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桃花心木》课堂教学实录(优秀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2、揭题读题。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2、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1、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2、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决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益鲜活起来。
(二)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1、读中抓住要点。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所以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三)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人 树的成长
不确定 人的成长
懂规律 独立自主
懂真爱 经受考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师:我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下面,我要请同学们用打节拍的方式把一首古诗打给我听,不是用你们唱英语歌这样。谁背诵一首古诗给我听,随便什么诗。
(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请坐。背得太好了。我们首先要对他表示肯定。我们也拍一下掌,怎么样?
(师生齐鼓掌)
师:紧接着,我不允许你再这样做了,我需要和他合作一下。我们小时候玩过拍手歌没有?
生:玩过。
师:我们把这首古诗拍出来。师生合作。
师:两个同学一组试一下。
(生两人一组合作拍手)
师:现在能够两个同学一组拍的同学举手。
师:下面注意,吴老师将和他演绎第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演绎完之后,其他同学不允许按这个版本来,不能做成雷同的。
(师生合作,拍手背古诗。)
师:好。这个版本出来了,其他同学不许用这个版本。
生:我想出了一个版本。
(第一组表演)
师:看他们的──(学生两人表演)停!
师评:没有节奏感,没有音律美。
(第二组表演)
师:好,好,好。不错,不错。同学们,实际上中国的很多的文字都可以用音乐来演绎。
师: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不能够用音乐来演绎。首先我要请个同学到前面来,不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随便来一个都行。这位同学,你来一下,请大家都看这里。
(cai投影出示:校园一角)
师:这个地方是哪里呀?
生:我们的校园。
师:我们的校园,正确。我们的校园这有一棵树。这是一棵什么树?
生:桂花树。
师:桂花树。真的是桂花树吗?
生:是。
师:这棵树是不是也是桂花树呢?(指另一棵树)
生:是。
师:这棵呢?
生:也是。
师:这棵呢?
生:铁树。
师:太感谢你了!我们给她以掌声。
生:鼓掌。
师:你们真行,吴老师能够把所有的树的名字说全的不超过十种。今天,我们和大家学的这篇文章里的这种树,看到过的同学举手。
(生一,举手)
师:一个。请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生:
师:你在哪看到的?
生:我去旅游的时候。
师:在哪个地方?
生:在枝江。
师:在枝江。枝江就有桃花心木。请坐,我明天一定问一下我班上枝江的孩子是不是那个地方有桃花心木。我确实没看到过。同学们都没看到过。下面,吴老师给大家投影几张图片,请看一下。
(投影出示桃花心木图)
师:这就是桃花心木,这是从网上吴老师下载下来的。好,你看到这些树之后,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不慌,不乱说,呆会儿再说。对比看图:右图的树高大,左图的树矮小。
师:(看右图)这是第一次看到的树,已经怎么样?
生:高
师:这棵树呢?(看左图)
师:这棵树长得很小,而且很细,还不是那么蛮挺拔,也不那么蛮高。我已经把一些词说完了。呆会你就不能说了。
(投影第二组图)
师:好,再看一下,这是将中间的一棵拿出来后(投影出示其中一棵树)。这是一棵非常小的。好,看到这个时候,现在请你用我们课文中的词来跟我们说它是什么特点?
师:在文中找,画上“﹏﹏”
(生在文中勾画,师巡视指导)
师:尽量找全,找不全的就不举手,一共只有三处,就是三、四个词可以概括。
生:第2自然段第一排
师: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再就是第2排。
师:恩。
生:朗读。
师:这是它的树苗。好的,我要他给我们解释了这里面有树苗的“仅及膝盖”。跟我们看到的一样。还有呢?
生:就是第15自然段。
师:第15自然段。快点。
生:第1排。
师:等一下,我发现有些同学连自然段就没有标,是哪些同学没有标自然段,快点看一下,左右同学快看一下,到底是15段还是14段,快点标一下,都看一下。好,给同学们念。
生:第一排“优雅自在”
师:你把词说出来就可以了,不要你说它形容什么。
师:还有?没了?
生:还有“勃勃生机”
师:哦,还有“勃勃生机”,说完了?
生:没有,还有。
师:还有?
生:……
师:也是。及屋顶一般高。那它一共在哪几个段落中说到了桃花心木长的样子的?
