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优秀教案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爱莲说优秀教案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爱莲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 枝 独 秀、独 擎 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具有高洁的莲花自喻,表达自己不慕名利、志向高远、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我爱 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

六、总结: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望的君子行为。

同学们,当我们学习这两篇短文的时候,我们也许为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坚贞的节操所感动。历史已发展到今天,时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间污浊之气,腐朽之风也会传宗接代,仍有待我们去抵制,去清除。我们应当向古代贤者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格端正、志趣高尚的人。

七、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

《爱莲说》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习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写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6、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10、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11、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12、“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四、巩固练习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

《爱莲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

教学难点:

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背诵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描写莲花的诗句。

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宋代周敦颐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爱莲说》。

二、预习展示

1、字词注音展示

蕃 fán 涟 lián 亵 xiè 濯 zhuó

噫 yī 颐 yí 淤泥yū 鲜有闻xiǎn

2、作家作品展示

周敦颐(1017-1073) ,北宋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爱莲说 》这篇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朗读基调。

(1)一生读,

(2)男女生读

(3)齐读

(4)师生评价

3、再次走进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直接描写莲的句子,说说各体现了什么品质。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研读品味

(1)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2、组内交流

3、班上展示

各组派一人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展示,之后讲评。允许听者质疑。

(多媒体可展示有关美句以及答案)

4、背诵课文

采用当堂背诵的模式,鼓励学习小组推荐“最佳背诵者”展示背诵效果,并进行评价。

四、达标测试

1、学生做“当堂达标检测题”,教师监考。

2. 学生做完后,组内相互批改, 多媒体课件展示答案

3、各组汇报批改情况,尤其是错得比较多的题。

五、总结反思

1、学后反思

学生谈感受,谈收获,反思不足等。

2、教后反思

教师总结学习重点,目标达成,学生表现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