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党小组我成语条谜语工作个人介绍名句古诗入团总结工作文明名句新闻稿教案了防控急转弯辛弃疾说说建军节:颁奖章程陶渊明工作具体内容造句资料纪要工作说明书文明工作安排名词!课件同义词廉洁口号誓词了入团申请个人表现反思近义词。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诗经教案【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王麟 杨波
教学设想
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古代诗歌的初步能力,也养成了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些习惯。这三首诗歌内容不同,风格相近,难度都不太大,学生基本能够读懂,只是每首诗歌都有一些值得品味鉴赏的地方。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三首诗歌,感知诗歌大意,然后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注意朗读背诵,积累其中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教师范读后,正音。
要求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雎 鸠 窈窕 参差 伊人 鸡栖于桀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的基本意思。
注意,诗歌重在体会,对于字词意义不必落实到每一个字词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好。
三、探究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首诗,然后说说:这三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在《蒹葭》《君子于役》这两首诗歌中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三首诗,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选取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一首,仿照课后练习三的形式,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注意肯定学生作品中的优点,指出其中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内容。
二、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1.指导学生朗读这三首诗。
(1)《关雎》朗读指导:
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2)《蒹葭》朗读指导:
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其中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在朗读时要注意其中的感情变化,读出其中之味。(3)《君子于役》朗读指导:
这首诗较为简单,共两章,用的是直接陈述的写法,因此在朗读上,起伏也不是太大。只是要注意,第一章主要表现妇人对丈夫的思念盼望之情,第二章表现妇人对丈夫的关心之情,同时,贯穿其中的是一种妇人的淡淡的怨情。
2.指导学生背诵这三首诗。
三、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完成文后的题目: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糜家糜室,猿狁之故。不遑启居,猿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日归日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糜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日归日归,岁亦阳止。王事靡蓝,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牲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思考:1.为什么说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
2.请找出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说一说:末章“昔我”四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课文学习小结
五、布置作业
附:关于《蒹葭》和《君子于役》的翻译。
蒹葭
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已经结成霜,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洲。
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在远方,不知哪天役满期。不知何时回家乡?鸡儿纷纷回窝来,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下坡进栏忙。丈夫服役在远方,叫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在远方,没日没月别离长。几时团圆聚一堂?鸡儿纷纷上木桩,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纷纷下山冈。丈夫服役在远方,曾否忍饥饿肚肠!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
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3、领悟“我”的形象塑,把握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1、形象思维及人物形象。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3、树立“历史的”“美丽的”观念。
◆教学方法
1、“切入情节,激发想象”法
如《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些典型情节可引发学生想象女主人公的具体生活情节和既“悔”且“恨”的情调。
2、“运用对比,探讨开拓”法
如将《卫风•氓》与《邶风•静女》两首诗对比,从“怨”“兴”中把握形象,探知当时社会的“民情”和“制度”。
3、“语言分析,体味神韵”法
如《卫风•氓》抓住语言的暗示性探究:“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的暗示性,进行推断想象“士”的“贰”“二三”及“不思其反”,进而把握形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孔子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什么叫“思无邪”呢,就是思想纯正的意思,并由此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学们想不想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啊?那么什么是“文质彬彬”呢?(可让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明确)“文质彬彬”原义是文华和质朴配合得恰到好处,今义是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同学们,让我们就来学习,接近“文质彬彬”吧。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检查并深化预习效果,贮存文字、词语所传达的信息。
②依据情节,激疑发问,总理三首诗。
A、三首诗均选自《风》,即民间歌谣。结合历史知识,扼要说明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明确:a奴隶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尖锐对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对理想的追求。c在战争和徭役中,人们争取和平生活的愿望和表现出的爱国热情。
B、诗歌常选择典型的情节来烘托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本文三首诗分别选用了怎样的典型情节?
明确《氓》主要情节:“以我贿迁”“三岁食贫”“靡室劳矣”;《无衣》主要情节:“袍”-“泽”-“裳”;“戈矛”-“矛戟”-“甲兵”;《静女》主要情节:“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2、具体研习《秦风•无衣》
①集体朗读《无衣》这首诗,思考三章的异同点,并回答其原因。
明确:同:句式相同,内容相近。
异:每章仅三字不同。
原因:A、属重章复唱的手法,不仅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也为了换韵,充实和扩展内容。B、每章首句均用反问句开头,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精神。
②诗中在与“子”相对上用了一个“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两处“我”字,体味一下“我”的妙处,并运用想象,创造“我”的形象。
讨论明确:“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我”是保卫家园的爱国者形象。“我”是出自内心的自觉者形象。“我”又是一个象征。开头反问,后以“我”的行为“同”和“修”书写正义参军歌,此爱国之情,英雄之举,跃然纸上。想象当以此为萌发点,也应以此为归宿点。
三、课堂练习
赏析下面这首诗。
乡愁的四韵(录其二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的腊梅香
腊梅的芬芳
是母亲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四、布置作业
1、《氓》和《静女》均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反映的是两类“士”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样认识这一现象?