生齐:第2段,第3段。
师:第2段,第3段。还有?
师生:第15段。
师:我们一起把这三段的内容读一遍。做好准备。
生齐读2、3、15段
师:现在吴老师问你们,虽然你一直没有看到过桃花心木这种树。现在,吴老师把图片投影给你看了。其中从小树长到高的、粗一点的时候,再长到参天大树。然后又让你读了这几段文字。今后你再看到一棵树,这棵树我说它是松树,你说它是桃花心木,你能不能判断出来?
生:能。
师:非常感谢大家。希望你能够判定出来。听说你们都预习了是吗?
生:是。
师:吴老师没怎么预习。吴老师带了这个东西。(出示字典)全班同学我要求你们都带着,带了没?
生:带了。
师:没带的举手。都没举手,都带了。吴老师来考验一下,我们书的后面有几个字,就是发的这张纸的后面方框里的字,吴老师没有给它标拼音。下面,吴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想一下,你说你预习了,肯定字词要过关吧!是吧?我再问一下,怎么样预习才是真正的预习到位了呢?说。
生:先得把它的字词找出来,再把不懂得词语把它的意思给写出来,再把课文多读几遍,再把它的主要意思给写出来。
师:说得太好了。不仅说要把新字词给圈出来──
(出示课件,怎样才能算是预习好呢?)
师:在读的时候,我把这几项都弄出来,因为都说了,还打上省略号,表示一篇文章如果真的预习好了,必须是生字、生词都要读准字音,不仅读准字音,还要借助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字典,如果你不懂,就要查出它的意思。
师:文章标了自然段吗?
生:标了。
师:第三个(标准是)你读了几遍课文。读了一遍的举手,只读了一遍的。
(生无人举手。)
师:哇,都读了很多遍。读了两遍的举手,读了三遍的举手。
(生无人举手。)
师:读了四遍的举手。(有几个学生举手)。读了很多遍啊!读了n遍的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你们真是预习的太充分了。我觉得这一课根本不需要讲了。你读了几遍课文,不需要问了。第四,你可以复述它的内容吗?两个,第一个是全文复述,也就是一个字不落地把它复述下来。第二个简要复述,就是一句话把它说清楚。好,好。但是,吴老师虽然知道你们都预习了,我还是要检测一下。
(投影出示:考考你)
下面字的读音,你能猜出其中的规律吗?
央──左边加“禾”字之后──秧(读?)
师:“央”左边加“禾”字之后,这个字读什么?
生:yānɡ。
师:读什么?是不是读“yānɡ”?怎么读“yānɡ”。看一看注音标的是不是都读“yānɡ”。好,我们一起把这个字读一遍,再读一遍。
(生读。)
师:连着读三遍。
(生读。)
师:我就不相信你们都搞的到。
投影:
委──上面加“艹”头之后──萎(读?)
师:“委”上面加个“艹”头
生:wěi。
师:什么。
生:wěi。
师:也读“wěi”啊?不可能吧!是不是都读“wěi”啊?一起读三遍。
(生读)
师:真的,我就不相信,我再找几个出来,我一起把它显示出来,看你能不能做对,请个同学读。
(投影:段──左面加上“金”字之后──锻(读?)
牙──右边加上“隹”字之后──雅(读?))
师:现在我们就是有一个字加上旁边的那个字之后不知道读什么是吗?这时候我们应该干什么呢?
生:查字典
师:字典拿出来查。
生动手查字典
师:看谁先查出来,然后在前面给我标一下这个字的读音。
师板书:“隹”
师:查出来的同学请到前面来标
(一学生举行上前标音)
师:谢谢你,查字典速度最快
生演板:zhuī
师:这字读“zhuī”是不是?一起来读一遍,两遍,三遍,在书的旁边标一下
(生齐读)
师:现在,吴老师给大家出一道题目,题目是:你能总结出它的规律吗?请问这么多字的规律。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先答第一个问题,你能总结出它的规律吗?说!
生:它的规律是:这几个字加上偏旁后还是这几个字的读音
师:好,一个字加上另外一个字后还读这个字的音,这个字加上这个字后还是读这个字的音,是不是这样?
生:不是。
师:不是?你说!
生:牙(yá)加上那个隹(zhuī)后变成(yǎ)了
师:那是声调发生了变化。
生: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字加上另一个字后声调发生了变化,它的读音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师:哦,一点小变化。好的,你说!
