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数学的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数学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奥运会的情境中,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奥运的知识和祖国的发展,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教学难点:了

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北京奥运会是在哪一年举办的?(2008年)

2、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第29届)

3、我国在第几届奥运会第一次获得奖牌?(第23届)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奥运会的数据。(板书课题:奥运会)

二、探究新知。

1、读取信息,了解数据。

出示课件:第25-29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情况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出示三种统计图,分析观察。

(1)它们分别是什么统计图?

(2)比较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4)指名回答。

3、提问:

(1)哪一种统计图能很清楚地反映我国第24—28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枚数的多少?

(2)哪一种统计图能看出我国获奖牌枚数的分布情况?

(3)哪一种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5、小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板书)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具体的数量是多少。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一个事物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表示某一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检测练习。

1、第87页的“练一练”第1—3题。(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分组汇报。)

2、填表(数学实践园地第2、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完后指定学生汇报,全班共同评价。)

四、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展示五届奥运会主会场图片和主会场容纳观众数据统计表。

如果要用统计图表示主会场容纳的人数,应选择哪种统计图呢?为什么?

2、出示课件:第24届至28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数统计表。

随着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参加的`国家也越来越多,我们应选择哪种统计图来表示参加的国家呢?为什么?

3、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参加的国家数已达到205个国家。这些国家就像奥运五环一样分布在五大洲。

应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这些国家在五大洲的分布情况?

五、总结。

1、同学们,我们通过上面的学习不仅对奥运会有了更多的了解,还对统计图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请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3、奥运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同学们,愿大家带着对数学的热爱,在数学的天空里越飞越高!

板书设计:

奥运会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具体的数量是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一个事物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表示出某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学习使用尺测量的方法,并比较长短。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6、7页。

2、搭配第6、7页的玩具卡。

3、线绳、书面纸、记号笔,玩具卡搭配的直尺。

活动过程

1、幼儿两人一组,用自然物(棉线)互相量身高。

——第一个人靠墙站好,第二个人帮第一个人量身高,并在墙上做一个记号。

——第二个人用线绳量第一人手臂的长度(从指间到肩膀),然后将棉线剪下来。

——利用这一段棉线为单位,来量墙上的身高,每一段做一个记号。

——数一数,身高是几个手臂的长度呢?

——请幼儿相互交换来量身高、手臂的长度,并做记录。

2、当大家都量完后,请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与结果,教师用一张表,帮幼儿记录身高与手臂的关系。指导幼儿学会看逃生图上的重要标志:出口、门、可通过、不可通过。请幼儿看看彼此的比例,有没有好玩的发现呢?

3、5个人一组,取下玩具卡上的直尺,相互量一量墙面上的身高,并记录下来,再请幼儿说说他们5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4、请幼儿看《我的数学》第6页,用直尺量一量图中黏土蛇是几厘米;把长度写在框框里。

教学反思

把幼儿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辅导者、参与者。使幼儿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软硬、长短、形状,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儿还从家里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材料。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操作时“有点乱”但幼儿的动手力高,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尺子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5,并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3、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数数是多少》游戏卡中的数字卡1—5。

2、《送水果》游戏卡。

3、幼儿水果游戏卡。

4、《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活动过程:

排序

1、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1—4,请幼儿为数字1—4排序。

教师:这是数字几?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排队?为什么?

(幼儿可从大到小排,或从小到大排)

教师:数字4后边应该是几?

2、出示数字卡片5,引导幼儿认读并辨认5的特征。

教师: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为什么要排在数字4的后面。

游戏:送礼物

创设小熊过生[]日的情境,为小熊送礼物。

教师:小熊今天过5岁生日,你们想送他什么礼物?小熊希望是用数字5来代表这个礼物的数量。

操作:送水果

1、出示《送水果》游戏卡,练习按数取物,引导幼儿寻找、点数水果。

教师:小熊最喜欢吃水果,这有很多水果,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种水果,数量为5个。

2、出示数字卡片,幼儿练习按物取数,引导幼儿互相验证"礼物"的数量。

教师:请小朋友互相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对不对,并找出相应的数学卡片,放在旁边。

3、完成操作单《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教师带幼儿阅读操作单,在幼儿完成操作单过程中及时鼓励引导,并以大拇指粘贴作为奖励贴在幼儿的操作单上。

延伸

将操作单放入活动区,请小朋友在活动区中继续进行相互验证操作单的正确与否。

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尝试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学具人手一份,幼儿的个人相片。

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今天小动物们要到草地上来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

(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跑步比赛马上要开始了,看看小动物们现在在哪个跑道上?”(让幼儿说说××动物在第几条跑道上)

2、猜猜谁会得第一。

“小朋友,你们认为谁会在跑步比赛中得第一名呢?”让幼儿说说。

3、点击课件第三幅,进行跑步比赛,再让幼儿说说动物跑步比赛的名次。

“到底谁会得第一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过程,好吗?”表扬猜对的幼儿。

三、乘汽车回家。

“比赛结束了,我们乘汽车回家好吗?”

