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神经调节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篇1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一、课题:人体的神经调节

选自: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二章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设计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明确的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在实施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促进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与价值是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些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学生。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如麻醉药的作用机理等问题的探究,都体现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三、教材分析

《人体的神经调节》是苏教版初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一部分知识,本章总共有四节,就人体的稳态、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四个方面进行学习。此部分内容──人体的神经调节,介绍了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兴奋的传导过程。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作为积极思维内容,最后讲述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及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既是教学重点又是

教学难点。神经调节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对生物知识有一些了解,但是八年级的知识学生接触的少,研究生命科学的,有很大的难度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非常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也很弱,所以需要教师主导下的定向引导教学活动。

五、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六、学法指导

同学在掌握此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相关模式图和动画,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和探究。

七、教学方法设计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

八、教学用具

电脑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结构模式图;

九、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枚硬币):今天上课以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用笔沿着硬币的外轮廓在纸的不同位置上画10个圆,给这些圆分别标上10个数字。随意写出这些数字,不要按照顺序。然后再拿起硬币,把它放到圆圈上,按照数字次序依次摆放。

学生:完成活动。

教师: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到那些器官?

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手,眼睛、脑等。

教师: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这么多的器官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好像受到统一的指挥,你知道身体内的这个指挥官是什么吗?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如此协调,做出许多精细的活动,主要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屏幕显示不同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展示神经细胞模式图)神经细胞和前面几种细胞有那些区别?

学生: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

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自己的纸上结合神经元挂图画出神经元的结构草图,并要求注明结构名称。

教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一个神经元结构图并说明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教师:简单介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概念,点出神经元的突起末梢相连接,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

教师再提示:神经元还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问:兴奋是怎样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1.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细胞体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的小分枝叫神经末梢。

3.神经末梢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4.感觉神经末梢接受来自体内或体外刺激,产生兴奋,又称感受器。

十、课堂练习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应激性

2.下列神经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北雁南飞 B.望梅止渴

C.老马识途 D.谈虎色变

3.下列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

A.眼睛突然遇到强光会闭上 B.天热时出汗

C.婴儿一出生便会吃奶

D.受伤流血后,血液凝固

4.下列有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B.条件反射必须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发生

C.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而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D.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重要

5.下列生理活动中,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A.排尿和排便 B.呼吸中枢

C.心血管运动 D.谈虎色变

6.下列反射活动中,哪一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A.聋哑学校的老师用手语给学生“讲故事”,学生感动得流泪

B.看了感人的电影,同学们都哭了

C.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立刻缓解了饥渴

D.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7.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马戏团的小狗会表演节目 B.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C.山羊会表演简单的计算 D.小儿看到护士就哭

8.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沸水烫手,立即缩回 B.叩击膝下韧带,小腿前踢

C.预铃响,学生进教室 D.强光刺激,瞬间闭眼 9.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脑和脑神经

B.脑和脊髓

C.脑和脊髓灰质

D.脑、脊髓和神经

10.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

B.神经纤维

C.反射弧

D.神经 11.以下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A.碰到针尖立刻缩手

B.吃杏时,唾液腺分泌大量唾液

C.婴儿吮吸奶头

D.见到青杏便分泌唾液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篇2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教学反思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安排了两课时。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的接受能力,我将本部分新授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3.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4.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其中,教学重点是: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教学难点是:

1.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及成因;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教学过程为:第一课时: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神经元结构,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我没有花过多的时间。通过展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生物知识,很好地复习归纳了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然后讲授兴奋的传导过程。首先展示了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特点图,讲述了离子通道,离子运输有关问题,再让学生结合物理知识分析理解静息状态静息电位的特点和兴奋状态动作电位的特点,最后用动画展示了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是如何形成局部电流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了兴奋的传导过程以及双向传导的特点。通过用动画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接受度较高。和用静态图教学相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接下来,展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示意图,讲授突触的结构组成和递质的作用,再通过动画演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由学生讨论、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第二课时:首先对兴奋的传导进行了拓展。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利用电流计去测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以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然后我通过画图分析归纳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思考的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更加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我利用学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比较高。对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因此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属于反射,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属于反射现象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反射”这个概念的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反射”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的生活随处都有“反射”。这有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射”的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我举出了一些例子,让学生去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我用常见的“缩手反射”为例,学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践,归纳了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及其功能。

