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夸父追日》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2.课题上带有“※”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这是略读课文,要求采用各种方式学习,读懂故事大意……)现在我们继续用这方法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感人,还有什么疑问
3.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抓住主要内容。
①查字典、词典、细读课文。
②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三部分)
一(1):写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勾出夸父心中所想的词句)
二(2—4):写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夸父追赶的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精神?)
三(5)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手杖化作桃林。(大山和桃林表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夸父虽心想事未成,但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地民族精神十分可贵。激励人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地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
5.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课文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把神奇地地方具体化了。在文中找出来: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跑的速度快。
“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形容口渴,为了解渴。
6.布置作业:
指导课后小练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重难点
1、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板书
夸父追日
神奇的想象
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愿望
为什么追?
怎么追?勇敢追求
【设计简述】
(1)从内容角度:《夸父逐日》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经典神话故事,不管是从字面上理解还是从主题上把握都比较易懂。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一书中说:“原始人类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夸父逐日》作为一则创世神话,亦是如此。所以,本设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学生时刻意识到这是一则神话,所讲故事非真实,但故事背后所体现的远古先民创作神话的精神动力是真实的,并且是具体的。夸父是远古先民心目中的英雄,让他代替自己实现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但还是没能实现,从这方面讲,是现实的;但结果手杖“化为邓林”,又是浪漫的。这不仅体现了神话的特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远古先民创作这则神话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寄托。
(2)从文体角度:《夸父逐日》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短小精悍却意味丰富,它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流传至今,历久弥香。所以要在教学中首当着眼于民族文化的浸润传承,重心落在“文”上。但“文”的意蕴主要体现在“言”中,因此,本设计从“言”着手,把握“文”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夸父逐日》是一则古老的神话经典,虽然文言版是唯一的,但版本恒河沙数,不尽相同。主题思想也有了“夸父不自量力”和“夸父决心大”的分歧。为了让学生能够保持“素读”状态的理解并能从“神话”本来的意义去体悟这则神话,本设计列以下主要教学目标:
1.明确我们到底该怎样把握《夸父逐日》的精神内涵?
2.明确远古先民为什么要创作《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
3.明确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一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即“探险”单元中,按照单元提示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该文体会“探险”过程中成功的欣喜,失败的悲壮。但不论怎样都不能遏制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探索世界的激情。从本单元所选文章的产生年代讲,《夸父逐日》是最早的;从故事性质讲,也是比较特殊的,它是一则神话,一般的认识是神话是远古先民用自己的智慧探索自然世界的精神寄托和表达,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所说:“来自遥远的年代深处的神话在遥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夸父逐日》是一则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虽简短,但字字珠玑。也正因简短,给了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感受夸父的英雄形象时主要是结合原文和几段相关补充材料从各方面来想象夸父的形体,感受英雄的气魄。也要从神话的角度体会这样一个“失败”的英雄的锲而不舍、执着不屈的探索宇宙自然的伟大精神。
基于以上考虑,本教学设计就重点以想象为把握文章的切入点,通过补充相关资料,结合学生有限的经验来了解文本意义,感受蕴含在这则神话故事中的先民的创造精神,体悟在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夸父逐日》的必要性。正如潘纪平在《语文审美教育概论》中指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填充’、想象,通过对文本的创造性鉴赏、评价,体现解读过程中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主观创造性,从而实现文本的价值意义。”
【学情分析】
《夸父逐日》虽然年代久远,但在“探险”单元中是最后一篇,前面学了既“悲剧性”又“伟大”的探险家斯科特,也学了空中罹难的七名“挑战者”号航天员,还学了最终成功攀登珠峰的王富洲等中国登山队员,所以,学习《夸父逐日》一文应该已有了充分的铺垫,并且这些铺垫是来自各种探险情况下的,所以把握夸父身上所体现的英雄气概并不难。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很多现代文版本的《夸父逐日》都解读这则神话时说夸父逐日“也用来比喻不自量力。”虽是消极的理解,但要引导学生理解夸父的“不自量力”是想肯定自己价值的一种表现,而非盲目的冒险,而这一切恰来自远古先民的创世文化心理。