生:我认为它们都是形声字。
师:非常好。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有谁告诉你它(形声字)的概念的,叫做什么形声字的?我还不是蛮懂。
板书:形声字
师:你能不能跟同学们说一下什么样的字才叫形声字?
生:形旁表字意,声旁表读音。
师:形旁表字意,声旁表读音。所以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你看,所有的这些字是不是都是形声字。对了,有些声调发生了变化,但是,它还是读那个音,是不是?
生:是。
师:好,这样的字的确叫形声字。大家都读了课文吧,在课文中找找除了这些以外的,其他字有没有形声字,只找一个。
师:找到以后请到黑板上来写,我这有很多粉笔,快点,快点,快点。前十个人才有资格。
(生争相上台演板)
师:同学们,我们看看对不对,对的话就打一个勾。
种停依浇倒样枯
师:“喝”,这个我就有点不懂了,查一下是不是的?怎么写错了,改一下。
师:旦+亻=但这个同学做的最标准,任意找一个字,这样写一写。
(生改错)
师:同学们,看看她改得对不对
师:全班同学都对了,所以字的方面的检查我不管了。
我也不说了,下面我不想投影了,但是我还是要投影出来让你们看一看为什么。
(投影出示:“番”的变化)
师:咦,你们发现这些字有一个变化,同学们认为是什么?怎么变的?有一个同学说是甲骨文,我这是不是甲骨文呢?请同学说一下。
生:是古代向我们现代文字演变的。
师:这种字叫做金文,金文向小篆演变过程中的,这种字叫隶书,这种叫楷体。关于字词结实到此结束了,不说了,因为大家都懂了,其他的词,你觉得文章中的哪些词,我们应该掌握?用我觉得第几段中的第几个词我们应该掌握。这个词的意思是,跟同学们说一下。
(投影:你还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我们应该掌握?
请以“我觉得……自然段第……行的什么词我们应该掌握,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的说话格式来发表你的见解。)
生:莫名其妙
师:“莫名其妙”,下面我请个人不查字典,你依次地给我们说一下,这几个字什么意思。莫:没有。名:说。其:他的。妙:奥妙。没有人能说出他〔〕的奥妙。有些词,不查字典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有时候我们通过我们的大脑记忆、储存的东西也能够解决文章中的很多疑难。时间关系,下面我要和大家一起问第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你读懂了吗?这篇文章,首先问,你认为读懂了,什么叫读懂了?
生:理解了它的含义。
师:理解了它的含义,也就是这篇文章写的内容是什么?写了什么。
板书:写了什么
师:写了什么?这是第一个读懂了的标准?还有什么标准?你说。
生:读懂这篇文章它要表达的意思
师:表达的意思,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或者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板书:写作目的
师:还有没有?
生:中心思想。
师:中心思想。好的,我们用一个词,你们老师可能讲过,中心思想。
板书:中心思想
生:还要弄明白,作者怎么写的。
师:怎么写的?
板书:怎么写的?
生:还要了解它的作者
师:作者。(板书)
师:作者了解的同学举手,小组同学互相帮助没有了解作者的同学,下课后了解。我们紧接着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我们先说了写了什么就是完整复述它,(这项工作我们呆会儿做!)下面,首先请同位的同学两个人一组,互相听对方用最简洁的文字把它说出来写了什么。
(生互说,教师巡视)
(师指生说)
生:一个人,他种桃花心木的故事。
师:好,非常简洁,种树的故事。
(板书:种树。)
师:能不能把它再延伸扩展一点,这个人是怎么种的?
生:不定时,不定量地给它浇水,让树自己找水源,自己生长。
师: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信息呢?
(生在文中找信息,做标记。)
师:那这篇文章只需要去写这个人怎么种树的那就行了,作者好象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生:我觉得是由这个人种树而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
师:你读得太深了,但是不是我问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的问题是这个人种树,也就是种树人它种这个树与作者好象没有任何关系,对吗?作者在这没写任何关系吗?
