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1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1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的例2及“做一做”题目,练习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多位数法则的运用。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完整回答下列各题。

(1)70里面包含有几“十”?260里有几个“十”?

(2)14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组成280?

2、口算。

4×7+33×7+67×9+8

6×8+57×5+97×8+3

3、专项训练。(要求学生正确填写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数是多少个“十”。)

二、新授。

1、引言: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如果被乘数是三位数,该怎样乘呢?分几步计算?这是今天例2所要研究的内容。课题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

2、教学例2。212×34

(1)学生试算。

(2)分析讨论:

提问:例2用乘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各位上的数,各乘了几次?为什么?(各乘了三次,因为被乘数是三位数。)

3、例2与例1比较。

(1)不同点:例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例2,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2)相同点:乘的笔算方法相同。

帮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归纳笔算法则。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题目。

1、板演:

(1)提问:963是什么与什么相乘的积?

(2)继续把题做完。

(3)训练学生口述笔算法则:

321乘以13的笔算分三步算:第一步用乘数3去乘321得963;第二步用乘数1去乘321得321个十,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第三步把两次乘的得数加起来。

2、独立做另外2道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数对齐。

五、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6-10题。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128×2=2561280+256=1536②128×2=256256×6=1536

③128×3=384384×4=1536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习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习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上的例l、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12l×2=12l×10=216×1=216×40=304×20=304×1=112×30=112×4=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

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习过哪些笔算呢?

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

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所示: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能说说你?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如下所示:

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21×10=1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

学生:有一定差异。

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

学生:会算了。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一是突出笔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笔算的应用价值;二是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能在探讨笔算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是有效地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讨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是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研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大家会算224×52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注意思考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然后再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复杂得多,主要是在计算第二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

教师:这是计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页的课堂活动。

教师:这这群小朋友在争论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论34×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因为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从“做”入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整地呈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片断中的连续进位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用乘法交换律来计算34×386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44 5 44 1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提问:上面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144 5用5和144每一位上的数相乘;44 15先要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5去乘44,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44,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 提出问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笔算乘法,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读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44 1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

提问:144 15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3. 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144 15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练习,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4. 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引导: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5幢楼共有720户)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 44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幢楼共有1 440户)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得2 160,就是求出了15幢楼共有多少户。

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位数比两位数多了一个百位,乘的时候还要乘百位)

提问:谁能概括地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些什么?

归纳:(1)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 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 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把第二题309 26改成302 26)

学生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校对。

提问:这三道题中,哪道题的乘数比较特殊?为什么?(乘数中间有零)

再问: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做了三道题,做得非常好,小马虎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找错改错,再说说错在哪里。

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不过,为了不让小马虎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小马虎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那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都能算对。

学生独立练习。

提问:这三道乘法算式,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25 112)

再问: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当回小会计,帮水果批发部算一算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每种水果的总价,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学生汇报后,提问:计算梨、苹果、橘子和橙子的总价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 数量 = 总价。

五、 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并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评析

1. 在比较中建构新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数乘两位数,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415,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2. 在比较中完善认识。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中,主要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乘数中间有零,二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题目的乘数比较特殊,再让学生比较为什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再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比较中得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书写比较规范。但这个班学习不够积极,上课不喜欢个别回答问题,只喜欢集体回答。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已理解了。

3、学生认知障碍点: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

16×4230×419×3180×4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南宁人的精神是什么?能帮就帮,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呢?昨天我们中心校倡议同学们为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对吗?据了解已经有一个班捐得了145元钱,如果每个班都捐得145元,我们中心校共有几个班级呀?(12个班),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能捐多少元呢?)

1、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2、你想怎么列式?145×12=(元)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4、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5、145X12,你想怎样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6、学生互相说算法。

7、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8、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三、练习:

1、基本练习〔目的:达到正确,快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分层测试卡基本练习的第一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讲评时提醒学生最后一题可交换因数的位置,使计算简便)

279×31545×6928×287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几位数或几位数。

2、变式练习〔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1页第7题说出右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3、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习第3题。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回顾一下刚才你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145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课本P49 一P50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

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 、电脑课件出示口算题:23X20 = 42X30 =

3 、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 X 19 = 42 X 29 =

23 X 21 = 42 X 31 =

4 、笔算下面各题。

1 6 4 3 3 8 65

X 2 1 X 1 5 X 4 4 X 3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5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讲授新课。

1 、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 小时,火车1 小时约行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3 、独立列式:145 x12 =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 · … )提问: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4 、经历计算过程。

( l )请学生估一估145 xlZ 的大致范围。估算一:把145 看成150

15Ox1O 得1500

15Ox2 得300

1500 + 300 = 1800

145<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 米少一些。估算二:把12 看成10 。

145XIO = 1450

12>10 ,所以结果应比1450 米大。

( 2 )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

145X12 。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①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 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 x2 )

