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2、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
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a、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这一段该怎么读?
b、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
c、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a、同位分角色练读。
b、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c、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欢蹦乱跳、回荡
2、巩固生字词
a、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给生字组词。教师将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会给哪个字组词就说出来。
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2、说说你在临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字� ,说出来,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3、将学生写的字打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评议。
积累运用
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说说通过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抄写�
开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老实的小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维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身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同学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爱
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五、引导同学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同学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同学考虑、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同学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同学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身读懂了什么。
2、考虑、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老实的小朋友?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老实小朋友的喜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同学自身学习生字词。
六、处置课后练习题。
七、安排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检查初读: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2、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策略:
1、指名分别读三个句子。
2、理解生字词语——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白桦树:看插图理解。
婉转:选择字典中正确的解释。
面包渣:学生讲述。
重点落在胸脯:1、读音;2、偏旁:身体部位多用月字旁;3、书写:左窄右宽。
二、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策略:
1、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归纳每个时间发生的事。
填空练习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见 。
一天,列宁发现 ,就 。
第二天, 。
3、将三个时间发生的事连起来完整的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找出表示喜欢的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
2、想象练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他看到三只灰雀 ,非常惹人喜爱,列宁 ,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练习中理解“惹人喜爱”。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小老师讲解生字书写注意点。
2、重点指导:
“或”的笔画顺序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安排。
“步”的下部书空强化记忆,避免写成少字。
3、学生自行书写练习。
4、评价反馈。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说主要内容
1、听写词语: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仰望 微笑 自言自语
不敢 一定 诚实
2、用上听写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通过关键词理解人物特点
(1)男孩是诚实的。
策略:
1、找出写男孩的句子。
2、交流:列宁怎么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预设:
句子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从省略号可以看出,男孩对自己抓灰雀的行为感到愧疚,说起话来断断续续。
句子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练习: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男孩想到 ,所以又不敢讲。
句子3“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
1、对比练习:
第一句没有一定,后两句有一定,最后一句还加了感叹号。表示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决,说明在与列宁的交流中,男孩不断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
2、是什么使得男孩的态度前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练习:因为 ,所以男孩一定会让灰雀飞回来。
句子4、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练习: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他想 。
(2)列宁对男孩的宽容
句子: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练习:灰雀说:“ 。”
“ 。”灰雀 地说。
练习:因为 ,所以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三、多角度感受人物特点,拓展阅读
1、通过读书,我们发现男孩是诚实的,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2、课文中的句子你最喜欢的是那句,抄下来背一背。
3、推荐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按读、画、查、找的自学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要求采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第一次自学。
例: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重点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画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以提示。
(三)检查自学。
1 .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课文中有些字虽不是生字,但朗读中学生容易出错,比如:“桦”字应该读 hu4 ,学生会误读为 hu2 ,因此讲课中遇到此类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在讲课中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
2 .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 6 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
如:填表按要求给生字分类:
3 .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郊”左边是“交”,右边是“阝”,合起来是“郊”。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坚”字是上下结构,右上方是个“又”字,不要写成“ ”等。也可采用辨析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例:
郊( ) 渣( ) 坚( )
效( ) 楂( ) 竖( )
(三)理解词语。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3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本课的生字、词大多属于表示处所或事物名称以及动态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易于理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中确有较为抽象难懂的词语,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比如:“果然”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确实、真的意思。在理解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含有“果然”一词的原句读一读,然后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讨论,“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果然”一词?学生读上下文可以知道因为小男孩两次说“一定会飞回来的。”一次是肯定地说,后一次是坚定地说。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灰雀的方向,并有把握让灰雀再次回到这里。第二天列宁真的在白桦树的枝头再次见到灰雀,这恰恰印证了小男孩说的话是真的,确实他做到了让灰雀再飞回来。所以这里用“果然”一词恰到好处。
4 .教师出示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检查预习情况。
5 .检查词语认读的情况后,教师可再次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的内容。
(四)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二)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1 .让学生齐读课题。
2 .教师提问题,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 1 )初读课文,你知道本文写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吗?这时教师可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列宁和男孩。
( 2 )初次见到题目你们有哪些疑问?
