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电影《超级台风》,讲的是一个临海城市应对海上台风的故事。
《比的基本性质》优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基本性质》。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六年级第一册第三章比和比例,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通过本章的继续探讨将为今后学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打下必要的基础。我讲的是第三章第二节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分两课时,我主要说的是第一课。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比和比例这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经历发现、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在感受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使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掌握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交流、争论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运用归纳思想、整体思想,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2、在形成猜想与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本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
2、培养学生做事、待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
3、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的训练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计算,通过师生交流互动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基础,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学法:从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发现,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上课开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菓珍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菓珍,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三杯菓珍,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100毫升的水,10克菓珍;第二杯200毫升的水,20克菓珍;第三杯400毫升的水,40克菓珍。同时我也以此在讲台上做了这个实验,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另外小明的困难又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同时又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问题,有的利用商不变性质,有的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说出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屏幕出示文字内容。我接着询问在分数的基本性质里,有哪些关键词?在商不变的性质里,有哪些关键词?缺少他们行吗?为什么?通过类比让学生想到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引出课题。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先通过学生回忆已学旧知,进而猜想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引出课题,放飞了学生思维,让他们自主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观察、合作、猜想、交流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多角度思考。)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猜一猜,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最后强调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哪些词语是很重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同时、相同、0除外”这些关键词。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学新知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弄清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共同完善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悟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
3.理解最简整数比
通过类比让学生明白利用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小组讨论怎么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然后达成共识:(1)是一个比;(2)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3)前项与后项互素。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先类比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对这个概念产生共识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中自发地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读新概念。)
4.教学例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1 化简下列各比:
(1)(2) 0.65:1.3 (3) :(4)1.25升:375毫升
化简之后让学生小结(1)分数的化简,用约分方法就可以;
(2)两个小数的比,通常先化成整数,再化简;
(3)带分数与分数的比,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化简;
(4)两个同类量的比,单位不统一时,先化单位一致,再化简。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试图通过对较简单的整数比的化简,给学生一个运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范例,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提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生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5.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1 小蜗牛找家(口答)
六个家分别是6:30, 0.1:0.4, 2:6, 2:8, :1, 16:20
五个蜗牛分别是4:5, 1:3, 1:4, 1:5, 2:3找到后连接起来。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有了“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从而调动课堂气氛。)
练习2 填空
1、3:8=(3×2):(8×□)
2、15:10=(15÷□):(10÷5)
3、5:3=(5×□):(3×□)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尤其是最后一题使学生在填空过程中体会到可以填“除0以外的所有相同的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练习3判断下列各题
(1) 16 ︰4的最简比是4。 ( )
(2) 5︰2.5 的比值是2。 ( )
(3) 6 ︰0.3 的最简比是20 ︰1。 ( )
(4)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题目的多样性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
练习4化简下列各比
(1)48:64 ; (2)4.6:6.9 ; (3)220cm:1.1m ; (4)1.5升:720毫升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进一步巩固知识,使学生清楚化简比它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结果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的形式。求比值是为了得到一个数,结果可以写成分数、小数,也可以是整数。)
拓展练习:
为迎世博完成一批纪念品制作,甲单独作20天完成,乙单独作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完成这批纪念品制作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完成这批纪念品制作的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解决问题的条件作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提高了学生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6.课堂小结,回顾所学知识
比的基本性质,是同学们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合作研究发现的,并能根据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回顾我们的学习过程,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们老师批评指正。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向大家学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得失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从对于比较复杂的方程难以用估算求解切入,引出对等式性质的讨论,为后面逐步过渡到用等式的性质讨论方程的解法进行铺垫。学生探究等式的性质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
(3)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师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抽象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4、教学准备:天平、导学案及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分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也是生本课堂“三学小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展示,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预学——互学——评学,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探索、交流中理解和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独立自学
预学:请同学们认真看教材81页第一、二两段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把 的等式叫方程;用“ ”表示 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可以用 表示一般的等式;请举几个等式的例子;
2、能说出方程4x=24,x+1=3的解吗?试一试;
3、79页例1第(2)题我们所列的方程是: 能估算出这道方程的解,从而解答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1、2两个问题都来源于教材,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解决。第3个问题让学生会感到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后面即将学习的知识必然引起重视, 同时也产生了学好新知再来解决困难的浓厚兴趣,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合作互学
【动手操作,探究规律】:把手中的天平调到平衡状态,在天平两端放置不同的物品,什么时候天平可以平衡?(平衡状态下的天平可以用等式 表示)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左端放入一个砝码,天平还平衡吗?怎样做天平才能平衡呢?如果把放入左边的砝码拿掉,又有什么发现呢?
