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二泉映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1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动机

1.《二泉映月》是一首名曲,(播放乐曲)你们会欣赏吗?请听一听,试着用一些词语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多数学生虽不能欣赏,但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2.此曲的作者是     ,江苏     人。你对曲作者有哪些了解?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信息。

3.《二泉映月》是阿炳全部才智和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它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同学们要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交流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字词识记:在正确的读音和用字下面画“--”:

富饶(ráo náo) 搀扶(chān  cān)

(生 升)腾       (胜 盛)誉

2.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写下来。

3.朗读课文:

(1)自由读,练习读通读顺。长句子朗读时该怎样停顿,请用“/”标记。

(2)小组读,把自己想读的、自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3)集体读,分小节连读课文。评价、正音、相互鼓励。

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选一选,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文章的意思:

(1)课文主要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 )

(2)文章重点写了阿炳生活的贫困和受疾病的折磨。( )

(3)文章还写了这首曲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

三、研读课文,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乐曲的丰富内涵

1.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问题一:     问题二:

(学生整理、筛选提出的问题,确定一两个问题重点探究。)

2.切入重点,深刻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课件显示)问题一:《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为什么取名为“二泉映月”?

问题二: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这首曲子的?

(1)自主学习:要求自选一个问题重点探究,根据下列提示理解课文。

* 用“~~”画出表现琴声的句子;用“--”标出琴声所表达的内容?

* 默读这些句子,结合课文其他语段理解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文中相关句子旁边。

(2)研读交流:(问题二的理解,可以与问题一中“乐曲包含的丰富内涵”相机结合,从中寻求突破。)

(3)深化理解:

* 读一读:朗读画出的语段,用你的朗读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  议一议:(课件显示)就对“这似乎是阿炳……在思索……”等语段的理解(联系1~3小节思考),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 选一选:(课件显示)月光似水,静影沉璧,阿炳抚琴在     (演奏 弹奏 倾诉)。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阿炳心中那“积淀已久的情怀”是     (叹息?眼略?演)为什么这样选?说说理由。

*  理一理:(课件显示)那是一个怎样的意境啊!那是在(地点),那一天(环境),……?眼略?演一个个音符在跳动,那是阿炳的(心)在唱;一句句乐曲在激荡,那是阿炳的(血)在流淌;一个个段落在跌宕,那是阿炳的(灵魂)在飞扬,整首乐曲是阿炳(灵感)的升华,(精神)的畅想啊!那是阿炳心中的(歌)!

* 你认为刚才研读的章节和填空,哪些最使你感动或写得最美,请选一两处再次品读、体会、背诵、铭记。

四、观看录像,欣赏乐曲,拓展延伸

1. 播放录像:(人们凭吊阿炳塑像的情景,伴以《二泉映月》那灵动的声音!)

* 再次欣赏乐曲,请用词或句写下此时的感受:乐曲     情感      (此时学生写下了一连串的词句,与课始相比,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根据讨论生成板书:乐曲:委婉→   跌宕→舒缓  情怀:思念→抗争→向往)

*(课件显示):“此曲只应天上有”。《二泉映月》流芳百世,瞎子阿炳永垂不朽。

2.补充阅读:(略)(可作机动)

3.写一段话,描写月夜的优美景色,书后题4的词语可供选用。

4.你还想设计什么作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还想探究什么?

专题访谈

问:什么是教学案一体化?

答:它是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设计。从本案看,它既显示了教师的“教”的过程,更能展示学生“学”的过程,师生目标追求明确,共同活动,共同发展,共同生成。

问:您是怎么想到要这样设计的?最初的灵感是怎么生成的?

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种是整堂课教师、学生都在读书、讨论、交流,可谓是热热闹闹的(常见的公开课便是如此),可是课后书面检测的效果并不好!存在读、说与听、写的明显脱节现象。不少教师感到困惑:课上讨论明明是这样理解的,为何一做就错?第二种情况是书面作业放在课后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很反感!加上层层级级的评价机制不改,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不解放,各种练习册屡禁不止,学生苦啊!怎样使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经得起检测,我们在寻找素质与应试的最佳结合点。于是,想到了进行教学案一体化的探索。

问:教学案一体化把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课文前呈现给学生,这样会造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吗?