教师以此来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这时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灰雀是什么样儿的?”“谁喜欢灰雀?”“怎样喜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围绕学生质疑,抓住重点开展教学。
1 .灰雀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2 .教师指名读所画出的句子。
3 .出示重点句: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 1 )指名读句子。
( 2 )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两句话中你怎么看出它们惹人喜爱?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灰雀非常惹人喜爱。①外形色彩艳丽,胸脯是粉红的和深红的。②它们“欢蹦乱跳”,动态活泼可爱。③在枝头唱歌,说明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所以这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 3 )让学生把灰雀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教师可采用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
(三)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下文。
“正因为灰雀这样美丽,又这样活泼可爱,所以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这时教师让学生听老师读一段话,想一想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1 .教师读重点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讨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来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的情感。从“经常”一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爱护。
2 .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四)让学生小声读 2 ~ 13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1 .指名回答问题后出示重点句: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让学生讨论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教师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在“树林中找遍了”这一点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那种焦虑、担心和惋惜的心情。
2 .让学生从课文 3 ~ 10 自然段中找一找列宁和小男孩有几次对话?
( 1 )让学生用伸手指示意的方法回答。
( 2 )指名读各次对话。
(五)逐段阅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次对话。
1 .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2 .这时列宁的心情怎样?应该怎样朗读?
3 .再次指名读,要求学生读出列宁着急的心情。
4 .然后让学生评议。
5 .男孩怎样回答列宁的话?当你读到小男孩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以此启发学生围绕重点句质疑思考展开讨论。
6 .在学生质疑后教师可出示三种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判断是真是假。
( 1 )没看见。
( 2 )我没看见。
( 3 )没看见,我没看见。
经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前两种回答的句式语气是肯定的,第三种是文中原句。小男孩两次强调没看见,用这种语气反复说,表面看似真实则虚假,明显是在为自己推托。这就暴露出小男孩在说没看见时内心是慌乱的。
7 .再次指名读这段对话,要求学生把男孩心虚、慌乱的心情读出来。
(六)读第二次对话,想一想列宁说了什么?他此时心情怎样?
1 .指名读列宁说的话。要求学生把列宁焦虑、担心、惋惜的心情读出来。
2 .讨论:列宁此时担心什么?小男孩这时说话了没有?他为什么不敢讲话了?
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小男孩这时不敢讲话了,是因为他怕列宁知道他把灰雀抓走了。明知不对却又没有勇气说出来,内心很矛盾。
(七)教师让学生依照学习前两次对话的思路自己学习三、四次对话。
1 .出示问题:
2 .让学生读问题后,自读对话,同学之间讨论。
3 .在学生自己讨论的基础上指名回答讨论第三次对话的结果。
4 .讨论第四次对话。
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小男孩回答列宁的话中悟出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而且他已下决心改正错误,要把灰雀放回来。列宁的一句追问“会飞回来?”虽是问话,但充满希望,既是希望马上见到灰雀,又希望抓走灰雀的人能认识到错误及时纠正把它放回来。这时列宁的心情是急切的,“一定会飞回来!”小男孩最后的回答是坚定的,表明小男孩已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改正错误。
5 .指名读男孩的话。
文中小男孩在与列宁的对话中三次提到“会飞回来!”但标点不同,语气自然也不相同,要注意提示学生朗读中区别语气,读出情感。
6 .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把灰雀带走?
讨论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小男孩带走灰雀也是出于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7 .让学生分角色读第四次对话。
(八)第二天列宁再次来到白桦树下结果如何呢?
1 .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2 .让学生讨论小男孩这时为什么“低着头”,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让学生从中体味到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错了,感到惭愧。
3 .这时列宁微笑着说了些什么?为什么微笑着呢?
文中列宁“微笑着说”有两层含义:
( 1 )灰雀又飞回来了,列宁看见后心里很高兴。
( 2 )列宁知道小男孩用行动改正了错误更喜欢他了,心里更加高兴,所以是微笑着说。
4 .这时小男孩会对灰雀说什么呢?
教师可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小男孩会对灰雀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把你带走,请你原谅。”也许会说:“灰雀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这么自私,只顾自己,你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5 .这时老师可出示填空练习:
小男孩( )对灰雀说:“对不起灰雀,我不该把你带走,请原谅。”
让学生思考小男孩怎样对灰雀说。出示这样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态,并会运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如:惭愧、不好意思。
6 .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男孩对列宁说什么?
