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氓》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氓》的教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
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
四。提问教读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无与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A其笑矣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五。深化探讨
1、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
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他和她上演了悲剧。她:温柔体贴,情意绵绵,嫁作他妇,任劳任怨,遭受暴虐,失望决绝。他:喜请良媒,娶她为妇,感情变换,其妻。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3.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讨论题:
1、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氓
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
2. 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
3.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
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 , 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探海导航】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 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听取老师讲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人物形象鲜明,学习中要能分析诗中男女主人的形象性格,要能理解中诗中六章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无衣》是一首反映军旅生涯的爱国诗歌,学习该诗要理解诗中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和重章复唱的结构手法;《静女》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爱情诗,学习该诗要注意理解男女之间的深情和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
【思路结构】
《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结构图: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无衣》可理解一首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
教学目标:
1、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从而分析卫女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卫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方红笺承载了薛涛无尽的爱恋;一枝青梅读懂了易安懵懂的初春;漫天飞花飘零了黛玉满腹的爱恨;无际的沙漠抚慰了三毛不羁的灵魂;而滔滔的淇水见证了女子艰辛的情路。淇水与女子的生活和命运始终相随,我们就随着缓缓的淇水去见证一下女子的喜怒与哀乐。
二、整体把握——把书读薄
《诗经》被誉为现实主义的渊源,其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卫风·氓》里面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主人公是谁?以第几人称来讲述故事的?
女子第一人称
2、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女主人公回忆了与氓从相恋结婚到婚后被弃再到决然分手的故事。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依据
淇水旁
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第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请仔细品味这些地方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在表现同样的内容?
第一、二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恋爱的甜蜜
第三、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的沉痛
第五、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分手的决绝
(讲解其中字词,推测事情变化)
三、细嚼慢咽——把书读厚
(一)一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恋爱的甜蜜
1、根据诗中的描写,想象一写此时的淇水是什么样的?
淇水:平静安详波澜不惊
2、如果淇水是有生命的他会看到什么样的两个人?请找出描写人物的地方。
直接描写——动作:送、涉、将、乘、望、泣、笑
——温婉、多情、天真、善良
直接描写——蚩蚩、即、卜筮
间接描写——无怒——憨厚、老实、认真、暴躁易怒
(他们在这里盟誓,在这里分别,淇水是那么的静缓、安详,一如一位慈祥的月老分享着女子的幸福甜蜜。)
3、“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陈其事
(二)再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的沉痛
1、再次写到淇水,淇水是什么样子?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汤汤: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动荡不安
情海波澜命运动荡心潮澎湃愤愤难平
2、淇水浩荡,女子的内心愤愤难平,从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内心情感的剧烈变化?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愤然直抒惨痛教训,语调激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诚恳审视自身不足,内心愤然
3、在这两章中表现了她和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她: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任劳任怨
女也不爽——感情专一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年老色衰
他: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情不专
4、女子最想说的莫过于刚才讲过的那些教训和被弃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桑树呢?在诗经里有没有写植物的地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或发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对象。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喻,对事物进行形象具体的比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子容颜靓丽;两人的浓情蜜意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容颜憔悴;两人的感情枯竭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子不要沉醉于爱情的甜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三)三写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分手的决绝
1、这次强调了淇水的什么特征?
有岸有泮——我的容忍,我的退让是有限度正比
有岸有泮——氓的放纵,氓的暴虐没有止境反比
2、此时女子处于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处境:往事不堪回首;前途复又可畏,体会女子想走还是想留?
想留:“及尔偕老”“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对以前温馨时光的深切怀念
不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老使我怨”“不思其反”
——对以后悲惨遭遇的清醒认识
3、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他和她?
她——清醒、刚烈、坚毅
他——暴虐、毫无担当
四、消化吸收——把书读薄
淇水见证了女子怎样的性格变化?
温婉、多情、善良、单纯
任劳任怨、忠贞不二、年老色衰
清醒、刚烈、坚毅
——痛苦的心灵挣扎,完成了一个女子自我的心灵救赎,表现了她的个性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五、探讨爱情——共同成长
寄语少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寄语少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启示:爱情幸福而美好,但也会有痛苦和伤害,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就不敢追求,既不要轻易开始一段感情,更不能随意放弃。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真诚负责的态度。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六、作业布置——学有所用
围绕“淇水”,从卫女的角度,以第一人称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思想感情;
2.掌握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本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梳理《氓》的叙事情节;
3、掌握诗中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文本,疏通了字词并了解了文章大意,本堂课我们要对文章进行美读、细读和研读。
咱们一起先来看一组有趣的数据,注意看完之后,你要说说你的感受。请看屏幕。
P★WWW.BAIHUAWEN.com★PT:
据说,一个人朝另一个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调动30几块面部肌肉;
一个人鼓足勇气对另一个人说声“我爱你”,至少要消耗3只苹果所能提供的热量;
而当一个人决意遇见另一个人并与之白头偕老,则需要花费20年左右的时间来等待,还得用掉六七十年的岁月才会最后完成。
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约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只有50亿分之一。
同学A,你来谈谈你的感受。嗯,跟老师想的一样:在这个世界上,许多看似平凡的东西,实际上却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特别是对待爱情。
但是,自古而今,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却大有人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氓》,一起对春秋时期的这种现象作深入地探讨和思考。
二、美读环节: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大家觉得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对,就是语气语调。感觉太平淡了,没有抑扬顿挫,感情的表达还不够。那怎么读才能读出感情来呢?首先还是要把文章的内容,主人公的情感先做一个分析。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这个表格。
PPT:
内容感情基调语气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参考:
内容感情基调语气
第一节求婚——许婚喜悦柔缓
第二节相思——结婚幸福急切
第三节劝诫沉痛激动
第四节控诉怨恨沉重
第五节反省清醒低沉
第六节决绝刚强坚定
三、朗读难点探究:
这种前后巨大的命运反差,使女子的心情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氓的态度也随之改变,这一点,大家不妨仔细关注一下文中女子对负心汉的称呼。
“氓”—————“子”——————“复关”——“尔”——“士”
从这点上你看出了什么?读得时候又该注意什么呢?
