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读书思考的能力令老师大为欣赏。通过读了1、2自然段,大家结合图,不仅读出了台湾小朋友很想看到雪,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看雪》教案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互相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铺”在课中表示一种动作,读pū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识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四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3.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见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五)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提手旁(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知识指导书写。
“指”字右上是“匕”不要写成“七”;“接”字右下的“女”横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候”不要漏写中间的“竖”;“奇”要写得上小下大。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能给咱们讲讲你看到的雪吗?
雪真美,真有趣啊!今无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看雪》(板书)。
教材分析:
文学家梁衡说过,有两篇小品文就像两幅精美的画卷挂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廊里,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篇就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由此可见《湖心亭看雪》在中国文学世界中的地位学习这样的小品文,重在看作者所描绘的奇景所寄寓的奇情。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在讲解过程中,作为一篇文言文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所描绘的美景之中,从而一窥作者的精神世界更为重要。
故,设计本文授课,我的目标中心定位为“读”读准音节,也就是落实基础;读懂文意,也就是掌握文言知识;读出情感,即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自然这也就成为本文的授课重点。
一、导入:
展示“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湖心亭看雪》,一起领略雪后西湖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句读。
挐( )毳( )淞( )沆( )砀( )
堤( )毡( )强( )喃( )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湖中/人鸟声/俱绝
2、结合注释,读懂文意。小组合作理通文意,看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句弄不明白?若有就让学生提问解答,若无就进入下一环节。
三品雪景
既然题目是《湖心亭看雪》,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1、展示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先)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先)
生先读句子,再问这两个句子你能够翻译出来吗?明确: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长提(淡淡的)一道痕迹,湖心亭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船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2、比较品味。
我们知道文言文一般都惜字如金,非常简洁,很少有用连词和量词的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口技》
那么我们这两句话能不能改为
展示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后)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后)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这四个“与”并不多余,他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合到了一块,去掉就好像有界限似的四个“与”的存在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把所看到的景无限的扩大了(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我们再来看这几个量词痕一般指很小的一道,点更是小到极致,在说芥,是芥菜的种子,非常小,粒也就是米粒了这几个量词不但有量词的作用还起到比喻的作用,堤、亭、舟、人,以此类推一个比一个小,到人的时候仿佛已然可有可无了
王国维有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由此可见,作者极言景物之大,极言自己之小,显然是要达到无我之境,融自己与境中人、舟、堤、湖、天、地,
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天人合一
现在你能够描绘出作者所看到的这幅画面吗?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湖心亭像一个墨点,我的小舟像一片芥叶,舟中的人影像两三个米粒罢了。)
景的特点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天人合一,山水之乐,也有自然的苍茫,人的渺小之感。
朗读指导:语调(气势)。“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可利用气息拖音,读出悠远的意味。
第二句:“惟”字读出了寂静。
作者借着雪光,似有若无,依稀恍惚。长堤的一“痕”,湖心亭的一“点”,余舟的“一芥”,渲染了背景的广阔苍茫与自己所在位置的渺小。
3、学习白描手法。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两句,作者仅仅用一个连词“与”和“痕、点、芥、粒”几个量词,没有对景物做任何了的修饰和渲染,就把这一天人合一的图画展现了出来,这种手法我们以前也学过《天净沙8226;秋思》,这些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谓白描。
补充白描概念: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展示图画)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③、迁移训练: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如: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描)
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是白描手法)
4、当你一个人置身于这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看到这样的景,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四、理解痴把握人物特点
把握情感部分的主问题:“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的痴如何理解?
引导:这样的美景,我们也都想看,那就让我们借时空隧道,穿越到张岱身边去看看,到湖心亭后看到什么?