通过教学,我得到了以下体会:1.要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准备充分。在备课时,不光要备内容,还要准备充分的教具,图片,动画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学生的基础如何,学生能接受何种教学方法,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等等。2.我发现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必有疑,疑必有思,只有促进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上课时,提问的对象主要是成绩中下的学生,设问时需要由浅入深,态度可亲,语带鼓励,尽量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进行启发诱导,直到答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3.知识点是“死”的,我们要努力将“死”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活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在课堂上要做到讲练结合。练习,能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运用,得到解题方法,纠正自己错误的思路;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开展后面的教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合理地设置情境,有效地分层引导,起到主导作用,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思考、提问,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篇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③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④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难点

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教 师:制作电脑课件,设计游戏。

学 生:复习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知识。课代表准备一个做相反动作的游戏活动,并配以音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①人体神经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②神经系统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复习旧知:①神经系统各部分的组成。

②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创设复习情境。

导言

反射 参与活动:①打手。

②抓手指。示范活动。

讲述游戏规则。

组织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做的这两个活动是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

①概念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①一个同学到前面,让另一同学站好,双手背后。教师在第一个同学背后用牙签扎他的手。

②拿出解剖针,示意第一个同学扎第二个同学的手。

实验:膝跳反射

小组讨论:反射的概念。

进行交流。引发学生思考: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精讲:基本方式是反射。强调刚才我们做的两个活动都是反射。

带领学生继续活动:

①牙签扎手。

②拿出解剖针,示意学生到前面来重复上面的活动。

指导学生做膝跳反射。

引导学生通过这几个活动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小结反射的概念。

②种类

简单的反射:生来就具有的。

复杂的反射: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活动:做相反的动作。举生活中反射的实例并分析。

解释教师提出的问题。

交流。

小结。

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举例并分析。

提出问题:以上所举实例中,哪些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哪些反射是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

小结。

带领学生做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并制定探究计划。

第二课时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①各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和作出假设。

②制定计划:

将自己制定的计划在小组内交流,同组的同学讨论并完善计划。

③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

④汇报与交流。实施探究计划

各小组复习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小组内先交流自己制定的计划,然后通过讨论完善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计划,进行探究活动,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各小组间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进行小结。组织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

以某一小组的方案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完善计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

巡回指导、帮助各小组实施计划。

帮助各小组得出结论。

组织小结并作出评价。

反射弧 ①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产生冲动,传给传出神经。④传出神经:传导神经冲动。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

以“抓住尺子”为例,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分析“手拿烫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扔掉”的反射弧的组成。引导学生以“抓住尺子”为例,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篇4

篇1: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神经调节》一课的内容要求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的接受能力,我将本节新授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3、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其中,教学重点是: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由于本节课较为抽象,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

1、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及成因;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展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生物知识,很好地学习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这一知识点。

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再让学生结合物理知识理解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变化。经过这样的知识迁移过程,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接受度较高。再改变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位置,也就很容易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特点了。

接下来,展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示意图,讲授突触的结构组成和递质的作用,再通过动画演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由学生讨论、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学案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正答率比较高。主要的出错点集中在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和局部电流的方向分析上。对此,需要教会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画下来,然后再结合图示进行直观的分析,要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解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必有疑,疑必有思,只有促进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上课时,提问的对象主要是成绩中下的学生,设问时需要由浅入深,态度可亲,语带鼓励,尽量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进行启发诱导,直到答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在学习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如果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就需要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探究,更上一层楼。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合理地设置情境,有效地分层引导,起到主导作用,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思考、提问,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2: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多媒体将 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 集于一体,如果合理使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提高课堂 的教学效果。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篇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组 制作人:张桂艳