7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可再次出示填空练习。
小男孩( )对列宁说:“列宁同志,是您教育了我,谢谢您。”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小男孩是怎样对列宁说的,要把小男孩改正错误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如:真诚地说,真心真意地说等等。
8 .教师小结。
经过这样的讨论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通过这件事情,小男孩受到了教育,列宁也更加喜欢小男孩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的道理,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对儿童的保护,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灰雀》这一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很好!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你们都读熟了吗?(读熟了)那谁来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的事。
师板书:
灰雀
列宁男孩
师:是呀,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小鸟又重新放回树林的故事。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美丽的灰雀)
师:孩子们,灰雀美吗?(美)是呀,多美的灰雀呀!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灰雀的呢?谁来告诉老师?
生:
电脑出示:
三只灰雀颜色(),
动作(),歌声(),
真()。
电脑出示:请同学们再轻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轻读课文,边读边划。
生1:每次都要经常
师:这三个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无比喜爱。
生2:一天,列宁……也没有找到。
师: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说明列宁怎么样?(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列宁每次都要仰望三只欢快的灰雀,这,当他抬头仰望这三只灰雀时,他发现灰雀怎么了?
生:灰雀不见了。
师:此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1:
生2:
所以列宁才这样说:电脑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试读,师指导。
师:字里行间充满了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之情,列宁还自言自语的说:电脑出示:生读
师: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列宁自言自语的目的是什么?(列宁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体现了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对于灰雀的丢失,列宁充满了可惜、充满了担心,那么,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生:没……我没看见。
师:这里有一个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可以看出男孩说话吞吞吐吐。
师:那他为什么会吞吞吐吐呢?从他吞吞吐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
生:可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他有关。
师:是呀,男孩捉走了灰雀,想放在家中独自欣赏,他这样做对吗?(不对)后来经过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小男孩后来是怎么说的?
电脑出示: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男孩连说了两次“会飞回来的。”说明了什么?“一定”又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男孩一定知道灰雀在哪里。
生2:说明男孩这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那只灰雀送回来。
师:“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的说。“肯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男孩已经决心改正错误。
师:那么,灰雀真的会飞回来吗?
生:会。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第二天……低着头。
师: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
生:果然。
师:“果然”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老师?
师:和我们想的一样就叫果然。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回到家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一起来说一说吧。
电脑出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的灰雀不再()歌唱,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列宁的谈话,()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师:是呀,男孩听了列宁的话,他的心里也充满了惭愧、后悔之情,他后悔自己不该那么自私,把那只深红色的灰雀捉回家。因此,他决定要把那只灰雀怎么样?
生:送回去。
师:正象大家说的那样,男孩真的把灰雀送回了树林,此时,列宁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
师:灰雀真的会回答他吗?
生:不会。
师:那列宁为什么还要问那只灰雀,而不直接问小男孩呢?
生:因为
师:“没……我没看见。”很显然男孩最初是撒谎了,那为什么大家和列宁还是认为男孩是诚实的呢?
生:因为男孩知错就改,所以我们都认为他是诚实的。
师:哎呀,你还用到了“因为……所以”的句式,真好。
师:小男孩虽然开始犯了错误,但他后来在列宁的影响下改正了错误,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所以小男孩仍然是诚实的。
师:围绕着灰雀在小男孩和列宁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列宁是爱灰雀的,那小男孩呢?
生:小男孩也爱灰雀。
师:他们同时爱灰雀,那老师问你们,他们的爱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列宁给他吃的,给他自由;而男孩是捉回家自己玩,限制了它的自由。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那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生:列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师:板书“爱”,列宁爱它,是给它吃的,当发现灰雀不见时,他的内心是着急的,是担心的,而男孩爱灰雀,却把它捉回家,这里边我们看到了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爱,还看到了谁对谁的爱呢?