生:是由作者引发的那些疑问引发出来的
师:是作者悟出来的。作者通过谁的什么话悟出了什么道理呢?暂时不慌回答这个问题,也就她已经给我们解释出了,作者实际上并没有种树,所以是另一个人种树,那么另外一个人种树对作者本人来说,他和这个种树人的种种行为文章中有一些词能反映他们的关系,你能不能找出这些词来。能不能?看到种树人这些事,作者他是怎么样?找出这些词就行了,找出这些关键的词。
生:第6自然段的“奇怪”
师:好的,奇怪。
(板书:奇怪。)
师:这个词找得非常的准,第一个种树的人在这里种树,作者感到奇怪,为什么?有些人马上举手了,我知道他们都读懂了,我不要问了,我不想让你做这个答案,回答这个问题。寻找第二个词
生:第7段第一个词“更奇怪”。
(师板书:更奇怪)
师:奇怪嘛,我们还觉得不足蛮为奇,“更奇怪”了,我们会怎么样?会干吗?
生:忍不住问他去。
师:问之前,作者还有个词能反映当时的心理的。文章中有,问之前同学之间互相指一下,全班是不是形成了一致意见。
生:莫名其妙。
(师板书)
师:达到了“莫名其妙”的时候,作者就去干吗?
生:忍不住去问。
师:就忍不住去问了吗?
生:就以为
(师板书:以为)
师:我以为他怎么办?再去找,终于就怎么样了呢?
生:忍不住问。
(师板书:忍不住问)
师:紧接着后面呢?
(师板书:感动)
师:作者看到种树人没来,这个树“已长高了”。于是,我们发现了作者实际上是在看一个种树人种树。这个种树人种树的行为让作者感到奇怪,他的种种猜测又不能解答心中的疑问,于是他就忍不住问,问了什么呢?问了之后,别人就给他一答,答了以后,他就特别的感动。最后,他看到这个树真的如种树人说的那样长高了。同学们,刚才老师简洁地将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梳理。下面,这里面就有很多问题,可以加上为什么?为什么感到奇怪?为什么感到更奇怪?同学之间互相提这些问题,让对方答。
(生生互相提问题,教师巡视,约五分钟以后)
师:刚才我参加了两个小组的讨论,讨论地相当激烈,问题提得非常的好,有些同学答的也非常的好。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回答“奇怪”到底是什么?你能回答的就举手。
生: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的方法,他是不定时、不定量地给桃花心木浇水的。
师:开始感到奇怪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旁边标注一下,首先感到奇怪的是来的天数不一定,是怎么说的?
生: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
师: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接着,第二个方面,浇水的量不一定,在旁边也标注一下。紧接着,又更奇怪了,是感到越来越奇怪了,越来越奇怪什么?
生:桃花心木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师:这是第三点,还有一点,越来越奇怪什么?
生:种树人有时会到作者家里喝茶,但是时间不一定。
师:在作者家里喝茶,时间也不一定。于是,我们发现有四个不一定。第一个浇水的天数不一定,第二水量不一定,第三在作者家里来的时间也不一定,第四,桃花心木还有几株苗枯萎了,不一定是哪几株苗,作者不知道,于是这都不确定,我们用文章中的词,可以叫做:“不确定”。板书
师:于是,我就开始猜,我以为这个人很懒,是不是很懒啊?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懒啊?怎么说的?
生: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会枯萎呢?
(生齐读)
师:有几棵会枯萎,懒人是不知道的。因此他不懒。但是我还有个疑问,我有什么?
生:作者以为他太忙,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生齐读)
师:读得非常好,于是我所有的猜测都是错的。于是,我就忍不住要问,我问了什么?能够找到文字的举手。
生: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枯萎,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师:但是,他不是问的,他是怎么说的。他说:“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枯萎,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这是问句吗?
生:不是。
师:这是什么句子?
生:陈述句。
师:这是陈述句了。问句就应该读出问的语气,应该怎么问啊?