一、教材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 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应。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学生: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的传导

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实验方法: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

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 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兴奋在细胞间的传 www.haozuowen.net 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3)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五、配餐作业

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 是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_____。(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

(5)在离肌肉5毫米的工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毫米/毫秒。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篇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反射弧的结构。

2.举例说出反射弧的传导途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导学案。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flash导入课题

过渡:

二、反射

过渡:

三、反射弧

过渡:

四、小结

五、测试

六、作业

大家好,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观看一个三国时曹操的故事。(放映flash)士兵们听到曹操说前方有梅林,是依靠人体的什么系统调节功能作出这些奇妙的反应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板书课题: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大家知道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以教材的“膝跳反射”实验为例,了解反射现象。

实物投影导学案:(1)膝跳反射实验的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了解

现象。方法步骤:两人一组,两人轮流实验,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的扣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

。观察小腿的反应。

放映—膝跳反射录像,组织学生实验

放映—展示膝跳反射的成功关键;

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你能不能让小腿不突然跳起呢?

放映—实验尝试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实物投影导学案:根据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体会,思考:这一反射活动,是人体通过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

板书:反射:动物(人)()的反应。

实物投影导学案:(3)根据你对反射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五个问题的看法?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产生的活动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动物受到刺激后,都能产生反射活动。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经系统,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④、反射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应。

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⑥、某人打了我一下,我感到了疼。

教师点拨:打(力做的刺激)觉得疼,只是感觉而不是反射。因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才感到疼,到此为止反射的全过程并没完成。而怎样才算完成了反射的全过程呢?(马上躲开,对刺激做出了相应反应了,才是反射).放映—学生逐个分析这五个问题。

放映—说出以下活动,哪些不属于反射?

大家能不能举出你们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的例子吗?

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反射活动的例子,神经系统在完成各种反射活动的调节功能时,常常会产生疲劳而使调节功能降低,因此,同学们每天都要有充分得时间休息,以利于调节功能的恢复,使学习的效率从分提高。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那么反射活动是怎样完成的?

放映—膝跳反射

实物投影导学案:

学生完成自学时,教师板图反射弧的模式图;

(4)阅读教材86页第一自然段和观察膝

跳反射过程示意图,思考:

①、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什么?

②、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在书上圈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各组成有什么功能(用横线划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③、膝跳反射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怎样的?

放映—反射弧的组成,回答问题。、出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2、被针刺后,先感到刺痛还是先缩手?为什么?

3、假如传出神经的X处受损,手被针刺后,会不会有缩手反射发生?还能否感到刺痛?

4、通过以上分析,人的这种反射活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解决第四个问题后,教师随机提出: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使反使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医生常用测试各种反射的方法来检测病人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下面让大家来当回医生。放映—我来诊断

能力的提升:若反射弧的模式图没标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你将如何识别反射弧的各结构?(友情提示:神经节或感受器、效应器和脊髓的图形及形状)

观看flash

回答:神经系统的调节

反射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回答:

反射,自然,快速,膝盖下方的韧带

组内自行开展实验

有些组实验未成功,有些组实验成功;

找到成功一组,交流成功的关键;

然后让学生再次实验尝试,保证实验成功。

回答:小腿突然跳起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尝试

回答:因为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回答: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有规律

学生补充:刺激,神经系统,有规律。

学生根据导学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回答:不对,需要神经系统;

不对,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

不对,需要受到外界的刺激;

对;

对;

不对;原因学生可能分析不出来。

马上躲开

回答:草履虫的捕食(应激性);含羞草的叶合拢;没有神经系统。

回答: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公鸡报晓、望梅止渴、吃梅止渴、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小狗学算数、鹦鹉学舌、大雁南飞、青蛙捕食、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司机见到红灯停车、听到上课铃声大家走进教室等等。