从先民的创作角度理解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既然夸父是远古先民的精神化身,为什么还要让夸父“道渴而死”,而非成功地追赶上太阳。这就要通过引入材料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悲剧”,有何不同凡响之处。再和同为神话经典的《精卫填海》相比较,深刻地认识悲剧的艺术效果。
再者,夸父“道渴而死”后手杖竟然“化为邓林”,这又该怎么理解?这就需要对“桃”意象和“桃”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才能真正领悟蕴含在这则神话故事中的远古先民的精神寄托。
【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要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按照单元编排的意图和课文的特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词汇(“走”、“弃”等)以及一些文言词的特殊用法(“北”“道”名词作状语)。
(2)学会凭借语感,阅读简短的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象,把握夸父的英雄形象。
(2)结合体验,体会先民创作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的文化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先民探索宇宙自然、追求美好愿望的顽强意志,鼓励学生在新时代学习并弘扬夸父逐日的精神。
【重点难点设计】
《夸父逐日》是一篇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并且有的学生能一口气讲出好几种版本,就神话故事所表现的夸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较容易理解。但神话反映的是“先民们借助想象所表达的对自然现象、精神追求的原始理解”。因此,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设计为:
教学重点:通过想象及课外知识的链接,理解夸父的英雄形象,体会夸父逐日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领悟神话所体现的探索宇宙自然的精神的基础上揣摩先民创作神话的文化心理。
【教学策略手段】
基于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考虑,本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感知、想象感悟、研读探究等方法。
由于神话内容由文言文的形式呈现,所以首先应结合注释诵读课文,培养学习文言的语感,结合原始积累,感知故事大意,以和自己所读的白话版的内容在心理形成对比。在对比思维中,有利于学生联想想象、深度感悟。而研读探究是是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必要途径。
【学生课前准备】
(1)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阅读各种版本的《夸父逐日》的故事。
(2)阅读《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普罗米修斯盗火》《弗西西斯》等中外神话故事。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神话
刚从2008年走来的我们应该对这张照片不会陌生(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主人公是体操王子李宁,他这里的身份是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而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还给此刻的李宁赋予了一个全新而古老的名字——夸父。让他以“夸父逐日”的方式点燃鸟巢上空的主火炬,让他以这种形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国家古老的文化。
大家此前听说过“夸父逐日”这则神话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说一下。(找2生回答)
这两位同学的回答或许就代表了我们很多同学此时对“夸父逐日”这则神话的看法和理解。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山海经》里原汁原味的“夸父逐日”,请大家把书翻到教材189页,让我们一起走进《夸父逐日》。
二、感知神话
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1)找一生读。同桌评价。
(2)加句读(dòu),巩固理解。
过渡:看来我们同学看着书本是能够读下来了,那老师要考查一下我们大家,看是否都读顺了文章。我们知道古人在写文言文时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我们今天所见的这些标点都是后人加的,现在,你能给这些竖排的原文加上标点吗?
夸 父 与 日逐走入 日 渴 欲得 饮 饮 于 河 渭 河 渭 不 足 北 饮 大 泽 未 至 道 渴 而 死 弃 其 杖 化 为邓林
(2)齐读一遍课文。
三、探究神话
过渡:大家基本上对这个神话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但我们今天学习这则神话的主要目的不是只了解大意,而是要透过文字去发现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明确:“夸父与太阳竞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追赶”往往是有目的性的,大家能否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说说夸父为什么要“逐日”呢?
明确:为人类的谋福祉。太阳是热、光明的象征,如同西方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盗火。
“夸父逐日”毕竟是一则神话,他是远古人类所创造的,我们想想,远古人类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则神话呢?
得到名声。其实我们不可否认,得到名声是每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定。
到底是什么,或许能从原始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中得到答案:
或者:远古人类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 ,于是创造夸父这样一个人去替自己完成。一个伟大的使者。能够“逐日”一个英雄形象。
就我们就我们今天,如果到了晚上或着在你晚上正在学习时突然停电了,你的感觉是什么呢?我们可想而知,远古人类在面对黑暗是非常无助和恐惧的,所以要寻求光明、热量。
我们看看远古时代的世界族人和哲学家们是怎样看待太阳的——
火地岛人、布须曼人:太阳是至上神的“眼睛”。
萨莫邪德人:太阳是善的眼睛。
柏拉图:太阳是表现在可见事物中的善的影像。
俄耳甫斯:太阳是世界的智慧。 …… ……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先民的确是把自己对善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为整个人类谋福祉的想法寄托在了夸父的身上。自己无法完成,就塑造夸父这样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达到梦想。【板书】:英雄
英雄——有远大理想、为人类某福祉的这样一种人。
过渡:原始人类让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上路了,结果在途中遇到什么呢?
