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8篇

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一文《范进中举》,刻画了范进中举时癫狂的丑态和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利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难点 篇1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补充介绍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 篇2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书,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摘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3

一、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预习提示”中的字词

2. 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作者、作品的介绍(教师备用资料见课件)

3. 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梗概

范进进学(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后回家,来贺喜的丈人胡屠户又挖苦、教训了他一顿,范进连连称是。

为了能参加乡试,范进去向丈人借盘缠,不但未借到,还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喷头。

范进不甘心,便瞒着丈人去参试。回到家,家里人已经饿了两三天,范进又挨了胡屠户一顿骂。

出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就吩咐范进将一只生蛋鸡抱到集市上卖了买米。

报录人上门报范进已中举。邻居找范进回家。

范进一看报贴,喜极发疯。

众人议论给范进治疯的办法,有一报录人提出找他平时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众人找来范进平时最怕的胡屠户,胡屠户在众人劝说下,壮着胆子边骂边打了范进一个嘴巴,治好了他的疯病。

范进刚到家,张乡绅就来拜会他,与他攀认世弟兄,还送给他银子和房子。

范进送了六两多银子给丈人,胡屠户好话连篇,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二、知识拓展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了,相比于前一篇小说的主人公——科举失败的孔乙己来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范进可就“幸运”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后是中了举人。不过,范进中了秀才与中了举人后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同是“中了”,却有如此差别?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关科举制度的一些情况。(见课件)

三、研析课文

1. 本文虽题为“范进中举”,但文章不仅写了范进中举后(§3-12)的情况,也交代了范进中举前(§1-2)的境况。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可用下面这副对联来概括:“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中的转折点。请你分别用四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

参考

中举前: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

中举后:家境富有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菜饭、

胡屠户送来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钱,

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费、

邻居拿鸡蛋送白酒、背斗米捉俩鸡、搬桌拿椅

家人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张乡绅送银赠房

地位卑微/卑微低下

地位显赫

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虾蟆、

丈人夸他“才学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贤婿老爷”,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邻居主动关心给范进报喜、找胡屠户治疯,

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连谊

2. 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周围人对范进态度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其中的“变脸”高手非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莫属。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反映胡屠户前后语言、行为变化的语句,并用概括的词语形容其态度的变化。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情节,学习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夸张、对比手法的巧妙,认识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及封建科举制对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

欣赏讽刺艺术,感知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范进发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查——熟知字词

1、点名读:

挈;腆;绾;掼;醺;菩萨;啐;皂靴

2、点名解:

唯唯连声;谨具贺仪;果不其然;桑梓;轩敞;浑家;华居;兀自

二、导——走近作者、作品

1、导言:

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却因此欢喜而疯。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一起进入课文《范进中举》。

2、作者、作品:

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他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儒林群丑的尔虞我诈、趋炎附势,使他洞察了世态炎凉,看透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于是便创作了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的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本文选自第3回。

三、讲——走进故事

1、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2、速读,概括大致情节。

预案:整体上由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两部分构成。具体体现在:范进进学,岳丈祝贺;借钱遭骂,范进偷试;范进卖鸡,捷报到家;范进发疯,屠户治病;乡绅造访,馈银赠屋;范进送银,屠户回家。

四、找——走近人物

1、寻读:

思考:中举前后范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周围的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预案:以胡屠户为例。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对范进的外貌评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动作: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骂个狗血喷头——手颤抖,扯衣襟,千恩万谢,低头,笑迷迷。范进、众乡邻、张乡绅的变化点名读文中相关词句。

3、发现人物:综合描写人物的句子,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归纳人物特点。

小组活动:分四小组分别归纳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预案:范进——热衷功名,迂腐无能,中举前卑怯畏缩,逆来顺受。胡屠户——前倨后恭,嗜钱如命,庸俗自私,趋炎附势,贪婪虚伪。张乡绅——老奸巨滑,善于拉拢、攀附权贵。众乡邻——趋炎附势,巴结讨好。

五、议

深思范进喜极发疯、探究众人前后变化的原因。

自由交流,畅所欲言。预案:一旦中举便飞黄腾达,这与范进之前的`贫穷生活和卑微的地位将形成巨大的反差,他脆弱的神经受不了如此大的变化。范进的发疯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的最大讽刺。另外,封建科举制度造就的“功名富贵热”不仅毒害了知识分子,也毒化了整个社会,毒化了所有人的灵魂。

六、赏——精段赏析

齐读第五段。

1、赏析角度一:层次感。

预案:昏厥,疯跑,跌倒,疯跑上集。

2、赏析角度二:描写方式。

预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老太太的慌,报录人和众邻居的吓一跳,众人拉不住等均属于侧面描写。

3、赏析角度三:细节描写。

预案:“踹”、“挣”、“跌”、“拍”、“笑”体现了疯劲十足。

4、赏析角度四:夸张手法。

预案:有生活的真实感。

自读末段,自由品味。

七、移——知识迁移

思考:如果你是同时代的读书人,你会像范进一样去考科举吗?

