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编辑帮大家分享的《看雪》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文中流露出的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重点】
1、雪后奇景的赏析及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
西湖,在文人墨客眼中,无论阴晴雨雪,总是各具风韵的。我们来欣赏几首古人咏西湖的诗(多媒体展示)。
这几首诗歌都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因为诗人的视角不同,西湖所呈现的'美也不同。今天,我们就随张岱去欣赏一下雪后的西湖美景。(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整理后明确,多媒体展示。
2、湖心亭简介:
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湖心亭。
3、诵读比赛:
⑴ 听课文录音,掌握字词读音,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语调。
⑵ 给加点字注音。
⑶ 自由朗读(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准备诵读比赛。
(评委由班长、学习委员担任)
4、疏通文意:(解词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下例题目。答对得十分,答错不得分。一个小组抢答错误后,其他小组可再次抢答,每小组只一次答题机会,每题只答两次。(班长为记分员)多媒体展示抢答题。
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⑴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标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⑵ 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品读赏析
1、人物──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的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又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他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块看呢?──他认为舟子看不懂。)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吗?──有,湖心亭对坐饮酒观雪的两个金陵人能懂。
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读出来。
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两人的名字写出来,而只写出他们“是金陵人,客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金陵人”,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知道明朝开国时定都哪里吗?(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点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纪年,身在清朝还念念不忘明朝时候的事情。
2、看雪的时间──更定时分,冬天的凌晨,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嘛?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3、事件──看雪。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来赏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
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齐读。请同学起来翻译一下。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⑴ 诵读。
⑵ 雪后奇景的赏析(讨论: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① 思考: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看谁预习得最仔细。
明确:白描。什么是白描?(研讨与练习一·2)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
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我们刚才欣赏的诗中有这样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描”就是──“淡妆”。
② 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③ 写景的顺序。共两句话。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④ 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四、小结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以叙事为线索,重在描绘雪景,其目的是展示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孤芳自赏的性格。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学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对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意绪,还应该批判地对待。
五、作业
1、比较《江雪》与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2、创新活动: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幅对联。教师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教学内容:看雪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中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中国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想知道的内容提示:1、谁看雪?(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橱窗里看雪)3、看到了怎样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橱窗里用洁白棉花做成的雪)]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师:真聪明!看来读书是要仔细一些才好哟。当他们听到老师地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
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 略)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 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中国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
1、 帮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 ?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据回答板书如下:
中国台湾小朋友 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 看 真的 雪
他们想到北京 真的
2、你想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呢?
(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中国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可以凭借课文第九段内容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
(播放静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配上儿歌《友谊的歌儿传四方》去掉原唱处理成轻清音乐,学生进入情境练习“邀请”,邀请内容 略)
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中国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从上节课同学们向中国台湾小朋友发出的邀请中,我知道了大家是多么盼望中国台湾小朋友早日到北京来看雪玩雪,孩子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这些美好的心愿真的会让中国台湾小朋友感动的。我有个建议,想把你们这美好的心愿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你们说好不好?
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
师:我现在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中国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 略)
师:我现在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 略)
师:了不起,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棒了!我向你们学习!愿意帮助我吗?(引入字词练习)
三、字词句练习
1、 比一比,看谁能帮我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字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成词语?
(学生组词 略)
2、 将这些词语认一认、读一读,等会儿检查我写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
(待学生认读字词约5分钟后,大屏幕出示故意写错的字,比如:“省”字少一横,“商”字“冂”里写成“古”,“洁”字的“士”写成“土”)
3、比一比,看谁把第二题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是要讲究时机的,当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教”如同隔靴搔痒,只有当学生进入了状态,有的放矢地“教”才能事半功倍]
师:刚才我发现你们个个都写得很认真!老师向你们学习!下面是一个同学做的第三题,请你们帮助检查,看对不对?
(大屏幕出示: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3、 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4、 天上(铺着)雪花,地上(飘着)银装,树上(披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
(生改,并评分 略)
5、 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读起来最好听?(生自主选择,略)
6、 能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背出来吗?试试看!(生读、背 略)
7、 看书中插图背诵第二段和第九段。(生同桌互相背 略)
[练习是枯燥的,给枯燥的东西注上滋润剂,使它变得有弹性、有粘性!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期望自己是最好的,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是一种享受,做外力强迫的事是劳役!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应该由学生自己负责的事,在“自己选择”的空间里,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这样的学习即使任务重些也不觉得累!]
四、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问题预设:为什么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资料准备及解答过程: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知道中国台湾在祖国的南方3、让学生将这两种情况放到一起想一想,看谁能找到答案)
(生提问及解答 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无顾忌,留个空间给他们,他们的神必定无拘无束驰骋纵横,教师此时的职责不是强迫“千条江河归大海”,而是用智慧、用爱心去“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视界不是盯住预设的教学程序完成与否,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度量课堂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今天学了哪篇课文?(生答 略)
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自己心里说说知道了什么,准备好了就先对我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略)
师:很好,把刚才说的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
(播放动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三个中国台湾小朋友面向大家招手,配乐《友谊的歌儿传四方》,下课)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1.默读课文,思考:(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
(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过“六一”了,( )一起( ),场面颇为壮观。( )声、( )声、和观众的( )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读一读体会。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本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圈画,可按照“读文——找句子——读句子——说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尤其在“说感受”时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变换句式,或仿写句子,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看板书,进一步领会“别开生面”的意思,切实体会雪顿节上场面的壮观,赛牛比赛的惊险刺激,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3.按照写作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1.积累词句:把喜欢的词语记下来;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剪报。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三年级下册)中的《牦牛》和《川北草原观马记》两篇文章。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 —— 比赛中 —— 比赛后
别开生面 就图心情好
节日盛装 惊险壮观 满意而归
【板书力求简洁,突出重点。把课文的顺序、结构和重点词语直观地反应其上。】
1.本设计紧扣文本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后题,打破传统的串讲串问教学模式,先从整体入手,大体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内容,然后直奔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比赛时,再学比赛前和比赛后,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抓住重点词语“别开生面”,贯穿教学始终,通过比赛前主人的节日盛装,比赛时场面的壮观、有趣、揪心,比赛后人们的心情是只图高兴加以理解。
2.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别是藏族浓郁的民俗风情,尤其是牦牛比赛时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场面的壮观,同时,把课文里一些重点语段提炼出来,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对一些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的字标记出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朗读指导。
3.重视了朗读训练,尤其几个重点段落。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除此之外,适当加入了语文扩展练习:变换句式和仿写句子,在语言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本课设计容量较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就难以完成,尤其是读的能力,因此在预习和第一课时教学时一定要扫请阅读障碍,才能为后续学习基础。
1.我们也盼着和台湾小朋友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漂呀漂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3.把你们搜集的祖国风光的图片拿出来,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4.课后把你想说的话写在图片下面,写好了,我们一起寄给台湾小朋友。
5.书写生字:故 候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