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

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

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电脑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这样是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同样找到了圆吗?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2、刚才大家画的圆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们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行吗?你有什么建议?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对,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其他一些现象中为什么会出现圆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释了。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没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觉怎么样?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2、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二、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知识要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探教学法教具

学具课件:

通案个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

(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48/100。

(2)一个苹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吨,运走它的32/100

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

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2% 15% 120%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3、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设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形成学习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指明了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设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再动口说一说培养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对圆周长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后,体验及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折扣、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活动课。

活动构成:

1、明确问题。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该问题共蕴含着三个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的利率,国债的购买及其利息的计算等。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信息。

3、设计方案。就是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相关实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不同的储蓄存款方案。

4、选择方案。即从上述各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时的总收入。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同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学习综合运用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问题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一、旧知铺垫,引入活动

1、复习:杨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买了一台复读机,这台复读机的价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问: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还可以让本钱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存款,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现在有一个问题:妈妈准备给小灵存1万元,供六年后上大学用,同学们计算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收益?为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案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选择存款期限长的,这样利息会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虑利息税。

生3:国债和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都可以考虑。

生4:国债的利率比教育储蓄的利率相对低一些,可以优先考虑教育储蓄。

师:课本第111页有两个表格,请同学们再次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聪明才智,按照你们的思路设计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较高。

3、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4、每组交流一种方案,说说这种方案为什么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师:(根据汇报)看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合理获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据大家的汇报,老师把各小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问:对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为什么不考虑了?

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存款有许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发现,就能获取的方案,让存款合理的获利。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这笔钱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1万元钱,这1万元四年内不使用,四年后可能会随时取出。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个存款方案,使方案获益。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汇报,学生评述。

四、活动结束,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