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小鱼儿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0篇杨氏之子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杨氏之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

[设计理念]

《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地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大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4.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氏”、“未闻……”的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学生吟诵古诗引入新课。

学生吟诵古诗后引出今天学习的一篇古文。(板书:文言文)

[设计意图:一堂“文化”的课自然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来引承。这样,使学生未识课文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杨氏之子》。]

一、揭示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住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指名读,组织交流。呈现难点。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这样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

3.聚焦难读句子,老师建议关注解释。

4.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展开。

●孔君平诣其父

(1)指名学生读。

(2)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孔君平”是一个人名。“诣”指的是拜访。

(3)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画出停顿,齐读。

●乃呼儿出

(1)学生联系上文,“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指“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意思。

(2)再读句子,读准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老师根据学生的释义,同时在句子上画出相应的停顿。

(1)学生结合注释,说句子的大意: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对他说。

(2)指名读,齐读,再次强化正确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

(2)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文:“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设计意图:对于古文朗读中的停顿,其实是借助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上。这一环节把读准停顿和疏通词句糅合,使两者能相辅相成,相互推进。要读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词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聚焦难点,充分展开。]

5.注意停顿,读通古文:现在就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通顺。

6.了解故事内容:课文读通了,发生在杨氏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设计意图:读通了古文,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从读不通到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说这个故事,步步晋阶。]

三、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

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

(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

(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文,引导学生逐字理解)

“此”——学生:这个(杨梅)。

“果”——学生:水果。

“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

《杨氏之子》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美的语言。

3、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能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感受语言的魅力

1、板书课题《杨氏之子》,全班齐读。

2、指名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师相应点拔指导。

3、师:通过对课题的理解: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孩子,那么,为什么要写一个小孩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由读文,要求: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自己觉得读不准的字音做上记号。

2、指名读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生注意师在怎样断句,随师的断句画出停顿符号。

4、师纠正生读错的句子,让生把短文读正确读流畅。

5、全班齐读

6、读了这篇课文大家感觉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畅所欲言)

7、师小结:这篇文章语言特别之处就是它是古代汉语,也就是文言文,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和我们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差别和不同吗?

8、生讨论、指名回答:师予心点拔。

三、熟读课文,读懂课文

1、自由读文,并思考。

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b、你读了这篇文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

(杨氏之子聪明、机智、礼貌……)

c、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孔君平)

d、他们说了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

2、指名回答,师给予引导和纠正。

3、再读课文并根据课文中的注释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本文大意: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个九岁的男孩,他非常聪明,有一天,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好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指名学生逐句理解句意,师相应指导。

四、深入学习,整体感悟

1、再齐读课文,你从每一句可以知道什么?感受到什么?

2、集体讨论,指名回答,师相应点拔指导。

①第一句写了人物和人物的的特点,它也是本课的总起句。

②第二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家关系很好,与孩子很熟。

③第三句可以感受到杨氏之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第四句可以感受到孔君平很幽默风趣,杨氏之子很聪明。

3、再读课文,读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气。

五、拓展学习

师: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杨氏之子用巧妙的语言来回答了客人孔君平的问话,看出他是一个很聪明、幽默的孩子。那么我们生产中有没有像这样精妙的语言呢?请同学们读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根据综合性学习中的内容,想一想?并举例说一说(比如:有些汽车车尾贴着:别碰我,我很容易受伤!还有注意交通安全的话语:安全才能回家,安全大于一切……等等)。

六、总结

本课让我们初步了解了文言文的语言的魅力,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学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积累和运用精妙的语言,让我们在精妙的汉语语言中遨翔!