生:列宁对男孩的爱。
师:是呀,列宁这样做既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又让男孩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了错误,这种默默的教育,也是对男孩的爱呀,一个简单的事理,却写出了动物和人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爱。下面,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来体会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的这种浓浓的爱。
三、课外延伸:
1、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
2、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设计:
5麻雀
(惹人喜爱)
不见捉走
担心爱放回
列宁男孩(知错就改、诚实)
(循循善诱)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 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课文。
(一)多媒体出示灰雀歌唱的声音,突然一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列宁心里会怎样呢?(急)那时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预设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 的句子。
(二) 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体会:
(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本课5个生字,理解词语“胸脯、婉转”的意思,会写本课生字。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部位法”“演示法”理解“胸脯、婉转”的意思。以“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故事线索,理清课文内容。通过资料展示、描写体会、比较想象等加深对列宁这一角色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并受到爱护鸟类,热爱自然的熏陶。
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即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收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2、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的磁带和课文朗读录音 。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 独体字“步”、“者”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课文。
(一)出示灰雀歌唱的声音,突然一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列宁心里会怎样呢?(急)那时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 的句子。
(二)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
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
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
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四、课后作业:收集名人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检查初读: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2、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策略:
1、指名分别读三个句子。
2、理解生字词语——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白桦树:看插图理解。
婉转:选择字典中正确的解释。
面包渣:学生讲述。
重点落在胸脯:1、读音;2、偏旁:身体部位多用月字旁;3、书写:左窄右宽。
二、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策略:
1、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归纳每个时间发生的事。
填空练习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见 。
一天,列宁发现 ,就 。
第二天, 。
3、将三个时间发生的事连起来完整的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找出表示喜欢的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
2、想象练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他看到三只灰雀 ,非常惹人喜爱,列宁 ,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练习中理解“惹人喜爱”。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小老师讲解生字书写注意点。
2、重点指导:
“或”的笔画顺序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安排。
“步”的下部书空强化记忆,避免写成少字。
3、学生自行书写练习。
4、评价反馈。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说主要内容
1、听写词语: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仰望 微笑 自言自语
不敢 一定 诚实
2、用上听写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通过关键词理解人物特点
(1)男孩是诚实的。
策略:
1、找出写男孩的句子。
2、交流:列宁怎么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预设:
句子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从省略号可以看出,男孩对自己抓灰雀的行为感到愧疚,说起话来断断续续。
句子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练习: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男孩想到 ,所以又不敢讲。
句子3“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
1、对比练习:
第一句没有一定,后两句有一定,最后一句还加了感叹号。表示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决,说明在与列宁的交流中,男孩不断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
2、是什么使得男孩的态度前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练习:因为 ,所以男孩一定会让灰雀飞回来。
句子4、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练习: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他想 。
(2)列宁对男孩的宽容
句子: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练习:灰雀说:“ 。”
“ 。”灰雀 地说。
练习:因为 ,所以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三、多角度感受人物特点,拓展阅读
1、通过读书,我们发现男孩是诚实的,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2、课文中的句子你最喜欢的是那句,抄下来背一背。
3、推荐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与动物间的友好与真诚。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收集有关列宁的材料,了解列宁的一生及他的贡献。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重点难点、关键】
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列宁的一生及他的贡献。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学习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让学生收集列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材料,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课文一定是写什么的?
3、听录音朗读,对照课文。
4、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5、谁愿意说一说你收集到有关列宁的资料?
二、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在预习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3、着重理解:自言自语:自己与自己说话。郊外:城市周围的`地方。
4、开火车拼读生字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思考题:(1)列宁在公园里的大树上看到了什么?(2)这三只灰雀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他们?
3、读本段,动手找出相关的句子讨论。
4、联系理解:惹人喜爱:指灰雀非常逗人喜爱。
5、指导朗读,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四、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讲读2—1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列宁怎样喜爱小麻雀,以及在他爱鸟的影响下,小男孩怎样自觉纠正错误。体会小男孩诚实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当个知错就改,诚实的孩子。3、能把自己喜欢小动物的感情表达出来,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配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部分生字新词。2、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10自然段
1、听朗读录音。
2、讨论作答。(1)当列宁发现深红色的灰雀不见时,是怎么问小男孩的?小男孩又是怎么回答的?从中说明什么?(2)分角色朗读二人对话,从中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心情。
3、小结:列宁的爱鸟之心感染了小男孩使他纠正了错误。
4、再听录音,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11——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思考题,作答。(1)文中“果然”一词是什么含义?(2)这里用上“果然”可与前文哪些照应?(3)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他在想什么?(4)分角色扮演小男孩,进行内心独白。(5)列宁此时怎么说的?读一读列宁的话,从中你知道列宁明白了什么?(6)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3、小结:列宁看到那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时,知道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变化,读出高兴之情。
四、总结全文
在学习这篇课文中,你受到什么教育?