答:不会的。教学案显示的是一个“教”与“学”的流程,并不是教师解读文本的答案,对教师、学生、文本对话过程中的生成内容,教学案上不显示或若隐若现。例如, “识记字词”环节中“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写下来”,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设计;研读课文时,“你认为可以设计哪些问题,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自选一个问题重点探究”等都是重在培养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进行选择性学习的举措。不要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成功启示

一、此教学案一体化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特色

设计从以“学”定“教”、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将“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巧妙地融阅读与体验、理解与运用、笔练与感悟、学法指导与难点启迪等为一体,有机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成功地展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由传统的“师本教育”角色向“生本教育”角色、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积极转变,而且也为克服高年级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读悟与笔练分割,书面练习难以融进课堂教学流程的现象探索了可借鉴的新路。

二、该一体化教学案改变了传统教案的设计理念

新课改最显性的、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学生的发展”。教学案一体化以“教学内容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三大转变为重点,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的设计不是教师“授予”的程序,而是从学生角度切入,不过分预设严谨的教学程序,但又有一定的设计思路,给学生留下自主创意的空间较大。

三、坚持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增加语文的实践性,应该说是本案的又一重要特点

过去的课堂,少数优生“包打天下”,多数学生陪读的现象常在,真正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不多。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被指名朗读或提出学习建议、介绍学习方法等,是学生潜意识里渴望参与的环节,教学案一体化的尝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机会,学生学习主动,学习兴趣直接指向过程本身,有步骤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可以捕捉的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的期待和追求!

四、教学案一体化的尝试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前发给学生不仅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师生双方相互了解、情感沟通。学生从教学中感觉到了老师的辛勤劳动,认识到老师工作的价值,体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课堂上更加会积极追求、不断获取成功的乐趣和享受。这也不失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该教学案一体化的尝试还体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剪刀差”。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后对中学语文教学感到很不适应,这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未注意衔接工作不无联系。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更加有意识、有步骤地加快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步伐。本设计就本着这样的理念,力图从“预习--听课--整理--作业--拓展”五个环节,在基础知识、文本阅读、知识整理与归纳、即时记忆等方面渗透学习方法,以半扶半放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为过渡到初中阶段自主独立地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如此加以积极的训练,便能有效地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链接”。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赏“二泉映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泉映月》。(学生齐读)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二泉池边赏月。小阿炳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共同走进那个迷人的中秋之夜。

2.[出示词语] 茫茫月夜  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淙淙流水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4.指名读。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同学们!你们所看到的,小阿炳也看到了;你们所听到的,小阿炳也听到了。但是,除了淙淙的流水声,还是淙淙的流水声,其它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读描写二泉月夜景色的词语,将之整合在一起,形成词串,组成诗歌,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二泉美景。学生在读中走近这泓清泉,感受那如水的月色,悄然间已进入文本情境,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做好了铺垫。】

二、叹坎坷人生

1.过渡: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大了。又是一个中秋夜,他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2.交流:

(1)阿炳看到了什么?(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阿炳再也看不见他儿时所看到的美景,在他的生活中只有两个字——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无穷无尽的黑暗。

(2)阿炳听到了什么?(淙淙的流水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板书)

3.是什么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声中听到了这么多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在这十多年当中,阿炳到底经历了一段怎样的人生?(板书:人生)(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出示: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4.同学们,就在这十多年当中,阿炳留在无锡街头,留在无锡的大街小巷是一幅什么样子?你看到了吗?读给大家听听?(补充:把这三个词再仔细地读一读)

5.这就是阿炳留在无锡街头的形象。(引读: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1)同学们,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整天”这个词语?什么叫“整天”?

(2)就是从早到晚,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十多年过去了,阿炳整天——(戴着墨镜),整天——(操着胡琴),整天——(卖艺度日)。

(3)大家想一想,阿炳就在这整天中会遇到什么情况?