七、作业

1、背诵、默写这篇课文。

2、在生活中收集表现风趣、幽默的故事,语言。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孔君平                      杨氏之子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风趣                    礼貌机智、幽默

杨氏之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三、教学难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二实小来了许多评委老师和听课老师,你们高兴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节课我肯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

刚才我们的交流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

2、解释课题

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1、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

2、通读课文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赶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3、检查通读情况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字音都读准了,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

你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情不自禁也想读一读,好不好?(师范读)

老师读得好吗?觉得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4、交流学习古文方法

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课件出示)

5、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同学们都读懂了吗?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重点引导理解“设、指以示儿、应声答曰、未闻、禽)

引导理解“设”时(课件出示)你用了什么方法知道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呢?

6、说故事

字词都理解了,同学们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谁来说说?

三、解疑难,探究文字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觉得杨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中哪个词直接写出了杨氏子很聪明。(板书:甚聪慧)

杨氏子甚聪慧,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读一读,找一找。

2、细分辨,探究人物特点

谁来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惠?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为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惠?谁来读一读孔君平说的这句话。指名读 孔君平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你读懂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觉得他是带着什么样的口气说这句话的?

指名读,齐读。

杨氏子有没有听出孔君平的话中之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能读出杨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吗?(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对话)

那么再猜猜,孔君平听孩子说完以后,会怎么想?怎么说?

这么说杨氏子说完这句话以后,孔君平一定没有生气?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既维护了自己和家庭的尊严,又没有让客人生气。杨氏子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四、熟读成诵

1、这么聪惠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同学们,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五、作业(课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会听杨梅杨家果

甚聪惠

会说孔雀孔家禽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这篇文章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读,让学生感知读古文的语感,画出停顿,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让学生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引导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我想,学生在领会文章的妙处时,也一定能激发他们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学完课文后,我创设了一个练习情景,用“张”“李”“刘”等姓氏来替换孔,如,张君平说:“此是君家树。”让学生模仿应答,训练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学以致用。这一环节,学生发言积极,对答如流,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古文的浓厚兴趣。

另外,我还拓展了《世说新语》中的《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作补充材料。有了这篇文章的学习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处,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能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魅力,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惊喜,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杨氏之子》评课稿 篇4

《杨氏之子》评课稿

今天,我们听了陈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杨氏之子》,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收获,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指导学生读准课文的停顿,使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喜欢读文言文,起初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老师就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练读,这样孩子终于找到读古文的感觉。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学生有学习古诗的基础,她们指导怎样翻译古诗,因此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学生在交换自己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又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础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有法,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学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总之,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紧扣主题,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扎实有效,从课堂的积累展示到结课的推荐书目,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学生服务,没有多余的、无用的环节,可以说这样的课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真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杨氏之子》的评课稿 篇5

今天听了《杨氏之子》一课的讲授,深感教师对于文言文教学的用心与巧妙。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稿:

首先,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非常准确。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能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还能深刻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语言的机智。教师巧妙地将文言文的学习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鲜明个性。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且有效。课堂上,教师采用了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特别是在朗读环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同时,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人的智慧。

总的来说,《杨氏之子》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课。教师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发扬优点,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杨氏之子》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语言的艺术”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我将从以下方面阐述对这节课的思考。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杨氏之子》选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风趣睿智,语言灵动,人物鲜活。通过记叙杨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应答,不仅使一个聪慧机智的杨氏之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文言文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清晰地凸显。课文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五年级孩子,还是很新奇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内容特点、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将课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3、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男孩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参考课后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抓住人物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语言的精妙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此作为难点来突破。

四、说教法和学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而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趣味导读”、“初读寻疑”、“再读释疑”“细读解析”“美读品味”“熟读成诵”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学生则通过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的目的,这样,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就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识文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头很重要,好的开头,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来,使得“课未始,兴已浓”!这一环节,我先以上一单元日积月累里的古文诗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提问,我说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再让学习展示这样的语言自己还积累了哪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等,一下子点燃了同学们的上课热情,这样我很自然地过渡:像刚才大家说的这些语言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后,我从题目入手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即:问学生“贵姓”,教孩子们用“免贵姓什么”来回答,再追问大家:“那他(她)是那个姓氏之子或之(女)?”同学们便饶有兴趣的回答“李氏之子”或者“何氏之女”了。这样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杨氏之子”的意思。趁热打铁,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分层朗读,读流利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读不准的字音和难读的句子,我相机进行指导。在读音方面,尤其是读准两个多音字:“为”和“应”,做到字音读正确。

