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优秀3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 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自读1~4自然段

⑵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案例 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教具

多媒体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看课件首页:“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

(2)“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动画朗读):学生边看图边听配乐朗读边思考:你们见过雪孩子吗?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

(2)看书,想想有几副图,每副图上画了什么?图文对照,练读图旁的句子,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通过课件,创设情景:大雪无边,快乐无限!学生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里。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们玩得多快乐!动情地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验中,从而渲染了与词句相对应的气氛,使学生主动了解和欣赏了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体验了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然后通过再次地自由练读,使学生对全篇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知道本课有8个自然段并配有8幅插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求同思维能力。

(3)想办法弄懂画横线字的读音。

(4)学生小组交流不认识字的读音。

3、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你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课件展示知识树学习全文生字。(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4、初读课文,思考感悟

(1)、从小组中各选一名代表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正音。

(2)、全班齐读课文。想想说说: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白兔,结果怎样?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什么?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

(3)、小白兔还会回来吗?课件展示最后一副图。(不要求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

5、拓展练习,巩固生字

(1)、读句子识记生字:孩子,你要知道,***可不好。万一火烧起来,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结果。

(2)、播放课件读读说说,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6、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表,逐个讲解写字的要点注意事项: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雪孩子》,板题并读题。

2、指课题雪孩子,问:想知道这个雪孩子是哪来的吗?引导学生去小白兔家看看。

3、小白兔在路上放了一些词语,他想请会读的小朋友和它一起玩。(再次播放课件知识树,复习生字词语)

二、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插图(1),借助课件插图的直观形象,使文字叙述的雪后美丽景色变成了真实可触的东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为深刻。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并感受这美景。

(2)这么美的景色快读给你的同桌听。

(3)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景。

(4)齐读,用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这美景。

三、细读,提出问题,尝试合作解疑

过度: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想更多的了解课文就赶快打开语文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如有问题,在书中圈画,准备提出。

2、质疑,梳理(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2-7自然段各写了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吗?……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指名分段朗读,思考提出的问题。

4、研究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组内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精读,自读自悟,,尝试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1、指读2、3自然段,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

播放课件插图(2),感受雪孩子的美丽。

2、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播放课件插图(3)图文对照,使学生能深刻体会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3、指导朗读。你能用朗读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

(1)自己读。

(2)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3)指名读。

(4)引读。

(二)读中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过渡语: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他却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

1、自读4—7自然段,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小白兔动画选段,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动画片,体会“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所描述的意境,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真实的感受到雪孩子是多么可爱,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达到更好地突破本文的重难点之效果

2、指名读,边读边猜: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样想?小白兔看到雪孩子为了救自己而化了,心里怎样想?

3、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雪孩子,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高兴的语气、伤心的语气……学生各抒己见)指名朗读并评价。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齐读)

4、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展示,评价。

5、总结: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 3

教材分析

1、知识学习

认识"蛋、取、凉、定、捧、连、轻、仿、佛、抬、头、向"12个生字。会写"听、唱、连、远、定、向"6个字。

2、情感陶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思维品质培养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培养爱鸟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生背景

1、知识背景

具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对照"我会认"画出生字、认识自然段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2、其他背景

具有"真、善、美"的美德,知道保护鸟类是好事。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懂得养鸟、爱鸟。鸟是宠物,观赏物,靠人来喂养。但也免不了吃鸟蛋。对大自然的"鸟捉虫--虫迫害庄稼--从而鸟保护庄稼"的知识链不甚了解。

解决问题及方式选择

主要探讨鸟蛋与鸟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及为什么保护鸟的原因。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两个生命,让儿童幼小的心灵萌发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重点理解"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这句话,知道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师生互动,借助问答、讨论、多媒体演示、亲身触摸体会、读中感悟等形式达到这一教学模式。

教学实录

师:(放歌伴奏《小鸟》,师生加动作。)请大家一起跟我做!

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生:唱的是小鸟。

师:你了解小鸟些什么?

生:小鸟长一身羽毛,小鸟爱吃虫子,小鸟会飞……

师:小鸟的家在哪?

生:小鸟的家在树上。

师:(往黑板上贴树)对,有树的地方就有鸟儿的身影。瞧(实物,两只鸟蛋),这是什么?

生:这是鸟蛋。(师板书鸟蛋)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两只鸟蛋。(补全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如果能把这课的生字也读好那就更棒了,小组长开始检查小组读读生字。

师:老师找人读课文应找几位?为什么?

生:应找四位,因为这篇课文有四个小节。

师:你替老师找吧!第一次读课文你想给读的小朋友提点什么要求?

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不添字不掉字。

师:读的小朋友对听的小朋友有什么要求?

生:坐好,拿好书,认真听。

师: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谁想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两只鸟蛋是这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来的。

师:这么白的鸟蛋你想不想摸一摸啊?

生:想。

师:小组摸一摸吧!谁来说说摸着鸟蛋什么感觉?

生:鸟蛋凉凉的,滑滑的,很好玩。

师:对啊,放在太阳底下还透亮呢!自己读读。谁想读?(生读第一小节)你就觉着他读得怎样?

生:读出对鸟蛋的喜欢,"真"读得重。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案例 4

今日听了田教师执教的《景阳冈》一课,感触良多。我认为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很有创新,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好汉歌》,情景导入;其次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再次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最终根据自我体会的武松的�

我认为田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新课标指出: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重新组合,灵活处理。《景阳冈》这一课,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4段、说说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这个教学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经过读课文,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而本节课,教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武松打虎和打虎前的资料及相互关系,学习经过语言、动作描述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自主学习从必须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进取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教师为帮忙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

1、读武松打虎的资料,找出描述武松的动作的字词。

2、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武松的特点。

3朗读打虎前喝酒上山的情景,体会与打虎片断的关系、

4感知武松人物形象。

田教师并没有把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将段落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抓住重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基础上初步归纳武松的人物形象。

1、酒量惊人。

2、胆量过人。

3、力量超人。

4、机敏胜人。

武松三次“闪”读出“机智”或“机敏”。师点拨,“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闪”与“躲”在那里哪个字用得更好?用“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仔细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结合上下文,小组讨论后交流。师生小结三“闪”表现了武松“机敏胜人”全体学生自读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体味武松的“机敏”。在感知武松人物形象基础上创造性的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给武松找工作,大大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本事。5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学习本部分课文时,田教师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武松打虎的动作,在旁边写感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闪”、“揪”、“按”……等动词。再经过“闪”与“躲”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这个学习、体验的过程,充分展示了学生个人的学习所得。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画面,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统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教师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解作为基础,突出对学生运用本事的培养。经过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

值得一提是教师的活力,激荡着学生的感情。这一堂课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坚持着高昂的热情,营造了有活力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也很高。我想,在我们以后课堂教学中,就应当充满活力与动情。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 5

之一

佚名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梅舍己为人的好思想。

2、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3人一组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会失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让我们带着问题听录音,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一次实验?做了一个怎么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交流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2人小组学习。

3、汇报学习:出示 词语指名读

4、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5、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分别哪几节写的是实验的准备、过程和结果。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想:外国的教育家在实验前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出有关词句,用横线画出来。

(1)用“先……再……接着……然后……”连贯的说说所做的准备工作。(先拿瓶子,再取铅锤,然后放瓶子,分铅锤;最后要学生把铅锤放瓶子里。)

(2)说: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

板书:铅锤小梅等

先后放水(险)

瓶子井(窄)

说话练习:实验失败是因为。

2、而小梅他们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重点指导:出示句子:

