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知识积累
一、拼一拼,再组词
zǎizhēng xīng
载 挣 兴
zàizhèng xìng
二、照样子、写词语。
急急忙忙 ( ) ( ) ( ) ( )
三、选择适当的意思把序号标在括号中。
a、用鼻子嗅 b、听 c、有名气 d、消息
1、我每天晚上都要看电视新闻( )
2、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 )
3、我刚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
4、闻此言,他的脸一下子红了(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景象 地捕捉 地搜索
地呐喊 地救援 的防弹服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中国救援队的“秘密武器”
中国国际救援队初次出征就赶上了巴楚、伽师地震。他们凭借自己先进的"秘密武器"大显身手,引起了灾民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秘密武器"又被称为"八大件"。分别是:
光学声波探测仪:光学声波探测仪又称"蛇眼",是利用光反射来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于摄像仪器。救援队员将探头放入需要探测的地方后,探头可360度旋转,而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探头探测到的地方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哪怕是遇险人员被埋在瓦砾深处,利用这个光学声波探测仪,救援人员也可以及时探测到哪里还有遇险人员等待援助。
声波探测仪:声波探测仪利用声音的震动搜救遇难者,仪器的灵敏度非常高,只要幸存者发出微小的声音,声波探测仪都可以探测到。所以即便是被埋在瓦砾中的遇险者已经不能说话,但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弱的声响,声波探测仪都能够及时捕捉到。
红外线探测仪:夜晚照明不足是影响救援工作及时展开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赢得更多的救援时间,科学家们充分利用红外线的反射,在黑暗中靠温度来探测事故现场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搜救犬:除了仪器的应用外,救援队还应用了国际上普遍认为搜救效果最好的搜救犬。据救援队副主任任利生介绍,国际救援队共有12只搜救犬,这次随行参加救援的有6只。这些搜救犬是由德国牧羊犬、英国拉布拉多犬和比利时牧羊犬组成。这些搜救犬可以连续工作一天不休息。
气袋:在紧急救援队员随身携带的工具袋中,有一个不过1米见方的气袋,但它的威力却可以把楼板抬起、将钢丝顶弯。由于救援工作一般作业空间都比较狭小,因而所有营救工具都很小巧。据了解,这个小小的气袋能够顶起68吨的重物,以往救援队员们对夹在两层楼板之间的遇险者无从下手营救,现在可以用气袋将楼板顶开,将受伤者营救出来。
液压钳:紧急救援队员们随身携带的液压钳体积也不过普通钳子大小,但是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液压钳却能把倒塌房屋中交错纵横的钢筋一根根剪断,
月球灯:救援队员们还随身带有月球灯,两个月球灯就能够照亮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地方。海事卫星电话:为了保证通讯的畅通,救援队这次带来了两部海事卫星电话,此外还有步话机等通讯工具以保障救援中信息交流的顺畅。
积 累
1、找一找,填一填。
( )的时间 ( )的交流
( )的工作 ( )的因素
2、读短文,找一找,中国救援队的“秘密武器”都是什么?
感 悟
3、从中国救援队员的身上,你感受到什么?
能力拓展
你想对中国救援队的叔叔说心里话,把它写在下面吧!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是四川地震中救援队积极应战的场面,看完后,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很快就点到课题了,这个环节感觉还比较自然,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了解了救援队,之后引到中国国际救援队。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总是不能抓住主要的来概括,似乎想把整篇文章都复述下来,所以我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整堂课,我想抓住一个问题展开,文章中国际救援队队员救助行动中,哪些表现让你很感动,说说你的理由,原以为这个问题可以很好的贯穿课堂,没想到这个问题似乎仅仅是为几个优等生设计的,有些失望。课后,想想是自己在设计问题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这个问题可以这样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后,抓住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就可以了,学生不一定能答得面面俱到,我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春天让人感觉慵懒,做什么事都想慢上几个拍次。昨天晚上,终于想好了就上这个课文,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上?回顾今天的实践活动,有几点是值得思考的:
1、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展开学习,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引领。比如说:让学生找有关救援队员的动词,并能用上形容词等,这都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我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并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多角度训练,多元思考。但是,在引领学生学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遇到与设计相左的时候有点慌乱,�
2、注重拓展练习,课前搜集了一些资料,如有《海啸后的中国救援队》、《地震后的救援》等通讯类文章,一直难以取舍,后来选取了08年汶川地震的三则长短不一的通讯稿,让学生来读,训练默读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反馈情况比较好,最后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课主题“大爱无疆”,在此充满激情地朗读了课题,情感深化。觉得这一块还是比较成功的。
3、整堂课的设计朱饶围绕线索“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展开的,上课之后发现,设计的时有些茫然,把悲惨景象先给提取了出来,其实应该渗透在内部消化学习,这样的教学会更无痕些。以后会继续努力,平时能精心备课,把家常课也上出自己的味儿来。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是四川地震中救援队积极应战的`场面。这样课文内容很快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
课堂上我把讨论重点放在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上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后,我引导学生提提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疑问产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提出了一些问题:①中国国际救援队靠的只是他们的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来救援的吗?②我从电视报道里看到,救援队员都会拿着一些救援工具开展救援工作,我想知道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哪些救援武器?③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除了书上提到的,还参加过哪些救援任务?我借机告诉中国国际救援队确实还有他的“八大秘密武器”,鼓励他们课后去查阅有关的资料,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引领学生作深入地探究学习。
课后提问可以补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整体地看问题。学生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有问题都可以提出,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质疑的途径,又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这时的提问一般经过深思熟虑,能较准确地指出问题的关键。
通过这样的拓宽导创,打破了盲从迷信书本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突破了常规和经验的禁锢,拓宽了学生多向思维的空间,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个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实施认真、忘我成功的救援经过。这是一篇由通讯报道改写的文章,所以文章一开始我便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来弄明白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实经过,诵读感悟,来升华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叹之情。最后以我最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的话结束全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感情,不足之处是作为略读课文,自己对学生还是扶的太多,放的太少。学习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做为教师要给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失败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有一个成功的学习硕果。
【教材说明】
本文是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得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待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清洁、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
本课课文学习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默读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具准备】词卡,字卡,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
2、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3、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4、在清楚课文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5、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可以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增加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
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4、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四、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的帮助。
【教学重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图)请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介绍相关知识,了解背景。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段读,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来说?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想“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说自己的感受。
2、谁想说?
第二段:救灾速度快。
第三段:不怕牺牲。
第四段:技术高超。
3、作为一个中国人,看着这一切,你最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
1、看一看,想一想本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倒叙、先果后因、首尾呼应)
2、通讯的基本情况。
五、作业
找一篇通讯,说一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学习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提示课题
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课题: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
3、师: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吗?就请继续阅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练习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
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不行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不最喜欢的地方。
2、展示: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中国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速度快
不怕危险 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过程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自主探究,交流收获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4.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朗读复述,积累语言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2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3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4在清楚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5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可以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增加对这一组织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