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细心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14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定位。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0×2= 230×4= 320×2= 410×3= 290×3= 520×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2 4 4 4 6 3
× 1 2 × 5 9 × 5 2
4 8 3 9 6 1 2 6
2 4 2 2 0 3 1 5
2 8 8 2 5 9 6 3 2 7 6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步骤是怎样的?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一、探究新知.
现在大家看看这道题:123×42=
(1)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2)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3)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2 3
× 4 2
2 4 6
4 9 2
5 1 6 6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4 5
× 1 2 强调数位对齐
2 9 0 强调数位对齐
1 4 5 强调数位对齐
1 7 4 0 强调数位对齐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首先数位对齐,先用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练习七的第5题,注意解题的规范与完整
4、诊断医生:练习七的第7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1、练习七第3题。2、练习七第4题。
家庭作业1、练习七第6、8、9。2、学习之友练习三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书写比较规范。但这个班学习不够积极,上课不喜欢个别回答问题,只喜欢集体回答。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已理解了。
3、学生认知障碍点: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
16×4230×419×3180×4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南宁人的精神是什么?能帮就帮,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呢?昨天我们中心校倡议同学们为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对吗?据了解已经有一个班捐得了145元钱,如果每个班都捐得145元,我们中心校共有几个班级呀?(12个班),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能捐多少元呢?)
1、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2、你想怎么列式?145×12=(元)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4、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5、145X12,你想怎样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6、学生互相说算法。
7、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8、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三、练习:
1、基本练习〔目的:达到正确,快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分层测试卡基本练习的第一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讲评时提醒学生最后一题可交换因数的位置,使计算简便)
279×31545×6928×287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几位数或几位数。
2、变式练习〔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1页第7题说出右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3、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习第3题。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回顾一下刚才你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所学的整数乘法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并,使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系统化,加强知识间的地联系。
教学过程:
谈话:本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还学过哪些知识?回想一下。
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学了积的变化规律。
师:两个因数相乘,因数变化会引起积怎样的变化规律?试举例说明。
生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生做课本P50综合练习5。
订正时,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及规律。
生2:我们学习了三步混合运算。
师:老师补充几道混合运算题,你能说明它们的运算顺序吗?
出示题目:
50-(820+108)÷29623÷89×(407-168)
872+(25+135)×2636×72+36×128
生说说每题运算顺序。(要求学生能准确地说出计算顺序)
师:大家能正确计算吗?试试看。
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师:同学们能按正确顺序计算混合运算,能用这部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生做课本综合练习10、11。
注意:让生说说自己计算步骤及每步算的是什么,以进一步理清思路。
二、拓展延伸,升华提高
三、课堂
谈话:通过学习,你觉得你有什么要注意问题想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5×2=/18×3=/250×3=
2、估算
19×5≈/21×7≈/398×2≈
3、笔算
24×12=
从刚才的计算中,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4、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并出示课时目标)
二、新授
1、情景导入
同学有没有看过火车呢?那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啊?李叔叔要坐火车去北京,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
2、教学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每小时145千米,用了12小时
(2)题析并列出算式:145×12=(千米)
(3)估算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150×10得1500
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
(4)探索计算方法
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共享。
可能出现:
A、口算:先算10小时:145×10=1450(千米),再算2小时:145×2=290(千米),加在一起:1450+290=1740(千米)
B、口算:145×12=145×4×3=580×3=1740(千米)
C、竖式计算145
×12
290………2乘145的积
145………10乘145的积
1740
(5)讨论归纳
讨论: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134×23
2、数学医院
(1)134×16
(2)246×343、134×12176×47425×36237×8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教材分析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自我进行多位数乘法计算创造了条件,本单元主要资料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光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明白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光、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适宜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光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四、教学难点
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五、编排特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六、教学推荐
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允许根据实际状况灵活选取不一样的计算方式。
七、课时安排:9课时
口算……………………2课时
笔算……………………7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王大伯在北京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王大伯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口答其计算过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座飞机,座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算一算从北京到王大伯老家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现在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了)
(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一定有生可以得到)
(二)、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不排除会有学生这样做】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以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现在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可以和45×12进行对比。)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比较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49页做一做。(4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齐做,师巡视,辅导学困生,集体订正)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先分位相乘,再将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此处,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师应给予引导)
五、作业布置P50:1、3、4、6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
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回顾,谈话导入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12个一百是( ) 50个十是( ) 500个十是( ) 420个十是( )
20x5 30x6 4x70 100x6 3x200 500x3 200x6 12x4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学生列式:400x20(板书) 得数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根据4x2=8,推算400x20=8000
预设2:根据400x2=800,再算800x10=8000 预设3:先算4x20=80,再算80x100=8000
(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
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列式:210x30(板书)
又该怎样计算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先算21x3=63,再推算210x30=6300
预设2、先算210x3=630,再推算630x10=6300
(3)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1和3,直接写得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算法:怎样算?
