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这里是细致的小编小月月为大家分享的12篇《菩萨兵》,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教材分析
【题解】
接触这个标题就让人产生一种新奇感,我们听说过步兵、炮兵,还没有听说过菩萨兵的。菩萨在佛教中本来是指达到自觉(自身得到解脱)、觉他(使众生得到解脱)两项佛教修行果位者,人们一般也称所崇拜的庙宇里的佛像为菩萨,菩萨给人的感觉是慈祥的,关心和帮助他人的。难道这篇课文写的就是这样一支神兵吗?这给人留下一个悬念。
看了课文我们知道,标题中的菩萨兵其实是朱德总司令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那么,藏族同胞为什么要称他们是菩萨兵呢?这是与藏族同胞的信仰有关系的。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由青藏高原土著与西部古羌人、吐谷浑等氏族、部族融合而成,现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大部,四川、甘肃、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藏族同胞信仰藏传佛教,即“喇嘛教”,也称“西藏佛教”。“喇嘛”为藏语“上师”之意。公元13世纪,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扶持,上层喇嘛开始掌握政权,此后逐渐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长期生活在这种体制下的藏族同胞,对菩萨是非常尊敬和崇拜的,如果一支部队被称为菩萨兵肯定是一种无尚的光荣。那么,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才得到了如此高的荣誉呢?还是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课文吧。
【结构分析】
本文记叙了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为了争取藏族同胞,朱德总司令带领大家为藏族同胞进行春耕,从而赢得了藏族同胞的理解和信任,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关心人民利益,
全文九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五自然段),藏胞躲红军,红军找藏胞。红军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准备休整一下,没想到藏族同胞却“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朱德总司令派人到山里去找,结果藏族同胞一见红军就跑,有人埋怨藏族同胞,而朱德总司令却说“这也怨不得他们”。课文的这一部分交代了由于藏族同胞对红军的不理解而产生矛盾冲突,而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关键在红军。
第二部分(第六~九自然段),红军帮助藏胞,藏胞感激红军。朱德总司令知道,光用语言是不能够让藏族同胞消除误解的,要让藏族同胞真正认识到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就必须拿出行动来。于是,朱德总司令发动大家并且自己带头为藏族同胞进行春耕。藏族同胞看到了红军的所作所为,终于认识到红军不是坏人而是好人,不是一般的好人,是和他们心目中菩萨一样的最好、最亲的人。
综观全文,写藏族同胞的变化是遵循着这样的线索,即从躲红军到悄悄地回来见红军、感激红军;写红军对藏族同胞的争取展示出这样的过程,即从寻找(口头上的说服)到春耕(行动上的证明)。这样的结构方式便于充分显示子弟兵与人民之间亲如一家的关系。
【字词推敲】
“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急坏”指不是一般的急,而是非常着急。朱德总司 这就反映出朱德总司令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统帅,是时时处处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因为他明白,得不到人民理解和支持的部队,是不可能打败敌人取得胜利的。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带领”说明朱德总司令不是光说不干,而是身先士卒,带头为藏族同胞进行春耕。“热火朝天”说明劳动的场面很热烈,士兵们在朱德总司令的带领下干劲十足,同时也表明,红军是真正把藏族同胞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才会有这样的干劲。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悄悄”一方面说明藏族同胞得知红军帮助他们春耕的消息,将信将疑,所以他们要“悄悄”地、不惊动红军地回来看看;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与过去躲红军不同了,那时他们心里害怕,慌慌张张的,而现在红军来了这么长的时间并没有打扰他们,“悄悄”表明藏族同胞回来时心里很平静。
教学思路
【设计说明】
本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的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虽然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故事却生动感人。所以,教学设计拟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感情。
课文是将故事放在长征这一大背景下来写的,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一些情况,比如,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途中他们经历了哪些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等等。还可以适当介绍朱德总司令的有关情况,他是如何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他是如何带领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的,等等。通过介绍,使学生对红军产生怀念之情,敬仰之心,进而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不
2、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感情。
这篇课文重点刻画了朱德总司令的形象,朱德总司令的思想、情感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体会到朱德总司令在不同的场合所说的话中表达的特定的思想和情感,这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设身处地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朱德总司
在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就课文对朱德总司令的刻画设计一些问题,也可以广泛发动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应该围绕课文。要研究课文中的细节,要把问题往深处引,以使大家能够真正理解朱德这样。位红军将领中的典型,进而对整个中国工农红军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思路提要】
教学思路应该依托课文的思路,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教学的思路完全等同于课文的结构,即总要按照课文的先后次序去组织教学。教学思路是开放的,也是灵活多样的。本文的题目是“菩萨兵”,而这个题目源于课文最后藏族同胞的一句话,我们不妨从这一句话入手,进入教学过程,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逆入法。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
能够自主交流,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人物,引出新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朱德吗?今天让我们走进他带的红军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以回忆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了“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坎上。” 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更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组检查
1师:大家都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请打开学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检查。
2.小组活动。
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小组位置,组长迅速明确第一个被检查的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组织。
