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明明要写一篇日记,他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
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
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小学数学教案《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后,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在那一时刻干什么?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中的乐趣。有学好钟表的欲望。]
四、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验算。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1、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2、师出示问题:“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3、列出算式:576÷6
4、探讨估算方法
(1)学生独立估算商是多少?
(2)组内讨论估计的过程。
5、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列出竖式。
(2)提出问题: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3)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5)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学习验算方法。
1、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
要检验商是否正确该用什么方法验算?
2、学生独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汇报,教师归纳小结: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5、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多少本?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独立计算后集体讨论计算方法。
问题(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解决问题。
6、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科书P62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比较分析法做。
(3)集体订正。
2、摘苹果游戏
(1)出示试题,贴上苹果。
846÷6156÷4364÷7432÷6389÷9872÷4
(2)摘下商是两位数的算式上的苹果
(3)算一算,集体练习,指名部分学生板演。
四、应用
1、出示教科书P62第4题,按如下过程进行思考。
(1)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2)找出题中的数学问题。
(3)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4)独立完成
2、出示教科书P62页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具
钟面、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学具
口算练习纸每人一张、自备水彩笔、剪刀、白纸、蜡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新课
(一)钟面上的秒
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秒针走5小格)
揭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数字8)这一次表示经过了几秒?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上来指一指。
3、(播放动画“60秒”)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
(1分=60秒)
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二)体会1秒
1、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先自已试一试。
3、谁来试一试?谁还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刚才哪些小朋友数得比较准,你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吗?
6、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你能做一动作来表示1秒吗?(小组讨论)
7、1秒钟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事情呢。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上一秒钟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个零件。有的电脑一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等等。
所以,你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几个1秒钟连起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啦。
(三)体会几秒
1、现在就给你30秒钟,请你测一测你的脉搏跳了多少下。
2、我们平时每天都要来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对又快,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半分钟口算比赛".比一比谁作对的题最多,我们将评出今天的"口算之星".
3、其实呀,做每一件事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就连我们在不经意间作一次深呼吸,也要花好几秒钟呢,你知道怎样是一次深呼吸吗?
做一次深呼吸,看看用了几分钟。
4、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时间吗?
请小朋友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你最拿手的事,看看你用了多少秒钟,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5、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播放视频“王丽萍”)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王丽萍荣获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你知道她夺冠的成绩吗?(1小时29分05秒)
三。总结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
四。练习
1、在()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1)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夏天我们午睡的时间是40()
(3)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在一些国际比赛中,竞争就更加激烈了。(播放视频“男子100米跑”)这是悉尼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的时间1秒钟都不到,只有0.12秒。
3、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探索并掌握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0”的乘法
让学生口答“0×5=?”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再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学生们举了许多例子,其中还提出了“0×0=0”,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
二、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解决“130×5=?”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在小组中说一说怎么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用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解决“402×3=?”
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