自主练习2,解决问题。
学生说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1.口算,我最棒!
400x30=
90x600=
50x200=
30x300=
250x40=
490x20=
160x50=
70x130=
2.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2.把笔算和简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重点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国庆长假快到了,小丽一家决定从广州坐火车到北京旅游。看了这幅图,你看见了哪些数学信息?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列式?
(二)探究新知
1、回答并板书:114X21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呢?(出示课题)
2.探索方法
(1)让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从广州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那这道题的正确答案究竟是多少呢?请你用课堂本进行计算解答。
(3)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理由。
(4)汇报方法并板书。说说其中的道理。
(5)竖式请人说,再说,提问:这里吴老师就有一个疑问了,1X4得4写在个位上我理解,可是这个2X4得8的8为什么不写在个位上却要写在十位上呢?2280是114X20得到的,114是114X1得到的。那么这个228中的两个2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各表示什么?
(6)在计算完以后,我们来对照一下我们的计算结果与我们的估算结果怎么样?很接近,那么我们在做题之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积的范围,在计算完以后还可以对照一下估算的结果,检查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接下来我们把这道题补充完整。横式和答。
四、练习
1、现在小丽一家已经在火车上,我们去听听他们都在议论些什么?(生回答)
2、你想帮他们解决哪一个问题,就请你用课堂本进行解答。
3、展示学生答案:118X12=1416(个)125X11=1375(元)
4、火车不停地向前行驶,现在他们到哪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5、那到底火车已经行驶了多少千米呢?离北京究竟还有多远?让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吧。
114X18=20xx(千米)2394-20xx=342(千米)
6、看来小丽一家就快要到北京了,那么在此,我们祝福小丽一家一路顺风,旅途愉快!
:今天这节课,我们帮小丽一家解决了旅途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那要想准确地计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就要把积的末尾写在那一位上)
五、数学游戏(抢占阵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305×18283×23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4
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
教师:如果算380×87呢?
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展示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学生用原来的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有一步计算是无用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再通过对小明竖式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再通过学生的小结归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展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7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车白泥小学一年一度的计算大赛即将开始,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一、赛前热身
1、牛刀小试
哪两位同学愿意请战?
白板出示竖式笔算:24×12=19×12=
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2、脱口而出
口算怎么又快又准确的得出答案呢,能分享一下你的计算秘籍吗?
如果是142X12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动笔试一试……
指导并指名学生汇报,参照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与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团结协作的力量无穷大,看来,这个赛前热身对同学们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接下来的项目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看招。
二、东想西算
情境导入:
(白板出示)
普者黑风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是国家5A级景区。这不,家住广州市的李桐和爸爸慕名而来。
1、白板出示题目:火车行驶了12小时,每小时行驶195千米。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有多少千米?
2、你想怎么列式?195×12=(千米)
3、195X12,怎样来计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吗: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大约有多少千米?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试着做一做,在计算时,想一想这道题与142X12相比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9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②巡回指导,特别关注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学生互相说算法。
5、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做题过程中的易错点)
6、验算。你会验算吗?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愿意和同学们分享?
三、计算接力赛----谁是计算大王
接下来这个项目就对我们班同学团结协作能力的考验了,要赢得此项比赛,就要有赖于同学们的默契合作了。我们即将选出六位骁勇善战的计算能手来出战。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
四、加时赛:
1、134×12176×47 425×36237×82
2、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平均每个班有32人,共有116个班,思源实验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赢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恭喜同学们!
五、课堂总结,学以致用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23x20=42x30=
2.估算:
23x19=42x29=
3、竖式练练手:
16x21=43x15=38x44=65x34=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例1:张阿姨每时采摘123kg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时;李叔叔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
提问: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独立列式:123×32(板书)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123×32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张阿姨能采摘多少千克脐橙吗?
说一说你的想法
把123看成120120x30得3600120x2得2403600+240=3840
3、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
4、(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23x2)
再算什么(再算123x30)
最后算什么(2个123与30个123的和)
板书:123x32=千米
123
X32
-----------------
246
369
---------------
3936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7、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三。出示第二个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做题
1.出示: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列示:324x27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42x23214X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
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回顾,谈话导入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指名学生列式:400×20(板书)得数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
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
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列式:210×30(板书)
又该怎样计算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
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3)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1和3,直接写得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算法:怎样算?
自主练习2,解决问题。
学生说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口算,我最棒!
400×30=90×600=
50×200=30×300=
250×40=490×20=
160×50=7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