1)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

找出实验成功的关键词语:依次迅速提

(说说理由:“依次”是表示按顺序。“迅速”表示快,因为水淹上来了,很危险。“提”表示。往上拉。

板书:依次提)

2)“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不假思索”说明小梅脱口而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根本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首先想到的是让别人先脱险,

3、实验感知。

请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取出乒乓球。

说话练习:实验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失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 15 一次成功的实验

铅锤 小梅等

先后放 依次提 水(险)

瓶子 井(窄)

教学目标 6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7

演示,使学生发现孙膑之所以胸有成竹,想出良策使田忌转败为胜,是因为他知马。而对齐威王、田忌在胜负面前不同心理状态的探究,又可使学生发现孙膑胸有成竹的另一个因素是他知人。先看孙膑是如何把握田忌的?天忌是参与赛马得当事人,为什么想不出转败为胜的方法,而是孙膑想出来的?从第一次赛马失败后,孙膑就看出来了田忌是个怎样得人?[让同学从课文中找到‘扫兴’‘垂头丧气’‘疑惑’‘没信心’等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词语来说明田忌是个经不起挫折、失去战胜对方的信心、不善于动脑筋得人。]再看孙膑是如何把握齐咸王的?孙膑看准了齐威王在第一次获胜后的得意忘形,他骄傲自大、麻痹轻敌。学生门可以找到‘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等词语体会齐威王再胜利面前冲昏了头脑的神情。通过探究人物心理状态,对人物个性特征也揣摩清楚了,再此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孙膑的诚恳与自信,田忌的不快,继而疑惑在齐威王面前又神气十足的姿态,要读出齐威王得意洋洋,不把田忌放在眼里,自以为胜券在握的神态。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8

一:课题田忌赛马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了解两次赛马双方的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教学过程 :

1、导入  :

赛马是我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喜爱的一种活动。齐国大将田忌十分喜欢赛马,课文讲的就是赛马中的一个故事。

2、学习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给课文分段

3、讲读第一段

(1)我们看一下比赛情况,齐读第一段,思考:从这一段中,可以知道那些情况?

(2)指名回答:比赛的结果?比赛失败的原因?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换一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3)第一次田忌失败了,他有那些表现?(扫兴、垂头丧气)

(4)想象以下,齐威王有那些表现?

4、讲读第二段田忌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1)朗读课文

(2)孙膑给田忌出注意时,,田忌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田忌有什么弱点?

(3)孙膑的表情、心理是怎样的?(胸有成竹)他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

(4)读课文,体会孙膑的品质?(观察认真,善于动脑)

(5)体会齐威王的性格品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分组表演

(8)练习

5、讲读第三段田忌要同齐威王再比一次,齐威王同意了,我们来看以下比赛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田忌是如何取胜的?找同学演示一下

(3)田忌胜利了,齐威王有那些表现?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4)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

(1)只……就……说明什么?(没费多少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

7、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五、板书设计 :

田忌赛马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一次)

田 忌: 上 中 下 失败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二次)

田 忌: 下 上 中 赢

六、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完成练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9

师:课文读过了吧,读通顺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一)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血液

(二)分自然段读课文,找中心句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这些词送进课文,谁来自信的读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不要气馁,你们有更重要的任务,仔细倾听,看他们读得对不对,还要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读

2、师:通过自己的预习,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通顺,老师奖励大家一个字“棒”。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最后一句

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课文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板书:创造)

理解:创造

师:相信我们随着深入的学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

3、质疑:

师: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宇宙创造之前是怎样的,宇宙创造之后又是怎样的。)

(教学预设:对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而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如果课堂解决不了的,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10

教学目标 :

1、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明确孙膑取胜的直接原因。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尝试发现

1、导入  新课,明确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出示投影)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自学发现问题

学生独立自学,独立发现问题。

学生质疑: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从不同角度充分质疑。

3、自学探究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出示投影)

A.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田忌为什么输了?

B.第二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田忌为什么赢了?

C.想一想孙膑是怎样想出这个比赛方法,使田忌取胜的?

围绕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朗读中,利用工具书、资料自学课文。可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教师充当顾问。

二、引导探究

1、发言比较

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梳理课文内容。

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

指生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发言: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两句话:

指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2:孙膑怎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田忌取胜?

生发言:还是原来的马,只要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思考3:赛马的方案共有多少种,为什么说孙膑的方案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设计赛马方案。

小结: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孙膑的确足智多谋。

2、引导探究

A、指生读第一段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扫兴”“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B、指生读第二段

课文怎样描写田忌、孙膑、齐威王的心理?

指导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挖苦、讥讽、胸有成竹等词的意思。

C、指生读第三段

第二场齐威王有哪些表现?(有点心慌了,目瞪口呆)

为什么第一场不先写齐威王的表现?

他会有什么表现呢?

D、指生读第四段

为什么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E、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3、整理小结

孙膑是怎样想出这样高明的对策的?(认真观察、结合分析)

三、训练验证(出示投影)

1、综合训练

A、看拼音写词语

yí huò  wā kǔ  jī fěng  suǒ xìn  diào huàn

(  ) (  )  (  )  (  )  (  )

B、补充词语

(  )头(  )气  胸有(  )竹  (  )(  )洋洋  目(  )口(  )

C、按课文内容填空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共写了(  )次赛马,第一次田忌(  )了,第二次田忌(  )了。他能够转败为胜的原因是(  )。

2、能力测验(选做题,出示投影)

“只要调整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如果你是谦虚的齐威王,当你发现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自己的上等马时,你会怎样调整,为什么?

3、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略)

【评析】

《田忌赛马》这节课,以课堂“创新”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大胆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能力训练化

这节课重视了学生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本课教学中深入剖析了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了孙膑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了思维过程的训练。练习题的设计,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加强了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自学发现”到“发言比较”三个小环节都是学生独立自学的过程。

2、目标问题化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大目标,设计了众多的小目标,而每个小目标都是以小问题的形式展现,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科学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3、高效省时化

这篇课文一般授课时是二课时,而这节课仅用一课时就走了一个“来回”趟,授完全部内容。从“导入  ”到“发言比较”是“来”趟,单刀直入,抓住几个重点问题,从内容到中心,让学生明白了孙膑取胜的原因;从“引导探究”到“训练验证”,是“回”趟,从中心到内容,分析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综合训练,能力测验,结束全文。◆

教学重难点: 11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 12

【教学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讲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许多次却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体会实验成功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十课(师边说边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强调哪个词?试着读读,最好说出理由。

生:我强调“一次”,一次成功的实验,因为以前许多次实验都失败了。

师:我们也来读读看。

学生(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生:一次成功的实验,我强调成功,因为这次实验终于成功了。

师:这两位同学课外一定预习得很认真,不仅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还讲出了理由。我们强调“成功”也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这次实验为什么会成功?

师:你想知道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是吗?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板书:

原因?

生:我想知道这位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师:你想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还有吗?

板书:

目的?

生:我想知道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

师板书:

过程?

评析:“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索的基础。读题质疑,激活学生思维,营造阅读期待,引领学生走入文本。

二、初读感知,评评议议

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们提了这么多精彩的问题真了不起!有了问题怎么办呢?

生: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

师:你真聪明。大家赶快读书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用心。�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生:我觉得是第4、5、6自然段写实验的过程,因为这里写教育家开始实验了,一直到实验成功。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应该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教育家从包里拿出一个瓶子”说明实验已经开始了。第一自然段写实验前,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写实验中,后面的都是写实验后的。

师:�

学生大部分都说:温怡。

师: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现在我请三位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三部分。谁愿意?