1、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规律:
2、归纳:
等式的性质1
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为:
能举例验证吗?(可举具体数字的例子验证)
【继续探究】: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左端放入与左端一样的砝码若干个,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如果把放入天平左端的砝码拿掉,又有什么发现呢?
1、发现的规律是:
2、类比等式的性质1,可以归纳:
等式的性质2
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为:
能举例验证吗?(可举具体数字的例子验证)
5、【知识延伸】等式除了以上两条性质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性质。
(1)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a=b, a=b那么 b=a .
(2)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探究天平平衡规律实验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实验步骤并动手操作, 在增减重物的过程中认识、归纳天平的平衡规律, 让学生汇报实验步骤与结论, 并用数字等式的形式表现实验结果, 进而共同归纳出等式的性质1. 在探究等式的性质2时, 我为了加深学生印象, 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出问题: 如果将性质1中的“加”改为“乘”、“减”改为“除以”,结果还会相等吗?让学生大胆猜想,并通过天平实验和数字等式实例变形进行验证,再得出等式的性质2. 按照这样的设计,学生必然会充分地参与到探究等式性质的活动中来, 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动手操作、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 又增强了设计实验、类比猜想、归纳建模的学习能力, 同时获得的知识也必然印象更深。
(三)展示竞学
1、若X=Y ,则下列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请指明依据等式的哪条性质?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X+ 5=Y+ 5 (2)X - = Y -
(3)-5X=-5Y (4)
(5) (6)
2、如果3x=2x+5,那么3x+______=5; 根据等式性质
变式1、如果a-3=b-2,那么a+1=_________;根据等式性质
变式2、从3x+2=3y+2中,能不能得到x=y, 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几道练习题主要是等式两条性质的基本运用,练习题的设计我遵循了“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的要求,符合七年级学生接受知识的年龄特点,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能享受到运用新知可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的愉悦感。
(四)精讲导学
精讲例题:阅读理解题: 下面是小明将等式3x-2=2x-2变形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精讲展示竞学部分学生可能有疑惑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加深理解等式两条性质运用的条件,设计的变式训练由易到难,目的是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另外还有一个阅读理解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可以提醒自己在运用时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并加深对等式的两条性质的理解;
(五)小结评学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你在本节课上有哪些收获?二是你还有哪些疑惑?主要是鼓励学生能畅所欲言,使知识得到深化,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通过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和学习小组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以及荣誉感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关注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检测固学
1、下列等式的变形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 x=y, 则 x+5=y+5 B.若 (a≠0),则x=y
C.若-3x=-3y,则x=y D.若mx=my,则x=y
2、若 ,则a=___;若(c2+1)x=2(c2+1),则x=____
3、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结果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及如何变形得到的?