五、作业
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灰
雀
列宁
小男孩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板书计划:
灰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 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抬着头向上看。 ( )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想什么?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会写“郊、雀、养”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师补充:列宁,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指名读:雀、郊、养、粉、粒、男、或、者。
重点指导:
或:半包围结构,不要漏写一撇。
诚:左右结构,注意不要写成“城”。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你的体会朗读给大家听。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学生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地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指导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崇高品质。
教学流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1)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随机板书:爱。
3、思考: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自然段。
(1)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2)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布置作业,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读题,质疑:
从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灰雀什么样?它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以“灰雀”为题……)
2.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我们提出的哪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郊”:左边的“交”是表音部分,末笔捺改点。
“散”: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s3n s4n。
“脯”: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p* f(。
“蹦”:左面“足”的第六笔撇改竖,第七笔捺改提。
“惹”:上面是“若”,不是“苦”。
“仰”:右面不是“印”,比“印”少一笔。
“渣”:右上的“木”,中竖不带钩。
“定”:最后一笔是平捺。
“或”:偏旁是“戈”字部;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倒数第二笔是“撇”不要忘写;最后一笔是点。
“但”:右面的“旦”是表音部分。
“肯”:下面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郊( ) 脯( ) 蹦( ) 若( )
校( ) 哺( ) 崩( ) 惹( )
仰( ) 渣( ) 但( )
迎( ) 查( ) 担( )
理解词义:
郊外:城市外面。
散步:随便走走。
欢蹦乱跳:欢快而随意地蹦跳。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肯定:本课是确定的意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
坚定:稳定坚强;不动摇。或态度坚决、果断。
2.练习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时爱护灰雀更爱孩子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用“( )”画出来。
2.我们把课文按照不同时间划分为三个部分。
过渡语: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边读边画批。
2.汇报自学情况:
(1)三只灰雀十分可爱;从“粉红”、“深红”、“欢蹦乱跳”等词看出。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3.填空,读一读,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投影)
课后思考·练习4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从“一天”到“男孩坚定地说”。)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组对话,其他同学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列宁,在说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这种心情?
(1)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一天,我(列宁)突然发现平日关心、照顾的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我是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来的。)
(2)练习读出列宁说话中的语气。
(第一句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表现出担心;第三句表现出惋惜;第四句表现出满怀希望。)
(3)小结:列宁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2.假如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
(1)同桌交流,然后自由汇报。
(我(小男孩)突然听列宁这么一问,十分惊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张口就说:“不知道。”说完怕列宁不信,紧接着又强调一遍:“我不知道。”)
(当听到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色严寒,它怕冷。”看到列宁如此地怜惜、关爱这只美丽可爱的灰雀,“我”真想告诉他灰雀没有死,它被“我”捉回家了,因为“我”太喜欢它了。可是,话刚要出口,又被“我”吞回肚里,因为,“我”怕列宁知道此事后,会严厉地批评“我”。)
(可是,“我”又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地话,知道他那么喜爱这只小灰雀,又为它的失踪而那么惋惜、伤心时,“我”再也不能不说实话了,于是,“我”婉转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列宁的追问下,“我”更加坚定了说出实话的决心。)
(2)小结:由小男孩开始惊慌地说:“不知道。”到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一矛盾的心理变化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3.分角色练习对话,思考: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请同学们质疑、解疑。
A.列宁为什么问这个小男孩而不去问别人。
(列宁善于观察,他过去肯定见过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表现分析灰雀的失踪肯定和这个男孩有关系,所以就故意去问他。)
B.听了男孩的回答,列宁会怎么想?
(孩子在回答列宁的问话时,显得恐慌,不知所措,更进一步证明失踪的灰雀与他有直接关系。)
C.列宁为什么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的话中,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的觉悟,以情育人,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
D.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呢?
(列宁自言自语,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的。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看不见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听不到灰雀的歌声,别人心里会难过的。)
(2)在列宁真情实感的启发下,男孩鼓起勇气说出了原来不敢讲的话,读孩子的话,体会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心地善良、诚实。)
过渡语:男孩说的话兑现了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质疑,解疑。
1.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内疚。)
2.列宁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问问男孩灰雀失而复回的原因?
(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3.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五、总结全文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师: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能关心、爱护身边的一只小鸟,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保 护生态平衡,保护益鸟的典范吗?
你能不能也为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做点什么?如:针对乱砍乱伐、捕捉珍禽兽等行为写一份建议书。有的同学可能说不会写,其实,建议书很好写,我一教你就会,不信动手试试。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二、学习1自然段。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
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经常”体会。
三、学习3—10自然段。
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3、5、7、9自然段)
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
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读出着急)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读出担心)
(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读出伤心)
师:你想说什么?
