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片段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语文片段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片段教学范文 篇1

师: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内容:① 读读圈圈: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② 找找画画:每个方面作者是怎样介绍的?③ 想想写写:选择一个方面,将你读后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④ 对于敦煌莫高窟你还有哪些了解?请你选择一个方面重点去了解一下,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

(学生自读课文,圈圈划划,进行批注)

【评析】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一节课重点的体现或是难点的突出,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裕的时间思考与准备,为课堂更好地学服务。这样一份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在预习文本时,明确目标,学有导向,不至于迷茫无助。采用批注式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此外,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自主选择,极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个体,让前置性作业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实效服务。

【教学片段2】

师:接下来,请大家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出示要求:第一步: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想一想壁画和藏经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第二步: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告诉组内的伙伴,可以相互补充。第三步:全班交流,请各小组最擅长的方式汇报学习所得。

第一小组交流

生:我们小组发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我们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据中看出了它“宏伟”的特点。

生:我来给大家演算一下!学校的操场大约是一公顷,照这样算下来“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4.5个操场的面积之和,所以我们感觉到了壁画的宏伟的特点。

生:我再给大家读一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刚才小组的交流中,大家听出来了吗?他们组是运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生:抓住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来感受“宏伟”的特点

师:怎样感受的?

生:用了换算的方法。

师:是呀,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换算,体会面积之大,真是巧妙!

第二小组交流

生:我们小组发现壁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先给大家读一读。(小组学生齐读)

生:在课外我们上网查到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非常丰富,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由此可见它内容的丰富多彩。

师:这一小组又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呢?

生:他们课前查找了有关壁画的资料。

师:你们看,能够将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理解,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值得学习!

【评析】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发挥其有效性?这是生本课堂教学最难以把握及权衡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有关壁画及藏经洞的段落之前,教者首先明确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学有导向,学有成效。接着,鼓励学生用小组最擅长的方式汇报学习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小组间的个体差异。同时在每一小组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每一组的学习方法进行提炼,帮助学生积累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方法,由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快快乐乐地学语文。从课堂教学实效来看,站起来交流的小组的学生分工明确,都能够用体现本组特点的形式来交流,有朗读语段的,有畅谈感受的,还有补充课外相关知识的……学生状态良好,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自信地侃侃而谈,这或许就是放手课堂给予他们的力量。

【教学片段3】

师:(出示第3自然段第2、4句话)细心观察的同学们,在朗读时,你有没有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回答:“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师:“有……的”和“有的……”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生:表达意思是一样的,避免了重复。

师:我们看,这篇课文中,尽管有三处地方,作者都需要用排比来表达,但是为了避免重复,作者却巧妙地将句式稍作修改,就能让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这就是句式的丰富。(板书:句式丰富)

师: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再一次驻足在这宏伟瑰丽的飞天前,看看它那炽热的色彩、飞动的线条、优美的姿态。你能不能试着也选用课文中的句式写一写。

片段教学范文 篇2

师:作者被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吸引住了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作者描写出的紫藤萝花盛开的情景能吸引你吗?哪些细节最吸引你?说说吸引你的理由。

生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和阳光”,紫藤萝花开得很活泼,很可爱。

生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我感觉紫藤萝花很争强好胜,它们在争春,闹春。

生3:这样的景象很吸引我:“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感觉生命正扬帆航行在生命的长河上,正鼓足着劲呢。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都说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现在,让我们也当一回作者吧。描写都是有目的的,你浓墨重彩地描写紫藤花盛开的情景,你想表现什么?为什么?

生1:我想表现春天的蓬勃生机,因为花是春的使者。

生2:我想表现青春的活力,因为青春是生命的花季。

师3:我想表现我在外婆的关爱下健康的成长。因为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的院子里也有一株藤萝,这株藤萝记载着外婆对我的爱、对我的希望。是外婆的爱滋润着我的成长。

师:很好。我们再来当读者吧。作者又要表现什么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1:我觉得作者描写紫藤花盛开时的热烈,是要表现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进步,十年前,正因为“花和腐化生活有什么必然关系”,因此家门外那株紫藤萝才“花朵从来都稀疏”,这说明那是个荒唐的年代,花的命运变化,反映出社会的变迁。

生2:联系十年前家门外那株不幸的紫藤萝来看,写眼前的紫藤萝花绽开时的蓬勃生机,是要说明它没有被“不幸”压垮;是在歌颂生命的强大与永恒;是在印证“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是在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不幸,我们都应该要抱定信心。

师:真高兴,因为你(生2)把我要说的给说了。同学们,我们在阅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感受,我们就会有一种无言的;当别人道出了我们在阅读时的理解与感受,我们也会有种无言的。这就是阅读的魅力,这就是阅读课的魅力。(许多同学会意地点头)

……

这堂课,笔者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始终以有效的提问,引领学生走进本文,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回味,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学生始终在与文本对话,师生、生生间始终在做感性和理性的交流与碰撞,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效应,师生、生生间分享着“阅读”的快乐,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想象,释放自我的乐土。这样生动的情景,让笔者想到:

(一)阅读教学是师生、生生分享阅读的过程。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真正的阅读应该形成属于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感悟,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阅读。从这个角度延伸,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生生交流各自阅读的体验、理解和感悟,共同享受阅读快乐的过程。简言之,阅读教学就是师生、生生分享并深化阅读成果的过程。“分享”既是种学习境界,又是种教学追求。因为获得阅读成果,并将它呈现出来,与他人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的体验、理解和思考,从而享受阅读的、交流的愉快、自我提升的快乐,这一过程和结果,是人人都向往的诗意境界。当然它也对参与阅读课的个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思维质量的提升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形成,必须尊重和保护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杜绝以教师的理解替代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达到了以上要素,就达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课堂才能呈现交流与分享的生动和愉悦。分享是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着眼于学生群体的整体提高,因为实现了阅读成果的分享,就标志着学生群体的整体提高。

片段教学 篇3

聚焦老汉,品悟党支部书记形象。

1.毕竟逃生是一种本能,但你们注意到没有,一个人是个例外,是谁?――党支部书记,文中的老汉,他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做出了抉择,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老汉。

2.关注老汉

(1)师:读读这些文字,老汉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生:老汉在洪水中就像一座山。

师:在惊慌失措的人们面前,老汉就像一座山。板书:一座山

(2)再读第7~13段,哪些字词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就像一座山?用笔圈出来。

生:一个站字,村民们是跑的,老汉是站的,所以老汉像一座山。

师: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老汉站的位置?

生: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齐读告诉大家。

师:在木桥前,水已经没过腿了,此时老汉可以自己先跑过木桥,一走了之,可老汉却像一座山一样站着。如果让你在“站”前加一个词,你认为什么词能表示当时的情况?