(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翻译:北——名词做状语,向北方去。状语就是放在动词前边的修饰动词的一个词语。
②夸父一口气饮尽了黄河和渭水中的水。黄河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大河流,是世界第五大河流,而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我们可以想象夸父喝的水的多,但是,这么多的水还是不能满足夸父的渴的程度,他想到北方的大泽继续去找水喝。
有一个成语是“气吞山河”,我们看文中所写的夸父“吞河”肯定没问题,他能吞山吗?我们看出自唐代文学家张鷟在《朝野佥载》中的一则记载:
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千丈。古老传曰: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
找一学生翻译一遍。你从这则材料中能读出什么呢?(食量大、形象高大)
那你觉得夸父是个怎样的形象?形体高大、威猛、强壮、巨人形象……
远古人类为什么要把夸父这样一个人写得这么高大呢?
明确:是远古人类对夸父形象的一种塑造、对自己精神的一种寄托。反映了远古人类对英雄的崇拜,对高大的崇拜。更是远古人类浪漫情怀的体现。的确这都是一个浪漫的想象,所以后来都有了李白“欲上青天览明月”的念头。
【板书】:崇拜高大
我们来想想,夸父追赶太阳跑的时候,应该是往哪个方向跑的,(往西)结果后来呢?那么他改变方向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呢?(能够喝到水解渴、给自己补充足够的能量,再继续追逐太阳;下定决心解决问题)这体现了夸父什么样的精神啊?(执着、顽强、不懈追求、锲而不舍……)
远古人类在夸父身上寄托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并且让他孔武高大,崇拜着这样一个英雄,并且夸父也能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板书】: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但,夸父成功了吗?
(3)未至,道渴而死
这个句子所有的成分齐全吗?没有,缺了主语“夸父”,还缺了什么呢?夸父要到的地方——“大泽”。“道”翻译成“在半道上”,同样是名词做状语。
我们怎么看待这个结果呢?
假如我们同学们现在有一次机会再写“夸父逐日”的神话,你们希望夸父在半道上渴死吗?(远古人类为什么要让夸父这个形象轰然倒下呢?)
不希望:因为他在进行着一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就这样死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太平常了,就好像说某人干什么事情了,结果就成功了。
希望:正因为人们给夸父寄托了这么多的厚望,又让他孔武高大,应该来说追上太阳是万无一失的,但就这么死了,并且是渴死的,形成了一种情感落差,形成对比,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我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夸父当时倒下时的情景,用简单的一段话来描述一下。可以考虑抓住人物的神情、心理以及当时周围的环境来展开想象。
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往往是由于某种外界的不可逆转的因素,这就能引起我们人们的同情和怜悯,在这种同情与怜悯中,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也可以说,正是这个神话的悲剧性结果成就了这位旷古英雄——夸父。
人们经常和“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一起提起的悲剧神话还有“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本来的名字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为一只精卫鸟,经常从西山上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淹死她的东海填平。
这两个神话的结尾有什么不同呢?“精卫填海”没有结果,没准今天她还在坚持填海呢,只是我们没有看见而已,但夸父有结果,是个明确的悲剧性的结果。
同时,这两个故事也有明显的共同点,是什么呢?(都想试图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或许远古人类在创造这些神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讲无法实现这些梦想,但他们还是要创造人物替自己去实现。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论语·宪问》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试图对自己进行的一种超越。所以说: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锲而不舍精神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虽然他们在与不可战胜的力量进行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到这里,应该说夸父的故事的结束了,但你想想创造夸父的原始人类甘心让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就这么走吗?于是,这个故事有了个尾声。
(4)弃其杖,化为邓林。
“杖”是什么意思?手杖,用来辅助人行走的。
夸父出来与追赶太阳,我们看他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却带了一支手杖,大家说说这支手杖对夸父来说重要还是不重要呢?那当他临死时扔掉这个手杖时,你想他是否忍心呢?其实我们看看这个“弃”字大家就能见分晓了。
“弃”:丢弃、抛弃。先让学生根据甲骨文字形猜猜是什么意思。繁体写法为“棄”,本义是“扔掉新生婴儿”,一个家庭到了“弃婴”的程度,说明肯定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得不扔弃,在生活的困境中无奈的选择。但哪个母亲愿意“弃”掉自己的骨肉啊!但“弃”不是把婴儿扔到地上,而是放在簸箕里扔掉,这又说明什么呢?但有时候“弃”掉或许会被有抚养能力的人捡回去抚养,所以在“弃”的同时还抱着非常大的希望,再者,婴儿本来就是希望的化身。那么,我们也可以猜想夸父在“弃”掉他的手杖的同时,也是寄托着希望的,那这种希望是什么呢?希望别人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把“逐日”进行到底,也就是完成整个人类所寄予给自己的梦想。于是手杖扔出去,就变化为桃林而生长在春风中。
【板书】:寄托希望
为什么要化为“桃林”而不是“杨林”或“柳林”等等呢?