氓:故事的开头,不带过多的感情色彩,属于客观称谓
子:对男子的美称,两人已约定终身,此称呼充满爱恋的之情。
复关:以地名代人名。表现女子对男子用情之深,爱屋及乌。
尔:你。两人婚事已成,表现女子对男子的亲近感。
士:对男子的统称,感情上已经产生了深刻的隔阂。女子由自己不幸的遭遇,引发对所有女性命运的反思,对男权社会提出质疑和批判。
结论:一篇文章中对一个人的称谓的变化代表着主人公对他感情的转变,读时要注意。
朗读指导: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活动:
跟随录音一起朗读。
四、深读环节
合作探究——发现别人之所未见:
中国两大诗歌流派分别是什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它们的源头分别是什么?《诗经》、《离骚》。
既然《诗经》被称为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这首<<氓>>选自卫风,风代表着民歌,那《氓》到底要向我们展现春秋时期卫国怎样的社会面貌或社会风气呢?它的现实主义的特点我们要想办法把它挖掘出来。好吗?我们分四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这四个方面分别是:
1、生产生活。婚恋观念。社会风气。女子地位。
下面分组讨论,每一大组负责一个角度开展探究,并派代表上台来作展示。
明确:
1、生产生活:
(1)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2)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农业社会时期,种桑养蚕,朴素的比喻。“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4)社会不安下,战乱频繁。“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2、婚恋观念:
(1)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嫁女儿要丰厚的嫁妆。“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3)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到夫家就成了劳动力。“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社会风气
(1)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男子不重礼仪,“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女子年长色衰后,男子喜新厌旧,虐待并抛弃了妻子,“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背景介绍:
自西周未年,奴隶制逐渐没落,厉王与幽王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社会动乱不宁,在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总爆发中。诸侯上僭于天子,卿大夫上僭于诸侯,陪臣上僭于卿大夫。贵族阶级不能自守其阶级统治,本身大乱;庶人崛起而为大地主、大商人,他们在经济、政治上的势力足以威胁诸侯。整个社会呈现出“礼坏乐崩”的混乱局面。
(3)女子被赶回家是一种耻辱,得不到家人的同情,“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家人不体谅,甚至嘲笑,讥讽,女子命运悲惨。
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
4、女子地位
(1)女子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有自由恋受的机会。
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李报桃,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2)男尊女卑,女子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明明是男子失德,三心二意,但受伤害,遭驱赶的却是女人。“淇水湯湯,渐车帷裳”。女子回娘家后又不受待见,得不到娘家人的保护和同情。
所以本诗反映了女子在古代的地位。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五、根据以上的分析,大家总结一下女子被抛弃的原因是什么?请试加以概括。
1、年老色衰,男子喜新厌旧。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男子骗情是为骗财,钱财挥霍一空翻脸不认人。
3、男子富而忘义,士,这男子可能后来发达了,就忘恩负义了。
4、女子经济不独立,无权利。
小结:
1、有氓的个人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原因。男权社会,女子依附于男子,一旦男子变心,女子的生活便得不到任何保障。
2、婚姻的幸福,必须建立在男女人格平等,社会、经济地位等各方面平等的基础上。
象《氓》这样的作品表达两性间哀乐之情的诗歌流露出人性最真实的情感,可以说是《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分,然这也并不能覆盖生活的百态千姿。
《诗经》的博大海量还涵盖了人民的远征之苦,劳役之怨,国难“黍离”之悲,羁旅怀乡之思,而爱国主义的战争诗与颂扬生活的劳动歌,以及不满黑暗政权官僚的政治讽刺诗,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精彩多面的内容,配以种种绘声绘色的写实手法的调味,使得《诗经》如一盘百味俱全的盛餐,在文学长桌上香远溢芳,无愧乎中国几千年现实主义艺术的源头。
总结:《诗经》为什么能被称为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了解到了现实主义的什么特点?
1、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和批判现实;
2、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人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
六、天下最亲密的关系是夫妻关系,而天下最危险、最脆弱的关系也是夫妻关系。当爱情走入婚姻,家庭怎样才能牢靠?夫妻关系如何才能持久?
请女生从现代女性的角度谈一谈。
请男生从现代男性的角度说一说。
你会怎么说?两分钟,写好,交流。
世上没有不变的情感,只有在变化中不断更新和不断充实的情感。世上没有架在空中的爱情,只有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长起来的爱情。涉及夫妻关系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七、总结:《诗经》《氓》里的主人公的悲剧虽然有着那个时代的特殊性,但其实也有一定的普遍性,那么师寄语:且行且珍惜。不思反矣,亦已焉哉。
对于爱情,她坚贞不渝;对于背叛,她勇敢决绝。
生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很多人在其中迷失了自我,向婚姻,财产等低头。“既然你已不再爱我,那我何必再为你苦守”氓的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从这点上来说,本诗留给大家借鉴的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探讨。
八、布置作业:课后写一篇短评,字数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