[出示:“在(        )时候,阿炳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6.同学们,这就是阿炳十多年来的经历,他经历了一段怎样的人生?(板书:坎坷)

(1)请大家闭上眼睛,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张脸上。你看,那张曾经非常可爱的脸,那张曾经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脸,如今,随着师父的离世,随着他的双目失明,随着大雪纷飞,烈日炎炎,那张脸就变了,变了,变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

(2)是呀,你可曾记得“饱经风霜”这四个字曾经写在谁的脸上?(师父)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饱经风霜”四个字写在了阿炳的脸上,刻在了阿炳的心里。

(3)同学们,经历坎坷人生的阿炳尽管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黄肌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但他心里面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渴望。读:[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7.美好的中秋佳节,阿炳独坐二泉池畔,思绪万千——(范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随着淙淙的流水之声,——(齐读)

当大雪纷飞的画面在阿炳的心头涌起的时候,——(指名读)

当烈日炎炎的画面在阿炳的心头涌起的时候,——(指名读)

这声音伴随着泉水,伴随着阿炳一幕又一幕饱经风霜的人生历程,在阿炳的心头响起,读——(齐读)

【设计意图: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而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学生在切己体察悄然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3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块儿学习来一篇课文,题目是《二泉映月》,(板书  齐读)关于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些什么?昨天见面的时候,大家知道的还不多,看看通过昨晚的预习,今天有没有进步?(自由谈)

不错,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它还是无锡惠山脚下一道著名的风景。原名叫惠泉,后来唐代茶圣陆羽品尝了这里的泉水,觉得它甘甜清冽,称这里为天下第二泉,大诗人李绅称这里的泉水为“人间灵液”,宋徽宗、清代康熙、乾隆都曾经亲自品尝过这里的泉水,甚至把它作为贡品。

二、美读“二泉景”

实际上,在我们的课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完成这节课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找出来,用笔画出来。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茫茫月夜 月光如银 )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淙淙流水 蜿蜒而来)

咱们把这四句话变成八个词,谁再来读一读?边读边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茫茫月夜   月光如银-----你读出了朦胧的美

淙淙流水   蜿蜒而来-----你读出了灵动的美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你读出了宁静的美“泓”字可否改为“股”?联系静影沉璧。从“静影沉璧”你们联想到什么?再齐读。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月者寒也,泉者冷也。你读出了冷清的美

读书要字正腔圆,读词要做到声断而意不断。

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词语连起来就像什么?(一首诗一幅画)对,什么叫如诗如画,这就是!咱们能不能把这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连在一起读一遍?读—— 什么感觉? (美不胜收)

三、感受阿炳心。

师:这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使人陶醉,让人沉醉。但是,这样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三十五岁以后的阿炳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有什么?(一片黑暗)是啊!没有花,没有草,没有月,没有泉,没有一切景致。这是多么让人感到孤独和痛苦的事情。下面我们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两段的内容中能读出“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是什么吗?(指名读)

是啊,一样的中秋夜,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清泉,

不一样的是---人老了,那年是小阿炳,如今已成中年;

身边的人由师父换成了邻家少年,因为---师父已经去世了;

那年是来赏月,而今只能听听流水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那年小阿炳除了流水声,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告诉小阿炳,等你长大了,就一定会从中听到奇妙的声音。如今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声中想到了什么?他听到了什么?(出示文字一)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板书: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1.为什么会听到这些?是流水在叹息哭泣 倾诉 呐喊吗?(不是,是阿炳的心。)那他为什么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呢?谁能够用一个词来回答?

2.理解“坎坷”。 “坎坷”是这一课的生字。讲解生字。

3.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内容来具体说说“坎坷”。你知道阿炳经历了哪些坎坷?

4.过渡:一年四季,无论酷暑寒冬,无论身体如何疲惫,阿炳总要背着乐器,拄着竹杖,在妻子的牵扶下上街卖艺。大家见过街上买艺的残疾人吗?想想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卖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心中会想些什么?