好多学生纷纷举手。

师:温怡读第一部分,少琦读第二部分,豪士读第三部分。其他的同学当评委认真听。

学生读课文。

(当第二个同学把“系绳子” 的“系”读成xi 时,有位同学说:你读错了,应该读成ji。那个同学马上纠正过来。)

师:这位评委听得真认真!“系”在这里应该读ji。

学生继续读完。

生:老师,我有问题。“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师:有问题我们先来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你把上下两句读一下好吗?

学生读:“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生:“不假思索”就是不讲假话的意思。

生:不对,应该是想也不用想的意思。

师:你说得对。志勇,你是哪里人?

学生很快回答出来。

师:你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生:因为我早就知道了。

师:佩燕,你几岁?

生很快回答:“九岁?”

师:你为什么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生:因为我早早知道了。

师:那小女孩为什么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生:因为她早早就知道“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师:这句话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学生思考,想不出来。

师:先……

生:先人后己。

生:这里的井字为什么用引号?

生抢着回答:因为这里的“井”不是真的井,而是瓶子。

生:老师,我要评少琦的读。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这里的“一”、“二”要读得快点,他读得太慢了。

师:这里应该怎样读呢?我们还是来轻声读读这句话吧。轻声读有利于思考。

生:我

生:我认为要读得慢。要是读快了,下面小女孩的话就来不及说了。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读真棒。

生:我 因为“一”、“二”后面都有省略号。

师:一般情况下“一”、“二”之间用什么符号?

生:顿号。

师:用顿号,我们就要很快地读:一、二。用逗号呢,就要稍长一点。这里用省略号该怎样读呢?

学生拖长声音读。

师: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说话要拖长。

师:这里的省略号是表示声音的延续,也就是字音要拖长。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这时下课铃响了,一位学生嘀咕:“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呢。”

师:同学们,还有两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解决好吗?先休息一下。

生:好。

评析:初步阅读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评评议议建立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捕捉第一印象,做到有感而发,从而把学生的思维与语言、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解疑释疑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边说边檫掉过程后面的问号。)这节课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再次感受一下这次实验的整个过程,看看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到底有哪里?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二部分。

生:我有问题。教育家为什么要向井里灌水。

生:因为他要做实验。

师:这里的“水”表示什么?

生:表示洪水来了。

生:表示有海啸。

生:表示敌人冲来了。

生:表示火烧起来了。

生:表示炸药要爆炸了。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表示什么来了。

生:危险。

师:对呀,教育家向瓶里灌水表示危险来了。

生:我也有问题。“三”字为什么用引号?

生:“三”是教育家说得话,所以要用引号。

生:“刚出口”是什么意思?

许多学生都笑了说:就是话从嘴里刚说出来。

看学生没有提问,我就顺势引领:现在该轮到我来提问了吧?(学生都笑了。)请听题:小女孩为什么等到教育家喊“二”时才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教育家在喊“一”的时候,小女孩在干什么?

生:在“一”的时候说,她怕同伴忘记了。

生:不对,那时她正在思考,怎样才能脱险?

师:在这么危险的时候,她还在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

生:小女孩在危险面前不慌不忙。

师:对呀,从这里我们看出下女孩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当教育家说“二”时,小女孩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比较响读: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师:你们都想让教育家听到吗?(学生笑了。)谁来试试?

学生轻声地读,读得较慢。

生:他读得太慢了,要读得快点。

师:那你来试试。

这位学生读得又轻又快。

生:不能太快,因为“你第一”、“你第二”后面都是逗号,再说要让同伴听清楚。

师:你来试试吧。

学生读得恰当好处,大家都鼓掌了。

师:我们也一起来好好读读吧。

学生齐读。

师:读着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把危险留给自己。

生:小女孩热心帮助别人。

生:小女孩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合理安排。

师:是呀,从小女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在危险来临时,小女孩不仅有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行,而且有处事果断的能力。当教育家“三”字刚出口时,孩子们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地提了出来。你们知道“顺利”是什么意思吗?

生:表示没有遇到困难。

生:也表示实验成功了。

师:从“一个一个”中,你有感受到了什么?

生:瓶口小,不能一起出去。

生;小女孩对他们说了要这样做。

师:也就是说他们听从──安排。

生:他们很配合小女孩。

生:他们合作得非常好。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学生齐读:“三”字刚一出口,三个小女孩顺利地把小铅球一个一个地提了出来。

师:如果教育家喊完了“三”,他们还没拉出铅球,将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实验不成功。

生:意味着他们有生命的危险。

师:可是危险已经来了。

生:意味着死亡。

师:多么可怕啊!要是喊完“三”还没出来,意味着三个小生命的死亡。现在我们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这次实验的全过程。想想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读第二部分。

生:小女孩有先人后己的品行。(檫掉问号在原因后面板书: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沉着冷静。(板书:沉着冷静)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板书:善于思考)

生:同学们配合得好。

师:对呀,如果没有他们的密切配合,他们是无法安全逃生的。(板书:密切配合、顺利逃生)还有吗?

生:小女孩关心别人。

生:小女孩合理安排。(板书:合理安排)

师:在危险的时候关心别人,先人后己。

生:他们很好地合作。

师:很好合作也就是密切配合的意思。大家请看黑板,大家一起说说,这次实验的成功,原因是什么?是小女孩──

生:沉着冷静、善于思考。

师:是小女孩──

生:先人后己、合理安排。

师:是大家──

生:密切配合、顺利逃生。

生:老师,实验后,教育家为什么要抱着小女孩好久才放下?(急着又说)我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也就是教育家被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品行深深地感动了。

师:你这叫什么?这叫自问自答,设问句,以后我们会学到。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后这部分,轻声读读,这部分你能读懂吗?

学生读课文。

生:“如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诚实的意思。

生:是一五一十的意思。

生:就是把小女孩刚才做的事照实说了。

师:对呀,就是照实说,刚才怎么做就怎么说。

生:教育家为什么要做实验呢?

师:你们猜猜吧。

生:看看小朋友在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先人后己的品行。

生:看看小朋友有没有合作的精神。

生:看看小朋友在危险面前,是不是沉着冷静。

师:(檫掉“目的”后面的问号。)看来你们也有合作的精神,三个问题都被你们解决了。现在我们一起再一次读读全文,感受这唯一的一次成功的实验。

学生读课文。

评析:学生在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思维,但由于年龄小,认识、理解能力局限,很难明白实验成功的多个原因,在此,我以教育家说的“一”、“二”、“三”为切入点,加以引领、提升,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释放积淀,运用实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想到了很多很多,请赶快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想的写下来。

学生练笔。

师:谁先来?

生: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玩游戏,我们玩得正高兴,谢天佑来了,他也要玩。我叫他等我们玩完这局就让他参加,可是他不合作来捣乱,结果大家散了,都玩不成了。

生: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位消防队员救出了屋里的小孩,自己却被大火烧死了。

师:你所讲的多么感人啊!消防队员把生给了小孩,把死留给了自己。

生:雷锋叔叔把自己省下的钱给了战友的父母。星期天,自己不休息,还去帮人家做好事。

这是有许多孩子都纷纷举手。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电视里,书上,有关先人后己、很好合作、沉着冷静、急中生智的事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观察,关心他人,我们也会不假思索地做出这样的事。由于时间有限,下课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说,回家也可对爸爸、妈妈说。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评析: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积淀,也有了一种想释放的强烈欲望,通过小练笔,既释放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13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孙膑能仔细观察,进行巧妙安排的结果,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能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懂得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了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范读全文,了解大意。

2.预习课文。

①学习生字。

拼读生字,识别字音、字形、字义。

忌:上部分“己”不出头,不可写成已或巳。

丧:下部分不能多写一笔“丿”。

赢:下部分是三个字组成“月、贝、凡”

②学习词语。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消沉。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

夸耀: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

讥讽: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田忌赛马

审题,哪个字最重要?

