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更好的信息数学,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王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
(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引导梳理知识
1、在"24时记时法"中你学会哪些内容?
2、你在这一单元中哪些内容学得最好?有什么学习经验或学习中要注意的地方介绍给同学们?
二、组织复习
1、时间的转换
⑴将普通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上午6:20 上午9:30
中午12:00 下午1:40
晚上7:50 晚上11:25
⑵将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
6:40 15:40
12:00 24:00
20:40 17:30
⑶指名学生口述转换的方法。
2、P108.1
独立看图,理解图意
独立完成,组织评讲。
归纳总结。
二、课堂练习
1、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觉,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他每天的睡眠时间有多长?
2、一家快餐店5:30营业,23:00结束一天的营业,求这家快餐店每天的营业时间。
3、图书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1:30,13:30--18:00,求这家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4、一列火车7:15从南京开出,8:10到达镇江,8:21分再从镇江开往常州,你能算出这列火车从南京到镇江的运行时间和这列火车在镇江的停靠时间吗?
三、全课总结
四、完成作业
补充题目(包括时间的转换和有关时间知识的应用题)
整理与复习4
复习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复习过程:
一、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
2、 要求说出图形名称。
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书(特征,关系,各部分名称,周长计算方法)
二、周长计算方法
1、计算图形周长
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求它的周长。
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求它的周长。
长是6米,宽是3 米,求它的周长。
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课堂练习
⑴给一块边长是25厘米的正方形手帕缝制花边,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花边?合多少分米?
⑵小红沿着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操场跑了2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⑶给一块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围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⑷给一块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围篱笆,如图:
篱笆长多少米?
⑸用两个边长都是2分米的小正方形拼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⑹用两个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的小长方形拼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1、P111.10--12(完成在书上)
2、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0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____?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习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色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色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 -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色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①16-3=13(盒) 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 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习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②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③都用两步计算;④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①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习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习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____?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①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③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④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咱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的第7-9、11—12题。
教学目标:
1、复习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练习课。在上一节课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把学习内容适当的记录下来。
1、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例:30×5 200×3
怎样能又准又快地计算?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注意末尾的“0”。)
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开火车算,大家判断;
60×8 20×9 600×2 90×9
700×5 200×4 70×7 300×9
增加难度:一人出题,一人算; 口算后针对学生情况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开火车、两人分工的游戏,同学们都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来,真棒!
2、估算:你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生:忘记近似数、忘写约等号。
师:把两位数、三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
例:108×3 ≈300 303×2≈600
让学生互说估算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的有关知识,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基本练习:
1、口算。
(1) 10×4 40×6 70×8 300×4 400×5 20×4 60×7 700×3
(2)练习十五第8题
2、估算: 49×4 65×9 38×8 54×7 131×4 287×7
3、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和能力。)
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五第11题: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2、练习十五第1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设计意图: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其能力,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轻松过关。
90×6 450-80 500×8 80×6
200×6+200 200×3 2000×3 400×5
2、我能估算。
49×4 38×8 131×4 287×7
3、灵活解决问题。
曹冲称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如果我告诉大家曹冲用了8块大石头,每块石头大约有490千克左右,请问大家,这大象大约有多重呢?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进行个别指导。)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师: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口算乘法,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设计意图:注意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4、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
难点:
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方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很乐意去的地方-学校阅览室。在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说明: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又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带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摆书
1、学生细看课件的信息,领会题意。
师: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
生:阅览室有200本书, 2个4层的书架
(随着学生说的课件出示条件)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2个书架有几层?
生: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
生: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合作探究。
师: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猜猜看老师今天最想请大家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的回答展示,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总结一下有几种方法
4、汇报,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
汇报的时候说一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200÷2=100(本) (2)2×4=8(层)
100÷4=25(本) 200÷8=25(本)
(3)200÷2÷4 (4)200÷(2×4)
=100÷4 =200÷8
=25(本) =25(本)
5、汇报时提问:
(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
(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
(4)4×2是什么意思? 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6、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7、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
(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8、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 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 cm长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长+宽+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3表示什么(长+宽),为什么要乘2?【(长+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教学内容】
第五册《三角形的分类(2)》P56到5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按三角形边的长短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能根据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折叠,探索,初步体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2、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养成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形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了一点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谁能说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动手操作、以旧引新
1、三角形按角分
教师出示8三角形,请你根据角的的特征,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学生交流,媒体演示:
三角形按角分:
2、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那么三角形除了按角的特征分,还有其他分法吗?(学生猜测)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共同探究,合作交流
1、三角形按边分
把刚才7个三角形,请你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再一次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学生反馈:根据边的特征,2条边相等、3条边相等、3条边都不相等。
师:3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板:不等边三角形。
想一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度相等吗?
师:我们把三条边和三个角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称为:不等边三角形。
2、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你怎么知道这些三角形两条边相等和三条边相等的呢?
这些边和角都有各自的名称,它们叫什么呢?
自学课本: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8页,自学一下。
认识等腰三角形
媒体演示(教师不说出三角形的具体名称)
这些三角形我们称为什么呢?
(板书:等腰三角形)
(2)认识等边三角形
说说这个三角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动手折一折:发现这三条边的长短一样长,三个角也相等。
根据三角形边的特征,给它们取名字。(板书:等边三角形)
3、辨析三类三角形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刚才分出的三类图形都是通过折的方法得出,那你想想看它们中有我们刚刚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话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呢?请同学们挑选一些图形画一画,来验证一下。
师: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分别是1、3条。
4、小结并板书
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条相等 三条边相等 三条边不相等
两个角相等 三个角相等 三个角不相等
(三)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1、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媒体演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提示学生: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3、小结:边小结边出示集合圈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四)小结: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两类,即等腰三角形是一类,不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等腰三角形中包含等边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又都是轴对称图形。
(五)练一练: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想想今天学的什么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四)动手验证、深入理解
1、小组合作,用小棒搭等腰三角形。
2、同桌交流,媒体出示
既是钝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
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既是锐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
3、完成学习单
图1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图6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4、小结:根据边和角的特征,我们知道同一个三角形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