.是啊!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呢?他叹息的是-----?命运多难 双目失明;哭泣的是-----?父亲去世 生活艰苦;倾诉的是-----?内心孤独 遭人冷眼

6.然而,又是什么让他倔强的呐喊呢?(对音乐的热爱 对光明的向往 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5.你读懂了阿炳的心吗?再读这段话。

四、聆听“二泉”乐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放音乐 二泉映月)

1、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优美 凄凉 愁苦 高昂)

2、让我们再来通过文字走进二泉映月。乐曲分三部分,谁来读开始的部分。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这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3、男同学来读读高潮部分?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这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4、接下来,自然是尾声。请女同学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是啊!这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大家听:(师范读)同学们,让我们再用自己的心,贴近阿炳的心,一同走进《二泉映月》。齐读。

5、冷冷的弦,瘦瘦的人,颤颤的手,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阿炳是用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出示文字三)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6、而这一切,阿炳只能向谁倾诉呢?(茫茫月夜)为什么?(现实无知音)

在阿炳去世近三十年后,有这样一个知音广为人知,有这样一个故事传为佳话——

拓展:(出示文字四)

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当他听完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是什么让这位大指挥家折服到要跪下来?(对命运的抗争 对光明的向往对音乐的执着 对家乡的热爱……)是的,苦难的人很多,凄惨的人也很多,但在苦难中被打倒,在凄惨中潦倒的人,会不会让他折服?

三、尾声。

最后,让我们再来听一段珍贵的历史录音。这是阿炳生前唯一的一次录音,是已故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用当时最好的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的。在阿炳演奏过的270多首曲目中,仅仅留下了三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成为了这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留给人世的最后声音。让我们一起在这首二泉映月中缅怀这位苦难一生,抗争一生的民间音乐家吧!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委婉连绵 蜿蜒而来    赞叹 怀念 思索

步步高昂 进入高潮    抗争 向往

舒缓起伏 恬静激荡    爱

对命运的抗争 对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运用“饱经沧桑、泯灭、萦绕、跌宕、不朽”等词语。

3.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品词、品句,品读,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等句段所传递出的情感。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二胡曲《二泉映月》和课件。

预习要求:

1.把课文读流利。

2.课前搜集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阿炳的生平、惠山二泉及二胡曲《二泉映月》,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师:(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谁创作的?(阿炳) 同学们对阿炳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预设:

阿炳的原名叫华彦钧,是一位民间艺术家。

阿炳很小的时候他母亲就去世了,爸爸是一个道士,他只能称父亲为师傅。

阿炳双目失明后,被道观里赶出来,上街流浪,他的身世很悲惨。

阿炳不仅二胡拉得好,琵琶也弹得很好。

小结:阿炳一生创作了许多曲子,但留给我们后人的只有六首。当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第二次去给阿炳录音的时候,他已经不幸去世,成了音乐界的莫大遗憾。《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你们想听吗?那么,你准备怎么听? (用心倾听)

二、用心灵倾听 。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说说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

2.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师: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用心地去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饱经沧桑、积淀、坎坷、萦绕、泯灭、抒发、委婉、跌宕、静影沉璧等词语。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写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第二自然段:听泉赏月,师父教诲。

第三、四自然段:十多年不幸经历,激发创作欲望。

第五、六自然段:倾吐情怀,成经典名曲。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1.(音乐起)又是一个中秋夜,双目失明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来到了二泉。夜深人静,月光清冷,他静静地聆听着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什么声音呢?(大屏幕显示)齐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他似乎听到了,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不是)是谁在叹息哭泣?(是阿炳)谁在倾诉呐喊?(是阿炳)阿炳听到的不是泉声,而是自己的心声。你们听,他的心在(范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到了吗?把阿炳的心声读出来——(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3.听着这样的心声,我们不禁要问了,阿炳为什么要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寻找答案吧。

4.交流反馈:

(1)因为家乡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自己再也看不到了。

(2)因为阿炳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5.师:惠山二泉,景色迷人,以其独特的美景名闻天下,尤其是中秋皓月下的二泉更是楚楚动人。课文中作了生动精练的描绘,老师摘录一些词出示:

(展现一组风光,屏显词语):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碧草如茵  野花遍地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涓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6.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阿炳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惋惜、无奈、伤心)所以,听着那如泣如诉的泉声——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7.(1)山水依旧,物是人非。这十多年,他是怎么过的?指名读,大屏幕显示: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

(2)透过这短短的两句话,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请你展开想象(伴着《二泉映月》老师开始叙述)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

请你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他是怎样度日的?