生1:镇定地、临危不惧地。

生2:艰难地。

师:为什么?

生:洪水冲来时,很容易被冲倒。

师:尽管很艰难,但老汉仍站在那里,他站得像一座山。

生:我还从他沙哑的喊话中感觉出他的声音像山一样坚定。

生:还有盯这个字。让我感觉他盯得眼神很坚定,就像一座山。

师:盯着谁?这除了是一种坚定的目光,你觉得这种眼神还应该是怎样的?

生:盯得是乱哄哄的人们。眼神是严肃的。

师:他不说话,此时老汉的内心会像他外表一样冷静吗?

(3)播放洪水录像,叙述:眼前是咆哮的洪水,仿佛要吞没一切,还有一百多个慌张的村民,可眼前只有一座仅有的、窄窄的木桥,你知道老汉在担心什么?

生1:万一桥断了怎么办?

生2:木桥会不会塌掉。

生3:担心那么多人会牺牲。

师:换一个词吧,失去生命。老汉在担心一百多人的生命,桥会不会垮?

生:这样一窝蜂地拥过来,会不会被挤下去?

师:老汉把所有的忧虑和责任都担了下来,他把这份责任和忧虑化成了沙哑的嗓音,所以老汉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生:我觉得应该读得果断一点,坚定一点。

师:还应该怎样?

生:响亮一点。

师:对!此时,你们就是如山一般站着的老汉,狂风暴雨中,你们在指挥着,齐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就在这声音的指挥下,这一百多号人――安全撤退。”

(这一环节中,通过抓住“站”“盯”等重点词,体会老汉作为共产党员的坚定和执著,一位山一样高大的党员形象在学生心中“站”了起来。同时让孩子们能够顺利地把“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当后面”这句话朗读到位。但是我发现这样的环节下来后,还是有很多孩子不能完全明白感悟到这句话的分量,也不能把它朗读得到位,可能是学生的认知、生活经历都很不同吧!于是我就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有些环节进行了更改。)

聚焦老汉,品悟党支部书记形象。

1.毕竟逃生是一种本能,但你们注意到没有,一个人是个例外,是谁?――党支部书记,文中的――老汉,他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做出了抉择,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老汉。

2.关注老汉

(1)师:读读这些文字,老汉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

板书:一座山。

(2)再读第7~13段,哪些字词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就像一座山?用笔圈出来。

A.一个站字,村民们是跑的,老汉是站的,所以老汉像一座山。

B.还有盯这个字。让我感觉他盯得眼神很坚定,就像一座山。

C.老汉把所有的忧虑和责任都担了下来,他把这份责任和忧虑化成了沙哑的嗓音,所以老汉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播放洪水录像,叙述:眼前是咆哮的洪水,仿佛要吞没一切,还有一百多个慌张的村民,可眼前只有一座仅有的、窄窄的木桥,你知道老汉在担心什么?

师:那么你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师:那么你觉得老师应该把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怎么换?

比对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我把录像地观看换到了“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站后边。”让孩子能在情感的带动下,先把老汉这种“站、盯”到最后的“喊话”,这样情感逐步逐步地递升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后。再让孩子观看洪水的录像,使得孩子这种认知不仅仅停留在书中老汉的境地上,而是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洪水的猛烈、老汉的这种光辉的形象。)

片段教学 篇4

肩扛着“父老的重托”,参加了福建省首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整天的面对考官的考量,身心疲惫地离开森严的大赛会场。极短的四项教学技能探究和多年的根基,我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而且还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高殊荣。在此鼓励下,自我感到对“片段教学”有一定的顿悟及偏爱,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由此好像对四项教学技能研究有一点资本,多次担任了市、县(市)教师“片段教学”比武的评委并和省里和厦门的有关专家进行了切磋。两年多来,随着自己不断探究,不断实践,对于它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承接邀请在福建省的十几所学校进行了片段教学的讲座,并亲自进行示范及点评,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及好评,借此机会将自己对片段教学的理解及感悟献给需要它的老师和朋友。

一、片段教学的含义

培训专家、指导老师告诉我: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片段教学是截取某节课中的某个相对完整的局部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15分钟左右。我们把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作比较,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前者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教研而用,而后者主要是为了传授知识。

二、片段教学的类型

从这一两年的实践和探究中,笔者感到片段教学的类型,常见的有自定和他定类型;实境型与虚境型类型等等。就笔者本人几次受邀参加的省、市观摩示范的《剪刀的启示》《我的汽车梦》等片段教学展示,应该属于虚拟的(虚境型)、自定型。这种展示对被邀请的我,可以根据我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片段的内容,自己确定片段的重点,尽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及教学基本功。自定型的片段教学的优势比较人性化,能够给教者自主权,使教学者的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使本片段教学表现的生动,完美;但也存在着的不足,它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执教者的真才实学,所以在新教师考聘、评选活动和省首届技能大赛等都使用他定型、虚境型片段教学,考官提前出好题,执教者现场抽题,经过短暂的时间准备后就进行现场教学。执教者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它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更频繁地被使用。当然,有学生参加的实境型片段教学为过去所采用的课堂教学,在此就不多谈了。

三、片段教学的意义

通过参与多次的片段教学活动,笔者认为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有利于提高评价教学水平的信度。

(一)片段教学活动中常出现的失误

片段教学的大量使用是近两年的事,许多老师对它的认识还肤浅,为此在片段教学与其他的“度”的把握上存在问题。

1.片段教学与说课混淆不清。说课是说教学依据,而片段教学是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课是片段教学的理论依据,而片段教学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是说课的具体体现,这两者有关联,但实际展示时又不能混为一谈。有的老师经常在片段教学时,会冒出:“我这样上的目的是……”“刚才我的这一环节体现了……”这一类的话语,这是不应该的。

2.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比如,在首次福建省技能大赛时,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就是教材的第三页“丰富多彩的活动”,而有的选手由于审题不清,加上过于紧张,就把目标定在为什么上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即使他上的再精彩,给评委的感觉还是目的不明确,纯属离体,分数自然就不高了!