指小组读
师:读得还很不错,问题出在哪,我先不评述。下面,请这个组,再读一遍。
师再指一小组读
评价:在前一小组的基础上前进了一个台阶,再指一小组读
师:读得果然特别好。好在哪里,我想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帮忙评述一下
生:把疑问的感觉读出来了
师:读出疑问的语气,这种感觉最为重要,所以是问句,就要问哦。一定要问,如果你读成了陈述句,读成了感叹句,那都不是蛮对。我知道这个问题种树人他一定会答,他怎么答?请同位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一下。
(生互相读)
师:全班一起读种树人的话,男同学读前面那一大段,女同学读后面一段,读的时候,吴老师对女同学有一个非常密切的提示,就是“语重心长”这个词在文章当中,它是一个词,但是在语音中,怎么读出“语重心长”这个味儿,我要女同学读给我们听。因为女同学对语音的把握有时比男同学好,现在做好准备。
(男生齐读)
师: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女生接读)
师:女同学好象读得没男同学好,说明你们对“语重心长”这个词理解的不够。全班同学一起查一下“语重心长”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师:言辞诚恳,情意深长,那你要读出情义深长,又要言辞诚恳。是吧,言辞恳切,要读出这个,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同学们,我把这个布置布置为家庭作业,你们回去试着把这个读一下,能够读出这个味儿的,我就要说,你真的很了不起。下面,请同学们在种树人的回答的文字里面,总结出来种树人为什么要这么种树?在文中找关键词,然后总结出来。
生:浮在地表,无法深入地下,一吹就倒。
师:这些就说明这些树不能成活,不能长成百年大树,只能长一小点,然后就枯萎了,然后就死亡。现在,我要想,这是从反面来说。如果,现在种树人告诉我:我为什么这样来种,从正面来说,这样种树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要让树苗自己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扎根,这样才能长成百年大树。
师:哪一段?
生:第12段倒数第2排。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一共有几点,那个“不确定”是指什么的不确定──天数的不确定,水量的不确定,还有什么?
生:环境的!
师:环境的不确定,因为环境的不确定,所以种树人想让这个树成为具有什么品质或精神的树呢?
生:经得起生活的种种考验
(师板书:经历考验)
师:它能够经历考验,是因为他经历了什么能力?
生:是因为它锻炼出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板书:独立自主)
师:它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它经历了种种考验,它为什么能经历种种考验
(师小结板书:
自找水源拼命扎根汲水生长不再枯萎)
师:作者正是因为听到种树人的这番话,他特别感动,感动什么?文中怎么说的?
(生齐读)
师:这句话蕴藏着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用简洁的文字能不能说一下。
生: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师:所以这个树就能够不断地往上长,长成参天大树。如果人能够在这种不确定中生活他也会成为一个人才,人上之人。那么这个不确定是不是,如果说树的不确定,它是因为它的环境,包括水量啊,包括浇水的天数等等方面,那么人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呢?
生:坎坷!
师:坎坷,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说?
生:挫折和磨难。
师:挫折和磨难。同学们,说完之后,我们是不是也在这个不确定旁写几个字啊!坎坷怎么写?挫折的读音?
生:打击、困难。
师:写!(学生在书中“不确定”旁做笔记)
生:失败。
生:考验。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的不确定因素是指因为这些,还有痛苦,比如失去亲人的痛苦,自然灾害等等。同学们,所以,人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不容易啊!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人,一个人上之人,难啊!难就难在他必须具备独立自主之心,能够经受各种考验。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事呢?说一说
生:生病,下岗。
师:在这种突变的环境下,一个人,如果不能经受这些,用自己的独立自主之心来战胜病魔,来挽救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可能会消沉,(甚至)可能会走向死亡。
生:比如刘翔脚受伤。
师:还有很多的事例,我知道,吴老师一说这个话,你们就要把手往下放了,为什么?因为时间很紧张,吴老师还有很多话想与你们说,但时间不允许了!后面还有一个问题交给同学们。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在课堂上学习之后的收获,联系到你们的生活,能不能想一篇小作文,发到吴老师的信箱里。好不好?……(以下略)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
《桃花心木》设计思路
宜昌金东方学校·初中吴海宁
总的设计原则:尊重与引领。
尊重是指尊重学生,学生通过自学能完成的,老师把展现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让学生自己解决。引领是指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学生不懂的,对文本解读不能够达到相应高度的东西,由我引领他们来达到。
具体策略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师生共同学习,把倾听还给学生,把阅读还给学生,把研究还给学生,把讨论还给学生,把创造性的解答还给学生,把问题的提出与解答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学步骤:
一、解决生字词,检查预习效果
二、师生交流读后感受
三、学生质疑、师生讨论、释疑
四、师生衔接生活谈感受(或写或说,均可)
(录音整理:宜昌市得胜街小学奚海英)
(吴海宁注:本实录按课堂教学的录像整理而成,因考虑到地方方言有一些加入到课堂中去,不便于同仁阅读,故将此做了一定的调整。特此说明。)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充分地读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美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或选择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获得情感的愉悦。
【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二、深入地悟
(一)对种树人言行的悟
1.悟种树人浇水事实。
“树苗种下以后,……有时水浇得少。”
(指导要点:从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体会种树人浇水的没有规律。)
2.悟种树人如此浇水的道理。
“种树不是种菜种稻子,……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风一吹就倒了。”
(指导要点:种树人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不定期定量浇水是模仿老天爷的下雨,是给树苗一个和自然相似的生长环境,对树苗生长有很大的好处。二是说假如定期定量给树苗浇水,会带来什么后果。以上两点都要引导学生感悟,要让学生明白两层意思表达同一个思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无规律浇水的科学性。)