学生交流:

师:阿炳坐在二泉边,听着听着,没听到奇妙的声音,听到的是:(学生接读,再次感受)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没有被压倒?

齐读: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所以听着听着,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听到伤心的哭泣,听到了激愤的倾诉,听到了倔强的呐喊。他要与命运抗争。

师:为什么阿炳的苦难只能倾吐给月夜听呢?

他的叹息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哭泣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倾诉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呐喊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师: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下节课我们品读琴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身世以及他创作《二泉映月》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用心去聆听琴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阿炳的心声。

(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乐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领略这首不朽的名曲。)

师引读:起初……;一生跟读:这似乎……

师引读:随着……;一生跟读:它以势不可挡……

师引读:月光照水……;全班跟读:阿炳用这动……

2.师:同学们,其实琴声的变化可以用一条曲线画出来的。来,伸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边读边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3.师:同学们,你想过吗?琴声之所以会这样变化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是因为阿炳在演奏的时候,他的情怀始终是在变化着的。)怎样变的?再读课文。

4.读后交流。

开头时——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高潮时——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结尾时——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板书:赞叹 怀念 思索  抗争  向往  爱……

5.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乐曲,走进阿炳的内心。

(1)学生自己练读,指名读。(此时情感还没有恰当的表达出来。

(2)师:多么委婉的琴声,多么感人的文字,老师也想用心灵来诵读这段文字。

师范读。

(3)分三部分指名读,适时评价点拨。

随机齐读。

(4)生合作配乐朗读。女生读开头部分;男生读高潮部分;最后全体读。

(5)配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6.师:一位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位靠着卖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作出这么伟大的作品?(音乐)

(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抚慰了他孤寂的心灵,是音乐给了他美好的世界,是音乐支撑着他熬过苦难的一生。

齐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师: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引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

1.再次聆听这动人心弦的音乐。音乐响起……

2.总结: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战胜苦难吧!

四、说话练习。

1.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搜集交流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身世有必要的了解,为学习下文打基础。

教给学生“用心灵倾听,用心灵诵读”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尽快走进文本。

教师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读,使学生逐步走近阿炳。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词语,想象着读,读中想象,初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惠山二泉”的美丽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惠山的风景依旧,但阿炳什么也看不见了,联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于是产生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此环节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充分体会阿炳经历的坎坷,抓住“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这个重点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充分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剖析“积淀已久的情怀”。为接下来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从而实现先悟情后入境,水道渠成。

随着音乐的快慢舒缓、跌宕起伏,师生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领略不朽的名曲,解读阿炳的心声。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现的不仅仅是苦难,更有一种超越苦难,战胜苦难的精神动力。所以要给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精神种苗,这也是对这首世界名曲的最好诠释。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2、《二泉映月》是什么?

(1)是一首二胡曲

(2)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3、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把你看到惠山的景色都划下来,好吗?

二、新授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1)学生说:

(2)美还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说

(3)学生说:月光……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同学们看,这就是刚才大家找到的,你们最喜欢哪处风景,你们就放声地去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1)指名读(学生说他的“淙淙”的音没有读准)

老师想请一个学生读“静影沉璧”。老师来读,你们感觉自己看见了什么?

学生说:沉下去的应该是月亮。

(2)还有哪个地方你很喜欢,请你为一个学生来读读

学生读

学生再读其他的话语

(3)你们想看看这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吗?

(4)课件播放,教师语言过渡

4、同学们,美吗?我们一起来通过朗读感受着美美的句子吧

(1)学生读

(2)请大家接着说说惠山和二泉的风景(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3)教师语言过渡;二泉是风景,非常的美。二泉是一首二胡曲,她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吗?

5、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给学生欣赏

(1)这曲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啊?