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有区别吗?

自由交流。

八、谈——畅谈读此文后的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本文主题、写法或其他角度展开。

九、比——比较阅读

教师下发《孔乙己》文字资料。

教师提示:两文均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封建科举,但一个受人嘲笑,遭人凌辱,穷困而死,一个却终于叩开了功名利禄的大门。可从人物特点、写作手法等展开对比。(课外可收集资料后完成)

【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前;后

生活贫穷;对;生活富有

地位卑微;比;生活显赫

学生看注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篇5

(二)课文讲读。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

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难点:

1、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2、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 票)

是的,彩 票!小小彩 票。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在我国封建社会,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 票呢?(不是)

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

1、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请学生简要复述这一情节。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 昏厥 → 疯跑 → 跌倒 → 疯走集上

2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贫困潦倒、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圆滑、虚伪、世故、猥琐懦弱、热衷功名

4、提问: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5、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三、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主题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五、结合对文本内容和范进的理解,请你为“范进中举”拟一副对联。

六、作业: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就在胡屠户刚笑咪 咪地走出范进家门,没多久,来了四报说,前三报弄错了,中举的不是现在的范进,而是邻庄范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不少于200字。

《范进中举》阅读答案 篇7

牵一词而动全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钱胜武

一、简介相关文学常识,科举制度,以及范进其他内容。

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了解范进中举的年纪,以及他用了几乎大半生的时间追求功名的事实。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这一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三、问题:范进得知中举的消息是千真万确之后,他应当是特别高兴的,但是文章却没有写他的高兴,而是写了什么?

此问题,引导学生去研究范进发疯的一段描写处。

四、问题:文章写范进发疯,是如何写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朗读。(引导学生找出范进发疯的片断。)

1、文章写范进发疯,并不是一笔带过的,而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过程是如何发展的。

引导学生分析范进发疯的几个层次: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此环节让学生懂得描写必须有过程性描述。)

2、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范进发疯原因,你能不能从文章中发现范进发疯的原因?

考虑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或成语来概括。参考为:喜出望外,喜极而疯

原因:范进近三十年来,能承受的是名落孙山的打击,却承受不了中举的光荣。

五、范进发疯前后,说了两句话,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句话。

“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

1、文章为什么用“噫”字,能不能换成其他感叹的词语?

明确:“噫”有表示悲痛、叹息,又有表示惊异之意。

从而分析范进为什么要悲痛、叹息?(或者说范进的悲痛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又要有惊异?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明确(此引入到范进中举前的文章内容分析):范进的悲痛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胡屠户的冷言嘲讽;众邻的不理不睬甚至嘲笑;几十年来自己的努力;妻子的漠不关心;不能尽孝;自己的地位低下,受人踩踏;

2、那么范进中举之后,这些情况是不是有所好转呢?我们能从范进的话语之中感受到吗?引入分析“好了”一词中的“了”字。

“了”表示事情完成,说明范进之前的悲痛将在他中举之后发生变化,那么他真的“好了”吗?然后引入到范进中举之后人们对他态度的变化。

胡屠户的变化;众邻的变化;妻子的变化;能尽孝;有人送钱送屋……

3、那么第二句话之中,为什么只用了一个“好”字?

经过上面讨论,学生很快明确,这个“好”字,表示了范进沉浸中举的快乐之中,是对自己的一种完全满足。

4、两句话不变的是“我中了”,究竟有什么深刻含义?

说明范进一生就为了中而中,完全为了功名而不舍弃。所以当他疯醒之后,依然记得的还是“中了”第七名。

六、分析范进中举反映的主题。

范进一生为了功名,害得他疯的是科举制度,不过让他得到富贵的也是科举制度。这可以说是他的个人悲剧。不过,文章之中,我们来看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态度的变化,那又能反映出什么呢?

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揭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心冷漠。

七、让学生了解曹湘凡的事情,讨论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范进之类的人?

联系两者,他们是不是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讨论:应当是他们的一种精神,就是对一种精神的追求,而且是锲而不舍的。

反思:

语文教学,应当教会学生从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入手,进行文章的分析。只有从关键语句入手,学生才可能进行文章,这样才可能与文章里面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在此基础上,然后,我们再走出文本,对文章进行理性地分析。在“感”“悟”“析”“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分析能力与水平,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在具体教学时,应当还原本来我们解读文章的过程,让学生也我们一起分享这一过程,在我们的引领下,让学生一起进入文本,也一同走出文本。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而忽略了学生把握学生关键性语句的能力,这样会淡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而通过本课的教学,将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分析一个字,一个词,而把握关键性的语句,又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

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