3.没有重视教学设计。备课要写教案,这大家都知道,是毋庸置疑的。但片段教学方案设计却经常被人们忽视,特别是有的活动中没要求上交教学设计时,很多老师就想当然的忽视他,认为我只要写完教案,在临场来发挥就行,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够全面的,会影响你在大赛中的表现。因此不打无准备之战,片段教学同样需要备课,需要做好教学设计。

4.忽视师“生”双边互动。虚境型片段教学看似是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但是教师绝不能只“读”或“背”教案,而应努力创设一种虚拟的情境,来突出师“生”双边的互动。片段教学的互动情境有大部分都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来体现的,因此在进行片段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地进行这方面的考虑。如教师说完“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后,如果立刻评价说“你的回答太棒了”、“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就会让听课教师莫名其妙,搞不明白学生的回答“棒”在何处,“好”在哪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的预设,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的问题内容,并加以评价。比如我在片段教学《剪刀的启示》时,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剪刀,稍作巡视后,我就开始虚拟学生汇报的场面:“老师,我想设计一把带音乐的剪刀,这样妈妈在剪布的时候就可以放松心情了……”“老师,我觉得除了加上音乐,还可以加些红外线的设施,这样剪刀就能剪得又快又直了!”“同学们的回答太精彩了,既让我们学会用音乐来放松心情,又能提高我们剪刀的使用功能,用上了红外线,太有创意了,我为你们骄傲!”教师如此的评价,既让听课老师听得明白,又能把师生间的互动虚拟出来,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

5.没有把握好片段教学的时间。由于片段教学更多的是为了教研或比赛使用,而且时间又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如果你的展示时间过短,就无法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如果时间到了却无法完整的展示片段,则给评委的感觉就是虎头蛇尾,没完成任务,这样的效果肯定就不好,就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

(二)片段教学成功的秘诀

通过参加福建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后续的被邀请的十几场片段教学讲座及展示课中,我认为片段教学就好比是一棵大树,它长势良好的秘诀是:

1.认真审题是根

初中语文《背影》片段教学设计 篇5

《背影》片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片段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会运用。2.过程与方法: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文段并研读、品读关键词语、句子意义。

②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思考问题。

③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文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片段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学会珍惜至爱亲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导入。(导语略)

2、全班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这段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具体描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的句子有哪几句?其中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哪些?请快速阅读并在文中划出来。师(评价):林文青同学的回答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谁来补充? 师(评价):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积极,大家都能抓住要领回答了问题,真聪明。写背影的句子是:“我看见……显出努力的样子”写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人“蹒跚”“探身下去”“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努力”

师:全班齐读 买描写桔子背影细节的句子。并请同学表演一下这个过程。师(评价):不错,朗读大声,准确但感情突出不够,要细细体味作者的语言和感情来读。表演认真,对动词理解到位。

师:作者这样细致入微在刻划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思考后,前后左右讨论并派一位代表回答。师(评价):通过外貌描写体现家境惨淡,父亲衣着俭朴、寒酸与后文提及的“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冯岚同学说得真好。还有其它意见的吗? 师(评价):胡建辉同学又补充说了,写父亲的马褂也说明了父亲买桔子行动艰难的原因之一。说得真好,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师:细节描写的地方还有吗? 师(评价):有,父亲买桔子的动作描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了。前面让大家找的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就是很好的证明,对吗?叶志强说对了,这些细节描写表现父亲举动艰难,进而突出了父亲爱子的深情。师:父亲为我买的桔子和我们现在吃的桔子不一样吗?不是很金贵的?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费劲去买呢? 师(评价):同学们说的好,桔子是普通的,但为人父亲为儿子受累,以此来关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常有之心。这真是桔子普通,父爱无价呀!师:同学们对于这个文段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可以提问了? 师(评价):哦,你的这个问题(课后练习四·1)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争议性,我们课后问题也出现了,老师打算针对这个问题开一个讨论会,并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让大家写一篇《背影》读后感。这也是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布置的作业。

学完了这课,同学们都在说:这篇文章怎么读也达不到让人流泪的境界。我想这就是我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又缺与人共情的能力,加上自私自利之心较重,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还不到位的原因吧。希望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学会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自己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3、作业布置:完成校长布置的“国庆感恩作业”请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替他们洗一次脚,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

4、板书设计:

父亲买橘子的背影

衣着:黑帽、黑褂、青袍

家境惨淡

细节描写: 父亲爱子深情

动作:穿、爬、探、艰难费劲 攀、缩、倾

片段教学范文 篇6

片段回放

师:读了课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王冕是个学习很用功的孩子。

生2:王冕是个学习刻苦、认真的孩子。

生3:王冕是个体谅、理解母亲的好孩子。

生4:王冕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

师:对王冕的学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

生5:“勤奋好学”。(师板书)

师:对王冕体谅、理解母亲方面,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

生6:“孝顺母亲”。(师板书)

师:谁把这两个词,用恰当的关联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生7:王冕不但勤奋好学,而且孝顺母亲。

生8:王冕不仅勤奋好学,还孝顺母亲。

生9:王冕既勤奋好学,又孝敬母亲。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孝敬母亲”,有的同学说“孝顺母亲”,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孝敬”与“孝顺”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生10:相同点是,它们是同义词,都是对母亲有孝心。不同点,我也不知道。

师:可以查一查字典,看“敬”和“顺”在词语中各是什么意思。

生11:我查到了,“敬”在“孝敬”中的意思是“尊重,有礼貌地对待”,“顺”在“孝顺”中的意思是“服从,不违背”。

师:那是用“孝敬父母”好,还是“孝顺父母”好?为什么?请说出理由。

生12:我认为还是用“孝敬母亲”好。王冕对母亲有孝心,又对母亲有礼貌,尊敬她。

生13:“孝顺母亲”对母亲也有孝心,但是要服从她,母亲说什么都不能违背,就像士兵要服从将军的命令一样。

生14:做父母的有时候也会做错事情,并不是什么事都是正确的。

师:(在“孝顺母亲”的板书下用粉笔划了一道线)大家默读课文,深刻体会王冕孝敬母亲的语句,并联系自身实际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读课文、思考、交流。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学生纷纷表示以后要像王冕一样孝敬父母。)

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太多的心血,孝敬他们天经地义。但是父母有时也会让我们去做一些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如果有,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5:我不喜欢学钢琴,但是妈妈看到人家学,就硬逼着我也去学。我也知道妈妈是为我好,但我真的不是这块料。

生16:上次,邻居家的小妹妹和我一起玩,她自己不小心把手指弄破了,妈妈却责怪我没把妹妹照顾好。当时我很委屈,不过现在我还是很爱我的妈妈。

生17:我爸爸很爱我,但是对我管得特别紧,我连看动画片的机会都没有。我知道,他是怕我的学习受到影响。

师: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即使有时他们做错了事,我们还是尊敬他们,爱他们。我们不仅要像王冕一样勤奋学习,还要孝敬父母。(师擦去“顺”字,写下一个“敬”字)

赏析

片段教学范文 篇7

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借助课题简单地说一句话?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朋友在图画课上画杨桃,虽然画得不像,但老师……

师:能不能借助课题用一句话简单说?

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故事

师:非常好。看来借助课题、拓展课题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尝试运用。

【点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一项要求。杨老师依据教材的内容,教给学生用“拓展课题”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很好。学生只有习得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片段二】

师:在图画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和老师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请默读第2~12自然段。(生默读)

生:“我”在图画课上画画,然后被老师选上了,同学们觉得很丑,就嘲笑。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是——

生:哈哈大笑。

师:那么老师呢,老师是怎样的反应?