2、《氓》中的典型情节可以从不同的人物的角度去选择,但有一点必须探究,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
3、诗歌常常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但有一点是主要的,就是运用形象思维。在形象思维中比兴、对比是常用的手法,你在《氓》中领悟到了什么?
4、要欣赏诗,必须运用想象,而想象又不是无根据地让思维驰骋,只有抓住典型情节,才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形象。请你就"咥其笑矣爱而不见"及《静女》中的睹物思情进行大胆想象,以塑造出鲜活的形象--将《静女》改写为小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方法同上节课)
一、导入
爱情是个不衰的话题,《氓》和《静女》塑造出两类爱情和形象,但有一点较为相同,无论《氓》中的"秋以为期以望复关"还是《静女》中的" 我于城 爱而不见",看样子是"自由恋爱"了,我们应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呢?而《氓》中女主人公遭"士"遗弃,其兄又"咥其笑矣" ,《静女》中的静女却又为 "士"所热恋,这又该怎样认识呢?凡此等等,你是否想过有个答案呢?让我们来学习这两首诗。
二、教学《卫风•氓》(板书课题)
1、上课堂我们留下了思考题,先来研究第2题。
讨论明确:答案可能是多样的。
“士”之变心说:情节为“不见复关”的暗示性;“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
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
年老色衰说:情节为之“氓 之蚩蚩 ,抱布贸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
2、研究作业 第3题。
明确:形象思维是以感情意象作为思维对象的,而这些意象是具体而不是形象。具体与形象之间按照客观生活逻辑为准则。因此比兴、对比则成为常用的手法。
3、 桑叶新鲜润泽时,斑鸠贪吃桑这一形象,当和姑娘年轻漂亮时被男人迷恋,而使姑娘沉溺于爱河之中这一形象具体结合时,这就成为诗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段的艺术形象,让人们看到抽象的结论--男人喜欢的是貌而非人的心灵,同理"桑之落,其黄而陨"和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也属如此,这是"兴"的艺术手法。"而"对比"则和"兴"不同,常常用同类形象之间的生活联系的手段进行正反对照,"士"前为"信誓旦旦"--倾慕求婚,否则"反是不思"遗弃旧欢,前后形象形成强烈对比。
师生在欣赏时抓住意象这第二自然段的艺术形象进行想象,进行创造,才可领悟此诗,进入诗的鉴赏的殿堂。
三、研读《邶风•静女》(板书课题)
四、1、检查同学们想象改写《静女》的作业 ,由学生代表朗读自己改写的文章,师生共同以艺术欣赏的目光评析再创作的作品。
明确:应抓住典型情节进行
解说:此题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完成再创作的创作活动。
2、研究"自由恋爱"及《氓》和《静女》中的两"士"为何对恋爱有两种不同观念的明确:"爱情"可以说是永恒的话题。在不同社会中有不同的恋爱观。《氓》中“抱布贸丝”,“士”的身份可为"商人",《静女》中"俟我于城隅自牧归荑","士"可为田者,为思维提供了根据。
在由原始社会演变到奴隶社会后,劳动人民之间的恋爱,还是在人们的劳动与生活中产生的,这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和我们今天的"自由恋爱"理念上有不同。
四、课堂小节
我们从《〈诗经〉三首》的学习,了解了《诗经》所处时代的生活,学到了人民的爱国精神,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我们还学会了抓住典型情节,运用形象思维来欣赏诗歌中所由此而烘托出的具体生动的气氛和情调,还学会了在凝练的语言中把握暗示性及代表性,受到了美的熏陶。同学们应把这些化为技能,净化灵魂,争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五。
2、运用所学方法,欣赏下面一首诗。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写一篇读诗心得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之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1《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址、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勺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郎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朱,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á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ì〕:水边。
埘(shí):在墙壁上做成的鸡窝。
涘(hu6):相聚、相会。
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乙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君子于役》写妻子怀念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
四、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口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具体研习
1.从内容上来说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句。诗人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达了对采荇菜姑娘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
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格,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可以看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
《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2.从总体上说,社会的制约是逐渐严格起来的,恋人们对自己的行动,不得不有所拘束。于是我们在《国风》里看到许多情诗,咏唱迷惘感伤和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含蓄微妙的艺术表现,但在当时,恐怕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陈风·月出》)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兮,不可泳思。江之永兮,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
一切诗歌的艺术风格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形成的。明朗热烈的风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产物;含蓄委曲的表达,总是感情压抑的结果。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表达了一个妻子对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的深深思念和牵挂。《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诗中表达了对于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社会中家庭生活的留恋,却并不直接表示反对战争,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诗中的情绪也是哀怨为主,几乎没有愤怒。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实的。
3.《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它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的开头。
《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时关雎和鸠,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在一个秋日的清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芦苇丛却呈现出冷寂与落寞的气氛。
《君子于役》里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以傍晚牛羊归家的情景为背景,渲染妻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4.《诗经》的语言特点。
学生朗读归纳,体会作用。
(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可由此推想,当时演唱的《诗经》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的、简单的。
(2)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在现代歌曲中,还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的道理。
