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整理的比的意义教案(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一、引探准备
口答: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怎样计算?
⒉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锻炼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
【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教具准备】壹元硬币数枚、图钉数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
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
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
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
由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到74页分数的意义,“练一练”,练习十三1到4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感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几?(板书“1”)
这里有1位老师,1位同学,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我相信你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以后,对1将会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
2、揭示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分数,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1引导学生对1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对学习新的知识产生亲切感]
二、新授
1、这里有三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书P73的`三副图。(引导学生说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它的……。)
(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2)出示长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5份呢?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几分之几米?9份呢?
三、探索研究
1、现在请同学把目光集中到课桌上,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啊?
一张白纸,一根1米长的绳子。
2、你们带了写什么材料呢?
(一堆物体)
3、这些材料能不能通过平均分,得到一些分数呢?
4、学生小组交流,分一分并汇报。
[从生活中挑选了一些实物,作为寻找分数的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猜想能不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分数,然后动手操作寻找分数。展示时重点展示平均分多个物体得到分数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感受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为抽象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感悟分数就在生活之中。]
5、小结:
以前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得到了一些分数,刚才你们在分的时候,还可以把许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分数。象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6、讲授例题(多媒体出示)
出示5个桃子提问:这是什么?
把5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个桃子?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个桃子呢?
7、出示8片枫叶问:把8片枫叶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泥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6片枫叶呢?
8、结合前面分得的分数,揭示分数的意义。(板书)
9、复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小组讨论)
9、看书P74的概念。
10、做书上练一练。请两位学生回答。
11、总结,评价。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分数,在已经建立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分数的意义,不强调死记硬背,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接着引导学生看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课堂实践
现在我们一起来闯三关。(网络教学)
1、第一关,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第二关,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
3、第三关,根据给出的分数在下面各图中画出阴影部分。
4、勇闯三关后,我们一起来进行自我检测。
请同学和你的同桌之间说一说这个分数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意思,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寻求电脑的帮助。
5、下面我们要来继续冲关,请你来看一看,哪些话中存在错误呢?
6、同学们做得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请你们拿出10粒棋子。
请你摆出它的1/2,是多少粒?12粒棋子的1/2,是多少粒?为什么同样是1/2,而你们有不同的答案呢?(单位“1”不同)
请你们表示出12粒棋子的1/2,1/3,1/4,1/6,是多少粒棋子?为什么单位“1”相同了,而你们的结果不同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深入研究。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4题。
六、回家作业
练习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一、情景导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课件出示:在美丽的大森林中,山羊、小猴、小狗、小兔在做游戏)
让学生猜测如果让山羊和小猴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结果。
(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回答,出现跷跷板不平衡的画面)
提问: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开心地玩起来呢?
学生:让小狗、小兔加入到小猴那边。
(课件演示:跷跷板逐渐平衡。并能一上一下动起来。)
教师小结:当两边重量差不多时,跷跷板基本保持平衡,就能很好地玩游戏了。
[评析]:动物是学生们喜欢的形象,以故事情境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优势,使学生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二、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平衡工具,猜猜是什么?
1、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教师向学生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提问: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2、继续实验,自主发现
1)分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每个小组发一些有重量的砝码和学生自己手中的书本等)
要求:三组设计平衡状态,三组设计不平衡状态。并据此列式。
2)学生实验,教师巡回作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平衡状态的:
50+10=60
50=20+书……
不平衡状态的:
50+30>两本书
50<三本书……
4)学生动手把不平衡状态的天平调平衡并列式
50+30=四本书
50+10=三本书
5)师生一起把书用字母代替:
50+10=60,
50=20+X,
50+30>2X,
50<3X
50+30=4X
50+10=3X
3、整理分类,认识方程。
1)学生把上没面的式子进行分类
2)让学生明确:像这些含有等号的式子都是等式。(板书:等式,标出大集合圈)
观察右边三个等式与左边一个等式有什么区别?
学生很快明确:右边的等式里都含有未知数。(在等式前面板书:含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我们把右边这三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学生齐读方程的意义,同桌互相说出一个方程。
[评析]:这部分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分类、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初步渗透了数学中的集合思想。
三、巩固拓展
课件出示两个小动物争吵的画面
小狗:我知道了,所有的方程一定是等式。
小兔:不对不对,应该说所有的等式一定都是方程。
判断谁说的对,并叙述理由。
四、总结
学生阅读数学小知识“你知道吗?”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1题
1、利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生活是兴趣的源泉,体验是主动参与的动力。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加入了学习的热流中来。教学当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关注情景教学
在本节课中,将枯燥的方程概念融于浅显生动的情景中。导入利用小动物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背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对天平的所有情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天平称重的实验,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了等式和不等式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