生:老师神情变得很严肃。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同学们的反应,同学们嘲笑“我”画的杨桃。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出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是一种嘲笑。同样写嘲笑,这两个句子一样吗?请一位同学先来读读带问号的句子。(生读)

师:你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请问这是在问别人吗?

生:这是反问,说明他觉得杨桃不是这个样子。

师:这是用反问的语气在嘲笑。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师:谁再来读读下面这个带感叹号的句子。

生:(读)“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师:这个感叹号读得真好。我们一起用肯定的语气来读一读。

生:(齐读)“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师:读课文我们要关注标点。关注了标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出示:“不像!”“不……像。”“像五角星!”“像……五……角星。”)这是同学们在课堂上两次回答老师的话。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第一句非常肯定,第二句有些犹豫了。

师: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标点符号不一样。

师:左右两边的字呢?

生:一样。

师: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标点,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咱们男同学读左边的,女同学读右边的,我们来听一听。(生读)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咱们赶紧联系上下文找一找答案。

师:现在,我来当文中的老师,你们就是同学。男同学先注意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不像!”

师:“它像什么?”

生:“像五角星!”

师:你们为什么读得这么肯定?

生 :因为它就是五角星。

生:有点嘲笑,杨桃画得像五角星一样。

师:这两句话后面都有一个感叹号,该怎么读?男同学再来试一试。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不像!”

师:“它像什么?”

生:“像五角星!”

师:这得多亏两个感叹号的功劳了。

师:女同学注意了,现在,你看看,这个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生:“不……像。”

师:“那么,像什么呢?”

生:“像……五……角星。”

师:为什么吞吞吐吐?

生:因为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

师:是的,知道刚才自己错了。

师:为什么吞吞吐吐?

生:因为从文中“我”的角度去看,的确像五角星,所以同学们知道刚才自己错了。

师:同学们,从三个省略号咱们读出了一种自责、惭愧。是的,三个省略号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这是省略号的功劳。我们不光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文字背后的标点符号。

【点评】杨老师从两个特殊句式入手,“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引导学生从表达的意思和效果上反复体会。此外,还通过朗读比较,让学生重点关注两个带有省略号的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深刻内涵,去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语文教学不光要关注写什么,还要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片段三】

师:(出示: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老师的神情也不再严肃了,而是变得——

生:和颜悦色。

师:“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生:和气。

师:你们再做一做和颜悦色的表情。(生表达)

师:想不想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颜悦色说这番话的?(师范读)

师:老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看的角度不同,看的样子也不一样。这让我想到了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这两句话其实说的是一个道理。不过苏轼是看山,我们是看杨桃。

师:第三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来读。(生读)

生:这段话并不是指画杨桃这件事,可能是指任何事情。

师:(读)“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生跟着读)

师:“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生: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点评】理解老师和颜悦色、语重心长的这番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个难点如何突破?杨老师采取的是分步走的战略,即第一步,学习一二句,弄清楚由于角度不同,所以看到事物的形状也就不一样;第二步,学习第三句,由此及彼,让学生明白要学会换个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不要冒然下结论;第三步,学习第四句,学会“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步步逼近,直指文心,实在是“妙”!

片段教学 篇8

片段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从教材内容入手,寻求最佳的角度切入,来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而教材中的每道例题、每幅插图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在进行片段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明确课时整体目标,然后根据选择的教学片段,将课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为片段教学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片段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促进学生的当前学习和后续发展。

程序得依法而用

不少教师由于对“片段”二字的错误理解,把片段教学看成常态完整课删枝剪叶的缩微版,从常态的教学设计中截取片段加以实施,产生教学结构不完整,甚至出现导人和结课的残缺。应该说,片段教学要有相对完整的教学程序,导人以及各环节间的过渡语、结语是营造片段教学结构美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片段教学不仅要有导向性,要能抓住教材重点、解决难点,更要能以点带面;强调客观性。即从教师、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看整体性,既要依据片段教学内容去定目标,又要依据教学方法、实施过程去看效果。因此,教师在片段教学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组合,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恰恰是片段教学的精髓。

如果说片段教学是通过“单个片段”来演绎课堂教学的“折子戏”,那么,教师在设计片段教学方案时,就要努力做到不是用书本去教书,而是力图利用书本这一媒介,通过教师的引导去教人,在内容独立性的基础上,考虑片段教学程序的相对完整性。可以是: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感悟交流教师总结提升;也可以是:案例(引出问题)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提升;还可以是:创设情境学生思考判断交流讨论总结提升。

在系统解读教材,准确把握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安排“在数轴上认识正负数”的片段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温度计横着看)启发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思辨组织小组讨论,完善知识结构片段教学小结,力求给听者一个明确完整的教学步骤。做到:不是教师按照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把课本中的观点、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参与、体验感悟、思考,理解、接受甚至是形成课本中的观点、知识,通过清晰的活动主线,把学习活动串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片段教学过程合理流畅,有条不紊,富有层次感,同时又不失浑然天成的整体和谐。

内容得依经而念

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的“细胞”,它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概念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学懂的。学懂的过程是完整的思维加工过程,是一个从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的“内化”过程。这就是说,概念教学的过程首先应该落实在概念的形成上。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感知表象概念”这样一个引导学生把同一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特征概括出来的形成概念的过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数轴上认识正负数”教学片段内容上,教师怎样让学生在“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知道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内涵”概念形成,把握好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做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呢?

“在数轴上认识正负数”的片段教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温度计,淘气有问题要请教你们了。他把温度计横着来看,以0℃为界,哪边的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哪边的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呢?

(生略。)

师: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有补充的吗?(教师略微停顿)既然大家都同意这个同学的看法,老师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温度计越往左边温度越怎样?”(生略。)

师:你们赞同他的意见吗?那就是说“越往左边温度越低,也就是左边的负数越来越――”(生略。)

师:越往左边温度越低,也就是左边的负数越来越小。那往右呢?(生略。)

师:有不同意见吗?谁能把刚才两位同学的说法连起来说一遍?(生略。)

(教师板书)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生略。)

师:同学们如果让温度计继续变化,它就变成了以后我们要深入学习的数轴了。(画出数轴)这个温度计的左边有无数个数,右边也有无数个数。那么,这个温度计就可以看成是一条怎样的线呢?(生略。)