(二)对“我”所思所悟的悟
1.“我”对种树人浇水行为的疑惑。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会知道会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会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指导要点: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没读到这篇课文,也没看到有人这么给树浇水,自己会怎么想?从而明白作者的'疑惑。)
2.“我”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感悟。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到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要点:1.联系到“树”:浇水无规律,树根扎得深。2.引申到人: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独立自主的心。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什么是“生活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如学习中的不顺利,遇到难题自己做,能提高做题能力,如果一遇到难题就有人讲解,那么再遇到没做过的题型就做不出来;工作中的不顺利,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增长才干,假如别人给创造好各种条件,一有困难就有人帮忙,就不可能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直率地说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怎样想就怎样说,直率地说,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不怕说错。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下面的话题说,老师给予指点: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或家庭用什么方式教育你?
3.当你今后走上社会,可能会遇到什么挑战?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纪实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中国有许多古话说的都很有道理,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话你怎么理解?
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
师:【课件出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每次我读这句话就会想为什么要把树和人联系在一起说呢?愿意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生1:我觉得种树需要人花很多心血。
生2:种树需要人花许多心血,教育人也要花许多心血。就像我们学的《师恩难忘》一课中老师的教诲使作者终身难忘。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到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板书: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吧。一起读读课题。文章不但有一个很美的名字,还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打开书,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课文读完了,一起读读屏幕上的词语这些词语:[课件]
高大而笔直 插秧 旱地
优雅自在 规律 汲取
旺盛 苗圃 侥幸
枯萎
师:侥幸在词典中有这么几个解释【课件 1.获得意外的成功。2.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成功或因偶然的原因免于灾难。】你认为在课文中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师:能选择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吗?
师:再读读第一行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到文章中找到所在的段落。
生:都是描写桃花心木的。前三个词语都是描写长成的桃花心木。
师:读读它们所在段落(2、12段)【课件:课文2、12段】
师:【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介绍:这就是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干挺拔,树冠强壮,树高可达15公尺以上,(1公尺就是1米)也就是有咱们五层教学楼怎么高甚至更高。人们常用它做行道树、庭院树。中国台湾地区很多,这里不常见到。
师:亲眼看到了如此高大挺拔的桃花心木谁愿意再来读读课文这两句。体会高大而优美。
师: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桃花心木都能长得如此高大而优美,在桃花心木生长过程中很多桃花心木都会——枯萎。
三、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体会作者心理变化
师:桃花心木成长牵动着作者的心,伴随着它们的成长,作者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自由读文画出表示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生1: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桃花心木的树苗仅及膝盖高,作者不相信那高大的树是由这么小的苗长成的。(从哪看出矮小?)插秧,做个动作,这运用的什么修辞?是呀任谁也难以相信这参天大树是这仅及膝盖高的树苗长成的。接着心理又有什么变化了?
生2:感到奇怪:因为种树人来浇水的天数没有规律,每次浇多少也没有规律。
生3:越来越奇怪,因为种树人浇水有时早上来,有时晚上来,所以越来越奇怪。
生4: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他越来越奇怪是因为我认为种树应该按时浇水,施肥,但是种树人并不这样做,他浇水没有任何规律。
生5:我认为作者越来越奇怪的原因是自己不种树都很关心桃花心木的成长,但种树人好象很悠闲,一点也不关心树苗的生长。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阅读课文时对人物的心理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几位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变化。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应象他们一样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6:接着作者感到更奇怪了:因为作者认为他懒,所以树苗枯萎了,但是他还能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总带几株树苗补种。作者认为他太忙,但是他做事还能那么从容。(镇定,不慌张)。读读书中这段话。【课件: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那么从容】
师:能不改变原句意思,把两个问句换个说法吗?和原句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生:反问的句更突出作者特别奇怪的心理。
师:再来读读这段话,对于加点的词语你又有什么体会?