3.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习惯于小组合作,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向同学展示自己,注重一些小组合作时学生积极参与度的提升,对学生的小组,组长不是指挥者,而是领队员,进行有序检查。例如在小组检查读书情况是,遇到对于读错课文的,要等一句话读完,再有其他组员有序发表意见。】
三、交流展示
1.词语关
师:请同学们,把书合上。离开书本,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藏胞 地区 一段时间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种 同胞 怨恨 糟蹋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 平平展展
①开火车读
②放到句子中读
③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师:大家读得很正确,但没有读出词语的特有味道,想读出味道,让我们放到课文中读读。
2.句子关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 )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2)“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 )了呢?得( )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 )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 )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 )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4)“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①发自内心赞美的语气②无可奈何的语气③关切的语气④命令号召的语气)
先给加点字注音,再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用你选择的语气读读。同桌互相欣赏。
3.课文关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展示,不能够只是关注优生,安排不同层次的朗读,也就是针对后进生的课堂策略的尝试,应该量体裁衣,在建立一个进步的阶梯同时,又给后今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最大范围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4.生字关
1.重点指导“藏”和“播”。
2.学习多音字“挨” 。
【设计意图:字是人的门面,要树立认真写字的好习惯。在范写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总结钩要出锋快,撇要有尖脚,捺要有平脚。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半包围要把中心稳。上下结构要紧凑。】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拿起书,跟老师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读课文,感受菩萨兵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景自现。提出多多读课文,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让学生自己在脑中放着有关菩萨兵的电影。】
五、作业
完成过关窗口。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揭题导入
1.回忆《朱德的扁担》,谈谈对朱德的认识
2.揭题
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
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
5.再读课题
二、探究体悟
(一)躲红军
1.反动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
2.师穿插介绍红军
3.(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导朗读
4.朱德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5.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
(二)找藏胞
1.(ppt)指名读
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
3.对比:要是反动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
(三)抢春耕
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
(1)指名读并说原因
(2)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3)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4)指导朗读
(5)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
(6)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7)对比: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
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1)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
(2)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
(3)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四)夸红军
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
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1)组内练说
(2)班内交流
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
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解放军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2.看图感受: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读题)
板书设计:
7.菩萨兵
找藏胞 躲红军
抢春耕 夸红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故事生动感人。但本课内容距离学生年代较远,缺乏认知体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体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呢?
我决定抓住插图,品尝头尾。以红军和反动军队的对比作为主线,重点研读朱德司令的三段话。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逆入法教学,轻松地解决了疑问,学生很轻松地就答出文中所说的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红军和朱德司令。在接下来的精读环节中,我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思想感情。先带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通过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反动军队会去找藏胞吗?”让红军的形象在立即学生心中高大起来。在做了铺垫之后,放手让学生学习朱总司令另外两段话,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其中,我不失时宜地穿插介绍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让学生对红军产生敬仰之情。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练说,消除误会,真正感受到红军和百姓之间亲如一家的关系。最后,通过图片赏析,将目光拉回今天,学生们深受感动,各抒己见,更有同学情不自禁说出“我长大后也要做个保卫祖国的解放军”的宣言。
不足的是我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师语言的组织引导上,希望每个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凑,不露痕迹,殊不知,这样的课堂看似一气呵成,实际上教师的“牵”的痕迹反而显得更重。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低段课堂,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放手充分地让他们去读,去悟,不要限制他们的思路,只让他们说“半句话”。另外,在处理“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一句时,我还是挖掘得不够深,课堂上只通过自己的口让学生理解,而没有让学生充分阅读,体会,因此不够透彻,若再处理得细腻深入些就更好了。
《菩萨兵》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一:
(过渡)师:这时候,翻译提出去找他们。可结果呢?