师:对了,是一条直线。我们一起把这个温度计简化一下,(画出一条直线,并标注对应的数字)既然O左边的温度表示负数,0右边的温度表示正数,下面我请同学们根据问题分组讨论一下:把这个温度计看成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我们怎样区分正数和负数呢?你们会给这样的直线起什么名称呢?它和我们学过的直线有什么区别?认真观察,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大家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同组的同学听,然后综合在一起,请一位代表发言。(生分组讨论汇报。)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了不起,第一组同学是用文字表示正负数,第二组同学是用符号,正负数用文字表示和用符号表示都是可以的,现在让你们做一个选择,你们会选择哪一种方式表示正负数呢?说说理由。(生略。)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都同意呀?老师也觉得选择用符号表示,比较简洁,这是用符号表示的优点。数学上把“-”号叫做负号,“+”号叫做正号。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生分组讨论汇报。)

师:真聪明。同学们,温度计中的O表示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表示没有温度?数轴上的0又表示什么呢?(生略。)

师:你的回答十分精彩。数轴上的0表示的是正负数的分界点。那么,我们一起观察数轴,以0为分界点,-1左边有哪些数?这些数比-1大还是小?为什么?(生略。)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同样的道理,0右边的数字会越来越――(生略。)

师:下面老师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头脑里的数轴,0在哪里?负数、正数在哪里?怎么画箭头?O的左边有多少个负数?它们的大小怎样变化的?现在把你头脑里的数轴说给同桌听一听。(组织同桌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了数轴,大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轴”。这个“数”就是“正负数”,这个“轴”就是“数轴”。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这个片段教学中,教师精选数轴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通过把温度计横着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温度计这一“直观模型”(事实上温度计已经具备了数轴的三要素:0、正反方向、单位长度),将温度计加以合理的开发运用,改造为数轴,同时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使学生对数轴的学习,有了深切的感悟,获得了独特的学习体验,并习得了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风格得依技而展

片段教学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片段;有效指导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最惧怕的莫过于作文。要解决学生作文写作问题,需要在平时加强片段作文的训练,不断有针对性地提高并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片段作文的含义

片段作文也叫“小作文”、片段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大作文”相对而言,它既是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篇章训练的基础。它侧重于局部、某一单项的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写一个场面、写人物外貌神态、写对话、写心理活动、写行为动作、写景、状物、写开头或结尾等等。

二、片段作文的作用

(1)片段训练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有利于基本功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对于写作能力教弱的同学而言,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迅速入手,进而提高能力,学会写作整篇作文;而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说,这一种方式又可以继续强化其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总结自己某一方面的经验。

(2)它可以积累生活素材和写作题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流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他还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平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并通过不断的练笔将素材积累起来,到写整篇文章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落笔成文。

(3)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积极性。片段训练难度低,不求全,要求单一,容易写,又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这可以使全班同学、特别是作文水平中下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

三、片段训练的运用

(1)可以在作文训练课中进行。一般来说小学语文作文专题训练都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一定篇幅的文章,作文训练课时间有限,教师分析已经写作过的一篇文章,再根据写作专题训练中的知识短文、写作例题作些分析,再想让学生当堂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片段训练就可以起到弥补作用,它可以结合本次写作重点当堂要求、当堂完成、当堂评议。

(2)片段训练还可以在一篇课文学完以后进行。如教学《丰碑》一文以后,马上引导学生参考文章写景的方法,回想自己看到的景致,用一二句话给大家描绘一下。在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再有意请了四位程度不一的学生来讲。精彩的,让大家分析其精彩之处;平淡的,让大家给他想想解决的办法――――随后,将这一片段写作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下去,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3)片段训练也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把作文融化在阅读之中,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既可以深入了解原文,又可模仿范文,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及时巩固下来,并运用到片段中去。如学习了《慈母情深》一文时,读完了第三自然段后,细致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中所体现的深挚的母爱深深打动了学生,于是,马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父母、亲人,是否能够回想起类似的能体现深挚的爱的场面,稍作提示,学生们很快就纷纷说了起来,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让大家感动甚至让大家惊讶。适当的讨论之后,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将那一个个故事写下来。写作时,大多数学生觉得十分轻松,有话可说。

四、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鼓励为主,让学生充满自信。“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一位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对一位当时还是小学生的茅盾如此高的赞语,那位老师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肯定自己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片段作文写作,因为难度较低,更易于找出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适当的鼓励、赞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可以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2)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畏惧写作的原因多样,但现在作文写作常常脱离学生现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片段训练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谈学校食堂或是谈邻居矛盾,谈来校的道路或是村边的河流,谈周杰伦或是s.h.e,这些都是学生有话可说甚至是想说、要说的;如果预先考虑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较为陌生,就需要预先让学生作些准备,以防止课堂上冷场或是只有几个人唱主角。

片段教学 篇1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有层次地读书,由“读通”到“读懂”再到“品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又有深层次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同时,语文阅读教学中片段训练很重要,它是在对课文及所选取的课外读物的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基础上,理清内部相互关系,撷取文章的精髓部分,进行品读、质疑、探究、感悟、体验、创造、积累,产生情感的激荡,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片断训练的目的

阅读教学片断训练旨在加强语文读物中重点和精彩片断的指导,从大量语言材料中选出最重要、本质的部分,并把它们集中起来,挑出文章精华,汲取语言精髓,引导学生赏析语言,领悟深邃的思想,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试着去运用,加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片断训练的内容

我们所指的片段指教材和所选取的课外读物中情文并茂的精彩和重点片断或语言优美,或刻画细腻,或构思巧妙,或内容精要,或意趣横生,或动人心魄,或意蕴深刻,或引人思索……片断训练是指一篇文章中精彩和重点片断训练,与篇的训练相对而言。片断训练要注意的是:对精彩和重点片断进行训练时并不是对其他段落置之不顾,只是不像对精彩片断那样反复咀嚼、细细品味。

三、片断训练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循环对话的过程,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学会阅读,自主选择精彩、重点片断,自读自悟,得到积极而丰富的体验,并能恰当地自我评价,做出自我反馈,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2.实践性原则:教学时,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的运用和实践,才有利于学生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

3.灵活性原则:语文读物体裁多样,内容更是千变万化,片断训练时要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找准最佳训练突破口。训练方法要讲求灵活多样性,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4.激励性原则:外部激励的适当运用能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坚持学习;运用激励的方法,可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和发展,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的同时,拥有成功的机会,体会到学习之乐。

四、片断训练的方法

(一)摘取片断

教会学生摘取片断是片断训练的首要问题,摘取片断要注意“实、准、精”三个特点。

1.实:摘取片断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语文教材实际。

2. 准:摘取片断要准确无误。

3.精:摘取的是优美的、关键的、精彩的内容——文章之精华;片断精彩又有相对独立性;摘取内容尽量少而精,又要防止断章取义。

(二)学习和积累片断

“能读千赋,则能为文”。学习任何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更要注意语言的吸收和储存。储存、积累语言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读、述、背不仅可以吸收、积累语言,还可以深刻地理解、感悟、体验和学习运用语言,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语言。