由这个“赛”字你想到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写了什么?

2.分析重点句子“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用简练的话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三~十二自然段)

分角色读课文。

练习有语气地读。

读文时讲解“胸有成竹”、“得意洋洋”、“讥讽”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段(十三~十七自然段)

1.指名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读后教师讲,这段的结构为总分总。

2.指名读。

抓“又”字,说明是第二次比赛。

分析第一场:赢的是什么马?(上等)输的是什么马?(下等)

找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安排?第一场比赛起什么作用?

3.用图片表示第

二、三场比赛的结果。

追问:齐威王最后怎么样了?失败。

“目瞪口呆”。什么是目瞪口呆?这表示什么?

再问:是谁起的作用?

板书:孙膑。

五、齐读最后一段(十八自然段)

齐读。

说说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小结: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巧妙安排,这是取胜的关键。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14

教学要求:

⒈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懂得要分清主客观情况后再行事,这佯才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

⒉默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次赛马——孙膑劝说——第二次赛马)为线索,了解段和段之间的承接关系,并给课文分段。

⒊学会9个生字,理解“扫兴”、“垂头丧气”、“挖苦”、“夸耀”、“讥讽”、“目瞪口呆”等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赛马的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⒈出示课题,齐读

⒉田忌是谁?

二、自学课文,重点交流,理清层次

⒈用四步自学法自学课文。

⒉交流预习情况

①出示,写近义词

夸耀(炫耀,夸奖) 讥讽(讥笑,讽刺)

轻蔑(轻视,蔑视) 得意洋洋(得意忘形)

②自由交流词义

重点:

垂头丧气——低着脑袋,无精打采。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动,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

⒊指名分节读文,思考:

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比赛顺序有何不同?结果如何?

①出示填空:转败为胜

②什么叫“转败为胜”?

③课文哪一部分是写“败”的?哪一部分是写“胜”的?田忌是依靠什么转败为胜的?

⒋通过讨论得出:

第1、2节写田忌初战失败。13-18节写田忌再战胜利。田忌依靠孙膑的帮助转败为胜。

课文是按“失败——帮助——胜利”的顺序来写的,也就是按“第一次赛马——孙膑劝说——第二次赛马”的顺序来写的。

⒌在理清层次、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段。

板书:失败——帮助——胜利

三、反复读文

四、布置作业

家默词语,熟读课文,做一套赛马的图片(田忌和齐威王各一套,并剪下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田忌赛马,前后两次,为什么相同的马匹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转败为胜”这个词入手,学习文章,探求其中的原因。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⒈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局为什么田忌都失败了?

第一局他们是如何对抗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

⒉请同学用自己绘制的赛马小画片演示第一局三场比赛的情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找摆得较好的学生)。

⒊指名一学生上台操作图片,摆放图片。

完成后,请该生指着图片说明第一局比赛的情形。

教师归纳扳书:(第一局)

第一场:上—→上

第二场:中—→中

第三场:下—→下

⒋那么第一局比赛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呢?

出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⒌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第一局下来,田忌每场都失败。

板书:场场失败

⒍失败后的田忌显得怎样?边看插图,边读第一段有关语句,从词语中理解。

(“扫兴”、“垂头丧气”。)理解这两词表达了田忌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第一段,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

⒎师归纳:第一场比赛田忌用上、中、下等级的马分别与齐威王的上、中、下等级的马比赛,结果都失败了。

三、学习第二段。

⒈师引读:赛马失败的田忌失意地正想离开,可是好友孙膑却来劝慰他——

生接读,出示: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⒉田忌认为孙膑在讥讽、嘲笑他,可这却是一句很重要的话。

请大家想一想:“快不了多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即“快一点儿”或“快得不多”,请大家检查自己摆放的小画片,看是否符合孙膑所说的这句话?

⒊连这么细小的地方,孙膑都注意到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⒋师引读:正因为孙膑对赛马情形作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所以他——(生)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师:胸有成竹?调换了出场顺序以后,就一定会胜利吗?学生各抒己见

生①:我认为孙膑能取胜,有100%的把握。

生②:我说只有50%的可能。假如齐威王也来一个调换顺序,田忌也照样输。

⒌师:多好的50%啊!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请读书,答案在书中。

生①:我从“得意洋洋”这个词体会到,齐威王的马必定按刚才的顺序出场。

生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可以看出齐威王一点没有防备田忌会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的办法出其不意。

生③:齐威王正夸耀自己的马呢!

师:“夸耀”与“夸奖”一样吗?

生:“夸奖”是一种鼓励,而“夸耀”表现出了十足的傲气。

师:夸奖自己的马该怎么说?夸耀自己的马又该怎么说?

生:“这匹马真好!”这是夸奖。“我的马天下无敌!”这是夸耀。

师:好,大家又从“夸耀”这个词体会到齐威王压根儿不会想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我们通过读课文,找根据,看到了孙膑这一个办法看似简单,但是经过了周密的思考的。

过渡体会:孙膑的胸有成竹并充满自信地鼓励田忌再度参赛,他的自信渐渐影响了田忌,鼓起了田忌的信心。

⒍读好两个人物语气——

孙膑:充满信心,胸有成竹

田忌:“垂头丧气”—→没信心—→不服气—→鼓起勇气。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⒎段意:师引读:在孙膑的鼓励下——生接:田忌准备再与齐威王比赛一次。

四、学习第5段。

⒈在孙膑的鼓励下,田忌又开始了第二局的赛马。这一局孙膑是用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的呢?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有关语句,并用图片摆放出比赛的情形来。

⒉摆放完后,指名一学生上台操作图片,并说明比赛情形。

教师归纳板书:(第二局)

下—→上

上—→中

中—→下

⒊这样第二局三场下来,田忌最终以——生:二比一转败为胜。

板书:转败为胜

⒋齐读最后一节,想一想:为什么第二局不换任何一匹马却可以转败为胜?

⒌学生讨论后归纳:在对赛马的双主作了准确的分析后,调整秩序,合理安排,使得田忌最终胜利了。

板书: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⒍归纳段意:孙膑用改变马匹出场顺序的方法,使田忌转败为胜。

五、总结全课点明中心。

⒈《田忌赛马》的故事就要结束了,这篇课文以“田忌赛马”为题,那么本文的中心人物到底是谁?