【课件:但 怎么会 但是 怎么可能】
生:表示同一个意思作者为了不重复用了不同的词语。
生:同一个意思作者用来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师:我们在写作文时要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选用不同的词语避免重复。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师:总而言之种树人的种种行为让作者有什么感受?
生1:疑惑。带着这份疑惑来读这段【课件:第7段】
生2:作者感到焦急。带着这份焦急来读这段【课件:第7段】
生3:作者有点生气。带着几许责备再来读读【课件:第7段】
5、作者感到疑惑、焦急、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桃花心木都要枯萎了种树人为什么还不按时浇水?
(二)理解种树人的语言
师:对于我的疑惑、焦急、生气种树人说了什么?自由读两段话,边读边画看种树人的话能不能帮作者解开疑惑。现在我就是作者你就是种树人,你们能帮助我解开疑惑。
生1:树枯萎不怨我,那是因为树没有学会在土地里找到水源的本领。
生2:我告诉你树苗枯萎和种树人无关,是树苗自己不能在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所以枯萎了。
师:你说的不确定指什么?
生:老天下雨没有规律,有时多,有时少,时间也不确定。
师:面对老天的不确定树苗要怎么不会枯萎?
生:应该学会自己找水源。
生:应该学会拼命扎根,这样才能不干枯。
师:也就是种树人告诉我们的这段话:——指读【课件出示】看来只有自己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师:我还是不明白雨量的不确定已经给树苗成长带来很多困难,种树人为什么还要雪上加霜不按时给树浇水,那树不更容易会枯萎了吗?我觉得树的枯萎还是种树人的责任。
生1:我告诉你种树人就是模仿老天下雨来浇水,希望树苗能学会自己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即使没人给他浇水它们也能在不确定中寻找水分,能拼命扎根,这样才能长成百年大树。不是不关心树苗。
生2:种树人是怕树苗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不努力往土里扎,最后没人给浇水就会枯萎了,即使没有枯萎也会被风雨吹倒。
师:我明白了种树人并不是雪上加霜,他这种不定时、不定量的浇水方法,就是为了培养树苗自强自立能去面对自然界的更多不确定。他知道如果树苗无法在这种(人为的)指读——【课件:如果树苗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他真是用心良苦呀。除了能战胜雨量不确定的困难,种树人还希望树苗能战胜自然界的哪些不确定因素?
生:还希望树苗能战胜风沙的侵害。
生:种树人希望树苗能战胜冰雹,雨雪。
师: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种树人相信桃花心木苗——指读
【课件:只要能在(各种)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种树人的愿望实现了吗?从哪体会到的?
生1:现在长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
生2:种树人不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师:假如你就是这些刚刚长成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对【课件: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来玩耍的小朋友说……】分别说些什么?
生1:谢谢你种树人,如果没有你独特的培育方式,我不会变得这么坚强。
生2:我想对枯萎的同伴说,你们会枯萎是因为你们不能独自面对困难,谁也不会更你们一辈子,照顾你们,学不会独立就只有枯萎。
生3:我想对一起长大的伙伴说,我们今天长成了大树,是因为我们战胜了自然界的种种困难,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困难,我们要更坚强才行。
生4:小朋友,你们也要学着独立,不能什么都靠妈妈爸爸,不然也不会成才的。
师:是呀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
(三)体会做人的道理
师:其实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里的不确定和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指困难、挫折。
师: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不确定?
学生汇报
师:现在能说说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什么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呢?