桃在古代被作为美好的象征。
我们课文里没有讲,桃林有多少,而《列子·汤问》篇里是这样记载的: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在《山海经》里光说是“化为邓林”,没有说有多少,而到了《列子》里,变成了有“数千里”广,可见其多。
四、升华神话
人类从蒙昧时代,越过荒蛮时代,等到跨进文明社会的大门时,已经缓慢地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原始人类一直睁大好奇的眼睛,注视着周围的大千世界,他们苦思冥想,希望能对那些由于自己缺乏知识而感到神奇莫测的大自然作出一系列满意的回答,于是产生了神话。
过着群居生活的他们一群人坐在一起,仰望天空,思索宇宙自然,思索大千世界,正如近代文学家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一书中所说“原始人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
夸父他进行的就是一项非常巨大的任务,宁可渴死,但他还是要去完成自己逐日的梦想。那你觉得他和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 ……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产生夸父的年代已经永远地过去了,但我们后来人应该做精神上的夸父,成为夸父的优秀弟子。不光要吃甘甜的桃子,更要捡起夸父丢弃的那根手杖。夸父是“弃其杖”,我们要“拾其杖,继续逐日”所以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从那么多的神话故事中唯独选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就是要把原始人类对我们的寄托进行下去,把这种顽强的精神传承下去。
神话像是来自遥远故乡的呼唤,它呼唤着一个民族回归自己文化的原生点。
从课堂学生回应和后来同事的反馈来看,本堂课用李宁点燃主火炬来导入和总结全文以及对“弃”字的解读成了本堂课的亮点。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同学们,相信 你们平时都喜欢读神话故事,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猜猜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请看大屏幕:
1、课件逐一出示:
老师: (4)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他是——嫦娥
(5)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他是——精卫
(6)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她是——女娲
2、小结:这些神话故事和人物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是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神奇,因为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的老祖先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里面充满神奇的想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个神话故事。
一、图片揭题,铺垫导入
师:(激情饱满地):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两幅光芒四射的太阳
图象)
师:多好的太阳啊!它能给我们带来无限光明,可惜太阳不能永远地停留在天上,等他下山后,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想把太阳永远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
生:夸父!
师:同学们,太阳能追的上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1: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有15亿公里远,追不到!
生2:太阳太大了,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呢!
生3:太阳太热了,表面温度就有六千多度,稍一接近就会被烤焦的!
师:所以,《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同学们都知道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
人民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你们知道吗?(神秘地、夸张地)在神话故事中,据说夸父身高二十几米,(边说边出示夸父图象)他的两条腿就有十几米长,大概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夸父追日》,边看边跟着老师写课题 这是一种
很好的学习习惯。(齐读课题)
二、学习提示,初读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就是课文前面的“学
习提示”,请你自己读一读,看看这篇课文有哪些学习任务?
师: “学习提示”向我们提了哪些要求?聪明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了。请你来说。
(幻灯片逐次出示两个学习要求)
师:下面请你带着第一个任务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好,谁来说一说?
