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案例优秀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案例优秀7篇,欢迎参考。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欣赏经典童话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将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融合,能使故事情境立体化,让幼儿走进故事的意境,理解故事、展开想象。

音乐作品能“烘托气氛,渲染情感,赋予想象”,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个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情节变化,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作品,整合推进。欣赏文学作品时融入音乐作品,能让幼儿有想象表达的空间,能提升幼儿综合感受的能力,能为幼儿更好地感知文学作品提供支持。

将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融合推进,需要注意对音乐作品的选择,要与文学作品匹配,运用时要把握好时段,对作品的意境、情感也要能正确把握;要仔细分析不同作品的不同价值定位,如哪些地方需要分析和感受,哪些地方需要想象、描述和表达等。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的有效融合,形成“立体”的欣赏氛围。本活动融入了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一:欢快的新年音乐;片段二:忧伤的音乐;片段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片段四:凄美的和声音乐。四段音乐把幼儿从美好的现实生活带入了故事情境,并在欣赏与感受音乐作品中体会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与心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了幼儿的感受力与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倾听感受音乐,帮助幼儿感知故事的情节变化,体验小女孩的心情与愿望。

2.激发幼儿欣赏音乐和故事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片段(片段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片段四:奶奶带领卖火柴的小女孩飞向天空的情景。

2.音乐片段(音乐一:欢快的新年音乐《abba—haPPY new year》;音乐二:忧伤的音乐《爱情白皮书》插曲一星华的回忆与想念;音乐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阳光·舞·甜橙》;音乐四:凄美的和声音乐《卡洛儿一假如爱有天意》)。

3.完整的视频(配上故事讲述)。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一:欢快的新年音乐)引出故事,激发倾听兴趣

1.这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你知道什么节日快要来到了?人们会做哪些快乐的事情?

教师小结:欢快的新年音乐让我们联想到新年的欢乐气氛,还想到了许多开心的事情。

(变化音乐,播放忧伤的音乐)

设计意图:在同一个节日,播放两段截然不同的音乐,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冲击感,激发他们倾听故事的愿望,为幼儿对小女孩的生活遭遇产生同情心而埋下伏笔。

3.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会发生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播放忧伤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形成“立体”的。欣赏氛围,为幼儿“走进”故事打下基础。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欣赏音乐、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1.观看片段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

(1)从这张图片上看,小女孩过着怎样的生活?

(2)从哪里看出小女孩非常冷?

(3)看到这样的画面和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讲述故事:这是圣诞节的前夜,正下着雪,天气冷得可怕。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停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整整一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铜钱。

2.观看片段二: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边的情景。

(引出音乐三: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

(1)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你能说出小女孩的幻想吗?她会有哪些期望呢?

设计意图:引入充满想象的八音盒音乐,让幼儿从音乐中“听”到希望,他们忽然感觉事情会有转机,想象的大门立即打开,他们会把自己的祝福与心愿编入故事中,此时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平台。

3.观看片段三: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

(1)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

(2)小结:小女孩第一次幻想到“火炉”,因为她太冷了,她渴望获得温暖;第二次幻想到“烤鹅”,因为她太饿了,她渴望吃到食物;第三次幻想到“圣诞树”,因为她太孤独,她渴望得到快乐;第四五次幻想到“奶奶”,因为她很痛苦,她渴望幸福,擦亮整把火柴,因为她怕失去奶奶。

(3)开始的时候小女孩一根火柴都不舍得用,为什么后来会擦亮整把火柴?

教师讲述故事: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和文帮助幼儿理解小女孩的愿望与困难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在想象中进一步“走进”故事。

4.观看片段四:奶奶带领卖火柴的小女孩飞向天空的情景。

(引出音乐四:凄美的和声音乐)

(1)第二天清晨,小女孩会怎样呢?

(2)听了这段音乐,你来编一个故事结尾好吗?

设计意图:故事的结尾让人很难过,但是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介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美好愿望编入其中,这既是语言表达的契机,也是传递美好祝福、激发幼儿关爱之情的手段。

三、完整倾听,强化情感体验

演示完整的视频(配上故事讲述)。

1.幼儿完整欣赏。

2.提问:

(1)听了小女孩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2)请为小女孩送上一句祝福的话。

活动小结:

孩子们,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你们的祝福声中飞向美丽的天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从“组”导入,读题激趣。

1.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组课文,去品味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精神文化大餐吧!