再算什么?(再算145 xlo )

最后算什么?( 2 个145 与10 个145 的和)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 1 )、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 2 )、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 3 )、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 1 )、数位对齐;( 2 )先算2 火145 ( 3 )再算1 x 145 ( 10 X 145

) ; ( 4 )、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板书:145x12 = _千米

1 45

X 12

2 90

1 45

1 7 40

师: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 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

估算的真确性。

(三)、巩固练习

l 、课本49 页“做一做”

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练习,要求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各自用计算器自行检验。2 、练习七第3 题。

164X32 = 54X145 = 254X36 =

2 1 7 X 83 = 43 X 139 = 328X25 =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

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回顾,谈话导入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12个一百是( ) 50个十是( ) 500个十是( ) 420个十是( )

20×5 30×6 4×70 100×6 3×200 500×3 200×6 12×4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学生列式:400×20(板书) 得数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

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 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

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列式:210×30(板书)

又该怎样计算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 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3)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1和3,直接写得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算法:怎样算?

自主练习2,解决问题。

学生说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1、口算,我最棒!

400×30= 90×600=

50×200= 30×300=

250×40= 490×20=

160×50= 70×130=

2、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三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305×18283×23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4

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

教师:如果算380×87呢?

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展示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学生用原来的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有一步计算是无用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再通过对小明竖式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再通过学生的小结归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展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7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8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

(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1-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

一、教学内容:课文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二、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技能目标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教学策略

1、本单元内容以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探究、检验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够创造较为真实的模拟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卡片、学生上课的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懒羊羊要去旅游,可以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它想同学们给它一些建议)

2、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设计意图】

以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喜羊羊创设情景,能迅速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探索计算方法

1、 出示例1:

故事情节:懒羊羊出发时给灰太郎看见了,于是灰太郎去追喜羊羊。

我们来看看灰太郎能不能追上懒羊羊。

出示:灰太郎骑自行车追,1小时约行16千米。

懒羊羊坐在特快列车上,1小时约行160千米。

师:同学们能追上吗?

(1)灰太郎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2)懒羊羊坐特快列车上,3小时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灰太郎马上回家,改坐飞机。(飞机每小时飞800千米)

灰太郎3小时可以飞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4)最后灰太郎抓住了懒羊羊。

2、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还是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中的人物,情节吸引学生进行枯燥的计算,目的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有趣。

另外,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两位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迁移到新课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去。

(三)尝试练习。

1、懒羊羊给灰太郎抓住的消息传到喜羊羊那,于是喜羊羊马上出发去营救。它来到灰太郎的家。可是门锁着。要打开这把密码锁必须要同学们帮忙。同学们愿意吗?

出示P46做一做(密码就是这些题目的答案)

同学们完成后展示多煤体把灰太郎的房子门打开。

2、门开后经过花园,花园里的花朵挡住了喜羊羊的路,喜羊羊须要同学们帮忙。

P47练习六第1题(每算完一棵花,就倒下让路)

【设计意图】

有了上面例题的讲解和训练,也因为有了旧知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所以教师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兴趣方面做,让学生在计算学习、练习中减少枯燥的情绪。

(四)巩固新知

1、经过花园,前面就是关着懒羊羊的房间,在但是前面共有三个房间,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好吗?

(一起完成P47练习六第2、3题)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通过具体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让知识得到一个升华。

(五)课堂作业

调查我们身边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体会三们数乘两位数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巩固,感受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教学检测安排

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题

九、相关练习

书本上练一练和练习六中相关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

灰太郎:

16×3 =48 800×3 =2400

16×30 =480 800×30 =24000

懒羊羊:

160×3=480

160×30=4800

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P47练习六,第4、5、6、7、8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学会协助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重点

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四、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五、教学策略

1、本节课内容主要以比赛形式完成。吸引学生计算的兴趣。

2、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补充一部分的练习 。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学生上课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47练习六,第4题。

揭示课题:口算乘法练习课。

2、P48第5题。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的内容,作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做到巩固的作用。

(二)理解提高

1、第6、7题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与以前所学的乘法意义相同。加强巩固乘法意义的学习和理解。对今后乘法应用掌握有良好作用。

(三)拓展练习

第8题和思考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是提高题,不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能掌握,所以教师讲解分析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同学。

(四)课堂作业

教师准备的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所学,并作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手段。

(五)板书设计

(板书有关的练习题解答)

第三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小学 彭亚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忆旧引新

列竖式计算: (1)145×2=(2)45×12=

学生先说一说列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再计算。最后再说说计算这两道题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旧知识?计算这两道题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 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 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

(二)、估算。

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

(三)、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

1、学生独自尝试笔算。

2、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3)最后算什么?