学生边观看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回答:反射弧;学生上黑板写出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并说出理由?——传导方向

分别找五个学生分别代表反射弧的五个部分,说出各自的功能;然后说出他们是怎样共同协作进行神经冲动的传导,完成反射活动的。

回答: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受神经冲动发出指令;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发生反应。

教师放映,学生逐个完成相关问题。、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先缩手,后感到刺痛;来自皮肤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后,脊髓发出的神经冲动有一部分沿白质的上行神经纤维传达到大脑才会感到疼痛(有了感觉),神经冲动从脊髓传到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比完成缩手反射的时间略长瞬间。

3、缩手反射的反射狐不完整,传出神经受损,缩手反射无法进行。但仍能感到刺痛,因为神经冲动沿脊髓白质传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

4、避免人体受到更多的伤害,有保护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出现膝跳反射,说明反射弧是完整的,未感觉到是神经冲动没有传到躯体感觉中枢,可能是脊髓的白质或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受损,而此人脑部检查正常,所以,应诊断为脊髓的白质受损。

学生可以根据板书内容进行。

学生完成《助学》题目。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导学案

1、膝跳反射实验的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了解

现象。

方法步骤:两人一组,两人轮流实验,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的扣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

。注意观察小腿的反应。

2、根据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体会,思考:这一反射活动,是人体通过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

3、根据你对反射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五个问题的看法?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产生的活动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动物受到刺激后,都能产生反射活动。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经系统,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④、反射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应。

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4、阅读教材86页第一自然段和观察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思考:

①、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什么?

②、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在书上圈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各组成有什么功能(用横线划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③、膝跳反射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怎样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一课时

测试题

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迅速正确叩击受试同学的()

A、膝盖

B、膝盖下韧带c、小腿D、大腿 2.下列生理活动属于反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向日葵的花盘总朝向太阳转动

②新生的婴儿会吃奶

③斑马逃避狮的追捕

④植物的根向地生长

⑤白细胞吞噬病菌

⑥小乐躲开飞来的石块

⑦鸟听到枪声飞走

⑧草履虫从有冰一端游向无冰一端

⑨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⑩皮肤出血后血液逐渐凝固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它是指人体通过_________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的反应。这种方式是通过_________来完成的。

4、下图是反射弧的图,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5__________

(2)用箭头和图中标号表示反射弧传导神经冲动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脊蛙反射试验中,脊髓破坏后,刺激1,是否发生搔扒反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2处受到损伤、断裂,刺激1处时,有无感觉?_________

如果4处受到损伤、断裂,刺激1处时,有_________但不能运动。

关于神经调节教学案例 篇7

《神经调节》教学案例及分析

徐素梅

【背景介绍】

我们知道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在书本中介绍了反射、反射弧、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等基础知识。以一个小游戏探究活动引入,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得出反射的概念,并引出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我举了一个“望梅止渴”的例子,加深了学生对“人由语言刺激而产生复杂反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本节课中设计相关的练习进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组成,并且已具有活动调节的生活现象和经验;但就我校学生情况看来,基础较差,不能有效的将实践中获得经验与知识概念识记、系统性处理后再应用,需要教师进行从旁引导。学生比较活跃,兴趣易激发但缺乏协作与耐性。

【案例描述】

一、情景导入

[引言]:玩一个游戏,用手抓著一张白纸,放下再抓住,测试你的反应速度 生:认同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教学活动设计

[讲述]:神经系统为什么有那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

[板书总结]: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提问]: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讲述]:小小的神经元很神奇,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人体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系统,比电脑复杂得多。

[观察与自学]: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玻片标本,并对照神经元的模式图,自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完成《补充习题》第2题。[板书总结]:

细胞体突起 树突(传入兴奋)轴突(传出兴奋)