学生齐读翻译的话。
理解“乌云”。师:这里的乌云,真的是指天上的乌云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前后联系理解。)
生:不是天上的乌云,是指反动军队。
引导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说话。师:你在电视里、电影里看到过反动军队是怎样糟蹋老百姓的吗?
生1:他们对百姓想杀就杀,根本不把百姓当人看。
生2:反动军队把老百姓的家都烧了,使百姓无家可归。
生3:他们看到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抢,甚至连一只老母鸡都不放过。
师:是呀,反动军队不把百姓当人看,对他们实施了“杀、烧、抢、掠”(板书),藏胞见了他们,能不闻风丧胆吗?
教学片断二:
教学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1、师:看图上,这群悄悄回来的藏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奶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个可爱的小孩子……你看到这干干净净的院子,这平平展展的土地,你会对身边的家人说些什么?或对朱德、红军说些什么?用一、二句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交流。教师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
师:请问这位藏胞的小伙子,你当时看到红军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事,你说了什么?
生1:红军同志,你看我长得还算结实吧,求你们让我也参加你们的队伍,让我也能为百姓做点事吧!
师:你是藏胞的小朋友吧,你又说了什么?
生2:红军叔叔,你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就像是我的亲人,我谢谢你们。
师:藏胞的老爷爷在哪里?哦,是你,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3:红军同志,我老汉活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没看见过像菩萨一样的兵哪!朱德同志,我老汉向您跪下了!谢谢你们哪!
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支撑,也为生活化教学的探索注入了活力。在以上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教学时,把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潜力得到发展。那么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在哪?我觉得可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探讨。
一、“生活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学习与生活的脱离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在以上的第一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电视、电影中的所见所闻,再谈反动军队是如何糟蹋老百姓的,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切都源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建立,因为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二、“生活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就是语言表达,有的侧重于形象描述,有的擅长于逻辑分析,有的个性鲜明,有的平易随和。这就是优势智力领域的差异。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的表现,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21世纪需要各种各样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只是需要杰出的个人。因此,“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生活化教学既然能尽可能多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那么在活动中不同的个体就可以有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如在以上的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创设的写话教学环节,让“语言天才”和“表演天才”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对此,生活化教学正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创设了一个“藏胞看到干干净净的院落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说话的”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学生把自己定位成藏胞的小孩子、姑娘、老爷爷等等,说话的语气,表演的神态,活灵活现。特别是那位藏胞的老爷爷,“红军同志,我老汉活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没看见过像菩萨一样的兵哪!朱德同志,我老汉向您跪下了!谢谢你们哪!”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里,深刻地领悟了“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在这样 的情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7《菩萨兵》课后反思
在还没有上《菩萨兵》这课前,我真有点儿担心,因为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且课前也布置学生找一些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在教学《菩萨兵》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的教学:
一、注意背景的补充
上课前,为学生补充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学生很难体会“军队”的概念,也不能理解“鱼水深情”的含义。在课堂上,我简述红军长征背景,补充这段资料,让学生知道红军为什么会到藏族地区,也能体会历程的艰辛,对理解“休整”一词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意重点语句的教学