生1:经过困难的人,在遇到困难就知道如何解决了。
生2:经过困难的人,面对困难就不难么害怕了。
师:的确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拼搏的人,才会成为生活强者。从桃花心木的成长中作者领悟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指读【课件:在不确定总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四、总结全文,回应开篇。
师:读到这里你对我们刚才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我明白了,树是要学会拼命扎根才能成长,人只有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才能在生活中经得起考验。
生2:育人和种树事实上一样的,都要独立自主,不能依靠别人。
总结:是呀种树和育人有着如此相似之处,种树人的行为不但给作者以启示,给了同学们启示,同样给为人师的我们以启示,是否该收回我们的羽翼给我们的孩子更多生长的空间呢。
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认识变化的线索: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忍不住——非常感动。另一条是种树人种树的方法:不确定 ——不定时,不定量,补树苗。这样引领学生随着作者去感知给桃花心木浇水的方法,聆听浇水的道理。展开类比推理,感悟育人的道理。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整节课我觉得有几处比较满意:
一、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去咀嚼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道理。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自学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我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三、适时的评价起到了激励和点拨的作用。我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在每个学生的回答后适当加入点评,从写法上,阅读方式上,字词理解上都给予明确而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思维积极,课堂里涌动着一种积极创造的氛围。
四、把写法渗透到阅读中。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指导写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直接指导容易显得生硬,间接指导又怕效果不佳。最后我想出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学会阅读方法中的相关联想,又不露痕迹的进行了写法指导。并在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这里面“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各指什么?
这个问题引得学生再一次陷入了认真的思考,最后,一名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很少的养分”指生活中有限的有利条件,“巨大的能量”指的是克服困难的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大树,才能长成栋梁”等道理,听着学生的感悟,我觉得学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更深地体会了作者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教学相长吧。我相信孩子们今后也一定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师不必耗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节课由于课堂调控不当,也有很多失误。如: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朗读指导不到位;有两个环节“探究感悟”“拓展练习”没能按照预设完成等。今后我还要在这些方面更加用心,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在开学以来,我学习了一篇富有特色的文章,名叫《桃花心木》。读了后,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教育性。可真是学无止境,意在言外啊!里面主要描述了种桃花心木的人,让树苗自己找水源,克服依赖性,学习独立自主精神。想到这,我情不自禁地记起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哎……真不该。
“糟糕了,明天是星期一,就轮到我值日了,那谁来叫我起床呢?”我逼于无奈地说。生病了的妈妈昏头昏脑地说:“不用担心,我还能支持叫你起床吧!”听后,我才好好松一口气,并且若无其事地上床睡觉。这时,我心里想:虽然我这样依赖生病的妈妈,是很残忍无良的。但是,我从来也不是一个自强的孩子,只好处处依赖他人了。想完,我又继续睡觉了。今天一大早,天色微明,晓雾弥漫,我睡眼朦胧地睁开来,发现妈妈还没有来叫醒我,“难道时间还没到”我半信半疑地走出客厅,看看时间。顿时,惊讶的7点钟出现在我的眼前,比我昨晚预料的时间多了一大截。这时,我健步如飞地跑回房间,并且镊手镊脚地穿好衣服,打扮了一下。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跑往学校。要奔跑的一路上,我心里想:为什么妈妈会忘记来叫醒我的呢?难道她……我心里出现了许多个问号,想着要解决。不知不觉已经7:15分了,我连忙跑回学校,放下书包,把作业交得妥妥当当。这时,我拿起扫把,大步流星地来到值日地方去清洁……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时刻,我把肮脏的地方清洗干净了,正准备回教室。但经过其它教室时,知道已经7点半时,我心里想:这回一定惨了,这个时间通常全班同学都回来了,而且班主任黄老师已经到达教室,检查同学们的早读情况,都是我不好,处处依赖别人。于是,我提心吊胆,六神无主地走回教室,就听见了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在我耳边回响。我还看见黄老师坐在讲台上批改作业,他微笑地看了我一下,便再继续工作。我放心地坐下位子,认真地读起书来。
“铃铃铃……”下课了,我的伙伴亲切地对我说:“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桃花心木》这文章吗?里面教育了我们一个道理,要学会独立自主,锻炼出一颗自强自立的心。所以,你不应该处处依赖别人,这样只会令你永远也长不大!”她的一番话,使我觉悟了。便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独立能力的小孩子。这时,我心里想:对了,我不能事事依赖着别人,应该要锻炼出坚强独立的心。所以,经过这次的教训,我再也不会把自己的工作交托给别人去干,努力实践自己的事自己做。
虽然我明白了做人要自立的道理。但是,我怎么也不明白我的好朋友会知道我这次是依赖别人,去干我的事情呢?可能她是我真正知心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