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争吵》教学设计【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同学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具体讲了“我”所受到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要宽容待人、团结友爱。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讨论朗读课文中思考、感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认识“嫉、妒、骂”等生字,会写“奖、骂、悔”等字;理解“嫉妒、后悔、缘故”等词语,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会用“可是”“不是……而是……”“既然……就……”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至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因题设疑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或没把握读好的字标出来。
2、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准字音,特别是刚才标出来的字。
3、自由认读生字词,然后同桌互相认读,纠正读音。
4、检查认读生字词。
5、再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加字,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6、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7、再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8、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细读,探究原因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思考:
“我”和克莱谛争吵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是因为克莱谛不小心弄脏了‘我’的本子,更主要的是因为嫉妒。)
2、“嫉妒”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说和克莱谛吵架不是因为嫉妒?
3、你从这些自然段里还读懂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我”有意碰了克莱谛一下,把他的本子弄脏了,克莱谛非常生气。)
4、相机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5、有感情读好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弄懂了什么?
2、课后认真把课文多读一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文主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他们因什么事争吵?
二、细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想想“我”和克莱谛吵架后是怎样的心情,说说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很后悔,想认错又不敢认错的矛盾心情。)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2、“我”为什么觉得后悔?“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3、吵架后克莱谛有什么表现?
4、为什么克莱谛眼里表现出来的是悲哀而不是愤怒?从“悲哀的眼神”你体会到什么?
5、“我”和克莱谛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时,两人分别在想什么?
6、放学时克莱谛和“我”分别是怎样做的?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7、“我”两次说“再也不了”,这说明“我”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8、分角色朗读“我”和克莱谛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人的不同语气。
9、父亲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把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三、朗读深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你喜欢课文中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
四、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五、指导书写
先让学生找出难写、易错的字,并说出识记方法或容易写错的地方。再认真观察课后生字表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写一写。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
1.这篇课文章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你认为可以分成几部分?
(1)学生自由细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同桌议一议。
2、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两句“我在外面等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
(3)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研读有关争吵起因的句子。
(1)“我”和克莱谛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造成两人今日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研读有关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后选派代表发言。
(2)指导朗读。你认为这三句应读好哪几个字?(“只”、“很”、“也”应加重语气)
(3)学生齐读这三句话。
4、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⑴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⑵克莱谛的“好”和“可爱”表现在那些方面,请你再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有条理地说出来。
⑶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5、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三)小结读后感受
1、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板书设计:争吵
嫉妒——报复——争吵——后悔——和好
宽容--团结友爱
一、教学目标:
1、被崛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碧寤岣盖姿档幕暗暮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认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克莱谛和我为什么争吵?)
二、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他们两个是怎样争吵的呢?
2、学生自读1—4自然段。
3、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4、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尽力维护朋友的自尊心)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5、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6、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7、请学生组内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从亚米契斯小说《爱的教育》中选出的。夏丏尊先生在译者序言中写到:“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便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想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冲突发生时,我们应当怎么对待,怎么化解日常不可避免的冲突?这就是现实,就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让孩子们从《争吵》中获得一点生活的感悟。引导学生感悟人格的高善,严已宽人,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真。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感悟到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平时和同学争吵过吗?为了什么事情而吵?最后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2、是啊,生活中难免有些小矛盾,重要的是看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人。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两个外国小朋友他们在争吵后又是怎么表现的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基本读通顺:
⑴自学生字新词,可以在不理解的字词边打上“?”
⑵自读后,再挑选几节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请八位同学分别读一小节,大家边听边正音。
⑵能说说课文大概的意思吗?(我和“可莱蒂“因为把本子弄脏的事情而争吵了,后来又和好的事情)
三、精读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再去认真读这个故事,一边读,一边想:
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后来,父亲的训斥。)
2、抓住可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
要是你此时会怎么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认识克莱谛的美好品质)
3、我和可莱蒂和好了,讨论:如果你是安利柯的父亲或者老师,你知道后会怎么说呢?
