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教学重点是在抓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编辑Waner给大家收集的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9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提供的新理念指导下,根据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以及教学部门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五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很高,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具备观察、分析、自学、表达和操作的能力。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的监督和指导。这学期重点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将面向所有学生,创造愉快的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动态。
三,全卷教材分析
(1)整卷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方程、位置的确定、公倍数和公因数、分数的识别、寻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的加减、解题策略、圆和数学的综合应用等。
方程、理解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解题策略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接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公式和方程的过程;体验探索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巧。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了解圆的特性、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在经历了用多个折线统计图表达相关数据的过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沟通;能够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维:
1、在理解等式、方程式、探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培养合理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的能力,不断增强数字感。
4、在学习使用数对确定位置和认识圆的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概念。
5、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库解决问题:
1、从实际情况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用方程、分数、数字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字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图形变换的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4、能运用“逆向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绪和态度:
1、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上的收获和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感受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注重一题多解,多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有效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这学期,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愉快、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学习方法: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要点,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提出什么问题。
2、通过查阅数据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探究和体验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条汇报聘书短句:挽联座右铭寒假作业影评,采访党小组,致辞施工考察议程国培,述职加油稿。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数学之星”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大公因数和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3、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m3、1dm3模型,容纳1L、100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想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 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的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一个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感受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课时安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3.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4.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7.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同时,按照《标准》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2.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本单元非常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图形和概念的认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安排了让学生说出纸巾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等的形状、长、宽、高等练习。
(2)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各部分知识的学习中,都注意学以致用。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安排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等练习;在学习表面积时,安排了大量的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物体表面积的内容。
(3)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如计算拼插奥运墙所用积木的体积,为“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选取合适的容积单位等。即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在学习容积时,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利用已建立的体积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加深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如,体积单位,就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由此引出体积单位。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1 cm3的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4)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
这部分教材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情况,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如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再如,由于体积和表面积等概念注意从各方面来进行认识,所以体积和表面积不再安排例题进行对比。
教学建议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占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带给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忙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班级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数都是55人,班级男女生比例谐调,对于新课程教材,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还算比较扎实,思维也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比较高,同时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两个班级差生都比较多,尤其五年级,很多差生已经开始妥协,因此,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差生的培养。上课的时候要个性关照后进生的发言,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优等生带差生,帮忙差生也能在数学上获得必须的收获。
三、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资料: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潜力。
四、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百分数、比例、比例尺。在前面学习分数及比的前提下教学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比例的好处、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好处及应用。比例尺的认识、比例尺的应用,对于百分数来说,百分数的好处、读写,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等。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圆柱与圆锥两个单元。对于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比之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学生先弄清楚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对于圆柱与圆锥,要在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与圆锥的面积、体积计算是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好好把握。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取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原先的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相关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与生活"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好处和基本性质,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会把假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比例和比例尺的好处和性质,利用比例的特点以及正反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等。
3、明白圆的有关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圆的相关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透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好处,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好处;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取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取适宜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
8、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潜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合理利用教材,突出基本概念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增加直观和联系实际,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加强拓展性和知识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好处的理解。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好处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资料作适当的调整或精简。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带给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资料,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构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数学学习不仅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潜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潜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带给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透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课时安排
一、圆。8课时
二、百分数。14课时
三、圆柱与圆锥。10课时
综合运用。1课时
四、比例。10课时
五、比例尺。8课时
综合运用。1课时
六、统计。7课时
七、数学与生活。2课时
八、总复习。14课时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错,就是有个别孩子的需要老师的不时的叮嘱,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体现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圆,百分数,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等。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认识圆。会用工具画图。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只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给定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只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理解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三、教学措施
1、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时间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一、完美的图形
——圆,8课时左右
二、山东假日游
——百分数,14课时左右
三、冰淇淋盒有多大
——圆柱和圆锥,10课时左右
四、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比例,10课时左右
五、快乐足球
——比例尺,8课时左右
六、我们长大了
——统计,7课时左右
总复习,14课时左右
一、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健康,学习目的明确。但有个别同学怕学习,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部够理想,因此,今后有待于从严要求。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等式的性质理解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体会复式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主要措施:
1、合作学习、交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2、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对与生活的联系。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动手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参与统计活动发现概括规律,体验成功。
四、时间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