2.阅读这组课文时,要做到什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读“阅读时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把课本翻到66面的单元导读,把这句话画下来,我们就学习用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第一篇外国文学名著。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看看在她身上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分哪三个部分,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每部分拟上小标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指导写“兜”字。

3.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哪三个部分来写?说一说你的小标题。卖火柴(1-4)擦火柴(5-10)冻死了(11-12) [板书]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手指板书学生齐说)的故事,同学们我们在阅读这种篇幅较长的文章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抓每部分主要内容的办法,很快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了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板书]  那文中的小女孩到底怎样可怜?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她的可怜的?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

三、感受可怜,唤起同情。

1.首先,我们来看卖火柴这部分,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1-4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画下来,圈一圈重点词语,读一读句子,体会小女孩内心的情感。

2.交流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师:这又冷又黑的晚上是哪个晚上?(大年夜)作者强调了这个又冷又黑的夜晚就是——大年夜。你的大年夜过得怎样?(温暖、团圆、美好),可小女孩的大年夜呢?(孤独、寒冷、充满黑暗的)在小女孩当时的社会中,富人们的大年夜也是这样快乐幸福的,可小女孩的大年夜却如此凄凉、如此悲惨,从这鲜明的对比中,更反衬出了什么?(小女孩处境的可怜,生活的悲惨)。此时作者对小女孩充满了怎样的感情?(同情、怜悯)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却如此可怜,生活这样悲惨,是多么令人同情、怜悯啊!带上你的体会读——

师:你很会抓细节,关注了小女孩的动作,那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非常害怕,因为回家爸爸肯定会打她。)你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感情,你学习真有方法。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读——

过渡:还有哪些句子?

师:你从哪些细节描写,哪个词中体会到什么?他关注了小女孩的神态,刚才还有同学关注了小女孩的外貌。

师:小女孩又冷又饿,不停地打着哆嗦,她是多么可怜啊!读——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小女孩却无心注意自己的美丽,因为寒冷和饥饿像魔鬼一样侵蚀着她的身体,读?——

师:安徒生心中充满百般怜悯,万般同情,发自肺腑地感叹——(可怜的小女孩!)

师:安徒生就是这样用心灵深处的感叹,用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现了小女孩的可怜。

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小女孩会注意什么?她还可能会注意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内心的渴望。)

师:一片灯光,一只烤鹅,难道这愿望很奢侈吗?(不)这可不是平时,这是一年中最幸福、最能满足人们愿望的日子——大年夜。可小女孩却只能空着肚子,打着赤脚,哆哆嗦嗦地走在街头卖火柴,在这鲜明的对比下,她是多么——可怜。齐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小女孩的动作、神态,读出小女孩的可怜,读出小女孩心中的渴望,齐——

过渡: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结合具体的词语说一说小女孩的心情?

师:从哪个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蜷缩在墙角里不敢回家的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内疚、恐惧)能读出你的体会吗?你读懂了小女孩的心。

师:此时,作者的心中更加升腾起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拿起书来,带上你们的体会,带上你们同情的心情,边读边想象小女孩的动作,神态,一起读第四自然段。她齐——。

你们也读懂了作者的心。

刚刚我们抓住细节描写来品读课文,就能读懂作品中人物的心情,读懂作者的心情,这就是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好办法。

师:一个大年夜,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回,在街头受冻挨饿,心中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是多么——可怜啊!作者就是这样紧扣“可怜”,抓住小女孩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及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地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小女孩的可怜,体现了她内心的情感。从中你们感受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残酷的现实)[板书] 这种写现实的表达方法叫做(实写)。[板书]

4.总结写法: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很可怜,而且我们也知道了怎样写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可怜,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运用这样的写法,写出一个人的聪明,一个人的能干,一个人的可爱等等。

5.同学们刚刚读出的都是小女孩的可怜,可是昨天晚上,老师把这篇课文读了又读,发现这个小女孩虽然可怜,却非常的幸福,[板书:幸福]底下有人在啊?所以老师得给这个幸福打一个问号。[板书?]大多数同学都不会同意老师的观点,但老师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出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里有两个幸福,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幸福,前面有两个曾经,这曾经指的是什么时候?(擦燃火柴的时候)在擦燃火柴的时候,小女孩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感到——多么幸福。

过渡:让我们一起静心默读擦火柴的部分5-10自然段,想想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东西,又感受到了怎样的幸福?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一写你的感受,并读出你的体会。

四、质疑“幸福”,体会悲惨。

1.学生默读5-10自然段,自由勾画、朗读、写批注。出示学习提示。

2.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都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边交流,一边不断完善这个表格。

出示表格,互动交流。

擦火柴

美好的幻象—幸福

(虚写:基于现实,想象合理)

残酷的现实—痛苦

(实写)