(2)学生说:优美、动听

(3)这优美的曲子是谁创作的呢?(介绍阿炳)

(4)你们能不能通过预习,告诉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吗?

(5)学生说:他看不见东西;阿炳生活中十分坎坷;遭受别人的歧视。

(6)同学们,面对生活困苦,他屈服了吗?

6、课文哪里说他没有屈服呢?请你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1)学生自读,放声读

(2)师生交流,阿炳屈服了吗?

学生说;阿炳对音乐的热爱,他多么希望有一天……

她找对了,还有谁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呢?课件出示

再指名读:……我听出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齐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7、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而他现在能够看见吗?他只能看见什么?

(1)学生说:他十分的寂寞、困苦……

(2)他带着一颗颤抖的心,操着二胡演奏起来。

(3)和着音乐再读课文的四五小节,体会他的心境,看看你们听到什么,看见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8、师生交流:这时阿炳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生活的热爱

(1)找到这段话,读一读,看看阿炳究竟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学生读

(3)指名读

(4)还有补充吗?再读

(5)学生再读

9、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恬静而又激荡。

(1)你觉得哪一段旋律最吸引你?指名读,并指导朗读

(2)还有同学希望其他段落的吗?

(3)随着旋律东西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9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五

一、板书课题,读课题。

师: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谁创作的?关于阿炳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师:同学们对阿炳还有什么了解的?(学生课前查阅了资料,回答非常精彩)

小结:《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二、听

那么,同学们想听吗?你准备怎么听?

生:用心倾听。

板书:听

播放乐曲

听着悠扬的二胡曲,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音乐声渐轻,伴随着音乐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苦难  悲哀 凄凉 抗争 怀念

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本用心地去读。

三、学习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

2、  出示词语: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指名读词语。学生横向读。

老师问:还可以怎么读?

生答:竖着读

(理由)

生答:这些四字词语有规律的安排。1、描写月光的2、是描写阿炳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3、描写乐曲旋律的。

★    这些词语的选择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师:月光那么美谁来读读?

齐读

师: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

(做学生的有不理解的很正常,我要感谢你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生:为什么说月光似水?

生回答。

师评点。

生:恬静激荡是一组反义词,怎么摆一起了呢?

生答:乐曲有的部分恬静,有的是高昂激荡。

师:这样体现的了乐曲的丰富、丰满。

生: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师:猜猜看,猜对了要表扬,猜不对也要表扬。

生:月亮的倒影在水里,像一块璧玉。

师:这玉看上去怎样?

生:光洁圆润……

师:一起美美地读读。

生:卖艺度日,他攒一点点钱怎么就度日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留到学习课文时再了解,好吗?

3、  默读课文,找出带有“听”的句子,并把它画出来。

学生交流:指名读有关句子

读第二小节

师:听泉声的时候,师父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小阿炳: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生齐声答:什么声音也没听到。

师:师父接着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会听到什么?

生:“奇妙的声音”

师:奇妙是什么意思?

生:神奇、美妙

师:啊,还能从流水中听到神奇美妙的声音,小阿炳多么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啊,像师父所说的那样听到奇妙的声音。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了大阿炳。

指名读第三小节。

齐读: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谁来读第四小节?

指名读

阿炳来到二泉边,听到了什么?

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指名回答他听到了什么。

生: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听到了伤心的哭泣,听到了激愤的倾诉,听到了倔强的呐喊。

师说“听到了”学生接说后面的话,师板书: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师:说阿炳听到了奇妙的声音了吗?哭泣声是美妙的吗?

师:为什么阿炳没有从流水声中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哭泣声?难道师父说错了吗?阿炳还没有长大吗?拿起笔,把第三、第四找出关键词体会体会。

交流

生:卖艺度日(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生:双目失明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二秒钟)你看到什么了?你看到什么了?你看什么了?你看到什么了?

生:沉静在一片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

师:对一个人来说双目失明是多么大的打击啊。所以,他听着听着:(学生接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卖艺度日,你看到过吗?你看到钱多吗?你看到那是什么样的情景?

生描述街头卖艺的情景(两个学生描述)

阿炳呢每天这样卖艺度日,挣几个零花钱。

请你展开想象(伴着《二泉映月》老师开始叙述)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

请你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他是怎样度日的?

