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美术课教案【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预览:
1.构成形式简练;
2.传递信息明确;
3.艺术形象独特、美观。
标志的构成形式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1.图案型
首先是具象型的表现方法,如节水标志。
再有是抽象型的表现手法,如windows操作系统标志
2.文字型
有中文变形组合,如永久牌自行车标志。
有汉语拼音组合,如李宁牌标志
有英文变形组合,如美国柯达胶卷标志。
3.综合型
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如:人民银行标志、中国铁通标志、闻迩教育标志。
(四)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1.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内容: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该标志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
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变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五)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
以设计“音乐教室”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及要表达的信息;
2.构思构图。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3.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4.着色。设色单纯、醍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欣赏学生作品
(六)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看了这么多的标志设计,学习了标志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法和设计过程,大家想不想也成为一名设计师,现在,我这里有几个标志需要大家来设计,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完成这些设计?展示课件,布置作业。
为我们学校的“运动会”“绘画比赛” “音乐会”“艺术节”“爱鸟月”“科技月”等活动设计一枚标志
作业要求:
1.设计单色或双色稿,形状可用正方形、圆形、菱形等。
2.尽量做到简练明确,独特美观。
3.画面整洁。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独特。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七)作业展示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以谈设计的构思过程来说明,教师给以肯定。
(八)课堂小结:
教材分析:
《纲要》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强调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导幼儿感受到大环境中的美,加深幼儿对冬天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特组织开展了本次活动。画面以幼儿畅想为主,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冬天》是大班第一学期结合季节特征的一个绘画活动,要求幼儿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表现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教学设计思路
1、在教学活动前,教师有意识地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园舍、布局、日常活动等,加深幼儿对幼儿园的印象。
2、准备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发挥创作的热情。
3、运用正面的评价,鼓励幼儿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增强自信心。
一、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2、能按意愿独自设计画面,大胆作画。
3、增强对冬季周围事物关注。
二、活动重点: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三、活动难点:
能画出冬天里景物、人物的特征,色彩合适。
四、活动准备:
水彩笔、画纸、范画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出主题。(指向目标1)
讨论,教师简单小结。
2、提出绘画主题,引导幼儿思考。(指向目标2、3)
“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幅‘冬天’”,你会画一些什么呢?”幼儿个别说一说,互相说一说。
3、提出作画要求,幼儿自主作画教师观察引导。(指向目标1、2、3)“请小朋友画出景物、人物在冬天里的样子,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冬天,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和别人一样。”
4、幼儿作画,教师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涂上适当的色彩,进一步表现冬天特征。
5、活动结束:
(指向目标3)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一找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原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这是什么?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
2、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
二、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用身体表现了各种雨,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滴好吗?(好)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四、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
教学反思:
《雨》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所以本节活动我不但把让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作为重点,而且我把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也同时作为本次活动的另一个重点,并以情感体验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但我发现在活动中有个别一两个小朋友参与的`不积极,我分析可能是:
1、在活动中我太限制幼儿了,比如在自己用身体表演时我总是强调小雨滴—大雨—刮风时的雨,没有让幼儿自由模仿,这是本节活动比较失败的地方。
2、我认为孩子们天性爱玩儿,他们喜欢一切可以拿来玩儿的东西,不放过一切可以玩儿的机会。“下雨”这种自然现象对大人来说也许挺麻烦的,意味着鞋袜会打湿,衣服会溅脏,出门得带伞,……。可是对孩子们来说,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着雨伞玩玩闹闹。而本次活动对幼儿这方面有所忽视。今后在学习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一种游戏的方式去学习,让幼儿在玩中感受,在玩中观察,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想象。
3、教师在丰富雨的种类时还不够深入,如:大雨、中雨、小雨、雷阵雨、太阳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用你的声音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比如:沙沙、沙沙——哗哗、哗哗——滴答、滴答——哗啦、哗啦——等。
艺术大师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活动目标:
1、观察教师直观演示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正确讲述各种色彩的名称。
2、根据幼儿儿歌的两段体的结构特征,尝试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仿编儿歌。
3、喜欢念儿歌,能轮流接说儿歌。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章白纸、一盒油画棒。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白纸一张贴在黑板上。
活动过程:
1、通过演示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1)教师(出示一盒油画棒):这是什么?你知道笔有什么用吗?
(2)教师(拿一支粉红色的油画棒):这是什么颜色?"粉红色,画一画",请你们看一看我画的是什么?