升华情感

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埂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一颗星落下来,一个人要死了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第五次(赶紧)

和奶奶一起飞走

冻死了

虚实结合  鲜明对比  强烈反衬  表达感情

交流后出示第一列,第二列填空。

3.小女孩曾经看到的美丽是现实的吗?那是什么?(幻觉)小女孩的幻象怎么样?(美好)。(美好的幻象)[板书]出示填空 这种描写幻想或想象中的景象的表达方法叫做(虚写)。童话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神奇的想象,所以虚写是童话故事必须要运用的表达方法。出示填空后[板书]

4.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天没卖掉一根火柴,都足以让她内疚和恐惧,可小女孩为什么还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又为什么会幻想到这些美丽的东西呢?我们先与同桌讨论讨论,再来交流。

5.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次擦火柴。

师:小女孩为什么擦燃第一根火柴?(因为小女孩太冷了,小手都几乎冻僵了。)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她是鼓起全身的勇气,才终于擦燃了一根火柴来温暖自己。)

师:这个“终于”经历了怎样一番斗争,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啊!(读出勇气来)

师:大家注意这里的标点,你发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

师:几乎冻僵的小女孩已经迷迷糊糊了,小女孩开始产生怎样的幻想?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看到大火炉时,小女孩是什么心情?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大火炉?

在幻象中,小女孩的感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幸福)[出示填空]这就是小女孩曾经感受到的幸福。(手指板书)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女孩快乐、幸福的心情读出来。欢快一点儿。

师:幻象中,小女孩多么幸福!可是突然——[指名读]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从美好的幻想回到了现实中)

师:回到了怎样的现实中?(没有火柴,没有火炉,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埂的现实中)用一个词来形容。(冷酷、残酷、悲惨)出示填空(残酷的现实  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埂)

师:没有火炉,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埂,小女孩又回到了冰冷、残酷的现实中,小女孩此时的心情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失望、痛苦)把小女孩内心的痛苦,读出来。 [板书:痛苦[出示填空] [板书:实写] [出示填空]

师:幻想太美好了,读——现实太残酷了,读——

过渡:如果说小女孩第一次斗胆“终于”抽出一根火柴,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可她几次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又是为什么呢?(她还想继续幻想美好的东西,不想回到冷酷的现实)

6.师: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一起合作朗读6-10自然段。她又擦燃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美好的幻象又开始出现了。读——美好的幻想破灭了,冷酷的现实又重现了,读——出示填空: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幻想越来越美好了,读——现实越来越残酷了,读——出示填空:一颗星落下来,一个人要死了

师: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幻想变得更加美好——因为幻想太美好了,她害怕回到现实,所以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读——

师:尽管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来留住那样美好的幻象,可幻象最终还是破灭了,破灭得那样干净,那样彻底。因为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出示填空:冻死了

师:请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动,再说说你的体会。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读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大家注意这里的标点,你发现了什么?从四个叹号中,你体会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小女孩内心渴望的强烈,小女孩急切地心情)

师:在小女孩所有的幻象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她的内心渴望,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更加深了我们的体会。女孩就是特别害怕奶奶也会随着火柴的熄灭而消失,所以她急切地叫起来——可怜的恳求着——

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句句含泪,作者的语言字字含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觉中死去了。

师:反过来说,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板书:悲惨的命运]

带着你的体会读。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这些美丽的东西都是她对现实生活的渴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你真棒。小女孩美好的虚幻其实就是她现实生活的渴望,小女孩内心渴望什么,作者就让她幻想什么,说明作者虚写的幻象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基于现实,十分合理的。这正是我们掌握“虚写”这一表达方法时要特别注意的。出示填空:基于现实,想象合理

小女孩就这样,从幸福到痛苦,从痛苦到幸福,从这幻象与现实的鲜明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手指表格)我体会到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

小结:幻想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冷酷,幻想中越感到幸福,回到现实中就更加觉得痛苦,小女孩的命运真悲惨!她身处的社会现实是多么——残酷。

8.第二部分,作者写小女孩五次擦火柴是采用了虚写和实写相结合的表达手法,[板书:虚实结合]从现实到幻象,再回到现实,不断反复,强烈对比,层层递进,[板书:层层递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更强烈地反衬现实的冷酷,体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更深刻地表达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控诉和强烈不满。)这样的写作手法,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深刻领会,学习借鉴。

五、再扣“幸福”,体会感情。

小女孩就这样在美好的幻象中带着微笑死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多么悲惨的小女孩,可是作者在结尾却这样写道: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小女孩真的幸福吗?怎么理解这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是幻象中的幸福,其实是反衬现实的痛苦,第二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只有死去才能得到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现实我们已经理解了文中的幸福,所以,可以把问号擦去,换上一个什么符号?