讨论小结:孙膑才是本文的中心人物,文章要表现的也正是他。

⒉那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孙膑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

交流、讨论。

教师归纳:做任何事情,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像田忌那样灰心丧气,而要像孙膑那样,仔细观察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正确估计双方力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争取成功。

⒊教师简介孙膑。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就是他写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世界各国军事家公认的一本伟大著作,在现代战争中,仍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⒋生齐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

10、田忌赛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场:上—→上 下—→上

第二场:中—→中 上—→中

第三场:下—→下 中—→下

场场失败 转败为胜

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15

《教材简介》

《田忌赛马》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智慧一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田忌赛马》写了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最终转败为胜。

本篇课文故事生动,并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二是凭借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表达的方法。

【教学设计】

本课时教学要使学生知道第一次田忌的失败和第二次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领悟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成功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议、边理解边演示、边朗读边体会的方法学习,突出本课的重点。这样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而在读议和演示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并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通过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结果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领悟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成功的意义

【教学准备】

老师:《田忌赛马》的课件及flash动画

学生:制作的学具代表双方的马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师:首先,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上节课学得怎么样,请看大屏幕上出示的两道

填空题,谁来回答。(师投影出示复习题)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__、__和___。

2、__和____ 之间进行了__次比赛,第一次比赛_______,

第二次比赛由于__________,所以______。

生:回答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出示,指名读):

①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②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为同学们安排了自学指导。(师用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①、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了解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经过。(如:填表、画图说明、学具表演)

②、自由读课文,说说田忌失败和转败为胜的原因。

③、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

四、 动手演示,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

师:根据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先自读自悟,在自学时大家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画图演示、合作表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自学,看哪个小组的自学效果最好。(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学习。)

五、 汇报结果,理解课文

1、了解赛马的经过

师: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自学两次赛马段落的结果。

师:请两名摆学具的同学到前面汇报并解说两次赛马的经过。

(两名学生到前面配合用学具来演示两次赛马的经过。)

师:他们表演得很生动,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来了解两次赛马的经过。

( 师播放flash动画,边播边讲。)

2、弄清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师:两次比赛,第一次田忌输了,第二次又转败为胜,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同学们说说。(投影回到自学指导那一页)

生:第一次失败是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是因为有孙膑给他出主意,将马的出场顺序调整了一下。

师出示投影片内容: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②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③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由于孙膑仔细观察,发现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所以给田忌出了让他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使他转败为胜。

3、体会人物的特点

师:文中有许多人物的对话,我们来看大屏幕,老师和同学们合作来读,好吗?

(投影出示有关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生自选当齐威王、孙膑或者田忌)

(师读旁白,注重读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如“得意洋洋”)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什么样?

学生:孙膑足智多谋、思维敏捷。(教师板书)

学生:田忌缺乏自信,但能听取别人意见。(教师板书)

学生:齐威王骄傲自满,轻敌。(教师板书)

六、 引领探究,解疑答难

师:看来同学们对人物特点都有了很深的了解,那么,学到这里,同学们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如果有,请学生试着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讲解。)

师:下面老师出示两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合作探究”)

1、“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孙膑为什么不在第一次比赛前提出这个办法,让田忌一战即胜?

2、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取胜吗?如果齐威王也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呢?

师:给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生:讨论

生:第一次比赛前,孙膑不知道双方马的实力,无法提出调换顺序的办法。

通过第一次比赛,孙膑发现齐威王的马并不比田忌的马快很多,同时孙膑不但观察马的速度,同时也观察人,他认为齐威王骄傲轻敌,不会去想对策,所以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使田忌转败为胜。

生:如果齐威王也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就不一定能取胜。

师:但是由于齐威王太骄傲了,所以他并没有想到田忌会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师: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得很透彻。

七、巩固练习,当堂反馈

师:学习了这节课,老师想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投影出示的三道问题(投影出示练习题)

(一)、根据意思说成语

1.正在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而兴致低落。(          )

2.用刻薄的话讽刺别人。(        )

3.轻视,瞧不起别人。(          )

(二)、投影出示拔高题

1、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写、表演出来

2、思考:

本文中有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喜欢孙膑,因为他足智多谋……

师:同学们刚才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好。

八、总结全文

九、总结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进一步了解了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田忌、孙膑、齐威王身上你们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生:我知道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的道理。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中的表现非常出色,希望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做到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抓住主要矛盾,经过比较分析,就能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孙  膑:足智多谋、思维敏捷。

田  忌:缺乏自信,但能听取别人意见。

齐威王:骄傲自满,轻敌。

————遇事细致观察、认真思考。

教学活动: 16

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案例 1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 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 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 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 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 动笔临写。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 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 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 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8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播放熟悉的动画)

(由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导入,孩子们十分感兴趣)

过:他们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板书课题,读题

师: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谁来读读课题——齐读

教学步骤

(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练习用“读—议—背—画—演”的方法学习古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媒体:

小黑板、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整体认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访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自读时板书全诗)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无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2、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一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1、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2、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并家听。

2、背诵《古诗两首》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 20

《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21

《田忌赛马》一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上等马对下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三场下来田忌都输了;第二次,在孙膑帮助下,打破常规,调换顺序,竟转败为胜。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和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再在品读的基础上,领会孙膑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学生会问、善问的能力,老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提问点,引导学生层层深问。在问中学,学中问,以问促思,以问促学。

[课堂实录(节选)]

片断一:读题质疑,激发探究;初读感知,梳理内容

(师板书课题,指导“忌”的发音和写法)

师:齐读课题,课题中关键字在“赛”,围绕“赛”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他们是怎样赛的?

生:赛马后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他们赛了几次?经过怎样?最后结果如何?

师: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在边读的过程中,你又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做上标记!

(点评:围绕课题提问,这是“学问式”教学常规性提问的一种形式,这对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也很必要,它是学生深质的前提与基础。)

师:你们都读得差不多了吧!谁来说说看?

(生充分交流:与齐威王赛,赛了两次,第一次齐威王赢,田忌输了,第二次齐威王输了,田忌赢了。)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一下子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弄懂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咱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比赛,他们怎么比的?谁来说说?

(生读相关句子,师适机引导理解“各自”的含义)

师:田忌输了,三场下来,田忌都败了,此时他的心情怎样?

生:他的心情很糟。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他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师:什么叫垂头丧气,做做样子?

生:(做丧气状但面带笑脸)

师:这面带笑容是丧气吗?谁再来?

生:(叹气作垂头状)

师:我看出了你的垂头丧气,请你带着这种表情把这句话读读。

生:读。

师:此时田忌他心里怎样想的呢?

生:都怪我的马不如别人。

生:三场下来,我都输了,叫我齐国大将的脸往哪儿放呀!

师:一个“垂头丧气”不仅让你们看到了田忌的神情,还揣摩到他的内心,他把失败的原因都推到马儿头上去,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

师:想看看当时的比赛场景吗?(演示课件,顺势引导)

师:咦,这是谁的笑声?

生:齐威王。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生:这是轻蔑的笑。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连胜了三场,他很得意。

生: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得意的笑。

师:说说你的见解。

生:三场都胜了,他当然心花怒放,高兴得不得了。

师:书上也是这样写的,你来读读这句。

生:我认为这还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笑。

师:哦?

生:

师:对呀,马可为他立了大功呀!此时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夸耀自己的马,想想,他会说些什么?

生:你看我的马多厉害,三场都胜了。

师:我认为这是一般的夸奖,何谓夸耀?

生:还有向别人眩耀的意思。

师:谁再来眩耀眩耀?

生:我的马儿好呀!膘肥体壮,天下无敌。田忌,你再赛还是输,你就给我输得个死心踏地吧!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咱们一起合作着读读这段。(师生合作读)

(点评: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着力抓住人物神态描写的不同,进行反复品读、对比。如此用心蓄势,既使故事情节、人物理解、语言感悟三者融为一体,更为后面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做好了铺垫。)

片断二:走进文本,再疑深问;锁定重点,深入探究

师:就在齐威王得意洋洋之时,田忌却与他进行第二次赛马,结果反败为胜,从这不同的结果中,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想问点什么?

生:田忌第二次为什么赢了?怎样赢了?

生:是谁帮了他?他用什么办法使他赢了?

生:我知道是孙膑。

师:围绕“孙膑”,你又想问点什么?

生:我想问孙膑是什么高人,居然让一败涂地的田忌转败为胜?

师:是呀!他是何方高人,咱们想见识见识一下他。

生:既然他这么聪明,他写过什么兵法?