1.读:即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为主,以略读和快读补充,在教学中三者应综合应用。片断训练也遵循这一规律,先快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略读找出文章重点,再精读所选精彩片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熟读、以至于成诵,学生把课文读得烂熟于心,琅琅上口,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将如园田之菜——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1)诵读品味。“文章不是无情物”,对那些语言优美、刻画细腻、感情浓厚、富有魅力的片断,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对重点词句进行评、议、赏,教师做恰当的点拨,再有目的地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通过读、说、评、诵去感知语言的优美,揣摩品味作品的艺术境界,培养语感,进入美的境界,体验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并从大量积累中掌握方法,领悟规律,学会运用。

(2)默读咀嚼。默读咀嚼法,就是抓住重点片断,带着问题反复阅读,深入思考,细细体味。起始阶段速度慢一些,随着实践增多,技能熟练,速度可逐步加快。

(3)逻辑引读。逻辑引读法方法多样,有提示式、插问式、填词式等。采用此法,能使师生从繁琐的问和重复的讲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能比较容易抓住片断内容思路,有助于理解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值得注意的是,引语要反复推敲,要简短、紧凑,把握好节奏。

(4)欣赏诱读。音乐可以渲染作品的环境气氛,烘托主人公在此时此景之中的心情,强化作品对学生的情感渗透;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文并茂,动静相融。课文中重点、精彩片断往往附有图片、投影、录像等,教学精彩片断或指导朗读时,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2.背:即精彩片断、重点片断背诵。宋代陈亮云:“童子以记诵为能。”对小学生来说,背诵的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它不仅能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锻炼学生记忆力,更有助于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学习写作方法。因此,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必须背诵,不记不背学不好语言,这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童年时代的记忆是宝贵的,只要熟练地把学到的精彩片断背诵下来,录入脑库,学生终生都会受益。

3.加小标题:给所摘取并读、述、背过的片断加上小标题,文题对照,加深理解。方法有:中心字、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摘录或归纳等。

4.摘录:每位学生备有一本精彩片断摘录本,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称,抄录和剪贴精妙语段,据文配画,加以美化,促进对原文的理解。并定期加以展览,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片段教学 篇11

【关键词】教师 片段教学 演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0-02

所谓片段教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同行、评委等,围绕指定片段内容所展开的虚拟教学,因其具有浓缩性、专业性、便捷性等特点,且有利于考查处理教材、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等,愈来愈广泛地受到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及学校的关注和运用,成为各地招聘教师、社会各界人士考取教师任职资格证书、教师职称评审现场考核以及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常用方式。

一、多方“拜师”。博采众长

“闭门造车”、“埋头苦练”难有进步,应虚心求学,博采众长,如蜜蜂勤采百花方能酿出好蜜。

1.以书为师,增储备

书是不说话的良师益友。

读《课标》。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必须表现新的教学理念。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对“课改”以来语文教学误区和弊端的“拨乱反正”。读《课标》,把握精神,明确各学段不同的教学要求,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等方法指导,努力实践“用课文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崔峦先生语),片段教学才不会回到内容分析型的“老路”上。

读教材。深入、充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才能准确解读,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使课堂绽放光彩。读教材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应在通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读教材,最好能通览小学教材,以了解教材的编排体例及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更好地定位某一篇、某一课的教学。

读参考书。在演练过程中,可借鉴参考书如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它们汇聚了教材编写者以及众多优秀教师的智慧,在教材解读、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等方面为参加片段教学者(尤其是尚缺教学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辅助。诚然,教师用书只是参考,绝不能以其替代自己解读教材、订立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过程,否则,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素养将无法得到提高。除了教师用书,《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课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等相关书籍亦可作为参考。

2.网络学习,随处行

身处信息时代,网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片段教学者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之“为我所用”。可通过浏览“老百晓小学语文在线”、“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等网站广泛汲取他人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经验。

为增强感性认识,欠缺教学经验的毕业生可从模仿开始,通过网站观摩有关教学视频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包括教态、板书等,尽快填补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但观摩、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失却自己的思考:这位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切不可生搬硬套、东施效颦。

3.以人为师,补己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水平。师范院校学生可向授课教师请教如何解读教材,如何备课,如何进行片段教学……在老师指导下拟定有效的实战演练计划,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有条件者可拜访优秀的一线教师,走进课堂,感受真实的课堂状态;或请人出题,模拟现场进行教学设计与片段教学,再请其点评指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人指点,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参与者也可组成片段教学演练小组,或进行不同课题的演练,或“同课异构”,展开互听互评,在合作、互助中共同提高片段教学技能。遇有地区或学校举办教学“观摩节”、“开放日”、“片段教学比赛”等活动,应积极创造条件参加,从中汲取经验。

二、刻苦练“功”。提升素质

平时苦练教学基本功,在片段教学中就能展示教者的基本素质:可用板书来表现书法功力,也可来一幅简笔画体现绘画技能;可唱唱演演为教学增色,也可通过范读展现朗读水平:可广征博引显示知识面,也可用自然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洋溢的激情感染评委,获得好评。关于解读教材、撰写教学设计等基本功专文讲述,在此仅述语言与板书。

1.练好嘴上功夫――语言

片段教学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像真实课堂上那样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前后连贯,过渡流畅;把台下评委当作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让听者如在课堂。片段教学的教学情境很大程度上通过评价体现。评价语言非常重要,在演练时应有针对性地予以加强。一味用“很好”、“你真棒”等评价语言显得单调、重复,缺乏针对性。根据备课时的预设,可通过模拟学生回答的形式予以重复,然后进行评价,突出教学重点;也可通过评价语言进行学习方法的点拨引导。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及教育质量。“最好的教师应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演练中要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可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等方式,在观看优质课录像中学习,在收听新闻时学习,在与人交往中学习、提高。

2.练好手上功夫――板书

工整、漂亮的板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写好粉笔字,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练习粉笔字,可选择适合自己书写特点的钢笔字帖作为参考范本进行临写。依汉字构成规律,可从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练起。掌握基本笔画后练写字,可精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各1至2个,反复练习,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写速快慢、用力轻重决定点、画的大小和粗细,因此要利用指力、腕力书写,保持写速稳定、适当用力。书写过程中要适时转动粉笔,使笔头保持圆弧状,力求“露锋”,使书写线条均匀流畅。书写的笔画笔顺要正确、规范,切忌“龙飞凤舞”,杂乱无章,更切忌写错别字。

三、模拟考场。反复演练

一位在片段教学竞赛中赢得最高奖的教师在分享经验时说道:“要做到平时如战时,才能做到战时如平时。”的确,平时就应积极为自己创造、寻找机会,模拟考场,在实战演练中促提高。