容概括好,老师这里有个提示,请同学根据提示来说一说。
师:课文内容都概括出来了,接下去我要来检查你们的生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幻灯片)虞渊 渭河 翰海 大泽
手杖 颓然 遗憾
一眨眼霎时间
(指名读,男女生读)
三、指导阅读,感受神奇
师: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夸父倒下后变成了一座大山,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在课文中,像这样神奇的句子和词语还有很多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静心地默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想一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老师巡视)
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说划出的句子,师相机出示下列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些句子读两遍,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重点读一读,想一想它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品读句子)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他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奔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句子一:他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奔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师:神奇在哪里?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是啊!“一眨眼”有多短?你眨一下眼。(生使劲地眨了一下眼睛)你们眨
一下眼。(学生都眨了一下眼)一眨眼就到了哪里?(两千里外)你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夸张地)两千里等于一千公里!一千公里等于一百万米啊!
师:我们的操场跑一圈是200米,你算一算,一百万米相当于跑几圈? 生:5000圈小操场。
师:是啊!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就跑了5000圈操场,夸父就跑了这么
远,速度快吧?
生:快。
板书 速度之快
师:那应该怎么来读这句话?(生读)
师:哇,跑了1900里了,还差一点,现在咱们全班同学一起读。全班读这句
话。
师:你们真了不起啊,让老师感受到了夸父太神奇了。其实更神奇的还在后面
呢。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谁来读?
生: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神奇在他一下子就把两条大河喝干了。
板书 口渴之极
师:一下子就把两条河喝干了,大家把这种神奇的感觉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这两个“咕嘟咕嘟”该怎么读?(读快一点)对,夸父非常口渴,他一个“咕嘟”就喝完了一条河的水,再一个“咕嘟”就把另一条河的水喝干了。 师:谁再来读一遍。
生3: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可是还没止住口渴,看看,霎时间喝完了两条大河,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这个夸父太不一般了,来,我们来读出这种不一般。齐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神奇?
生: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
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句子三: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师:神奇在那里?
生:夸父倒下去,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手杖变成了桃林。
师:真是神奇的变化。
板书 变化之奇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夸父耗尽所有的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读读第一段,找
找原因。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
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出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是的,当夸父追得口渴难忍时,他是这样想的——(1生读出示的句子) 师: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2生读出示的句子)
师:当追得耗尽全身力气,颓然倒下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全生再读
出示的句子)
师: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生1:一个勇敢的夸父;板书:勇敢
生2:一个追求光明的夸父;板书:坚持不懈
生3:一个执著追求的夸父。板书:执着
师:夸父的这种精神很使我们感动,他至死追求光明,他把自己的手杖化作桃
林,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啊!小朋友们,自古成败论英雄,夸父最后并没有追到太阳,你能不能安慰他几句,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预设:1.你真了不起,很勇敢。
2.请你不要伤心,你已经尽力了。
3.夸父,你虽然没有追到太阳,但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依然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四、总结(1分钟)
1、是啊,夸父虽然没有追到太阳,但确实了不起,他的这种向着目标奋勇前行的精神和奉献、牺牲精神,感动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人们也把这种精神称为“夸父精神”。(板书:夸父精神)
2、同学们,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夸父那样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行的话,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
师:同学们,《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出自我先秦古籍《山海经》。在古文里,是
这样写的。
(出示幻灯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现代文与古文各有长处,现代文好读,容易懂;古文精炼,很讲究用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一、直接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题目是《夸父追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连读《山海经》古文《夸父追日》。
师:夸父追日这个古老的故事最早记载于一本古书,书名是?谁知道?——《山海经》
师:《山海经》这本书可全都是古文。想不想看看古文山海经里的《夸父追日》,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生齐读。
师:行呀,咱们最起码六年级会接触古文,不错。谁能单独读一读,谁来挑战读。古文读得字正腔圆,韵味十足。
师:有没有读懂什么?
生说说读懂哪个句子或哪个词。
三、读通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方法指导。
师:好了,咱们不研究古文了,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中的《夸父追日》,课题这儿有个小雪花的标志,这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以咱们小朋友的自学为主。谁来大声地读读自学要求?