师:哦!这个问题可以延伸到课后去进一步了解。

生:孙膑用什么办法让田忌第二次反败为胜了?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孙膑到底用的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生默读课文)

(点评: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有的合理梳理,有的巧妙点拨,有的延伸课后,有的当场解决……使探究的指向更明确。)

师: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同样的马,孙膑只调换出场顺序,用田忌下等马对齐威王上等马,输了一场,用上等马对齐威王中等马赢了,用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又赢了,2比1,田忌胜了。

师:你真会读书,这其实是文中描述的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咱们一起来看看。

师:第一场比赛齐威王胜了,他一定在____。

生:沾沾自喜。

生:自认为胜券在握。

师:第二场呢?(生接说过程)

师:输了,齐威王_____。

生:有点心慌。

师:做做心慌的样子。(生做紧张状)他紧张啥?

生:有点不相信自己怎么输了。

师:第三场?(生接说)

师:又输了。此时齐威王____。

生:目瞪口呆。

师:做做目瞪口呆的样子?

生:(表演惊讶状)

师:他目瞪口呆什么?

生:明明我的马比田忌快,我怎么输了呢?

师:他连自己输了,都还不相信。

生:不可能的,我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强。

师:他输得都糊里糊涂。此时齐威王是云里雾里,看不分明。

师:咱们来看看第二场比赛,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

生:仍然是先出上等马,接着中等马,最后下等马。

师:而孙膑就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使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正像文中所说_______。

(生齐读: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惑吗?

生:孙膑为什么就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在第二次比赛之前,田忌与孙膑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请三个同学读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感受。

(生读3-9自然段。)

师:听完三位同学的朗读,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生:孙膑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就断定自己一定能取胜?

师:对呀,刚才咱们弄明白了他想了什么办法,现在,可进一步思考,孙膑他凭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点评:如何引导学生“问出精彩”?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有策略。此环节,教师两次巧妙地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在学生紧扣文本,品读了田忌、齐威王第一次赛后的神情,教师引导学生从疑惑点两次不同的结果中,生发问题;2、当学生引出孙膑后,围绕“孙膑”,教师又一次引导学生质疑,于是 “孙膑用什么办法使田忌赢了?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一层深一层的问题脱颖而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的主动性更大,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片断三:品读对话,感悟智谋;延伸追问,补白想像

师:胸有成竹你们知道吗?

生:形容做事非常有把握。

师:他为什么那么胸有成竹?刚才齐威王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输了,他多么希望有双慧眼,把这糊涂看得清清白白,真真切切,谁借给他一双慧眼?

生:孙膑。

师:孙膑用他的慧眼看到了什么?才使自己这样有把握?

生: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师:田忌失败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差;齐威王胜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强,但孙膑却认为快不了多少。什么叫快不了多少?

生:就是彼此之间马都差不多。

师:差不多到底是多少?

生:马的差距很少很少。

师:就是那么一点点,对吗?

生:马差距很少,比如说田忌的马是10,齐威王就是10.5或11。

师:就这么一点点,这就叫做快不了多少。

生:也就是田忌的中等马虽然比不过齐威王的中等马,但是胜过齐威王的下等马。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从第二次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出。(生读第二次比赛)

师:同等级较量,田忌只能败给齐威王,如果调换顺序就能出奇制胜,还是那句话,齐读。

师:他这样一说,田忌瞪了他一眼,读____。

生读: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师:孙膑是挖苦他吗?

生:不。

师:田忌还是不明白疑惑地____。

生接读。

师:如果再赛,田忌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字输。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让他赢。

生:换马。

师:所以他没信心地说____。

生读:那还不是照样输。

师:此时孙膑却是____。

生:胸有成竹。

师:可见,就在这之前,孙膑已经想好了对策,因为他那双慧眼已经看出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生再读那句话)

师:田忌看得出来吗?齐威王看得出来吗?而孙膑却看得出来,此时,你觉得孙膑怎样?

生:孙膑非常自信。

生:我觉得孙膑非常细心,连那小小差距都看得出来。

师:孙膑真是善于观察。赛马场上是风驰电掣,这就一会儿功夫,他竟然把这细微差别,谁的马快,快多少?谁的马慢,慢多少?看得如此__。

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师:田忌认为只有换马才能取胜,齐威王呢?每次比赛都老一套,才稀里糊涂输了都不知道,才会目瞪口呆。

生:老师我有个疑问,为什么课文结束时,只写齐威王的表情,而不写田忌的呢?田忌会是啥样?

师:问得好,咱们来为作者补补白,想象一下,第二次田忌胜后会是怎样的神情?

生:他会拍拍孙膑的肩膀说:“这次取胜真是多亏老兄你呀!”

师:他当时怎样的神情?

生:满怀感激,欣喜若狂。

师:还有吗?

生:我认为田忌当时是一头雾水。他很惊讶,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赢了,他也是目瞪口呆,但不过自己赢了,还是很开心。

师:好一个高兴得“目瞪口呆”。齐威王是输得稀里糊涂,田忌是赢得稀里糊涂。此时田忌最想干什么?

生:最想去感谢孙膑。

生:最想找孙膑来问个清楚。

师:是呀!话说田忌反败为胜后,晚上,大摆酒席宴请孙膑,酬谢酬谢他,大家想象一下,饭桌上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孙膑老兄,我还是一头雾水,你能告诉我,你究竟是怎么赢的吗?

师:哪一个孙膑来告诉他?

生扮孙膑:将军呀!第一次比赛时,我就看出了你们马的细微差别,我只不过打破常规思维,想出调换顺序的办法而已。

师:还有谁来说说?

生:想事情往往要变变序,一味按照老办法来,效果不好。如果打破常规,才会出奇制胜。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当时田忌问了孙膑这样一句话,想知道吗?

生:想。

师:“孙膑老兄,你怎么就知道当时齐威王不会调换顺序,如果他调换顺序,咱们不就惨了!”

生:因为齐威王得意洋洋夸耀自己的马,他得意忘形了,不会调换顺序的。

生: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他一心想,如果再比,取胜的还是他,他打心眼不会换马。

师:哦,原来这一切,都被孙膑料定了,是呀!会观察善分析,再用高超的计谋,打破常规,才能出奇制胜。

(点评:借用学生的疑问点:第二次比赛后,田忌赢了,会是怎样的表情呢?教师巧抓课文中的空白处,激活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移情换位,激发学生情感,凸显学生个体感受,把对文本的研读引向了深入,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案例 22

通过教育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步掌握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以及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了解现今小学生和教育的现状。实习单位为xx市xx县xx镇中心校,班级为三年级二班。

1、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修改作业、批阅试题。做一个语文教师所做的事情。积极引导,认真做好工具性与人文性教育工作。

2、班主任工作

及时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处理班上日常杂务,管理好学生日常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调动学生干部处理班上各事务。

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略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及自己的刻苦努力,现能较好地上课及做好班主任工作。

初为人师,对于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性、颇具诱惑力的事情。20xx年x月xx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xx学校,开始了为期一个月二十天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的崇高和艰辛。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1、认真做好实习前期工作

首先是把自己的心态放正,因为心态决定一切是辅导员叮嘱的。学做师者就得像师者。指导老师对我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在开学典礼后指导教师介绍了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的事项。我也主动把实习班级的每个学生和学校的基本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有了这一切的统筹安排,我的实习才能进行的如此顺利。