(给孩子们一点讨论的时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说一说)
4、指读课文中父亲的表现,并思考:
为什么父亲在我们和好后还是训斥了我呢?
⑴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⑵“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⑶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
⑷讨论后得出:父亲的训斥是应该说是深刻的,也是及时的。
⑸孩子们,当我们长大成为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将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呢?
(放上这个问题,不要求能够说出长篇大论,只是稍微让孩子感悟到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四、抓住重点,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1、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地方是你受到了感动?用笔勾画出来。
2、四个人一组,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3、班上选代表分角色朗读表演。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化解冲突?孩子,本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不怀恶意,诚恳的去对待你的亲人朋友,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关爱。
六、作业
小练笔《当我和xx吵架后……》
要求写出自己当时的心里想法,以及现在学了课文后心里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⑵ 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⑵ “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
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1、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⑵ 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⑶ 学生自读1~4自然段。
⑷ 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 理解“嫉妒”一词。
③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⑸ 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⑹ 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 分角色朗读。
⑺ 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⑻ 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2、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 ) 争辩( ) 聚精会神( )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 西沙群岛( )风景秀丽,( )物产丰富。
⑵ ( )他们笨,( )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 ( )在校内或校外,我们( )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讲 兄弟俩争论不休
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 赞许
【参考资料】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后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教材内容]
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略读课文。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判断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
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一定的体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一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题目,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
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理解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心情。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起,老师相信大家也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非常高兴。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可以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可以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现在,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也是保底要求。
四、拓展延伸,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可以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希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出来同学之间的问题。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出来同学之间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中,一定因为一些原因产生过矛盾,甚至发生过争吵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目为《争吵》的文章,看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板书课文题目)
2、题目质疑
看到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谁和谁争吵?
为什么争吵?
怎样争吵?
争吵的结果怎样?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3、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再指名分自然的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
1、 出示生字卡片,
嫉 妒 肘 骂 哼 侍 承 缘 谅 瞟 御 戒尚
采用齐读,个别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2、 讨论交流,记忆生字。
3、 练习用生字词口头组词。
4、 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一件事。)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板书“我”。克莱蒂。父亲三个人物
三、品读体验
1、 指名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我”克莱蒂吵架的原因是什么?
2>克莱蒂弄脏“我”的本子是故意的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不是故意的,因为克莱蒂道歉了)
那么,“我”弄脏他的本子是为什么?从那儿可以看出?(“我”是故意弄脏他的本子的,“我”想报复他)
“我”为什么要报复克莱蒂呢?(“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着重理解“嫉妒”这个词语。
课文开头为什么说“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一般来说做错了事情道歉后都能原谅对方,而“我”不是这样做的,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获了奖)
3>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蒂是分别是怎样的人?(“我”嫉妒心很强,而克莱蒂能够宽待他人。)
2、 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语,并请生汇报
生汇报后,齐读,并画出描写心情的句子。
1、 最后齐读这几句话,说说自己的发现。(“我”的心里很矛盾,“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脸,道歉的话说不出口。)
2、 “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
3、 我为什么会不安呢?
4、 “我”为什么想到“只是防御,决不还手”?
5、 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蒂有了怎样的了解?
然后再请生带着上面的感情(矛盾、犹豫)朗读这部分。
3、 分角色朗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读后请生思考这句话。“终于挨到了放学,”挨是什么意思,你能找意思相近的词代替一下吗?(盼。等。)
为什么不用“等”。“盼”却偏用“挨”,他们有什么区别?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觉得时间很难熬?。
体会完后,在读这个句子。
2、找出描写克莱蒂表情神态的词语。(微笑、温和)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再一次说明克莱蒂宽容、友爱待人)
3、“我”为什么连说两次“再也不了”?(是因为“我”心情激动,克莱蒂并不是来向我算账的,而是向我和好的,还有我被克莱蒂是宽容友爱的精神所感动不愿意失去这个好朋友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4 。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讲了父亲对“我”的教育)
2、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小黑板出示下 面三个句子:
1) 应该知错认错
2)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3)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有打你,不应该防御)
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进行对照,“我”做到了什么,没有做到什么?