1、自由朗读第二段,熟悉内容。
2、用自己的话向同学描述你在湖心亭看到的情景。
3、学生评价,再次熟悉内容。
4、说出舟子对张岱和金陵认得言行的评价的语句,翻译句子。
5、理解“痴”。百度百科里对“痴”的解释有好多种,如A傻,无知B癫狂C对某事或某人着迷……你觉得舟子这里的“痴”是什么意思,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说你的理解,可以单独思考也可小组讨论。
师小结:舟子的痴是傻的意思,那再来看看作者张岱资料。
张岱是一个用后半生回忆前半生的人。
张岱少为富贵公子,“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凡俗世享受,无所不至其极。
1644年,明朝灭亡。“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明亡后不仕,发誓不向清廷妥协,入山著书以终。
师追问:张岱年轻时是个琴棋书画无所不会的富贵才子,他会是个傻子吗,那这个“痴”对张岱来说应是什么意思?痴迷。
6、张岱痴迷于什么,也请用文中的语句说明。(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痴迷于故国。)
7、想像补读于是,当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时,张岱会辩解吗?当时他会是怎样的表现?他心里会怎么想呢?试读舟子喃喃之语,想象张岱的言行举止。
演示文稿六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
【设计意图】在对张岱情感的理解基础上,补白张岱的神情,姿态,心理活动,突出“情怀之独”
明确:张岱不会辩解,舟子是根本无法理解张岱的。张岱游湖的情致和情怀,惟他自己独有,惟与西湖共享。
明确:独情——寄情西湖,孤高独立
五、拓展延伸——点数“独人”,感受“独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是个经常出现的字,如独爱莲、独钓寒江雪、独清、独醒……这些“独”字传达了一份不随波逐流的清醒、一种卓然不群的精神追求。
在我们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有独特个性、独特情怀、独特思想的文人有岂止张岱一人呢?他们,也同样不被世人所理解,但他们也正如张岱“独往湖心亭”一样,在他们的诗句中写入了一个“独”字……
演示文稿七
一个人,登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夜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个人,孤舟独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个人,持有一份情怀,坚守一种节操,直到天荒地老!
愿我们大家都做一个情怀高尚、个性独立的人!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含“独”的诗句,加深对传统文化中“独”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默读课文,思考:(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
(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过“六一”了,( )一起( ),场面颇为壮观。( )声、( )声、和观众的( )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读一读体会。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本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圈画,可按照“读文——找句子——读句子——说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尤其在“说感受”时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变换句式,或仿写句子,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
(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看板书,进一步领会“别开生面”的意思,切实体会雪顿节上场面的壮观,赛牛比赛的惊险刺激,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3、按照写作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进行拓展
1、积累词句:把喜欢的词语记下来;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剪报。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三年级下册)中的《牦牛》和《川北草原观马记》两篇文章。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 —— 比赛中 —— 比赛后
别开生面 就图心情好
节日盛装 惊险壮观 满意而归
【板书力求简洁,突出重点。把课文的顺序、结构和重点词语直观地反应其上。】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1、本设计紧扣文本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后题,打破传统的串讲串问教学模式,先从整体入手,大体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内容,然后直奔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比赛时,再学比赛前和比赛后,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抓住重点词语“别开生面”,贯穿教学始终,通过比赛前主人的节日盛装,比赛时场面的壮观、有趣、揪心,比赛后人们的心情是只图高兴加以理解。
2、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别是藏族浓郁的民俗风情,尤其是牦牛比赛时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场面的壮观,同时,把课文里一些重点语段提炼出来,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对一些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的字标记出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朗读指导。
3、重视了朗读训练,尤其几个重点段落。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除此之外,适当加入了语文扩展练习:变换句式和仿写句子,在语言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本课设计容量较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就难以完成,尤其是读的能力,因此在预习和第一课时教学时一定要扫请阅读障碍,才能为后续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
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中国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⑴ 自由练读生字。
⑵ 开火车读生字。
⑶ 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⑷ 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⑴ 看词语,心里默读。
⑵ 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⑴ 齐读一、二自然段。
⑵ 师提问:假如你是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⑴ 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⑵ 指名朗读。
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① 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②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③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①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② 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
③ 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⑴ 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⑵ 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⑶ 完成课后连线题。
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⑸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⑹ 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⑴ 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⑵ 学生填空:
( )的小朋友正盼着( )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⑶ 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中国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⑷ 欣赏中国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⑴ 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⑵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⑶ 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12 看雪
中国台湾 北京
盼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同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同学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同学自身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假如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同学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最好让同学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
先让同学自身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同学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局部,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同学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同学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同学自身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同学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身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小朋友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同学进行书写:
1)让同学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同学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安排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4、体会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还小,对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还不能深刻理解。课文以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中国台湾儿童的愿望。所以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内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采用谜语帮助记忆汉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旁注:猜谜语能有效帮助巩固生字。)
2、借助偏旁记忆汉字。
指 接 银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猜字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3、“摘苹果”游戏:识记汉字读音和字形。
五、写字指导。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六、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地图:学生找出中国台湾的位置。
二、自由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讨论。
1、指名分角色读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
(1)、“你在哪里见过的?”孩子们为什么惊奇地问?