1.了解考试流程和要求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若是参加片段教学面试,应试前须对具体流程和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譬如:有些地区对教学设计要进行评分,就必须按规范格式清楚地书写:有些地区对教学设计不做要求,备课时就无须在格式、形式上多耗时间:有些地区的片段教学划定了具体教学内容,有些地区则只提供指定教材,具体教学内容由应试者自选:有些地区在片段教学之后还有现场答问环节,有些地区则没有……流程与要求不同,所要做的准备工作自然也不同。

2.有条不紊进行演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及早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拟定有针对性的演练计划。口语、粉笔字、撰写教学设计等基本功的训练既要分散、随时演练,也要结合片段教学的演练进行。薄弱项目应作为重点,多花单位时间强化。在实战演练过程中,还可根据演练的实际情况调整计划。

以语文学科为例。教材中的课文数量可谓多矣,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对每一课“平均用力”,全部演练。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可选择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若干课文如写人、写景、童话类文章分别进行演练。

演练的时间、形式应严格按照实际要求进行,如,备课的时间通常为1小时。在这1小时内,要阅读文本,处理教材,确立目标、重难点,并写出教学预案。时间紧迫,速度必须加快。在完成设计后即进行15分钟的片段教学。演练中可借助钟表计时,增强时间观念,训练自己把握时间的能力,尽量做到不超时、不过早结束。备课时可适当多设计一些内容,以便进行有机调整:若时间不足,应巧妙、及时进行小结并结束教学:若时间富余,则适当增补一些延伸、机动的内容以充实片段教学。

3.自纠与他评相结合

实战演练切忌“闭门造车”,到头来可能是“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却不自知。应以开放的心态,勇于向教师或同学、同行展示并听取意见,同时加强自我反思环节,以促使自己不断提高。

为自己录音、录像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好办法,尤以录像为佳。摄录自己的片段教学过程并回放,对照片段教学的要点给自己“打分”:教态如何?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流畅?是否有口头禅?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在此过程中往往能发现许多细节,大到一个知识点,小至一句话、一次点拨、一个停顿、一个手势……如,有人习惯于自始至终双手撑着讲台,双眼直视桌上稿纸,语调低沉,毫无互动感、现场感;有人活动范围过大,在教室内频繁走动……殊不知,看似平常、简单的细节决定着成败,不佳的体态语造成的危害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片段教学中,目光应投向台下的评委,将其视作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范围不宜过大,可在讲台附近自然地走动:片段教学中应强化手势的运用,如虚拟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手势指向黑板的一侧:“请看大屏幕!”模拟学生个别发言时,手势指向假设的所在位置,并投以鼓励的目光,亦可用表示处所的词语,如“坐在后面的那位女同学”给人以现场感。

总之,不要害怕暴露缺点,更不要回避自己的不足之处,自纠与他评相结合,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效的实战演练才能换来片段教学中的精彩表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片段教学范文 篇12

一、 概括场景,点明文本的言语内容

【教学片段一】

师:课文的第一句话谁记得?

生: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师:(板书:缺水)课文的哪些句子、语段写出了缺水?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平时都没有水洗澡,说明缺水。

生:“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水比酒还要珍贵。

生:“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如果不是缺水,母亲就不用把水窖锁起来,“我们”也不会对水那么渴望。

生:“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一勺水竟能舒服得“啊啊”大叫,都是因为太缺水了。

师:老师读了课文以后,发现作者围绕缺水的生活经验,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三个一”。(板书:一担水、一场雨、一勺水)它们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赏析】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概括关”就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只有清清楚楚知道文本内容,才能领悟言语表达形式,感受言语运用之妙。学生初读课文后,薛老师让学生围绕“缺水”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体验,但这些体验和理解都是零散的、无序的,薛老师准确、简洁地概括为“三个一”:一担水、一场雨、一勺水,将课文脉络梳理得清楚明白,能使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作者所写的内容,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二、 质疑点拨,揭示文字背后的“语言风景”

【教学片段二】

师: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场雨”的感觉。

生:痛痛快快。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用心感受“一场雨”带来的“痛痛快快”。(生自由品读)

师:谁来读一读雨中热闹的场景?

生:(读)“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师:哪些词最能体现孩子们的痛快?

生:脱得光溜溜的,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

生:这些都是动词,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的快乐。

师:你会在雨中这样尽情地奔跑吗?

生:不会,但是那里的孩子们能!因为实在难得下雨,就像过节一样难得。

生:我们是不吃雨水的,而那里的孩子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可见水真的很珍贵。

师:体味一下这些动词,怎样读才能表现孩子们的快乐呢?(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请你继续往下读。

生:“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圈出“只是”)“只是”这个词告诉我们――

生:只是这一点不同,其他的都和我们一样。

师:哪一点?

生:“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除了这一点,其他都一样。

师:不同的只是――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因为毕竟是大人,不可能和孩子一样,脱得光溜溜的,其他的都一样。(引说)一样的奔跑跳跃,一样的大呼小叫,一样的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

师:大人们痛快不痛快?

生:痛快。

师:“只是”这个词很关键,读书要注意关键词句。

【赏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启发和点拨非常重要。“你会在雨中这样尽情地奔跑吗?”薛老师这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引领学生读到了语言背后的东西,作者“藏”在语言里的生活感觉――苦难的生活中也有欢笑与乐趣。薛老师还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孩子们在雨中的表现是学生熟知的,无需多讲,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大人们的表现,似乎没有那种“痛痛快快”的感觉。于是,薛老师点拨“只是”一词,让学生领会它所传达的意思:就只有这一点(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不同,其他的和孩子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一样的奔跑跳跃,一样的大呼小叫,一样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由此,让学生在容易滑过去的地方停留,欣赏到文字背后的“语言风景”。

三、 提炼归纳,欣赏精彩美妙的言语形式

【教学片段三】

师:一场雨给我的感觉是“痛快”,那么一勺水给我的感觉是――

生:舒服!

师:一勺水从头淋到脚,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作者却写了一大段话,他是怎么写出这个“舒服”的呢?

生:(朗读)“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师:哪个字让你感觉到了“舒服”?

生:“滑”字,水滑过身体时的感觉是很舒服的,我洗澡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

师:这个“滑”字,让你感觉水流得快还是慢?

生:(齐)快!

师:而“滑过了……滑过了……滑过了……”,你感觉水流得是快还是慢?

生:(齐)慢!

师:到底是快还是慢?

生:就这一勺水,其实是很快的,他写得长就显得慢了。

生:每一滴水都让我感觉到舒服,我很享受这个水流的过程。

师:三个“滑过”,写出了水的珍贵,也写出了“我们”的舒服。(引读)水滑过了我们的脸,(生接)我们的脸舒服了!水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生接)我们的胸和背舒服了!水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生接)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舒服了!