接着:在断句方面,重点指导两个句子: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一句难在“指以示儿曰”的正确停顿,我采取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和想象的方法,并配以动作表演出“指以示儿”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停顿。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句学生容易将“家”和“禽”连在一起读,我通过区分“家禽”古今意思的不同,让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做到停顿正确。

最后:通过师生合作对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达到正确流利,富有节奏的效果。

待到学生达到初读要求之后方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三)借助注释,读明白。

本课只有五句话。学习第一句话,同学们翻译起来很简单,“梁国姓杨的人家有个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我问“哪个字意思为非常”,孩子们根据课文注释轻易就能说出“甚”,我即时小结: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随即举例,那么咱们班的小磊很可爱,可以说成——?淼淼读书声音很动听,可以说成——?星辰长得非常非常帅,可以说成——?这样,“甚可爱,甚动听,甚帅”就会从孩子们嘴里脱口而出,这样,学生对于这个“甚”,在理解的基础上,也会用了,而且课堂气氛很欢乐。随之着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这里其实不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通假字,我在此处引导复习《清平乐 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和日积月累中“路曼曼其修远兮”的“曼”,此法既回顾旧知,又加深了对通假字的认识。

第二句重点理解“诣”字,在这里,我引导学生通过注释知道“诣”多指拜访尊敬的人或长辈,可见这杨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个人,而且杨、孔两家交往甚密,不然怎会“乃呼儿出?”这个小孩又怎么会知道来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为孔君平是以杨梅取笑杨氏子,而是开个玩笑,来“考考”他是不是“甚聪惠”?

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补充丰满,如“父不在,乃呼儿出。”一� 另外在解释“孔指以示儿曰……”一句时,反复强调孔是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说,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让学生意识到孔说这句话的别有用意,是在用杨氏子的姓氏与杨梅的杨一样开小孩的玩笑,为后面品味杨氏子回答的精妙做铺垫。

第三句当孩子们翻译出是“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时,我提问:“文中并没有写出是谁为谁端出水果啊”“为设果”中并没有指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然提出是根据上一句话得知的,这时点拨学生: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指导学生注在文中)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联系上下文。(板书:联系上下文)

(四)感悟语言,读出妙。

第四句和第五句要重点品读,尤其要体会语言的巧妙。因此,我抛出问题:全文5句,你觉得哪句最精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引导反复品读文中这两句话:首先,我采取了引导学生比较读的方法。分别由我来说上句:“此是君家果”学生分别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再译成现代文来说一遍,很明显地让学生体会出加上“未闻”,语气是多么的委婉。

接着再说“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我抛出问题: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不一定)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不行,因为夫子指的是大人。)

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不行)就这样我随机总结: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 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可见,称孔君平为“夫子”是多么的得体啊。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趁势,我采用不同的语气与学生对白:“此/是君家果”语毕,生则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提示:说课时注意用不同语气读好这两句)

当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时我顺势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此时学生就会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补全板书:甚聪慧

在这里,我还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来拓展孩子们的思路:

我问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学生就会说: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莺是夫子家鸟。……

又问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此刻,孩子们反应之快,应也不逊于杨氏之子吧!

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此时,我再让学生带着刚才的理解和感受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并指导背诵,有了前面的理解,学生背诵全文已无难度了!