(2)、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理在想什么?
五、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读。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看橱窗 看雪花
看雪 盼 堆雪人
想北京 打雪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西湖风光画面)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濡目染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是啊诗人心中若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的笔下就春意盎然:如果诗人心中寒冰一片,那么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怎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1、准确2、有感情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
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词语: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还。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②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更声刚刚完绝,天将凌晨,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与浓云与远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
六、整体感悟
1、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故国之思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偶遇佳客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有没有矛盾?
与众不同的情趣,芸芸众生中,知己难求,而舟子在犹如不在,由此可见他的清高孤傲。
4、文中具体写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特点: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5、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写奇遇,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后半部分写人,写奇遇,饮酒,抒写感慨,偶遇知音而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他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特色。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这是对张岱的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一种孤芳自赏的心态凌晨来到湖心亭看雪。][
拓展:其实,从古到今,像张岱这样的痴人并不少,本册就有学过的。回忆一下:苏轼,陶弘景,周敦颐。
七、知识拓展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古往今来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八、写作活动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本文把这种方法运用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有关描写景色的短文。
所谓“白描”,原指小说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种手法,讲究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衬托或少用衬托,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而作者却要隐蔽起来。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炼。白描手法运用于杂文,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人物那些富于思想性格特征的言论和行为的记述,在行文上一般表现为复述和引用,或简明的勾勒。
九、总结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攻克难读的句子。
(1)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2)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
(3)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4)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5)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6)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老师发现这些句子有点难读,咱们看着黑板练习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红色的字词。还可以读给同座的小朋友听,互相帮助一下。
指名读,正音。最后全班齐读五个句子。
3.再读生词(活动词卡)。
4.在小组里用巧办法记一记这些字。
5.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6、游戏:猜字谜。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7.指名读课文。
检查通读课文情况
教学内容
12、看雪
课时
2
教学目标
1、 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 教育学生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
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教育学生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难点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
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教育学生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具
1、 投影
2、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
提出自读课文后不懂的问题。
二、 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 初读感知。
1、 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2、 在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 找几位同学试着读课文,大家评价。
4、 出示生字词卡片: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检查掌握字音情况。
(2) 指导认字
1、 自主识字,发现识字方法。如:
比较:讲——进 铺——扑 毯——淡
银——很 店——站
做动作:指、接、铺
2、 针对学生认读情况,有重点地指导。
3、 玩游戏,巩固认字。
a、“小猫钓鱼”:把写有生字的鱼形卡贴在黑板上,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一个戴小白猫头饰,一个戴小黑帽头饰,老师读字,两个学生比赛找字,谁找到的多谁就胜利。
b、“找朋友”: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分散给学生,拼音与生字一样的成朋友。如,拿拼音的同学说:“我是‘chú’,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生字的同学说:“我是‘橱’,你的朋友在这里。”
(三)看雪景,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字,写前提示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大”写得小一些,下面的“可”写得大一些。边写边提示笔画笔顺。学生用手指在桌子上书写一遍,再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
2、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字形,再描红、临写。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拓展活动
1、搜集中国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中国台湾知识交流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中国台湾的资料。以“你问我答”的形式,学生把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同学运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来回答。
2、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
3、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卡片。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感情。
2、自由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
3、展示读:把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
4、分小组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师在个小组巡视,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在朗读的中体会中国台湾的孩子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5、分角色朗读第三至十一自然段,着重指导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出“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怀念之情。
6、看风光片体会北国“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遗篇洁白“的美丽景象。
7、朗读体会“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情景。
8、积累语言。读了课文,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读读记记,相互交流。
(三)、拓展活动
画一幅介绍祖国大陆的画,在配上一首优美的小诗或一段话,送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
备 注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我会连”的练习
板书设计
12、看雪
中国台湾 难看雪
地上铺雪毯 盼望祖国统一
雪景
树上披银装
教学后记
学完后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如:让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写封信、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说说心里话、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制作一张卡片等。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