安徒生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段文字?(带着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带着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带着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深切地同情  强烈的不满]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齐读这段文字。

六、拓展练笔,总结延伸。

1.对比你现在的幸福生活,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或自己说吗?(出示小练笔:1、我想对小女孩说:“                 。”2、我想对自己说:“                 。”任意选择一个内容,写一两句话。拿起笔来,在书上写一两句话。

2.同学们,从你们深情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对自己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相比小女孩所处的贫富悬殊、人情冷漠的社会,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所以我们更加要珍惜这份幸福,还要传递这份幸福,让世界充满阳光,洋溢温情,让世界不再有冷漠的人心,不再有冷酷的社会,就不会再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   冷酷的现实  (实写)

虚实结合    深切的同情

幸福? 美好的幻象  (虚写)  层层递进    强烈的不满

痛苦   悲惨的命运  (实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比较悲惨,学生要结合故事背景去理解课文,走进小女孩的感情世界去体会。

教法与学法

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在比较中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我们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对你留下来怎样的印象?

生:贫穷、寒冷、饥饿、可怜……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大年夜冻死了,但是她是怀着美好的愿望而去。

二、下面我们研读第二部分(出示课件)

1、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2、以汇报的方式,通过对比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完成表格,在美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对比中,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小女孩最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那么强烈。

三、围绕中心,另外主题

1、出示句子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亡才能让她远离寒冷、饥饿和痛苦。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3、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配乐朗读。

四、思考问题,体会写作方法

1、讲解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2、练习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五、拓展延伸

1、以写读后感或写信、写歌曲的方式练笔。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冷酷的现实(实写)

“幸福”美好的幻象(虚写)

痛苦悲惨的命运(实写)

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学习作者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2、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体会的能力。

思想教育渗透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倒数第三个自然段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关键:

以课后思考练习二为主线。

五、教学方法: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法。

六、学习方法

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

七、教学思想: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具准备:

微机软件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启发自学

(1)、复习课文第一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谁愿意说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

(2)、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地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自主探究,解决疑点

(1)、整体入手,提出问题

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重点有序地板书几个问题:

①、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原因?

②、她看到了什么?

③、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2)、分段学习,解决问题

①、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自由读文,解决课前提出的三个问题。

b、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体会小女孩矛盾的心理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

c、读中体会小女孩擦火柴时的犹豫不决,看到火炉时的高兴喜悦,火柴灭后的难过失望。

②、学习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默读,解决课前提出的三个问题。

b、教师设疑:“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这句话已经把小女孩看到的东西表达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句话呢?

(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性和合理性)

c、指导朗读“更妙的是。又厚又冷的墙。”

③、学习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b、解决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

c、指名读文,再现情境。

④、学习小女孩第四、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指名读文,解决三个问题。

b、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心理。

c、屏幕出示“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体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d、找出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在联系。

3、质疑问难,培养能力

①、轻声读最后一段。

②、学生质疑。

③、屏幕出示“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体会两个“幸福”的含义,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4、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①、学生谈体会,用自己生活的美好和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作比较。

②、教师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③、布置作业:写读后感《我和小女孩比童年》《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5、板书设计

7、卖火柴的小女孩

擦火柴美好幻象温暖食物欢乐疼爱幸福

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

火柴灭悲惨现实寒冷饥饿孤独痛苦冻死

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大把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产生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不懂得生字记下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概括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复述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3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体会情感。

(一)浏览课文。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小女孩一共擦亮了几次火柴?(5次)

(二)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1)在每一次擦燃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都看到了什么?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小组汇报、交流。

(1)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预设: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来取暖。但是她开始不敢擦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连一根也不敢,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但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气,擦燃了一根火柴来取暖。)

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师: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幻象破灭后的失望和痛苦。

(2)提问: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看到了什么?(一桌子食物)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使学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3)第3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预设:是呀,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跳啊唱啊,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地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小女孩家里一贫如洗,生活贫苦。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欢乐。)

(4)第四次擦燃火柴。

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小女孩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为她想起了奶奶说的话。)

师:提问:她为什么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预设:从“她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怜啊!家里只有奶奶疼爱她。在小女孩面

临绝境的情况下,很想念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5)讨论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点句含义。

老师接着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导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的是——学生说出原因(要把奶奶留住)。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结果怎样?