师:为了抓紧春耕的时间,第二天,在帮助藏胞春耕的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我们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地种好,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自由读一读朱总司令的话,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这篇课文中,朱德总司令说:“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是课文的重点理解内容,学生理解了这句话,对于理解课文主题,理解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这一教学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句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红军为藏族同胞春耕,自然要播种,种子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说的是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另一层意思是说红军在藏民居住区的所作所为,红军爱民的形象会像种子一样,播撒在藏族同胞的心里,从而会得到藏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的。绝大多数学生理解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没有费力,但在理解更深一层意思的时候有点卡壳的现象。一开始的时候,我有点着急,课文讲到这里,学生对文本应该是很熟悉了,理解出深一层的意思应该很自然啊。我又一想,这些还都是些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先将这个“难点”暂时“丢在一边”。在孩子们体会到藏胞的态度转变,通过表演走进了藏胞心里之后,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造句的处理要灵活
“尽心尽力”是要造句的,我在之前进行了铺垫,问学生:“你们在做什么事会尽心尽力或者什么情况下应该尽心尽力”,用谈心的方法教学,如果学生能够答上来,那么造句也会水到渠成了。
《菩萨兵》教学反思
“菩萨兵”这篇长征小故事,在上之前,我思考:这个故事想教给什么? 并决定从朱德的“两急”为突破口而展开教学。
朱德的“两急”为:一急藏胞在山里怎么受得了?,二急耽误了春耕怎么办?抓住 “急坏了,怎么受得了” “赶紧、尽心尽力” 等关键词语,体会朱德总司令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充分体现了朱总司令对藏民的关爱,并把藏胞当成亲人看待。
本篇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体会军民鱼水情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先是红军“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头去思考“红军到藏区来干什么的?”,从文中内容得出:他们是准备修整一段时间的。为什么要修整呢?从这里引出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危难和艰辛,体会红军在这样艰苦劳累的情况下没顾上片刻的喘息就投入到繁重的劳动当中,并把藏民的“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面对这样的情竟,面对这样的军队,藏民们发自内心地说出了那句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落脚点只放在朱总司令上,从这句话的理解中,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不是单单歌颂朱总司令的,而是歌颂朱总司令这支队伍的。
这篇文章以《菩萨兵》为题,此时,因为有了以上环节的铺垫,师再来解释“菩萨”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菩萨”一词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信仰,“菩萨”是佛教用语,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这也是菩萨一词的本义。而在这一课中其意思还有着“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而藏民们称朱德为菩萨一样的司令,称红军为菩萨一样的军队,那是藏民对红军最高的赞誉啊!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地体会藏民的心情,这时抓住“几时见过”这句话,追问学生:“那他们原来见过的是怎样的军队呢?”,孩子们从平日的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经验,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出“烧杀抢掠、强盗一样的军队”的画面,真正理解藏民们真是“吃尽了反动派军的苦头”,这样的对比,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引导,也让学生理解了军民鱼水情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这篇文章传递的信息非常多,仅仅靠课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里的未知数太多了,因此,用这一课引领学生读读长征方面的书,还是可行的。学生如果能主动去读了,长征就不会那么抽象了!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时遇到了难处,对于省略号,大多数学生很难理解这里到底省略了什么,虽然有个别同学说出了我心中的答案(红军在藏族同胞心目中的影响,就想植物的生长,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永远长存,不会消失。),但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同学都理解了。怎样要让学生自然地理解这样的句子,我想,还应该自然引导,随机点拨,切不可生拉硬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理解“热火朝天”、“尽心尽力”等词语并用它们造句。
3、能用“尽心尽力”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ppt课件。2、学生自学生字词,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3、师:“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4、师: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
5、生:a:红军; b:朱德领导的红军。
6、师:朱德领导的兵为什么会被称为菩萨兵呢?请大家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处理思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初读感知:(教师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提问:1、藏胞为何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2、课文有为何用“菩萨兵”作为题目呢?