学生交流:

师:阿炳坐在二泉边,听着听着,没听到奇妙的声音,听到的是:(学生接读,再次感受)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没有被压倒?

指名读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齐读

师: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所以听着听着,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听到伤心的哭泣,听到了激愤的倾诉,听到了倔强的呐喊。他要与命运抗争。

师:为什么阿炳的苦难只能倾吐给月夜听呢?

他的叹息声有人要听吗?生答

他的哭泣声有人要听吗?

他的倾诉声有人要听吗?

他的呐喊声有人要听吗?

一连串的提问,激情荡漾。

师:所以只能向月夜倾吐。

配乐朗读,加点的地方老师领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师:二泉映月起初……随着……尾声……

师:美不美?谁来读读?指名读(起初……)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你哪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啊。你仿佛就是活着的阿炳。你真是阿炳的知音啊!

师:你听到委婉连绵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随着乐曲的步步高昂,升腾跌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拿起书本,和着动人的乐曲齐读第五小节。

师:多么委婉的琴声,多么感人的文字,老师也想用心地读读文字。

师范读。“听着,听着……”

师:一位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位靠着卖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作出这么伟大的作品?

生回答;是音乐

师:是音乐给了他光明,给了他美好的世界,当阿炳沉静在茫茫的黑夜中,拉起曲子,他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

师:当他生病时,拉起动人心弦的二胡,仿佛感受到了什么?

生:……师父……

音乐抚慰了孤寂的心灵,那是什么支撑着他度过苦难的一生,是音乐。

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是音乐带给……是音乐……是音乐……。师: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引读最后一小节)

补充课外资料:小泽征尔和二泉映月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师:小泽征尔崇敬的是什么?跪的是什么精神?

生回答

师: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小泽征尔是跪着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领略?——用心地感受。

再次聆听这动人心弦的音乐。音乐响起……

结束语:苦难对一般人带来的是悲伤、哭泣,对一个跟命运抗争、坚强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永远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板书:

听   苦难 凄凉 抗争  怀念

二泉映月              听  没有  奇妙

—对命运的抗争     听  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对光明的向往     听  跪下

转载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篇7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    蜿蜒而来

缓缓流淌    流水淙淙    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大雪纷飞

(二)我能知

1.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           )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            )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

2.课文中能表现出《二泉映月》主旨、表现阿炳心声的句子是: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

2.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月色的词语,体会月光下二泉的美。

2.在二泉旁、在美丽的月光下阿炳十年前听到了什么?十年后又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3.为什么阿炳要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呢?

教师指导点拨,这是阿炳的心声,是师父的心声,也是所有穷人的心声……

【深入探究】

阿炳是如何通过琴声想要抒发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呢?

1.  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前三句话,自品自悟。

2.  指名读,评价

3.  指名谈感受。

4.  引导质疑。

5.  开展朗读比赛。

【积累提高】

同学们,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课外延伸】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赏月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照耀

四、课堂检测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划出来

炳(dǐng  bǐn) 搀(cān  chān)  壁(bī  bì)

倔(jué  jüé) 患(huàn  huàng)泯(mǐn  mǐng)

婉(wān  wǎn) 宕(shí  dàng)  淀(dìng  diàn)

强(jàng  jiàng) 跌(dēi  diē)  抒(shū  shù)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填上合适的词

(        )的力量(        )的旋律 (        )的叹息

(        )的呐喊(        )的倾诉 (        )的哭泣

2.写出近义词

萦绕(    )委婉(    ) 赞叹(    )

流泻(    )抗争(    ) 舒缓(    )

3.把词语补充完整

月光如(    )   恩重如(    )   委婉(    )(    )

静影沉(    )   动人心(    )   享有(    )(    )

五、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课后阅读主题读本三《扬起自信的风帆》中的《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六、课后作业

1.将本课生字词遍。

2.背诵课文4、5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倾吐

琴声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           热爱音乐

(心声)  升腾跌宕   表达……抒发……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爱…爱…爱…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