,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及办学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出“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带领我系专兼职教师全面开展了我院计算机教学改革。至此,计算机教学由传统的学科教育根本性地转向现代的职业教育。
(2) 课程体系构建
本课程组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遵循我院办学理念“理念先导、市场引导、素质主导、实践指导、就业向导”,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构建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理论够用为度,实践实用为主”的知识体系与技能标准。
(3) 课程内容整合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技术应用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工业、商业、教育等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维护、管理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和必备的能力。
本课程分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传输介质与互联设备、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技术及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简介、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实践教学包括: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协议安装、双绞线制作、双机互联、局域网组建、综合布线、子网规划与划分、Internet接入、Internet技术应用、杀毒软件的安装与设置、个人防火墙的安装和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的应用以及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本课程以精简理论知识,突出实用部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及校内外专家的认可。
1.3 第三阶段(2004-2008):课程改革与完善阶段
(1) 师资队伍建设
2004年7~9月,我系组织本课程组相关教师参加国家CEAC网络工程师培训,9名教师获取“网络应用工程师”职业资格,2名教师获取“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4名教师获取“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培养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2007年7~12月,我系先后选派本课程组4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锐捷网络公司的网络技术培训,并获取“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及企业网络培训讲师资格。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及行业知名度。
(2) 实训基地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
2004年12月建立我院“计算机网络组网与维护实验室”;
2005年3月建立我院“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2) 国家实训基地
2007年10月申请到“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2008年6月投入使用。
3) 校外实训基地
太原市奥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省邮电建设总公司
山西华兴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我院师生、中职教师培训、金融等周边行业培训实训。
(3) 专业建设
1) 专业方向
通过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2001年开始至今,我系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其中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供学生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方向选择。
2) 新增专业
2004年12月,经过专业论证,我系新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
(4) 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的教师,针对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本课程先后选用的《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等教材进行整合,编写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自编教材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指导教材》。
(5) 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实际网络案例导入。首先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并将信息时代网络世界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6) 教学组织
在教学组织中,采取分层次、分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良莠搭配,使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通过分层教学对基础不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实训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相应层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互相交流、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兴趣诱导
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前,课程组教师准备充实、完善的教学案例及实习内容,这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包含一定知识点及技术含量的综合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及实习任务。
2) 分组学习
实践课采取分组学习,按课程模块进行分组。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试行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7)考核方式
技能考核:依据课程特色,本课程结合实训大纲及授课进度计划,适时进行考核。
综合考核:按照学院教考分离制度,参加学院期末统考。
资格认证:要求计算机类学生根据专业岗位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考取“网络管理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备就业必要的职业技能。
2 本课程的建设特色
2.1 梯队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005年以来,课程组重新组建了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优良教学团队。本课程组的所有教师均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取“国家CEAC网络管理员”、“国家CEAC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
2.2 部级的网络实训基地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7年10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了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
2008年6月新建的“网络技术实验室”投入使用。
2.3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本精品课程包含:课程描述、课程大纲(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知识结构图、技能结构图、教案与课件、教学指南、实训指南、教学视频、实训视频、在线测试、教学交流、工学结合等优质教学资源。
2.4 易于更新维护的精品课程网站
本课程网站由2005年的传统静态网页制作技术(Dreamweaver)改变为当今比较流行的动态网页设计制作技术(ASP),使网站界面更加人性化。网络资源获取在一个界面完成,更加方便、快捷,网站后台的更新与维护更加容易实现,课程组的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更新、添加教学资源。
2.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5.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 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企业标准,组建“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按职业标准,组织课程组教师,参加网管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认证。
以企业工程案例导入实践教学内容,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按企业要求组织校内实训内容。
结合职业需求,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2) 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
1) 与太原奥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针对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训项目:
中小型园区网络构建实训项目
交换机调试案例
路由器调试案例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训
2) 与山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联合开发网络技术高级资格认证项目,学生可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综合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2 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1) 顶岗实习
第5学期开始,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 请进来
于2004年9月,成立计算机网络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及金融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指导,并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
(3) 走出去
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选派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高新技术培训。进而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
(4) 毕业设计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前能自主确立选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网络维护与管理技能,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质量控制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获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根据毕业生反馈意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本课程组及时采取分组、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3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课程建设经验,笔者认为,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关键,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