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
知识与技能:
1、掌握7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3、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培养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助工具书、活积累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2、运用以读代讲、以演促读、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字词掌握。
2、抓住事情的经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示课题)
3、解题。
之:的道:规律自然之道:
自学汇报,检查学习成果。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1)字:一类字认读——难记的字分析。
(2)词:
A:两字词语: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B:四字词语:
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你的好朋友来配合你表演。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二篇精读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下面我将从教材理解、教学达标情况、教法运用情况、学生活动情况、课堂结构实施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内容、情思上富有儿童趣味,而在构思、语言上表现得十分精巧的散文。显然,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用心为儿童写作的成年人。文章以儿童的视角,通过描写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美景,以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将落叶想象成“金色的巴掌”,充满童真童趣,饱含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细腻、想象丰富,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是值得关注的训练点。
围绕单元训练要素,结合教材编写意图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达成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了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2、聚焦文中词语、句子,通过不同形式、多角度的朗读,体会到水泥道的美,从而体会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熟读才能成诵,本节课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完成了第六自然段的背诵,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
3、通过感受比喻句的妙用,为小练笔提供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重难点的突破,离不开高效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朗读、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手段。在理解词语意思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比如“明朗”一词,学生直接用近义词就可以理解。“熨帖”这个词语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新鲜。我教给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直接把上下文相关的句子标注出来,只需要孩子读出来即可。这就好比在孩子刚刚学走路时,我们会扶着,尽量降低学步的难度以克服孩子恐惧的心理。
我们都知道学习一种语言,不是从规则学起,而应从语感入手。聚焦关键词、联系实际,入景入情入文,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定会“情动而辞发”。在指导朗读时,我力求回归生活世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学生有个性的表达,才能充分展示智慧潜能,做到知识与生活相融合。体会水泥道的美,学生抓住的关键词不同,感悟到的美也不同。学生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活动中理解语文。同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将优美的文字转化为优美的画面,配上多媒体呈现的铺满落叶小路,使这种美更形象,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学生才能更深的感受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魅力。
因为有针对性的使用了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凌乱”一词时,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好的课堂,课堂结构实施非常重要。“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本节课我只研究核心的问题,做到重点处抓实抓透,让孩子们每一节课都有所得,并且铭记在心。首先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合着多媒体淅淅沥沥的雨声将学生带进课堂。接着带领学生整体回顾文本。在品析文本时,是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设置为发现美——-描述美——-赞叹美。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景色美在回到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后让学生得出美是要靠细致观察,富于美的想象才能实现,为学生写日子做好铺垫。无痕中渗透语用与人文教育。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重要,也是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 过多的讲解分析,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什么?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 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 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什么?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 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板书设计
色彩美
灵动美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作者是的儿童文学家张秋生先生。从课文中知道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的、用心为儿童写作的作家。这是一篇内容、情思上富有儿童趣味,而在构思、语言上表现得十分精巧和熟练的散文。
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秋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本文在表达上独具特色:首先,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事物特点,形神兼备,巧妙灵动。其次,在选材和写作视角上更是独具匠心:作者抓住秋雨过后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这一典型景观,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选材独特,堪称美文佳作。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去感受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爱之情。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水泥道的变化,描写了雨后水泥道的变化,特别是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尽力做到用微笑来面对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设计说明:
课文用一个小孩的眼睛去发现梧桐叶落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美景,体现了孩的天真烂漫。
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小作者观察到的每一个景点,体会比喻句的妙用,感受到小作者的观察细致,想象丰富。
学前准备
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
2.自学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精读感悟
(用时:10分钟)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的每个景点。
2.理解词语:明朗、亮晶晶、湿漉漉、熨帖、凌乱。
3.欣赏文中的比喻句。
4.根据课文内容释题。
1)作者观察了明朗的天空、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亮晶晶的水洼、金黄的叶。
2)联系课文内容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4)“金色巴掌”指梧桐树的叶,课题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6.仿写词语。
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
7.仿写比喻句。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美句(用时:20分钟)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美景的句,用“”画出作者高兴的句。
(学生读后,课件相应出示)
2.欣赏、体会这些句中的美。
1.美景:
(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一掉下来,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2.高兴:
(1)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8.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水洼
()的地毯
()的巴掌
()的天空
()地走着
()地歌唱
三、总结仿写(用时:10分钟)
1.多美的水泥道啊,你们喜欢吗?
2.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小练笔:用几句话写下你上学或放学看到的景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文的小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语言也很优美。教学中,我注重对重点句的理解、感悟,先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优美,再去想象欣赏美丽的图案,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片段
◆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重点)?
师:一条普通的水泥道,作者却认为它很美丽,你能感受到这种美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交流)
生1:我认为水泥道很美,水泥道的小水洼都映出小小的蓝天了,蓝天都铺在水泥道上,不美吗?
生2:水泥道的美在于梧桐树叶的装饰,金色的树叶落满地面,这种图案很美。
生3:我从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一句是把梧桐树叶比作我们的手掌,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掌看看,美吗?一句是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真美啊!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你们读书很认真,还有吗?
生:梧桐树叶落在水泥道上,是自由落下,随意地贴在地面上,虽然不规则,但这也是一种不对称的美。
师:是啊,看来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条水泥道,和作者一样,你们能找出写作者喜欢水泥道的句吗?
(生齐读倒数三、四自然段)
(板书: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由于作者的细心观察,把水泥道描绘得像一幅图,你能画下这幅画吗?
(学生画出这条美丽的水泥道)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品读文中重点句,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想象出了一条美丽的水泥道。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词语。
学前准备
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
2.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每天上学、放学走过的水泥路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概括。
2.今天,我们要欣赏到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走过的水泥路的样。
2.齐读课题。
1.用一句话概括你走过的水泥路的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凌、增、棕、靴”的读音和“铺、印、图、迟”的笔顺。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识字:
加一加识字:案、规、图
熟字加偏旁识字:
甫(铺)尼(泥)完(院)
非(排)贝(则)尺(迟)
谜语识字:三天(晶)
2.给加点字注音。
水洼()凌乱()
增添()棕色()
3.比一比组词。
洼()综()
娃()棕()
列()愉()
烈()偷()
三、熟读感知(用时:15分钟)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
4.同桌互讲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归纳字的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读拼音写词语。
shuǐnítúàn
()()
páilièɡuīzé
()()
教学反思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较多,学生随文识字,还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最后又按结构归类巩固识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