[出示]:神经纤维、神经图片。

[讲述]:轴突和树突称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成一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播放视频]:神经元及其功能。[出示]:脊髓模型。

[讲述]:脊髓存在于脊柱的椎管内,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观察]:脊髓横切面玻片标本。

[讲解]:灰质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分,色泽灰暗;白质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分,色泽白亮。

[讲述]:在脊髓的灰质里有活动中枢,控制着一些简单、低级的活动,如人的排便、排尿等。脊髓发出脊神经分布于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出示]:脑的模型。

[提问]:你知道脑的组成吗? [播放视频]:脑的立体结构。

[出示]:脑的横切面示意图及脑与脊髓的横切面比较。[播放视频]:大脑皮质及大脑的主要功能区。

[讲解]: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的白质的神经纤维在大脑两个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传输信息。

[播放视频]:人体的神经调节。请同学们在观看后自己说说视频中说到了哪些问题。

[讲述]:小脑、脑干的功能。

[引言]:手碰到很烫的杯子时,会很快地缩回;在学校里听到上课铃声时会很快进入教室;面对一道数学习题时,我们会努力思考解题。实际上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思考]:根据刚才的例子,你能说出什么是反射吗? [播放视频]:新生婴儿的本能。

[讲述]:把新生婴儿(6个月前)放入水中,婴儿就能游泳,这是人一生下来就会做的事情,我们把这样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

[实习]:膝跳反射。同座位互相进行实验。

[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你能否用大脑控制住,让自己不作出如此反应? [播放FLASH]:反射。

[讲述]: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先天性的反射。[提问]:你能举出非条件反射的例子吗? [出示]:反射弧示意图,进行简单讲解。[播放FLASH]:的精典条件反射实验。

[思考]: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形成的反射与膝跳反射有什么区别? [讲述]:条件反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是一种后天性的反射。

[提问]:此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讲述]:很好,通过对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研究可知,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条件刺激,只有当两者多次结合才能建立条件反射。

[推测]:如对已建立起条件反射的狗,或此后只响铃不再给食物,一段时间后会怎样?

[小结]: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反馈练习]:请分析以下现象: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跌倒后迅速伸出双手 3.画饼充饥 4.谈虎色变 5.人在悲伤时会流泪

6.人从亮处走到暗处,瞳孔会扩大 7.幼儿见到穿白色衣服的护士就紧张、哭闹 8.马戏团里经过训练的小狗会表演节目 9.手偶尔碰到火,就会立刻缩回10.物体在眼球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出示]:“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由来的历史图片。

[讲述]:梅子是酸的,吃了以后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凡是吃过梅子的人,再见到梅子时,就能出现这种反射——分泌唾液。但士兵们没有看到梅子,只是听头领谈论梅子时也分泌出唾液,这是为什么?

这与大脑皮层中特定的神经中枢——语言中枢有关,即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从而建立起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举例]:除“望梅止渴”外,你还能举出其他实例吗? [实习]:测定学习时间。

[讨论]:所用时间是不是逐渐变短?为什么?

[小结]:“一笔画”和“走迷宫”的活动是人的学习活动。人的学习活动包括分析、判断、推理和记忆等。

[讲述]:睡眠能消除身体的疲劳,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讨论本班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

[小结]:青少年时期,学习任务较重,用脑较多,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案例分析】

一、确定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内容宽泛,实际是各部分的关系复杂、内涵深刻。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是首要任务,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新课标、课本和各种资料,确定了教学内容的三条线:一是确定以神经调节为知识线;二是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为能力线;三是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线,以及知识的创新点。

二、构建教学结构是上好课的支柱。

本节课由三大内容组成,在设计时,注意了知识上的重难点的合理安排,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合理安排,还注重了学生课堂上的心理变化和反应,这是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的根本保证。

三、细化教学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

本节课对每一个内容都做到了精心的设计,大到问题的提出,小到每一句话,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设计。

四、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