3、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计算过程边完成板书。

4、找出学生一对一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

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翻牌游戏:找找红色的两个数字相乘的末位数字藏在哪张牌下面。

2、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1时,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3、笔算竞技: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快又准。

134×12 25×116

241×23 217×42

4、 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5、 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设计意图:四位数乘两位数表面看只是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一次拓展,但实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法则的一次检测,是对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再次训练。)

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小学 杨忠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 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 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板书:因数末尾有0)

2、 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的问题,并评价,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老师能提一个问题吗?大家思考老师的问题包含了几个问题啊。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通过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

(1)学生独立列式,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和探索;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与碰撞中,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进一步学会学习与思考。)

(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220×40 106×60 360×25 580×12

三、巩固计算,提升技能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修正。修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 课件出示课前的交通工具时速集合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提出相关问题,同桌互考互查。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技巧吗?你今天学得开心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练习八的5—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看搭载天宫一号火箭发射实况,让学生感知速度。

师:近段时间发生在中国的航天科技大事是什么?

9月29日21时16分,搭载着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把天宫一号准确的送到太空。我们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个短篇,火箭的速度快吗?

(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2、关于速度,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3、揭示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1、 速度的含义

出示图片,介绍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动速度等等。

引导学生说出速度包括每分、每时、每秒、每天等时间单位,还要有在这些时间里行的路程。(单位时间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可以用速度来比较快慢,建立时间单位的表象,再通过交流每一个速度分别可以表示什么,深刻理解速度的含义。】

2、速度的统一表示

(1)小组讨论:速度的写法,读法。

10米/秒 读作:10米每秒 10米/时 读作:10米每时

(2)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

猎豹 (图片)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

火车(图片)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

长征三号甲火箭(真实图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

嫦娥一号(真实图片)的飞行速度是8000米/秒

光的速度是298000千米∕秒(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学习速度的统一写法的必要性。而不是把速度的统一写法直接的灌输给学生。】

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学生先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1)80×2=160(千米)

(2)225×10=2250(米)

【设计意图:从现实情景入手,探究求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

在题(1)中,80千米/小时叫速度,2小时叫时间,行的距离叫路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

怎样求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怎样求速度?(路程÷时间=速度)

教师讲解: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的问题,叫行程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行程问题。

【设计意图:梳理、小结知识点,让学生思路更清晰。】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八的第5题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

2、练习八第8、9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知识点,让学生思路更清晰。】

五、布置作业

1、用统一符号表示下列速度

(1)天蛾是一种昆虫,它飞行的速度每小时可达53千米,可以写作 。

(2)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叫尖尾雨燕,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可以写作 。

2、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作业,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例3 (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

答:2小时可行160千米。

(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米?

225×10=2250(米)

答:10分钟可行2250米。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总评】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看嫦娥一号飞行的实况录象,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比较小军和小刚的速度及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四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58页例四,59页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请听游戏规则:老师说第一句,你们说第二句。看谁的脑子转得快!(开火车形式)

师:1只青蛙 生:4条腿。

师:2只青蛙 生:8条腿。

师:( )只青蛙 生:( )条腿。

…… …

2、那么在游戏中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刚才同学们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条腿的?谁能列式?(4×1=4,4×2=8,4×3=12。。。。。。)

3、等号左边的两个数叫什么?等号右边的数又叫什么?(因数、因数 积)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青蛙“对对子”游戏这一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接着得出的这组算式,是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例4

6×2= 20×4=

6×20= 10×4=

6×200= 5×4=

2、通过观察算式找出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学生的推理过程,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思维的条理性,接下来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举例子,验证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严谨与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尝试练习:

(1)在4×5=20中,如果4不变,5乘 2倍,那么积也(     )。

(2)在6×8=48中,如果8不变,6除以 3倍,那么积也( )。

[设计意图]: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应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4×13=52 24×300=7200

4×130= 24×30=

4×1300= 24×3=

40×13= 12×300=

400×13= 6×300=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训练学生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一说变化的规律,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大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 )千米。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大货车的2倍,小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 )千米。

4、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5、算一算,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规律: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对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练习九第3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

不变 乘几 也会乘几

: 不变 除以几 也除以几

乘几 除以几 积不变

(0除外)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主题图、课件、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5

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近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重点:

因数末尾有0的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1、第55页第3题

283×19301×27180×50193×40

216×32103×18650×12408×30

让学生先估一估,在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订正时注意帮助学生查找错误原因。

2、第56页第5题学生自己做

3、第6题是一道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综合练习。

让学生找准数量关系自己填写。

4、第7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5、第9题是运用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6、第10题、让学生自主尝试、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7、第11题、12题学生先自己做,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做错的同学改正做法。

三、自我展示。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52304360

×23×12×50

356681800

10434

1396408

2、一车间每月加工75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全年加工多少个零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 7 4 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205×3=25×2=170×5=150×3=125×2=

(2)用竖式计算:

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

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

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

先算什么?

(先算128×6)

再算什么?

(再算128×10)

最后算什么?

(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

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1、2、4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