父亲出了教育“我”,还做了 什么?为什么?(父亲把我手里的戒尺折成两顿,扔向墙角,是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四、巩固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2、让学生想一想,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与“我”重归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再者想一想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最后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再次感受父亲的话。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同学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布置】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示,争吵这件事使俺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身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同学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同学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俺”和克莱谛)板书:“俺”、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自读1~4自然段。
⑵指名回答(克莱谛把俺本子弄脏,俺报仇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身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俺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俺们继续解决上节课俺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同学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⑴讨论,当克莱谛弄脏俺本子后,俺为什么报仇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⑵理解“嫉妒”一词。
⑶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示”的句子:
⑴同学自读5~8自然段。
⑵讨论争吵后俺的表示:
①“俺觉得……多好!”
②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③指读。
⑶“俺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⑷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示?(克莱谛……悲痛)
⑸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⑹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⑺这时“俺”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⑴自读9~13自然段。
⑵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⑶指读9~13自然段。
⑷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⑸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俺们明白了什么?”
⑴自读14自然段。
⑵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同学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
“俺” 争吵 克莱谛
重归于好
【设计理念】
1、紧抓文本,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等方式,循序深入,块状推进。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的操作平台。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不背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生活和文本整合,读写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学一致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会写14个生字;
2、学会给课题提问题,将答案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明白“我”与“克莱谛”争吵的真正原因。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揭题、读题、设疑
1、板书:
争吵,齐读。
2、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
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要求: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
1、字音、字形:
出示:
嫉妒、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服侍缩回、诚心诚意
承认、线缝、缘故、原谅、愤怒、防御、戒尺、既然、高尚
⑴指读,请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他同学跟读。“嫉”读二声,不读四声,与“忌妒”区别。
⑵“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的右半部分是写好这个字的难点;“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右上部分;“戒”的部首是“戈”。
2、检查朗读:
朗读比赛,指明学生读,哪里读断或读错的地方,就坐下,然后共同纠正。
四、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回答刚才的问题。
2、同桌之间互说。
3、将这些答案结合板书连起来说。
4、同桌互说。
5、小结:
给课题提问,后将答案连起来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五、精读“为什么争吵”
1、读完课文后,大家想跟谁交朋友?
2、默读1~4自然段,用不同符号画出两人在这件事上的不同表现。
3、对比朗读两人不同的表现,想想争吵的主要原因。(结合理解“嫉妒”)
六、结课
七、作业
在《写字。钢笔字》中,抄写相应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有与同学发生争吵?都因为什么?这一课中的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我”的嫉妒,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书)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二、自学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各是怎么做?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读书符号。
4、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三、检查汇报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
2、结合自己与同学间发生的争吵,感受“我”矛盾的心理。
四、转换角度,回归整体
1、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你更愿意跟谁交朋友?为什么?从文中语句找出理由。
2、教师依据学生所说的理由,及时加以梳理,确定导向。
⑴安利柯错在哪?
(犯了错没主动认错,还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
⑵为什么说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
(我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他却主动与我重归于好)
⑶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何理解的一样吗?
(联系后面的段落“我”举起尺子,做好防御工作可以看出“我”认为克莱谛是要和“我”算帐,而克莱谛的“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见了“我”却微笑并温和地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可见安利柯误会了他,克莱谛的意思是要与“我”重归于好。)
3、小结:
我们应从整体上认识人,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值得我们跟他交朋友;“我”虽然身上有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但又能看到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我”的进步也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
五、指导朗读,深化情感
1、指名读“我”的话。
2、教师指导:
“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
“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
3、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4、合作分角色朗读。
六、联系实际,明理拓展
1、读懂父亲的话:
⑴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
⑵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其它的话。
⑶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你自己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又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没做到?
⑷小结:
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读写结合:
写写你在平时与同学发生纠纷的一幕,并写一写你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七、作业
1、把父亲的话抄下来,再体会体会。
2、组织读书小组,阅读《爱的教育》,并做好读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