4、师: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 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抓住省略号理解小男孩的害怕心理)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出示:男孩( )地说:“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出示: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读?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好,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男孩了,老师是列宁,我来问你,你一定要如实地回答我,好吗?
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
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
1、师: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板书:列宁 爱)(出示去掉旁白的对话)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生自由练读。
2、师:老师想做列宁,请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谁来?
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3、师:谁想像我们这样来读一读?
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二)列宁爱小男孩。
1、师: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12自然段。(师叙述12自然段)
2、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五、拓展写话。
1、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
2、师:小男孩在放灰雀的时候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写下来吧。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养病、跳动、欢快、谷粒、男孩、或者、严寒、本来、可惜、肯定、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名人,导入新课
1、了解“名人”。
师:在世界这个大家庭中,有很多了不起的大人物。我们把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称为“名人”。你都知道哪些名人呢?
2、回顾列宁。
师:在《蜜蜂引路》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名人,看看这是谁?(出示列宁头像,学生交流列宁资料。)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一边板书一边介绍“雀”字。
(引导学生观察“雀”的写法: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5、认识灰雀。
(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跟它们亲切地打个招呼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重点指第1自然段,相机学习生字新词。
(1)指四名学生按句子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
(2)小老师领读重点词语,多种方法识字学词。
2、指名读其他几个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课文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找一找,圈一圈(比比谁画得最准确。)。
这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课文中提示时间的词语有:“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分一分,想一想(比比谁说得最简练。)。
(1)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想一想,在每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2)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
(3)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概括每一层意思(生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
①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天,一只__________的灰雀________,列宁遇见了________,并与他交流。
③第二天,列宁又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一连,说一说(比比谁连得最通顺。)。
尝试把三个时间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互说,指名说。
4、教师方法: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词句,聚焦喜爱
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
(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呢?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惹人喜爱)
2、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画下来。
3、结合相关语句汇报、交流,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
(1)出示重点语句:“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创设情境想象“来回跳动”。
师: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手势)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真是——(惹人喜爱)。
(3)入情入境感受“婉转地歌唱”。
师: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你听,(播放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
(4)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把“来回跳动”读得轻快些,突出灰雀的动态美。“婉转地歌唱”要读出声音的高低变化,读出灰雀“歌声”的动听。)
②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
③引导学生齐读。
师:如果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树下,聆听着灰雀美妙的歌声,欣赏着它们那欢快的跳跃,我们怎能不爱上这三只灰雀呢?一起来读一读。
4、关注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师:活泼可爱的灰雀也同样吸引了一位名人——列宁。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
(1)出示重点语句,指名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仰望”“经常”这些词,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仰望着灰雀的列宁,会在心里对灰雀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
(4)指导朗读。
①引导学生在重点词语下面标好重读记号,着重突出喜爱之情。
②教师引读。
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
养病的日子,孤独又无聊时,三只灰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把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按间架结构重新排排队。
左右结构:郊、粉、粒、冻、惜、诚。
上下结构:雀、养、男、肯。
半包围结构:或、者。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师按学生要求相机范写,并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练习写一个,把自己写的和书上对照后,再写一个。
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师相机范写,学生观察后再写。
4、指导书写“或”,强调笔顺,注意“或”的斜钩和点。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灰雀》”,一起来闯关吧!
六、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并且熟读课文,下节课我们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第二课时
一、分类读词,巩固旧知
1、分行分色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第一行与灰雀有关,第二行与列宁有关。)
3、:分类记,我们才能记得牢,用得准。
4、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
二、研读对话,揣摩心情
(一)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
1、(出示课件)听,灰雀的叫声多么动听!列宁每天到这里都和它们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当列宁拿着准备的谷粒来到白桦树下,却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那只灰雀回来了)男生齐读第11自然段。
2、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灰雀哪去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3、过渡: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让我们跟随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二)再读对话,启发思考。
1、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用波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2、交流解决的问题。(灰雀被小男孩捉走了,后来小男孩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三)补白提示语深入品读,走进心境。
1、品读之一:列宁失之痛。
我们仔细地读一读列宁的话,想一想,每句话中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你能填上合适的提示语,并且通过朗读读出这种心情吗?(学生补充提示语,读句子)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预设:可补充“焦急”,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找不到小灰雀时焦急、难过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指名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2)列宁()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①预设:可补充“担心”“担忧”“难过”等词语,在补充提示语时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小灰雀的关心。
②指导朗读,读出担心、焦虑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可惜”来体会列宁对小灰雀的喜爱和惋惜之情。
②角色体验朗读。现在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怎样读才能打动我?(指名读)
③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④小组讨论交流:列宁真的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吗?你能读懂列宁的心思吗?(引导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4)列宁()地问:“会飞回来?”