3、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谁能读一读啊?(教师相机纠正)
4、统一认识和学习本课生字词
三、精读感悟
1、简介朱德和他所领导的红军。
2、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a、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b、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朱德总司令很急(急坏了)。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2、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分角色读。
(处理思路: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揭题导入
1.回忆《朱德的扁担》,谈谈对朱德的认识
2.揭题
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
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
5.再读课题
(二)探究体悟
1.躲红军
反动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
师穿插介绍红军
(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导朗读
朱德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
2.找藏胞
(1)(PPT)指名读
(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
(3)对比:要是反动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
3.抢春耕
(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
指名读并说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指导朗读
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
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对比: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
(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
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
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4.夸红军
(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
(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组内练说
班内交流
(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
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解放军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2.看图感受: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读题)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设计理念
首先本课的课题很值得关注,首先它是重点,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它是难点,“菩萨兵”一词平日少见,也许师生均是第一次接触。读懂课文,应从读懂课题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
设计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的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虽然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故事却生动感人。所以,教学设计中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首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感情。其次,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感情。第三,围绕主线问题积极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背景。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3.“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4.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复习词句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 春耕 糊涂 怨不得 糟蹋 挨饿 露面 不饶人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 平平展展
2.指导写“藏”。
3.检查长句子朗读。
出示: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2)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4.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是复习词、句的朗读情况,一方面也为引出下面的教学而服务。】
5.生提问。
6.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出示两个问题:
(1)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朱德总司令很急,他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急坏了)?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2、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①“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怎么说?
②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③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①了解“节气”。
②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①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设计意图:阅读要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就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激活相似见闻,展开类比联想。因此,我在此处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忆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说说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苦头。相信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引导下,能真切感受到反动军队的可怕,由此能把藏胞的害怕也体会的很到位。】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①引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②在这么多耕种者中,你仿佛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红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③学生想象说话。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④朗读体会红军战士的心声。
⑤同学们,这不仅是红军战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朱总司令的真情号召呀,听!(课件播放“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
⑥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⑦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⑧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⑨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在此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藏胞激动的心情。】
⑩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通过此句体会。
①抓住“休整”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朱德和红军战士本该做些什么?现在却在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是由“长征”这一背景和朱德、红军战士本该休整一段时间这一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菩萨似的心肠。】
②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歌词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设计意图:电教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得当,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在画面、声音的渲染下,读好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③歌词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④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⑤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设计意图:对藏族人民的习俗,学生基本没有了解,因此,通过展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进一步感受藏民对朱德、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只情。】
⑥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再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四、拓展写话
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写信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板书:
菩萨兵
朱德 担心 体谅
藏民 害怕 感激
在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抓住插图、品尝头尾,通过对文本精巧的处理,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课文主线的把握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研读的目标。
《菩萨兵》一课,朱德那几句话中的深义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若停留在按部就搬的情节分析、字词理解上,那么这堂课将会上得很琐碎且费时严重,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并不理想。因此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提高这节课的课堂效率成了我思考的问题。细细读课文便发现本文虽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事,但贯穿其中的一条暗线则是在于藏胞的情感变化。而要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从神态、动作上入手。此时,我注意到了课文中的那幅插图,图上藏胞们围着朱德喜笑颜开,有种掩盖不住的感激与幸福感。于是,我决定利用这幅图作为突破口。在学生在对反动军队与红军部队有了深入了解并知道文中菩萨兵指的就是朱德带领的红军部队后,我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看懂了什么?”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的情景。我趁势把他们引回到文字中:“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两个自然段。此时,我引导学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并提问:“红军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的转变竟是如此之大呢?”由此,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也为学生真正进入文章主体而作好了铺垫。
接着,我紧扣第1自然段中,“急坏”两字,引导学生去寻找朱德在心急如焚的情况下想了什么办法来解决难题。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主体部分2—7自然段,并概括出了朱德一共想了两次办法,第一次是第2—5自然段,叫翻译去说服藏胞(没有见效);第二次是第6—7自然段,亲自带领部队用行动来感化藏胞(终于见效)。课文的主线此时已经非常清晰,学生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全文,此时,再引导他们从具体的对话中去感受人物心情已并非难事。事实上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反应也正如我的设想,一切水到渠成。通过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图便可以是个极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开头与结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当问题能提在节骨眼上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变轻松了许多,课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许多。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图便可以是个极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开头与结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当问题能提在节骨眼上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变轻松了许多,课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许多。
7 菩萨兵
一、案例
在教学《菩萨兵》的最后一部分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当藏在山上的藏民看到部队在为他们种地时,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生:他们会想,这回我们弄错了,我们遇上的是一群好兵,是为我们着想的队伍。
生:他们会说:“从来没有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生:他们会说:“赶快回家吧!好好地招待这些菩萨一样的兵……”
……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演一演,把藏民当时所想、所说、所做表演出来,演出他们的惊奇、欣喜和感激。
师:先四人小组试着演,一个同学演放哨的藏民,其余3人演躲在山上的藏民。
学生四人小组表演,气氛较为热烈。
师:好,老师请一组小朋友上台来表演,看谁演得好。
生1:(急急匆匆地走向同伴……)同胞们,我们全都搞错了,大家快出来看呀,这些兵在为我们种地,你们看,他们把我们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我们的地整治得平平展展,大家快回家吧。
生2、(走出来往下望去……)真的!我们这回遇上了好兵了,咱老百姓这回有好日子过了。
生3、4(也赶紧走出来)快,赶快回家吧。我们得好好地招待这些兵呀!