2、名师指导按步骤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指导我的是本校的高级教师,教育前线工作者,也是一个非常负责的教师。我们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见习阶段,时间为一周。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并做好每节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交流,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教学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不断地进行反思,仔细体会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个细节,并这个细节中所蕴含的意思。因为在课堂上的每个动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这是指导教师经常强调的一句话。还经听一些竟赛课、公开课、优质课。之后与指导教师一起探讨,更多的是老师的指点。吸取他人优秀成份作为自己所用。是模仿与学习相结合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上课阶段,我的指导老师是本校的高级教师,并且是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所以她给我上的课是很多,而且给我安排的课时也是很多的,这就使得我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上讲台的次数就自然增多。一天中最多有三节课,一般都是两节课。所以就有很多交流的时间,在做得不好的地方老师也是及时地经我指出。另外在课后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本课为止,这才交到教师那里进行初审。在审查时指导老师要求我说出我的上课计划,这就练习了说课的`环节。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之后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整体规划,依教学秘书的按排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3、积极做好班主任实习工作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当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则是更辛苦的。小学生各方面都要细致如微,稍有不注意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我的工作做好。我从早上7点20就起床,早餐之后就到学校签到。每天的主要任务:一是看早读,每天早上7:50到教室督促他们打扫卫生,检查仪容仪表,红领巾的佩戴,督促他们认真早读。二是在上课时间进行巡堂,检查上课情况,如有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下课及时找他谈话,正确引导。三是第六节课后为课外活动,我要辅导个别学生,给个别学生作思想工作。在这过程中,我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喊苦不喊累,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全校大扫除、红领巾检查、“红歌传唱”等活动。

经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情况有了改善,我与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 得与失都在我的心里很清楚,做到下一次少犯错误。在反省自的同时,也要向他人学习。我多去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不放过每一次到讲课比赛现场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亲临片区赛的现场,从那里我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从他人身上学到了不少的能力,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

虽说我的实习生活已结束,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有信心做好教育工作。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23

教学目标:

1、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明确孙膑取胜的直接原因。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尝试发现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出示投影)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自学发现问题

学生独立自学,独立发现问题。

学生质疑: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从不同角度充分质疑。

3、自学探究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出示投影)

A.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田忌为什么输了?

B.第二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田忌为什么赢了?

C.想一想孙膑是怎样想出这个比赛方法,使田忌取胜的?

围绕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朗读中,利用工具书、资料自学课文。可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教师充当顾问。

二、引导探究。

1、发言比较

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梳理课文内容。

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

指生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发言: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两句话:

1、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2、孙膑怎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田忌取胜?

生发言:还是原来的马,只要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3、赛马的方案共有多少种,为什么说孙膑的方案是的?(引导学生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设计赛马方案。

小结: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孙膑的确足智多谋。

4、导探究

A、指生读第一段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扫兴”“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B、指生读第二段

课文怎样描写田忌、孙膑、齐威王的心理?

指导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挖苦、讥讽、胸有成竹等词的意思。

C、指生读第三段

第二场齐威王有哪些表现?(有点心慌了,目瞪口呆)

为什么第一场不先写齐威王的表现?

他会有什么表现呢?

D、指生读第四段

为什么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E、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5、理小结

孙膑是怎样想出这样高明的对策的?(认真观察、结合分析)

6、力测验(选做题,出示投影)

“只要调整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如果你是谦虚的齐威王,当你发现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自己的上等马时,你会怎样调整,为什么?

7、结,布置课外作业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案例 24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牛羊怎么样? 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2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科学的思想启蒙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读题。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齐

第一次

第二次

3.出示问题:第一次赛马和第二次赛马是如何进行的?结果怎样?赛后齐威王和田忌反映如何?

4.学生自学一、三段。

5.学生画图表示:第一次赛马和第二次赛马是如何进行的?

6.第二场比赛应该是非常激烈、非常精彩的,可惜在古代根本没有电视,假如这场比赛在今天进行,中央电视台要进行现场直播,谁来当一名解说员?(请一学生当解说员,两名学生演示。)

7.田忌、齐威王在两次比赛后的表情各是怎样?

板书:败垂头丧气胜得意洋洋

胜败目瞪口呆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田忌转败为胜?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二)学习第四段

1.出示这句话。

“只……就……”说明这个转败为胜的办法怎样?

(很简单,没费多大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了。)

2.根据这句话设疑:为什么只调换一下顺序就能转败为胜?这个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为什么他能想出这个办法呢?为什么齐威王不能想到这种方法?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田忌能转败为胜,从中谁起了作用?

板书:孙膑献策

导语 :现在我们重点学习第二段,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1.孙膑想出调换马的顺序是胡乱想出来的吗?有根据的吗?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出示: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

理解:“快不了多少”

3.出示句1。读了这两句话,你知道些什么?

(两个句子虽然都说明齐威王的马强,但句2观察得更仔细,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而得出来的。)

5.从这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的人、仔细分析、认真思考)

6.其实齐威王输给田忌是因为他?(骄傲自满、自视过高、轻敌)

板书:骄傲

7.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

8.这段课文中有一些词语是需要我们理解的。

9.出示:田忌(疑惑)

孙膑(胸有成竹)

齐威王(得意洋洋)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老师这些词的意思。能读出感情、语气说明你已经理解了。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齐读。

(四)比较句子。

导语 :由于孙膑的足智多谋,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想出调换马出场的顺序。

1.出示三句话: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2.(1)(2)句话与(3)句话有联系。(可用关联词表示)

(五)总结课文: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也象孙膑那样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布置作业 :帮齐威王想想办法如何战胜田忌?(如何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板书设计 :

田齐 齐威王

第一次 败 垂头丧气(扫兴) 胜 得意洋洋(夸耀)

第二次 胜 败 目瞪口呆

◆[2003年5月17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 26

《不会叫的狗》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 讨厌 批评 来访 搞不清 刀叉 压根儿 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能像作者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不会叫的狗

小公鸡 同情

小狐狸 嘲笑

杜鹃  怜悯 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7

教材分析

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有关文明礼貌方面的录像、实物投影、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你都收集到了哪些文明用语?这些用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文明礼貌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同学们朝夕相处,你们之间一定发生过录像中的事吧!陈刚和陆叶之间就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识字、读书好方法,互帮互学。

3、集体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三、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组内交流。

2、再读课文,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组内汇总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解决。

4、班内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有意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⑴陈刚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怎样?

⑵讨论: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投影出示两个句子:①“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说。②“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句子的不同。)

⑶认真读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当时“我”的心情。

⑷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及心理活动?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我”的紧张、害怕的心情来。

6、全班集体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7、教师小结: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文中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在同学们之间发生,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以前,在你身上一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吧!如果有,请你用“对不起了,朋友……”,勇敢地向你的朋友说声“对不起”吧!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案例 28

转眼间,我走上教师岗位已近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担任一(2)班的班主任兼语文任课老师。在这初为人师的一年里,我逐渐适应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融入了方洲小学这个集体的大家庭中,从中感悟到了师风师德的重要,体会到了做教师的滋味,更懂得了教师的责任,同时也促使我无论是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还是专业水平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最后,也顺利地完成了见习期的工作。现将我本年度的工作做一个简单汇报:

一、师德表现

作为一名新上岗教师,我时刻提醒着自己身份的转变。因此,在上岗以来,我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勇于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在这一年中,我不迟到,不早退,也没有请过一天假,工作中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我始终谨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

二、教育教学情况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指导教师和教导处领导的指导下,我注重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掌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课后还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这一年中总共开设了5节公开课,均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