出示课件第四幅,让幼儿初步意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让幼儿一起来看看、说说“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

四、操作活动。

“一起乘坐汽车,并用序数词说出一句话,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

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认识时、分书本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知道一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过钟表,(出示实物钟)而且认识了整时,小朋友看现在是几时?(上午9时)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2、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

讲述:要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小时多少分,就要看钟表。钟表时计时的工具,全世界的钟表跑得一样快,学会了看钟表,你就知道时间了。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时针、分针的联动关系。

谈话:时针和分针时怎样走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你的小钟表上拨一拨,你就能发现了。拨拨钟表,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学生边拨钟表边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了分针走的快,时针走得慢;我发现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他们走得时间是一样的;我发现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等。

总结:小朋友刚才拨钟表,发现了分针走得快,指针走得慢,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因为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所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你们真聪明1

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学生数出有12个大格)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学生数出有5个小格)

12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数完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谁数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总结: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又60个小格。我们还知道钟面上又12个大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计时的。

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讲述: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走到1是1时,从1走到2也是1时,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口头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口头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练习:

(1)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分针从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计时的,想不想在你的钟表上拨一拨,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谈话: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是多少时间?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1时=60分)

5、感受一分钟又多长,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谈话:一分钟到底又多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一分钟脉搏大约跳()次。

(2)一分钟大约做()节眼保健操。

(3)一分钟大约跳()下绳。

提问:刚刚我们一分钟都做了些什么?

谈话:一分钟还可以干别的事,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后让爸爸、妈妈

帮你看着时间做做看。一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它却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工人叔叔一分钟印刷1000多份报纸,播音员一分钟能播180多个字……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抓紧时间学习。

那么一小时里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在一小时里都能干什么?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师生互动拨钟表。

教师让学生拨出5分钟、10分钟、25分钟、3小时、6小时等经过时间。

学生提要求教师拨钟表。

2、实际应用。

讲述: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一小时。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都有了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经常机械性的学习,学习不够主动。为了让幼儿能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入的掌握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这一带有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利用了幼儿所喜欢的小昆虫―瓢虫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能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按小瓢虫身上的点、数的量不等、颜色不同的特点,让幼儿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学习按二维特征分类。希望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量、颜色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到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纸制瓢虫若干。

2、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树叶若干。

3、5幢五彩房子、瓢虫妈妈一只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领瓢虫―帮瓢虫挑树叶―帮瓢虫找家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今天,何老师邀请了一群你们的老朋友来我们班里,看看它们是谁?

2、哇,树上有好多小瓢虫呀。它们都长得一样吗?

小结:小瓢虫身上的颜色和点数都不同。

3、那你们知道身上有4个点的瓢虫叫什么吗?(小瓢虫都有自己的名字,它身上有几点就是几星瓢虫了。)

(二)领养小瓢虫

1、那么多小瓢虫,它们都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个幼儿领养一个小瓢虫)。

2、和同伴或客人老师交流一下你领养了一只怎样的小瓢虫。

3、请个别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瓢虫。

(三)挑树叶

1、哇,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树叶)

2、是怎样的树叶呢?(颜色不同、数量不同)

3、告诉你们噢,小瓢虫最喜欢在小树叶上玩啦!

4、我们也给自己的小瓢虫挑选一片小树叶,好不好?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会喜欢哪一片小树叶呢?

5、你给小瓢虫选了一片什么样的树叶?为什么?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棒!都为自己的瓢虫朋友挑选了一片它最喜欢的树叶。

(四)找家

1、天黑了,瓢虫妈妈叫孩子们快回家啦!我们把小瓢虫们送回家好不好?

2、这是小瓢虫的家,看看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是住在哪幢房子的哪里?为什么?

4、现在请你们把小瓢虫送回家吧!

5、瓢虫妈妈开心极了,谢谢大家帮忙把它的孩子们送到了各自的家中。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学上课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