师:作者把水流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觉都写出来了,(板书:每个部位)所以感觉是那样慢,这叫“细腻”。我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有感情地朗读,掌声)

师:你读得真好,用缓慢的语速表达了舒服享受的感觉。

师:“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读一读这句话,还有什么舒服了?

生:每一个毛孔舒服了。

师:(板书:每个毛孔)毛孔怎么舒服?

生:尽情地吸吮。

师: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吸吮”这个词?

生:婴儿尽情地吸吮乳汁。

生:庄稼尽情地吸吮雨水。

师:现在呢,我的每个干瘪的毛孔尽情地吸吮着水,感觉是那样――

生:痛快、舒服。

师:还有什么舒服了?

生:每一条血管。

师:(板书:每条血管)血管怎么舒服?

生:血液里好像输进了新的活力。

师:说得多好!血管里有了水分,也像小溪流般,是那样――

生:欢快,鲜活,流畅。

师:原来,“我们”就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现在这些狗尾巴草吸足了水分,变得――

生:饱满,充满了活力,翠绿了。

师:再往下读,还有什么舒服了?

生:(齐读)“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板书:每寸皮肤)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舒服?

生:抚摸。

师:因为这一勺水,我的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都舒服了,这叫全身舒服。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从头顶倾泻而下的水,让我全身上下都舒服了”?

生:直接这样写,就让人感受不到一勺水是那样让人舒服了。

生:把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的感觉都写具体了,才真的能说全身都舒服了。不然就显得不真实。

师:那叫“不真切”!

生:这样写,才能说明一勺水带给我的舒服,才显得水的无比珍贵。

师:把模糊的感觉写得具体了,把蒙的感受写得清楚了,这叫“细腻”,这叫“生动”!(生齐读这段)

片段教学 篇13

[片段1](揭示课题《雪儿》后)

师:读了课题,你们的脑海中会迸发出什么问题?

生:雪儿是什么?

生:它什么样儿?

生:课文写了雪儿的什么事?

生:作者为什么要写雪儿?

师:答案就藏在课文里,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解开疑团。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书。

【评析】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二、 角色互换,培养自主性

[片段2](生词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起了“小老师”)

小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的生字,哪一组愿意开火车读一读?(一小组开火车读)

小老师:读得很正确,里面有个字的读音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剩”字是后鼻音,请跟我再读两遍。(生读)

小老师:“剩”字在写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谁来说说?

生:“剩”字左边的“乘”的最后一笔不是捺,而是点。

小老师:是的。请跟我一起来写写这个字,做到左宽右窄。(板书演示)

小老师:“捡”和“检”是同音字,谁有好办法区别它们?

生:“捡东西”的“捡”是提手旁,“检查”的“检”是木字旁。

小老师:对,“捡”表示动作,所以是提手旁。(做捡粉笔的姿势)

【评析】当“小老师”是学生莫大的荣誉,在担任“小老师”之前,充分的预习,像老师备课一样,积极查阅资料,思考注意点。学生主动地去预习,去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获得学习的能力。讲台成了他们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合作探究,提升阅读力

[片段3](精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读课文,找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对雪儿的爱,画一画,写一写,再在小组内交流集体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大家的体会。

生:我从“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一句,体会到“我”爱雪儿。

师:是的。谁再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从“天天”这个词,体会到他每天都是这样的,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生:蓝天衬着飘飘悠悠的白云多美呀!“我”带着雪儿一起欣赏,“我”是多么爱雪儿呀!

生:“我”腿伤了,不能到外面自由活动;雪儿翅膀伤了,不能自由飞翔。“我”和雪儿成了难兄难弟,同病相怜。

【评析】阅读应让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对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品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空间,给足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时间,调动学生课堂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理解和体会。

四、 角色表演,培养想象力

[片段4]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想象“我”和雪儿分别时的情景,和同桌演一演,并推选一组向大家展示)

“我”:(饱含深情地凝望着雪儿)雪儿,飞吧!你应该属于蓝天。别忘了回来看我呀!

雪儿:(在空中回旋着)小主人,你的伤也要快点好起来,就可以和好朋友们一起玩耍了。我会常来看你的。

“我”:(轻轻抚摸着雪儿的头)飞行时遇到了恶劣的天气,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呀!(雪儿飞远,不时转身回望)

【评析】学生表演得是多么投入呀,把“我”和雪儿,人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升华了主题。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训练了思维,培养了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背影片段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好资料

《背影》片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片段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会运用。2.过程与方法: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文段并研读、品读关键词语、句子意义。

②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思考问题。

③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文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片段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学会珍惜至爱亲情。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导入。(导语略)2、全班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这段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具体描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的句子有哪几句?其中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哪些?请快速阅读并在文中划出来。师(评价):林文青同学的回答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谁来补充? 师(评价):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积极,大家都能抓住要领回答了问题,真聪明。写背影的句子是:“我看见……显出努力的样子”写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人“蹒跚”“探身下去”“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努力”

师:全班齐读 买描写桔子背影细节的句子。并请同学表演一下这个过程。师(评价):不错,朗读大声,准确但感情突出不够,要细细体味作者的语言和感情来读。表演认真,对动词理解到位。

师:作者这样细致入微在刻划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思考后,前后左右讨论并派一位代表回答。师(评价):通过外貌描写体现家境惨淡,父亲衣着俭朴、寒酸与后文提及的“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冯岚同学说得真好。还有其它 意见的吗? 师(评价):胡建辉同学又补充说了,写父亲的马褂也说明了父亲买桔子行动艰难的原因之一。说得真好,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师:细节描写的地方还有吗? 师(评价):有,父亲买桔子的动作描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了。前面让大家找的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就是很好的证明,对吗?叶志强说对了,这些细节描写表现父亲举动艰难,进而突出了父亲爱子的深情。

更多 学习---好资料

师:父亲为我买的桔子和我们现在吃的桔子不一样吗?不是很金贵的?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费劲去买呢? 师(评价):同学们说的好,桔子是普通的,但为人父亲为儿子受累,以此来关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常有之心。这真是桔子普通,父爱无价呀!师:同学们对于这个文段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可以提问了? 师(评价):哦,你的这个问题(课后练习四·1)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争议性,我们课后问题也出现了,老师打算针对这个问题开一个讨论会,并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让大家写一篇《背影》读后感。这也是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布置的作业。

学完了这课,同学们都在说:这篇文章怎么读也达不到让人流泪的境界。我想这就是我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又缺与人共情的能力,加上自私自利之心较重,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还不到位的原因吧。希望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学会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自己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3、作业布置:完成校长布置的“国庆感恩作业”请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替他们洗一次脚,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

4、板书设计:

父亲买橘子的背影

衣着:黑帽、黑褂、青袍

家境惨淡

细节描写: 父亲爱子深情

动作:穿、爬、探、艰难费劲 攀、缩、倾

更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