①预设:可补充“高兴”“喜出望外”,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喜出望外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
2、品读之二:男孩得之悔。
过渡:列宁用话语和爱鸟的情感打动男孩、感染男孩、启发男孩。这一过程中,男孩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也来给男孩的话加上提示语,读懂男孩的心思吧!(学生补充提示语,读句子。)
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子。
(1)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
①预设:引导学生填入“吞吞吐吐”“脸红”“惭愧”“小声”等词语,从而体会男孩的矛盾心理。
②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这时男孩为什么想讲又不敢讲?他会想些什么?
(2)男孩看看列宁,()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预设:可补充“坚定”“鼓起勇气”,引导学生体会男孩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
②指导朗读。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①想象: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了解引用对话的两种形式。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
(A.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B.“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练习整体朗读对话。
同桌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四)质疑内容,完成课堂小练笔。
过渡:看,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果然回来了,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1、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3、引导学生体会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和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4、指导朗读。
5、出示课堂小练笔:如果灰雀会回答,它会怎么说呢?选择一种句式,写下来。
出示:(1)灰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灰雀说。
6、学生交流,师生点评。
三、谈话,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列宁和男孩一起观赏喂养三只灰雀的画面。
师: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巧妙地引导孩子改正了错误,呵护了童心,才有了这幅和谐的画面。此时此刻,如果你也走到了树下,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2、教师:因为有爱,小鸟是幸福的;因为有爱,男孩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只要我们都能学会去爱,那么我们都是幸福的。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灰雀》”,一起来闯关吧!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补充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斗鹅》。
2、引导学生收集、阅读列宁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灰雀》,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我的说课将分五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新教材,对教材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基于这些,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读中悟,悟中读。
本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没有在“朗读”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从初读到细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学生由浅入深地读书,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1、初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
设计思路:带着问题初读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
2、细读
通过想一想,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列宁从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担心(“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到为灰雀的失踪而难过、婉惜(“……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再到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会飞回来?”);小男孩从一开始回答列宁“没看见,我没看见”时的支支吾吾,到他认识到自己错了,肯定灰雀“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再到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一定会飞回来的!”这些情感的变化都只能在细细的读书中体会。
设计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方法。
3、精读
当学生学完一部分课文内容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部分内容该怎样读,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完以后说一说。比如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一句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婉惜,而读”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男孩的坚定是从”一定“和”!“看出来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语言的表达形式。
4、品读
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初读、细读、精读之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真正把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男孩的爱却含而不露的感情读出来。
设计思路: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训练语感,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采用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本课时的教学中,围绕“你是怎么从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读书、思考、讨论之后,老师让他们自由发言。
设计思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进行第三部分内容教学时,当学生读懂了“男孩果然把灰雀放回来”之后,让他们再细细地读课文,想想从这部分课文内容还能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中,学生之间一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许多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孤独等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学有所得。
三、巧用多媒体,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说写训练,培养创新。
课文中写了每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我设计了问题:男孩是怎么把灰雀放回来的呢?
设计思路:这是课文的空白,利用这一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灰雀
列宁 爱
男孩
通过以上简单明了的板书,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突破本课的难点。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本文难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词语较多,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指导。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想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悟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意识和思考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难点
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阅读灰雀的相关介绍资料,自读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难点
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灰雀图。
师:多美的图画呀!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教师作恰当的点评,以激励学生说得更流畅、生动。
2、板书课题,强调“雀”字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指短尾巴的鸟。指导学生书写“灰雀”这个词语。
3、出示列宁和小男孩的画面:他们是谁呀?你从他们的衣着上能看出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列宁和小男孩,了解列宁是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
师:列宁和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三只灰雀,就有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读读吗?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惹、渣、诚”的字音。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3、教师重点指导。
养:第八画是竖撇,不是竖。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提,右边斜钩上有一撇。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喜爱”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自由评价,教师追问:这段话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哪些语句凸显了这种感情?你能画出来吗?
3、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理解“来回跳动”“婉转”“惹人喜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教师引读描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五、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师: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