生自由读课文,同桌讨论。
师:课文有五个小节,请五位小朋友分别读五个小节。
读课文并纠正个别字词的读音:咕嘟咕嘟、伏下、鲜果累累等
师:每个小节讲了什么?
汇报交流并用一个词写在每一节后。
师:能用上书本上的词语连起来讲讲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看来通过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个好办法。
四、谈对这个神话故事的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夸父追日》这篇课文和咱们以往学的课文带给你不同的感受是什么?
师:不管是夸张的、假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刚才你们说的神话具有神奇的魅丽。拿起你的笔,用波浪线划划文中神奇的地方,读一读。
边读边交流并板书。
师:像风似的奔跑,像什么风,什么声音?一眨眼是多久,两千里是多远?
师:咱们口渴最多能喝多少水?黄河 、渭河是怎样的?发出巨响是怎样的声音是怎样的?(震耳欲聋、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师:变成大山,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手杖变以成了桃林?怎样的桃林?神奇在哪儿?
小结:多么丰富的想像多么夸张的语言,其实这样神奇的想象我们也可以学一学,我们也来试一试。当然你可以不受这个句式的限制,想象得更丰富。
句式1:一路上,他越过________,穿过________,他的汗水________,他________,终于到了虞渊。
句式2:夸父一抬腿,________,不踏步,________,一奔跑,________……
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些神奇的想象怎么样?这什么我们明知道这些想象是假的,却读起来这么津津有味,还传诵了几千年?
预设:这个神话告诉我们一个做事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回读课文第一和第五段,知道神话的另一个价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信念的坚定不移。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神奇 美好向往
一眨眼
霎那间
巨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感受神话的神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听说我们行知小学的孩子特别喜欢看书,告诉大家你过哪些书?(神话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看的可真多!那老师想考考你们(出示:填人名,补充成语。 射日, 奔月, 造人, 填海, 补天, 追日)从这些成语中,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神话故事的)眼睛真亮!说说你对神话故事的了解吧(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对呀,所以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32、《夸父追日》老师在黑板上写课题,大家在心里和老师一起写吧。写字要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地写,上课也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并回答问题。读完题目,聪明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提出来的。(学生提问:1、他为什么要追日?2、他是怎么追日的?3、他追到了吗?)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自读提示,大声朗读。(出示: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也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主读书。读完检查自读情况。看大家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出示词语)手杖 虞渊 伏下 渭河 咕嘟咕嘟 瀚海 颓然 一抛 遗憾 臂 霎 大泽
(虞渊 渭河 瀚海 大泽 )
先指名读,老师指导,再齐读。词语这一关我们已经过了,你知道了这里哪个问题的答案?简单交流。会读书的小朋友一定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读课文解决,难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交流解决。现在请大家快速地朗读课文,划一划课文中表现神奇的地方,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4、学生读、划,教师巡视指导。再交流。
“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引导学生体会里面的动词:拿着、提起、迈开、奔跑,感受夸父的身手敏捷;从像风似的奔跑体会跑的快;从一眨眼体会时间短;很快就能跑两千里,感受神奇,并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我们班的孩子可真会体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好一个奋勇前行的夸父!但是这一路上他肯定也经历了不少艰辛,让我们来想想看,他会碰到哪些困难?(出示:一路上,他越过 ,穿过 ,他的汗 ,他 ,终于到了虞渊。)你们真了不起啊,让老师像看电影似的,看到了夸父追日的一幕又一幕。同学们,夸父之所以如此执著地追日,是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目标(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请你读,所以当他感到累了时,他会想起这个目标,请你读——;当他想要放弃时,他会想起这个目标,请你读——;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看,太阳就在眼前,此时的夸父是怎样的心情?(无比欢喜)可就在他想要抓住太阳时,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你特别想说说这个句子中的哪几个词(“霎时间”感受到时间很短;“都”感受到他喝的多;“可是还没”感受到他还能喝很多水;黄河、渭河要做简单介绍)
6、是呀,夸父实在是太渴了,还是没能抓住近在眼前的太阳,只能(出示句子: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读到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夸父没能追上太阳,很遗憾。读出你的感受。)
7、尽管夸父倒下了,可他还是(出示:第二天,夸父把自己变成了一座______,他的手杖变成了一片____ 树上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_____)
8、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请你写下来。
9、 “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