3、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特别是我尽力做好了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其中两位学生,都在这一年中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明显改善。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特长发展,曾辅导学生在书法、征文比赛中获奖。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指导教师和备课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的上下两个学期听课总数都为三十多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不仅如此,还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市级区级的教学活动都有参与。

5.教学质量有保障。在我任教本班语文课一年来,班级学生在每一次教学质量调研中的表现都能稳中有升,后进生的比例也在逐渐变小。

三、班主任工作情况

班主任工作是细小琐碎的,初任班主任的我在班主任工作的道路上,拼命学习着、尝试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努力改进着自己的工作:

首先,我在开学初就制定切实有效的班规,培养班委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早课、课间谈话和班会课,了解班级情况和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和解决问题。其次,还注意关怀后进生、行为偏差生。对于他们,我拿出了极大的耐心,通过家访和谈话等形式逐步使他们有所转变。再者,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头,因此,常规管理我也常抓不懈,及时教育学生规范日常行为。另外,我平时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等各种手段,排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除此以外,组织学生参与各样的活动也是班主任分内之事,活动期间,我便密切关注学校的各项安排,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好活动。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在今年还参加了“中国小学教育学······研修班”,从中获益不少。

现在我班班级情况稳定,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互帮互助,在各项活动中表现较佳,在这一年中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如·······比赛三等奖等。相信我班已经逐步在向着一个既有着严格的制度,又充满团结向上风气的集体靠拢。

当然,在一年的工作中,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我都觉得自己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够严格;与家长间的沟通缺乏有效的方法;缺乏班级管理的技巧和艺术;花在教科研上的功夫不够,因此教科研成果较少等。

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我会以这一年为契机,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以后的路。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 29

《搭船的鸟》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30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你们真有礼貌。大家喜欢课外阅读吗?

生:喜欢!

师:喜欢读哪一类的书?为什么?

生:我喜欢读笑话,因为读了之后能让人开心地笑。

生:我喜欢读童话,因为里面有很多神奇而美丽的故事。

生:……

师:同学们,书是知识的宝库。读书就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今天咱们再来读一个历史故事,认识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有兴趣吗?那咱们就开始上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师:知道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著名军事家是谁吗?

生:知道,是孙膑。

师: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对于孙膑,你有了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早年曾和庞涓一起跟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魏国的将军,怕孙膑的才能会超过自己,便用计将孙膑骗至魏国,并施以膑刑,故有孙膑之称。后来孙膑当上了齐国的军师,协助齐国大将田忌大破魏军于桂陵、马陵,将庞涓置于死地。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2:孙膑还留下一部兵法著作《孙膑兵法》,只不过后来失传了。直到1972年,在我们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它的残本。

师:那么,孙膑的才能是怎么被齐威王发现并当上军师的呢?这还得从一次赛马说起。究竟怎么一回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这个赛马故事。(师板书课题并提醒学生注意:“忌”的上部分是个“己”不要写成“已”)

师:课前预习过课文了吗?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孙膑很聪明。

师:你从课文哪些内容中体会到孙膑很聪明?

生:当田忌输了第一次比赛后,是孙膑帮他想出了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一取胜的方法。

师:很好!还有哪些同学想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看来,很多同学对课文内容还了解地不够。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已经读完了,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生1:我读懂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第一次比赛输了,第二次比赛赢了。

生2:我读懂了第一次比赛的时候,他们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三场比赛下来,田忌全输了。

师:你读懂了第一次比赛的情况,很好!

生3:我读懂了第二次比赛的时候,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一场,然后让田忌用上等马对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赢了一场,最后,田忌用中等马对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一场,这样赢两场输一场,田忌反败为胜。

师:你读懂了第二次比赛的情况,很好!同学们读懂了这么多内容,真不错,如果能把这些内容说得再有条理些就更好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课文先写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第一次比赛输了;接着写了孙膑让田忌再与齐威王赛一次,田忌同意了;最后写孙膑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结果转败为胜。(师在生的回答过程中板书)

师:大家互相帮助,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几位小老师还特别称职。通过交流,大家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在这时标出来。其他同学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么简单的办法为什么田忌和齐威王都想不出来呢?

师:哪位小老师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因为田忌第一次比赛三场全输了,他已经失去了比赛的信心,所以他根本不去想什么办法。

师: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我是从 “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这句话中的“扫兴”和“垂头丧气”两个词中体会到田忌已经失去了比赛的信心的。

师:能给大家做做“垂头丧气”的样子吗?大家找到这句话了吗?一起读读,读出田忌当时的心情。(齐读)那齐威王为什么想不到这个办法?你能接着回答吗?

生:我觉得齐威王他的马本来就比田忌的强,而且第一次比赛他是大获全胜,他觉得再比也一定能赢。所以他根本不用去想什么办法。

师:对,很有道理,能说说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生:我从“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和“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这两个句子中体会到的。

师:这位同学不但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还教给了我们一个读书方法,那就是,抓住课文的语句来体会人物的心理。咱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体会齐威王当时的心理。(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评析: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师:谁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这么好的办法,孙膑是怎么想出来的?

师:是啊,孙膑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值得探究,我们再把这个问题标在这里。还有其它问题吗?没有了,好。同学们刚才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另一个是:孙膑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还得干什么?

生:读书。

师:对!同学们,思考有难度的问题最好是默读,静下心来,边读边想,遇到重点句子要划下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感悟。听明白了吗?那就边读边想边划吧!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师:你画出了哪个句子?

生:“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师:也画出了这个句子的同学请举手。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这个句子,(出示该句)大家从这个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师:“快不了多少”也就是说——

生:快得不多,只快一点儿。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把这个意思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师:读懂了这一点,联系第二次比赛,你知道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生:正因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所以第二次比赛时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后,田忌的上等马才能赢得了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才能赢得了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赢两场就可以转败为胜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有些同学还不明白,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场比赛。(出示课件)这就是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它们已经做好了随时迎战的准备,就等着有人来指挥呢!老师想请两位同学上来边演示边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两次赛马的经过。怎么样?能行吗?没有把握就再读读两次比赛的内容。(生读)谁来演示?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双方马的实力的差距。(生演示第一场比赛)你发现了什么?(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但强不了多少)(演示第二次比赛)同学们看明白了吗?在双方马的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我们刚才通过抓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还是用这个方法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是谁说的,从中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正因为孙膑通过认真观察第一次比赛的情况,发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才想到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使田忌在第二次比赛中转败为胜。

师:是不是随便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都能转败为胜?大家想一想,除了孙膑想到的这个顺序,你还有没有其它的顺序,能让田忌转败为胜。

(有些同学说“有”大部分同学说没有)

师:认为有的同学请上来试一试你想到的顺序。我们来看看结果怎么样?(生试但结果都是输)只有孙膑想到的这个顺序能胜。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孙膑真是足智多谋呀!

生:孙膑不但善于观察,还善于动脑分析,所以他才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师:说得真好!(板书  观察  分析)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相信再读书,大家一定能读得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那一部分读一读,如果喜欢读对话可以几个人练习分角色朗读。待会儿,咱们看哪位同学能给在坐的老师们一个惊喜!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那现在谁愿意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他们读的时候我们干什么?

生:认真听。

师:对,我们要认真听,他们读得好不好,好,好在哪里?如果还不够好,那你该向他们提点什么建议?

(一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其中个别语句的语气还不到位)

师: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通过刚才的评价交流,相信大家再读一定能读得更好,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我们就读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咱们下节课再来读,好不好?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认真读书,积极动脑,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老师觉得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看看还有没有疑问?想一想,从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师:同学们,《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有关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课外再有搜集这样的小故事读一读,相信你一定会受益非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