出示重点句,理解其含义。

师:“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预设: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绝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起飞走的。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摆脱这一切。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悲惨,可见当时社会十分黑暗和不公。)

3.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

师: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

4.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打开书,把你认为最能打动人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三、仿写训练,升华情感

1.是啊,小女孩形象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个悲惨的故事曾给无数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一位九岁小女孩在看完这个故事后写下

了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读读,体会情感。

2.如果小女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想为她做些什么?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与小女孩来一次“心灵对话”,来仿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

3.小结

虽然我们生活得都很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仍有像小女孩一样贫困的孩子等待着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布置作业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他通过讲述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分“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三部分。其中,“卖火柴”重在表现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擦火柴”描述了小女孩在火光中五次美好的幻景,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全文的重点,“冻死街头”则道出作者对小女孩惨死街头的无比悲愤。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从文中内容想开去。

三、教学重点

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做到读进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想开去--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五、教学媒体使用情况

内容

要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时间

资料来源

媒体作用

运行方式

画面

变化

感受

配乐动画

小女孩雪夜

卖火柴情景

1.5’

剪辑

感受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

边看边听

画面

变化

分析归纳

网页

提出读文要求

作出解题提示

3.5’

自制

人机对话辅助学生自读课文,突破重点

边看边想边操作

情感

变化

分析理解

演示文稿

文字表达

3.5’

自制

感受语言文字对表达人物思 想感情的作用

边看边想

六、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通过读书上网等方式查找课文相关资料 (略)

第二课时:自主合作探究读文,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略):

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入情境

1、同学们,除夕之夜,你是怎样度过的?

2、大家真幸福,但在十九世纪的丹麦,有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女孩,却在漫天飞雪的大年夜里卖着火柴,她--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激qing诵读“卖火柴”

1、请打开课本,找出写小女孩卖火柴的这一部分,大声地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学生充分朗读后,在班上交流,师相机小结并板书: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她冷,她饿,她苦,她没人爱,她和你们一样大,她本应和你们一样,偎依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呀!而她,却在大年夜里卖着火柴!想看看她吗?

3、有请我们班的小朗诵家。随着朗读,我们走进小女孩的悲惨世界吧!(播放配乐动画)

(三)协作细读“擦火柴”

1、同学们看,有家不能回,街上又那么冷。在这个冰雪世界里,小女孩唯一能做到的,就只有擦燃手中的火柴了。请从文中找出写小女孩擦火柴的内容,自由地读一读,想想:她先后擦了几次,每次在火光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充分朗读后,指名回答。

3、师小结并板画:也就是说,这一部分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哪一次让你最动情就请你读哪一节,可以登录校园网寻求帮助,也可以和同学一块儿读文交流。

4、学生充分读文感悟后,推选五位同学依次读文、谈体会鼓励其它学生补充挑战。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朗读重点句。

如重点句一的理解: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自由读,想想:把“敢”换成“会”行吗?(演示课件)

②指名答后小结:一边是爸爸的毒打,一边是无法忍受的寒冷,怎么办?一个“敢”字传神地刻画了小女孩当时极端矛盾心情。

③指导读:想着“敢”的意思。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④把“终于”去掉,读一读,有变化吗?(演示课件)

⑤指名答后小结:“终于”告诉我们,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最终,寒冷占了上风,可见小女孩冷到了极点。

⑥指导读:冷到极点的小女孩,连擦燃一根小小的火柴都需要这么大勇气,真惨,谁能读出“惨”来?

7、小结并相机板书;多么惨的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她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人疼爱,作为一个孩子,她和你们一样渴望温暖,渴望食物,渴望欢乐,更渴望幸福——火柴终于灭了,小女孩最终也没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她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里冻死在街头。

(四)质疑问难悟“死去”

1、自由读写小女孩冻死街头的部分,从文中提出问题,将问题发到网上。

2、交流解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下:

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死了,为什么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③小女孩冻死街头,为什么人们只是淡淡地说:“她只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

④小女孩冻死街头是很惨的,为什么安徒生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3、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让孩子们从文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问题④的讨论:

①现实中,小女孩惨到了极点,为什么安徒生还说她曾经幸福,走向幸福了呢?自由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

②指名答。

③指导读:把你当作安徒生,面对含笑死去的小女孩和熟视无睹的行人,你想怎么说出这句话?——指名读;我们都来做安徒生,一起大声说吧!——齐读。

(五)拓展延伸想开去

1、同学们,读到这里,我看见了你们眼睛里盈盈的泪光,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吗?请把想法都倾诉给电脑吧。

2、网上交流。

3、总结:童话家安徒生展开想象,让我们欣赏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同学们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给可怜的小女孩送去了美好的祝福,谢谢大家的爱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