(3)教师在黑板上快速地画出一棵长满桃花的桃树。
(4)出示桔红色粉笔,采用同样的方法,边演示画一个太阳,边念儿歌,同上方法,表现儿歌的第三、第四、第五段。在出示一支支油画棒的时候,重点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油画棒的名称:桔红色、翠绿色、蔚蓝色、五颜六色等。
2、学习朗诵儿歌《画一画》。
(1)教师完整地朗诵儿歌,启发幼儿跟随老师一起看图朗诵儿歌。
(2)带领幼儿重点帮助正确讲述油画棒的色彩名称。
(3)引导幼儿与教师轮流接说儿歌,教师念一句,幼儿念第二句;然后交换念儿歌。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教师:我们每个人豆油许多彩色笔,你想用什么颜色的彩色笔画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用相应颜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用简笔画记录下来,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句型结构仿编诗歌,并带领大家连贯地朗诵仿编的儿歌。
4、幼儿操作活动:画一画。
启发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纸上画画,并与同伴交流,最后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前面的黑板上,请小朋友们一起连贯地朗诵仿编的新儿歌。称赞幼儿积极参与的表现和美丽画面。
活动反思:
画一画这节课实际上是对正比例图像的`教学,对于本课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的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针对课标要求和前一节课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掌握,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表格-关系式-图像来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中,我主要让学生先读懂图的意思,如横轴竖轴表示什么,各个点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经过了解之后让学生连接各点,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形象地看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分析图像,加深了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减少学生枯燥的学习,节省了时间。
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操作的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整堂课的思维上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的基本构造、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通过做做、玩玩,学习纸蝴蝶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3、培养按程序学习、制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蝴蝶舞姿翩翩,纹饰亮丽,美丽动人,是学生乐于欣赏、喜于表现的内容。学习纸蝴蝶的制作,学生肯定喜欢。
纸蝴蝶的制作过程,是学生造型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动手做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做做、玩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的过程。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式样、纹饰独一无二的纸蝴蝶。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32开大小的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废纸盒、剪刀
(教师)各种式样的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营造情境。
(1)课件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蝴蝶群大规模迁徙以及各种蝴蝶图片等,动静结合营造蝴蝶王国情境,让学生具体感知蝴蝶的美丽(灵动之美、形状之美、色彩之美)。
(2)“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课堂里来了。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只蝴蝶,好看吗?”(教师演示纸蝴蝶。)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蝴蝶。
3、做一做——尝试制作蝴蝶。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发一只纸蝴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制作方法。
(2)归纳小结:根据蝴蝶形状的对称特征,折剪蝴蝶图形:
①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的轮廓线,注意别忘记画上触角(蝴蝶的身体中线须与纸折叠成的中线重叠);
②沿轮廓线剪下。
(3)欣赏各种蝴蝶图片,分析蝴蝶花纹造型特征:
①蝴蝶花纹:可用小圆点、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装饰纸蝴蝶,花纹、颜色两边须一致。
②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装饰蝴蝶。如:绘画形式、剪贴形式、复印形式??
4、玩一玩——让纸蝴蝶飞起来。
(1)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仔细观察纸蝴蝶。)由于两边剪了两个小洞,手指套入小洞一紧一松,纸蝴蝶的翅膀就扇动起来,多有趣!
(2)指导学生用剪刀头剪两个小洞,大小以自己手指刚好能伸进为宜。
5、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制作一只漂亮的、独一无二的蝴蝶,给蝴蝶取个好听的名字。
(2)辅导要点: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纸张大小,尽可能地把纸蝴蝶制作得大一些;对画得快的学生可要求正反两面都配上图案;要求学生将剪下的废纸装入废纸盒中,保持桌面整洁。
6、评价与延伸。
(1)让学生拿着纸蝴蝶玩耍,比一比谁做的纸蝴蝶最漂亮,“飞”得最灵活。
(2)要求学生课后去大自然中或网上寻觅蝴蝶,了解蝴蝶知识,制作蝴蝶标本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三、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通过想象用绘画表现蚂蚁的家。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对空间的表现能力。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蚂蚁的生活习性
2、图片-蚂蚁窝
3、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什么地方吗?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蚂蚁的特征。
1、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
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它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后,师生讨论。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现在我们来画蚂蚁的家,先想一想刚才看到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在干什么。
在想想它们住在哪里,把这个地方画出来,还要画出地上和地下是怎样连接的。
2、提醒幼儿画之前,先想好如何构图。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四、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