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6 找骆驼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6课,《找骆驼》。

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交待学习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

2.这节课,我们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纲的要求,学习课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正音)

2.按提纲交流:

①什么是火烧云?

②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板书:霞光、颜色、形状)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与火烧云有什么关系?

(“霞光”是火烧云的一个方面)

第1自然段: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2-3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第4-7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五、小结

课文具体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读了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可随意谈,如条理、写法等等。)

火烧云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待学习方法、任务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方面?

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了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二、指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提问:

(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 变化异常

(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

出示句子、推敲词语: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

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l)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感情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最后讲了什么?

对“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学习上面带有比喻性的表颜色的词语说一说,如“茄子紫”。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

感情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4.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

生:一匹马。

师:马的样子——一

生:……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指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总结。

①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热爱大自然)

②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归纳总结:

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

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是:讲读中总结方法,指导自学交流;引读领悟重点段落;推敲词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养成推敲词句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训练写话能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积累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后来成了著名的科学家。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出示课题。

1、师:美国有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你们知道他是谁?

2、交流(板书:爱迪生)

3、师:爱迪生是著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创造和真知灼见。他一生共有约一千多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爱迪生孵小鸡)

4、教学“孵”(字形指导,了解字义)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爱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爱迪生有没有孵出小鸡呢?你觉得爱迪生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字教学给“嘘、笃”正音。“搂”找姐妹字:楼、篓

3、交流。(爱动脑筋、爱提问题)

4、齐读第1节。

过渡:轻声读2—12节,思考:爱迪生提出了哪些问题?

说明: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一节,初步了解爱迪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并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

5、学生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6、交流找到的句子。

这是怎么回事?

联系上下文,什么事让他感到奇怪?(指名读第2节)

解决方法: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呦,窝里有10多个蛋。

(师生接读第3节1、2句话)

(板书:善于观察)

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啊?

解决方法:问妈妈。

(同桌分角色读4—5)

(板书:善于思考)

“蛋也和人一样,会着凉吗?

(男女生对读6—7节)

“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思考:他是怎么孵小鸡的?

(指名一人扮演爱迪生,一人读第8节第4句)

(板书:敢于实践)

(分角色表演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

说明:

通过在第2—12节中寻找爱迪生“爱动脑筋”的词句,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读懂课文。

7、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二题:说说划线部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8、思考:爱迪生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来?

说明: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查找有关资料,作简单说明。

三、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读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给句子配音(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3、送你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4、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爱迪生学习,做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孩子。

教育学生学习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四、课外延伸

1、查一查:爱迪生小时候的其他故事。

2、写一写:描写人物之间的一次对话,注意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可以任选一题)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了解爱迪生;学习对话描写,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选择性的作业更受孩子欢迎。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 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 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 事情的起因。

⑸ 事情的经过。

⑹ 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

教师板书《一定要争气》,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谁一定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为谁争气?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

板书:什么情况下怎么做的

二、学生通读全文,找出答案。

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鄞县”的“鄞”应读“yín”,不要读成“jǐn”。

“成绩”的“绩”应读“jì”,不要读成“jī”。

“平均”的“均”应读作“jūn”,不要读成“yún”。

可采用让学生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2、识记字形,区别形近字。

“基”上下结构,上边是“其”,中间不要多一横,“其”的最后一笔是“捺”。

“考”下面不能多写一横。

“试”左右结构,右边千万不要多加一撇。

“厕”是半包围结构,“厂”要包住“则”,不要错写成左右结构的字。

“努”上下结构,第一笔是“撇折点”,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捺”。

“需”上下结构,“雨”字的第三笔是“横折”。

“末”字与“未”要区分开。“未”字上横稍短,“末”字上横长。

区分“震”与“振”,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也都有“动”的意思,但用法不同。“振兴、振奋、振作”用“振”。“震惊”“震荡”“地震”同“震”。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近字、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末()试()震()

未()式()振()

厕()努()技()

测()怒()枝()

3、理解词义。

发愤:下决心,努力。本文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习。

资助:用钱帮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入地进行研究。

再三:不止一次,一次又一次,文中指童第周一次又一次地请求校长让他跟班试读。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震动:本文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讶。

鄞县:浙江省一个县名。属宁波市。

四、练习读书,巩固生字,了解大意。

五、作业:

生字、字词、读熟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两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2、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几次讲到“一定要争气”。边读边标画出带有“一定要争气”这个词语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定要争气”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学生读文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经过讨论,学生弄清文中两次“争气”的事情。

(第一次是讲童第周中学时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经过刻苦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得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心里想:一定要争气。)

(第二次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为中国人、为祖国争了气。)

板书:基础差成绩不好

二、抓“争气”,理解重点词句。

1、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1)通过查字典理解“[再三请求]”。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说明是诚心诚意的。“再三请求”表现出童第周当时求学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2)根据本句的意思,判断、选择词义。

投影出示练习:判断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种解释:①刚刚;②仅仅,只有;③勉强。

A、第周17岁才进中学。(①)

B、均成绩才45分。(②)

C、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③)

在上述判断带点词的连续句中,第1句“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的“才”字是“刚刚”的意思;第2句“平均成绩才45分”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的“才”字是“勉强”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练习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当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相同,要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义,即据句选义。同时,也要通过反复练习朗读,来进一步体会童第周渴望学习的坚强信念。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刻苦钻研。

(3)联系下文,理解“[发愤]”的意思。

“发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做。

那么,童第周是怎么发愤学习的呢?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画出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句子。

(一是“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二是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路灯关了,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

这两方面内容就已清楚、具体地解释、说明了“发愤”的意思。

在理解了重点词句后,再理解“一定要争气”就不难体会出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并不比别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板书:再三请求发愤学习

2、读4—5自然段,理解重点句。

(1)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手术非常难做?