……
师:那当他们见到了朱总司令和战士时,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请你们接着表演。
生1:你们是菩萨派来的吧,我从来没见过像你们这样好的军队。快到屋里来坐一坐,喝口水歇一歇。
生2:你们不但不拿我们的东西,还帮我们种地,太谢谢你们了!这是我自己种的红枣,你们拿去尝尝吧。
生3、4:呜呜呜……大声哭了起来。
……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a:他们演得都很好,就是看不懂,好好的,怎么哭起来呢?
生3、4:我们是感动得哭。
生b:我认为感动得哭起来不应该这样大声地哭,而是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生c:我觉得他们演得不错,把藏民当时惊喜和感激都演出来了。就是还可以适当再加一些动作表演。
……
二、反思
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教学《菩萨兵》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具体体现在:
1、以演代讲。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藏民当时的所想所言,深切地体会当时藏民们的心理、神态、语言,不知不觉化解了“菩萨兵”这一难点。特别“你们是菩萨派来的吧”这一句符合人物特点的话,虽见平常,却可见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之深。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像,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诠释,通过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请学生演一演藏民见到红军会怎么做,怎么说,这就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在学生独具匠心的表演中,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尝试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体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群体功效,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帮助。在让学生演一演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试着演,既发挥了集体的功效,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一部分不善表现自己,或胆怯的学生也得到训练。
3、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表演之后,让学生评一评演得怎么样,在评的过程中再一次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进一步探究学习,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次。在愉快的评议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作者:周健 转贴自:周健blog 点击数:97
《菩萨兵》教学设计【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
作者:周健 文章出处:周健blog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菩萨兵”指谁?谁称红军为“菩萨兵”?
2、 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带着问题读读书,在书中找答案。
二、读课文 ,学习8-9自然段
1、读后回答: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因为红军的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藏民大多信奉佛教,认为菩萨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红军关爱他们,所以他们称红军为“菩萨兵”。)
2、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知道藏族同胞十分感激红军?
出示第8自然段第2句,指导读好“全都”“感激的泪水”这两个词。
从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红军对藏族同胞的关爱,使之感动。军民鱼水情深。)
3、藏族同胞激动地说------------(出示内容,指导朗读。)
司令指朱德,兵指朱德率领的红军。
4、“几时”一词说明了什么?(从没见过)正因为如此,红军刚来时,藏民是怎么做的,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说说难写字的笔顺。
4、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引入第1自然段
1、当藏民们返回家园后,看到眼前的事实,不禁赞叹道———
2、但红军刚来时,藏民是怎么做的?默读第1自然段,想想为什么?
相机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
3、藏民的不露面急坏了朱德总司令?他急什么?带问题读2—7自然段。
三、学习第2--7自然段
1、“一急”: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着急与担心)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如何解决? 理解“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2、“二急”:“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
如何解决?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理解“尽心尽力” 并造句;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不能耽搁春耕,怕来年藏民挨饿。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四、小结:
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几天后,藏民悄悄地回家了,看见了干干净净的( ),
平平整整的( ),全都( )。他们说:( )。这正是“拨开乌云见阳光,军民鱼水一家亲”呀!
五、作业《拓展练习》 (四、五)
附板书:
7 菩 萨 兵
朱德:担心 体谅
藏民:害怕 感激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