(五)拓展阅读,读出趣。

学完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有利于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和感悟。因此我推荐学生利用本课所习得的学习方法去阅读《世说新语》,让学生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六、说板书:

最后说说板书:

这样的板书设计,内容精当简约,点明“读”的重要。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是从“孔、杨”两姓上做文章,引发出欢乐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孩聪惠,表现在反应快,会听、会说,突出了文章重点。副板书当中学习方法的归纳更是简明、实用。

板书:

杨氏之子 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

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甚聪惠

总之,整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

杨氏之子教案 篇7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导入(8)分钟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

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2、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3、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4、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杨氏之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说意思,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

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

预设:惠:同“慧”,智慧。诣:拜访。乃:就,于是。示:给……看。

君:您。古时敬称。闻:听说。禽:鸟。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

(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

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

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

预设:

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2、一个“未闻”,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杨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换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个“未闻”,婉转的回答,既表达了对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机敏,加以反击。)

(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在下柳君平。师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

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4、分角色对话。

两名同学分角色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方式:直接读原文,或用现代语言来进行对话)

5、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师:这么聪明的小孩,他说话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孔君平听完小孩的话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三、升华感悟

1、杨家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课下请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看大屏幕)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21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梅杨家果

孔雀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甚聪慧)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文,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这是学生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适时停顿朗读,入情入境地品味文本。同时以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聪慧,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篇9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二实小来了许多评委老师和听课老师,你们高兴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节课我肯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

师:刚才我们的交流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

2、解释课题

师: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1、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

2、通读课文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赶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3、检查通读情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字音都读准了,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

师:你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情不自禁也想读一读,好不好?(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好吗?觉得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师:(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4、交流学习古文方法

师: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课件出示)

5、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同学们都读懂了吗?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重点引导理解“设、指以示儿、应声答曰、未闻、禽)

师:引导理解“设”时(课件出示)你用了什么方法知道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呢?

6、说故事

字词都理解了,同学们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谁来说说?

三、解疑难,探究文字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杨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中哪个词直接写出了杨氏子很聪明。(板书:甚聪慧)

师:杨氏子甚聪慧,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读一读,找一找。

2、细分辨,探究人物特点

师:谁来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惠?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师:为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惠?谁来读一读孔君平说的这句话。指名读

孔君平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你读懂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觉得他是带着什么样的口气说这句话的?

指名读,齐读。

师:杨氏子有没有听出孔君平的话中之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能读出杨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吗?(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对话)

师:那么再猜猜,孔君平听孩子说完以后,会怎么想?怎么说?

师:这么说杨氏子说完这句话以后,孔君平一定没有生气?

师: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既维护了自己和家庭的尊严,又没有让客人生气。杨氏子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四、熟读成诵

1、师:这么聪惠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师:同学们,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五、作业(课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杨氏之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3、请大家齐读课题。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二、初读了解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老师最喜欢读书姿势标准的同学。开始读吧。

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3、文言文和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先听老师读好吗?谁愿意给老师点评。

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理解学文

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课文改变的动画片好吗?看完动画片,觉得怎样?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聪慧的杨氏之子交朋友吧!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大屏幕)这句话讲的是?

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

生:是“甚”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师: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真会学习。

3、请同学们用看注释的办法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比比哪对同桌的学习效率最高,开始。

4、哪对同桌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适当给予点评、表扬。

重点指导谁为谁设果?

生: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

师: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板书联系上下文)

5、热情好客的杨氏之子为了招待孔君平,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看(大屏幕)细心的你发现了吗,桌子上摆放了新鲜的水果,文中第三句话为什么单说“果有杨梅呢?”

6、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文中最后一句话,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①请同学们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给的提示自学最后一句话行吗?(大屏幕出示)

你们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什么对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相机板书:孔雀孔君平)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相机杨梅杨氏之子)

生:我觉得是孔君平在考考杨家小儿是不是传说的那么聪明。

师:这样说有道理。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7、师: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师: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生:这孩子真聪明。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8、通过大家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9、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10、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11、比赛背诵课文。

四、升华感悟

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禁止践踏草坪!”(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

生: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师:充满关怀!

生: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生: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看大屏幕)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五、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六、板书设计

9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梅

奇妙

孔君平孔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