(1)若2x-4=5,则2x=5+ ,根据等式的性质
(2)若4x=3x-6,则4x+ =-6,根据等式的性质
(3)如果 x=5,那么x=________;根据等式性质
(4)如果0.5m=2n,那么n=_______;根据等式性质
(5)如果-2x=6,那么x=________.根据等式性质
4、若 b=3a+6,c=3, 且 b=c 求 a的值;
变式:若b=3a+6, c=a,且 b=c 求 a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多样化的练习题,尤其是“变式练习”进一步强化技能,提高能力,加深对等式的两条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四 教学得失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
1.本节课能全面体现生本课堂“三学小组”的教学模式。“三学”一方面表示生本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即预学、互学、评学;另一方面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倡导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本节课我通过设置“独立自学——合作互学——展示竞学——精讲导学——小结评学——检测固学”六个教学流程,紧紧围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始终处于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提问质疑、引导点拨、协助分析,处处都体现了“导与引”的作用。 这种教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动手实践,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反思,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 能灵活采用实验探究法、类比猜想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段,学生逻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在探究等式的性质1时, 我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符合青少年好动的特点, 在探究等式的性质2时,我采用的是类比猜想法,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大胆猜想结论,符合初中生爱发表见解、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运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采用激励机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挑战性。这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加强研究问题的实验探究性,也强化了数学方法的思想渗透, 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意识。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
⑴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说学法
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全面总结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发认知冲突
以前学生解方程习惯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式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例如:x+3=5、3x=-12等,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用估算的方法或逆运算的方式我们都可以求出方程的解;而象19+28x=33x-1这样比较复杂的方程我们用上述方法还能求出它的解吗?我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入新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等式性质的构建做好铺垫。
2.实验探索,从特殊到一般
等式性质的呈现属于实验探究型课,目的是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这里我分段逐步呈现等式的特性。首先出示平衡天平的图形,给学生一个天平平衡的印象,引导学生用字母构建一个等式,接着在上一个平衡天平的基础上,两侧同放一个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观察这时出现什么现象,同时提出问题:怎样做,两边才会保持平衡?通过学生实验得出使天平两边平衡的方法,并用字母式子表示实验的过程,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接着通过几个练习加以巩固,然后借助上一个实验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完成天平两边成倍变化的实验,最后根据实验情况观察归纳结论。同时注意在总结时先让学生根据实验,把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叙述出来,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结论给予概括得到等式的性质。
上述讲授等式的性质用的是观察实验法,实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客观事物和现象找出它具有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发现一些数学事实,抽象出对象的属性,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同时也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3.强化概念,指导学生尝试
关于等式概念、等式与方程的联系的引出,教法上采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练习回顾、交流的方式。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采用师生共同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实验和猜想,自已发现结论,并用总结的形式表述结论。等式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关键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练习的速度越快正确越高,说明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越好。因此在教学中得到等式性质后,就用三组尝试练习加强巩固和提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使新旧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五、小结与练习
本环节是对所学内容作全面的小结,并质疑问难,除小结所学的知识技能外,还对所用到的数学方法进行了概括,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同时也对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等式与方程联系、等式的性质。
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达到:
(1)巩固所学概念;
(2)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
(3)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4-65页“简易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
四、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由于天平操作起来有些困难,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结果,所以采用了认识天平和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果。
五、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运用新知——课堂小结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天平并通过天平中的平衡引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并用字母表示。
2、猜想假设、小结规律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课件在天平上演示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观察思考、总结发现
通过课件对教材第64页图2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发现的规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假设数据、验证规律
得到结论后通过假设物体的具体的数据验证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
5、口算练习、应用规律
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式问答应用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相同的数以加强规律的应用。
6、设疑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也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再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一步步总结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通过填空、判断等一系列的练习巩固由浅入深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在课结束前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在板书的设计上以简单明了为主。通过字母等式的同加、减,同乘、除表现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以上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4-65页“简易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
四、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运用新知—课堂小结。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以观察天平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天平并通过天平中的平衡引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并用字母表示。
2.猜想假设、小结规律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课件在天平上演示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观察思考、总结发现
通过课件对教材第64页图2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发现的规律。
4.假设数据、验证规律得到结论后通过假设物体的具体的数据验证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
5.口算练习、应用规律
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式问答应用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相同的数以加强规律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通过填空练习巩固由浅入深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在课结束前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布置作业。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的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接下来出示的问题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在不等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性质。这一环节上展现给学生一个实物,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问题2、3的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的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
通过问题四让学生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