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两个基本方面思考:一是联系上文,童第周的老师是欧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二是同学们都不敢尝试。由此看出手术的难度之大。

板书:手术难做、教授没成功同学不敢尝试

(2)童第周是怎样做成功的?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文中只用一句话讲述童第周成功的经过。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刻苦钻研;二是不怕失败;三是耐心加细心,最终以顽强的精神和熟练的技巧,使手术获得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三、抓“争气”,深化中心。

讨论:童第周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深入理解童第周为祖国争气的崇高思想境界。

首先让学生自读4、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带有“争气”一词的句子,然后想一想,童第周这次成功是在什么情况下为谁争气?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认识到全文两次提到的“争气”含义是相同的。即: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自信心;三是要肯努力。但是第二次争气要比第一次争气更深一步。第一次是为自己争气,不甘落在同学的后边。第二次是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争气,不让外国人讥笑我们,不甘心落在外国人的后边。

四、抓“争气”,练习朗读。

这课的朗读,应该重点放在第三自然段,在学生理解了童第周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刻苦学习的精神后,应集中体会他是怎样学习的,把对童第周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如,这一段的最后童第周说的话,“一定要争气”,他是说给谁听的呢?是说给自己听的,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话,应指导读书。另外,“我并不比别人笨”这个“并”字就突出了童第周下决心,要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的坚定信心,让学生把这个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五、作业:

1.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词句,再抄下来。

2.预习27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安排自我评价、调节补救环节。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苯沂究翁狻K谆八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弊远量挝摹L崾疽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文中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物。

3比隙辽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毖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本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

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

评价题:

1笨雌匆簦写词语;

2北纫槐龋再组词;

3毙唇义词;

4毖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

5备据课文内容填空。(具体内容略)

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农艺师李叔叔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奇异的植物的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嚼、醉、蚌”等生字,会写“园、导”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植物奇异的地方各在哪里。

【重点难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是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知道的奇异的东西有哪些呢?(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请农艺师李叔叔当向导,去植物园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什么有趣的、奇异的东西。

二、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2.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顺。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从文中画出“会认字”和“会写字”。

3.同桌互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植物。

4.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5.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卡片认读)。

6.指导写好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上的范字,你认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

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写好?

(2)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参观完植物园后,能不能说说你的感想?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小组合作解疑。

五、课后交流,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把你搜集到的奇异的植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互相交流,选出最好的向全班展示。

二、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奇异的植物。

2.从文中找出这几种植物,理解“奇异”的意思。

3.小组学习,思考:这几种植物奇异的地方分别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来。

(1)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说,选出说得最好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

(2)师小结。

4.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们见到这些植物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体会这些植物的“奇异”。

5.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们按照什么路线去参观的。

6.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7.课堂拓展。

课文是按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时行走路线的顺序来写的。在习作中,同学们应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事物。

三、指导朗读,积累词汇

1.过渡:同学们见到不同的植物时感受是不一样的,课文分别用了什么词来描写的,请在文中找一找。

2.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如理解“奇怪”“惊叫”“好奇”等词的意思以及语气的变化。

3.自由说说你喜欢哪些词语,并记住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参观完奇异的植物园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小组交流。

2.自然界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还有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课后找找课外读物,认真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3.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说给大家听。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作者泰戈尔的资料。学生准备:自己预习课文,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五、课堂小结: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一幅“花的学校”。

七、板书设计:老师把要写的字范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动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教具: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

(一)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出示投影)

问: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7xx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出示投影)

问: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出示投影)

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

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

(二)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三)作业: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9、赵州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的话,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题:

明明是,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根据预习题目):

读课文,通过预习你认识、学会了哪些生字词(小组展示汇报),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嗓:嗓子、嗓音

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酸:因疲劳或疾病引起微痛或无力的感觉。

甸(沉甸甸):形容沉重的样子。

晃荡:摇动、摆动,向两边摆动。

三、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后小组讨论。

1、找出课文中三个妈妈讨论自己儿子的部分和的不同表现及老爷爷的话。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通过讨论汇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写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在旁边休息;接着写了三个妈妈议论自己的.儿子;最后写了的不同表现让老爷爷感到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或讨论你是妈妈的儿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1)读后思考,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汇报发言。

四、理解句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的话是根据迎面跑过来的的表现说的。两个被妈妈引以为豪的儿子都只是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视而不见。而只有那位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妈妈的孩子懂得爱妈妈,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跟着走了。老爷爷认为,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

五、读完课文后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六、朗读课文

七、积累好词佳句

附:板书:

妈妈比儿子——儿子对妈妈——只看见一个儿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3

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的原因;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篇课文。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做适当点拨;教师也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会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上。该教学设计示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上还是有些不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体会查理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

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

“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⑴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⑵ 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4、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⑴ 查理有哪些变化?

⑵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⑴ “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⑵ “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⑶ “当然可以。”

⑷ “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⑸ “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① 引导谈话: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② 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③ 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五、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六、拓展练习

1、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2、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质疑、认独9个字分角色朗读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上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自学。

2、要求。

3、检察预习,并及时指导。

4、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并试着解决。

5、为什么老山羊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很不情愿后来又赞不绝口。

6、交流。

7、汇报。

8、学习完这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9、质疑。

布置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课文比较浅显好读,但是其中的个别词语读起来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上我非常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朗读,遇到学生度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的纠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