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教案
《静女》教案授课
年级
一年级
专业
幼教
学生数
45
授课
时间
2010.12.20
教材
高教版
授课
类型
讲授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熟练阅读全诗,做到字音、节奏正确,最终能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能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编写课本剧,即兴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指导诵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难点:编演课本剧。
教学关键点:指导诵读方法,指导编演技巧和提出明确要求。
诵读法,表演法,情景陶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ppt授课课件,一束青草,一支笛子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2分钟)
课件播放轻音乐《梁祝》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25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上演着动人而浪漫的爱情故事。我们在《关雎》中触摸到了君子思恋窈窕淑女的情怀,在《蒹葭》中我们透过朦胧的芦苇荡,看到了小伙子上下追溯,隔河观看伊人的浪漫。今天我们看一对情侣如何约会,他们又会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呢?我们阅读《静女》一诗。
二、指导阅读(11分钟)
1、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
2、再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读音和节奏
3、师生共读全诗,巩固字音和节奏的掌握
4、小练习,检查学生对字音节奏的把握
姝(shū)俟(sì)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5、指导背诵方法:竞赛背诵全诗,分节背诵,记住关键词。
三、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13分钟)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经》及本诗含义
2.相互提问,识记关键词的意思
姝俟爱踟蹰贻炜说怿女归
3.复述诗歌讲述的故事
4.探究诗歌写作技巧,分析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a.前两节的结构相似,个别词句相同,这叫什么写法?
(重章叠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b.诗中男子更爱彤管还是荑草,为什么?
(借彤管和荑草的美表现人的美和对人的喜爱。允许自由回答,能自圆其说就行。好像更喜欢荑草,"洵美且异"也许是因为这是静女辛苦荑草是静女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贱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并且这初生的洁白荑草恰似他们的爱情,纯洁、高尚。)
四、编写课本剧(5分钟)
1.编写指导: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想象,分组编写,注意剧中的人物性格,故事发生的`环境,重点台词和动作的设计。
2.学生编写,(限制时间,不求完美)巡视全班临场指导,发现优秀编写小组,以备选择表演
五、表演课本剧(5分钟)
根据自己的剧本进行表演,没有编好的,也可进行即兴表演。
表演后进行讲评和鼓励。
六、课堂练习(3分钟)
课后作业1、2题
七、课堂小结(1分钟)
我们读了,背了,编了,演了一首爱情诗歌。让我们记住了一位静女,一位小伙,一根彤管,一束荑草¨¨¨爱情是美好的,只有劳动者,才配拥有如此美好的爱情。我们祝福他们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八、板书设计静女
八、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三点:
1、反复阅读,熟读成诵。在课堂上,引入竞赛机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背诵。
2、编写课本剧,即兴表演。学生可能从没编过剧本。经过鼓励,学生有了尝试的冲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得以激发,合作意识得以培养,结果表明,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
3、音乐的运用。在朗诵过程里,有音乐伴奏,学生能很快进入情境,学生既陶醉在古典诗歌里,又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不满意的地方:
1、对诗歌写作技巧赏析不够,学生也没有对此产生兴趣。
2、表演课本剧,学生不够大方,台词缺少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