通过小组朗读体会。
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音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扼抵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苗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通过全体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30.《诗经》三首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 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的读音。
雄鸠(ju1 jiu1)窈窕(yao3 tiao2)好逑(hao4 qiu2)
荇(xing4)寤寐(wu4 mei4))芼(mao4)
蒹葭(jian1 jia1)溯洄(su4 hui2)晞(xi1) 湄(mei2)
跌叩)抵(Chi)滨(St)址(ZhT)
埘(shi2)佸(huo2)桀(jie2)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这三首诗。
二、导入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
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
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
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
贵族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
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
主义基础。
2.关于三篇作品解题
《关雎》描写男恋女之情。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
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
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蒹葭〉也是一首情诗。诗中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
水还不曾于,诗人来寻所谓“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
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君子于役)写丈夫久役,妻在家怀念之情。每当家禽和牛羊归来
的黄昏时候便是她想念最切的时候。
三、正课
1.朗读〈关雎〉注意正音。
2.赏析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手采。
纯洁美丽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
一片深情悠悠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荇菜鲜,左手采来右手拣。
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表爱怜。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拣拣开。
纯洁美丽好姑娘,敲钟打鼓娶过来。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居“三百篇”之首,因此向来倍受重视。这是
一首贵族青年的恋歌。所谓“君子”是对当时贵族男子的称呼。这位君
子爱上了一位采荇菜的女子,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恋爱与结婚的愿
望寄托在想象中。(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是赋/、兴。所谓“赋”,
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如本诗“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
可以喻男女求偶,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但兴
有时与下文意义上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韵脚上引出
下文。本文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
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朗读〈蒹葭〉注意正音。
4.赏析
河边芦荻青苍苍,秋深白露凝成霜。
意中人几何处寻,就在河水那一旁。
迎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险又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
河边芦荻湿漫漫,白露滴滴叶未干。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滩。
河边芦获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弯弯险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人水中洲。
这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一个深秋的早晨,河
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没有干。诗人在这时候、这地方寻找那心中难向人
说的“伊人”。伊水仿佛在流水环绕的洲岛上,他上下左右求索,终于是
可望而不可得。细玩诗味,好像是情诗,而意境飘逸,神韵悠长。全诗
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
得的惆怅。
5.朗读(君子于役*注意正音。
6.赏析
夫君服役去远方,没年没月。C忧伤。
不知何时回家乡?鸡儿纷纷奔回窝,
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下坡进栏忙。
夫君服役去远方,叫我怎能不苦想。
夫君服役去远方,没日没月别离长。
何日团圆聚一堂?鸡儿纷纷上木桩。
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下坡聚拢忙。
夫君服役去远方,也许不至饿肚肠。
这是一位妇女思念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诗。落日衔山,暮色苍茫,
鸡栖敛翼,牛羊归舍。面对此时此景,久别夫君的闺中少妇,心头涌起
一阵阵难以抑制的。调怅。她想念丈夫,该不会受饥挨饿吧?暮色越来
越浓,思绪越来越长。每天这一段黄昏时光,她感到实在太难挨了。清
人评论这首诗说:“写乡村晚景,睹物怀人如画。”睹物是写景,怀人是写
情,此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凄凉境界,能使人感到“如画”。
四J结
(诗经)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周人的建国经过,周
初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某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都有直接或间接
的反映,对于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西周后期以迄春秋的政治混乱局面。
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行为,尤有深刻的揭露。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
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赋广、兴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优美,句式
回环往复,韵律和谐。写景抒情都富于艺术感染力,对后代文学有很深
远的影响。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一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__
篇,包括__、__、_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一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
采用、的艺术手法。
3.(君子于役)中对繁重劳役表示怨恨的句子是__
__;触发思夫之情的景象是__;对丈夫祝愿
的话语是__。
二、断句。
1.<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2。《蒹葭》“所谓”伊人,指 的是“君子。
3.《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
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4.(关限是(诗经)的第一抬,居“三百篇”之首。
30.《诗经》三首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一1.最早305 风 雅 颂
2.四 赋 比 兴3.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不日不月,何其
有话 鸡栖于埘(桀)日之夕(西)矣,羊牛下来(括)苟无饥渴
二1./ 2.X 3./ 4./
<--EndEdi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