在运用符号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给予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语言表达能力。
在练习的设计上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点耽误时间。
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一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二也是为了激起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力争用成功蕴育成功,用自信蕴育自信,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的完善自己的课堂。
《等式的基本性质》优质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等式性质是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的一章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索与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达到解方程的目的
b、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观察图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目标:
通过网络模拟实验和网络互评,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团队意识和创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新课标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远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因而要注重发展学生应用的能力所以把本课重点确定为:等式基本性质的归纳。
(四)、教学难点:
根据7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适合7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而本课难点决定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为恰恰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二、说教法
㈠教学方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网络模拟实验操作法2,“看——议——讲”结合法3,归纳法4,讨论法5,网络游戏结合法6,成果展示法
㈡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参于数学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旋。
(2)由内向外原则 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3)创感思维培养原则 新的世纪是一个创感的时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感精神是新世纪给予数学教学新的要求,利用网络游戏、flash动画等不但提高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
三:说学法
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是独立行走的人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观察、模拟实验,猜想、探究、合作、互评、网络游戏、欣赏、创作等学习方法。
这些符合方法本阶段学生特点:1 、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2,好动、好奇、好表现,是本阶段学生的特点 3,学生的创感思维在初一已处在一定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已有一个层次,通过网络教育,加深学生对创感思维的培养。
四:说程序
本课课程设计如下:导入探索、新授知识,知识应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 导入探索:
1:学生登入本局域网观看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图片
想一想,和尚将扁担放中间,那么两桶水有什么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探索的渴求,从中引出等式的概念。
(二),模拟试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将天平与等式联系起来,你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形象的认识,形成一个感性的阶段,更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打开学习的思维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三),归纳性质
(1)学生利用局域网观看教师课件,且自己总结出等式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应用:利用局域网,登入教师网络课件,完成如下题目,要求:在电脑上完成且将答案利用网络传给其它同学进行互改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从已知等式出发可以变形得到新的等式。为即将用等式解方程打下基础。网络互评,不但培养学生纠正错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讲解例题。
设计意图:题目的安排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学生以小组形式上网搜索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题目,并且解出。若遇问题可以用网络手段(QQ,在线解答、发帖子等)寻求帮助,然后小组汇报你的收获与解题亮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是参于学习活动主体,体现活动民主,自由的课堂理念。
(六)、归纳总结
1,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2,观看网络资源《等式性质》开发的游戏和flash动画
设计意图:共同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和方法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利用等式性质开发的网络资源更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布置作业
1, 作业根据难度分成ABCD四种模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做。
2,利用等式性质设计你喜欢的物品、图片或者游戏等,并将你的成果放在你的QQ空间、个人主页或者老师的博客上。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具有梯度性,设计ABCD四个梯度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二题,将知识不限于书本,从书本走上社会实践,将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既是新课标的要求,又提升学生创感思维。
五、说应用
1,利用网络中的图片资源和flash资源《和尚挑水》导入,动静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于等式的概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2,学生上网操作网上模拟天平训练,不但让学生更直观更贴切地巩固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解决本课重点即对等式性质归纳,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感精神。
3,学生自己从网上搜索相关题目且采用网络互评,不但培养学生纠正错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帮助学生突破利用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教学难点。
4,总结中欣赏了网络资源flash动画和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更丰富了创感思维,又是对等式性质进行提升和巩固。
一、说教材:
《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中的内容。本节“等式的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为以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打好基础。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里特征,我将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定为: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二、说学情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因此教学中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三、说教学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取新知。
同时,我还会指导学生采用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等,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理解知识。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领会学习,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探寻等式的性质1
首先,我会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提问学生“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a=2b,(板书)
第二步,提问学生: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天平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会进行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板书)
第三步,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我再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板书),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得到等式的性质1.
(二)、探寻发现等式的性质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中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书)
第二步,提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两倍,右边呢,也是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d=2d×2(板书)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板书)。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等式的性质2。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大屏幕出示课本中的实例,提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学习完新知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我设置了巩固练习,拓展提升环节,通过填空、判断等一系列的练习巩固由浅入深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随后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反思,深化重点,只有自己领悟的知识,才是真正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会向学生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
2)等式两边都乘或初一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我会设置开放性作业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五、板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如下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性质2
a=2bc=2d
a+b=2b+bc×2d=2d×2
2a-a=2b+a-a2c÷2=4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