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古诗《画》优秀教案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牙刷蘸了颜料互相摩擦,喷洒成画的方法。
2、通过树叶不同的组合方式,制作出图案不同的牙刷喷画。
3、通过牙刷喷画,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提高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颜料,牙刷,树叶,抹布等。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牙刷的另一个作用。
教师出示牙刷:“牙刷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吗?它还可以作画呢”
2、教师出示PPT作好的牙刷喷画,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你在画上看见了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画的吗?”
3、幼儿观察喷画方法,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教师在投影仪上示范:今天我们的画笔是牙刷,我先拿一支牙刷,蘸点颜料,然后摩擦另一支牙刷,在纸上喷洒。
然后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台尝试操作,提醒幼儿蘸颜料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4、教师用树叶在纸上拼画,然后进行牙刷喷画。
5、教师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请幼儿用树叶在纸上摆出喜欢的图形,然后在空白的地方都进行喷画。提醒幼儿将树叶全部拼好后就不能再碰树叶了,用过的牙刷放在颜料盘里,颜色太多了就用抹布擦一擦。
6、展览幼儿作品,简单评价
7、总结,布置作业。
活动目标:
1、用画、剪、粘贴等方式装饰纸盘。
2、发挥想象,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装饰设计。
3、合理运用材料,保持作品的整洁干净。
活动准备:
1、纸盘画范例若干。
2、纸盘、各色圆形纸、长条形纸、剪刀、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范例上的纸盘作品,发现制作方法。
1、这里的盘子漂亮吗?盘子上有什么漂亮的花纹?
2、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
3、这些盘子上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纹,有小动物、娃娃的、还有植物的,有的是画出来的,有的是用油泥贴画的,还有的是用剪贴和撕贴的方法制作成的。
二、启发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1、介绍材料:小朋友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材料?
2、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什么?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交代要求:请小朋友们想好做什么样子的盘子,怎么做,再选择材料做自己喜欢的图案。
2、使用材料时,用多少拿多少,多了放回去,少了再拿。将用剩下的材料放回去,可以给别的小朋友用。
3、幼儿制作,老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老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说出自己想制作什么样的盘子,用什么材料,给幼儿具体指导。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丰富,使之更漂亮。
四、用幼儿的作品布置教室,教师引导幼儿交流。
环境创设:棉签、颜料、大纸
流程设计:造花园 ——>请朋友
(一) 造花园。
1、老师示范种花造花园,点画要求是将棉签竖起来,轻轻的点上成圆点。
2、幼儿造花园,各拿一种颜色的颜料和一根棉签,流动到各张纸上点画。
3、 指导要点:到每一个地方去种种花。(鼓励幼儿多流动)
(二) 请朋友。
1、师生讨论并共同示范用棉签画人物。
复习画人物的基本部分,鼓励表现发型、衣着等细节特征。
2、 幼儿作画。
几个幼儿共同选定一个花园,一起请朋友来玩。(幼儿蘸黑色颜料在纸上找一个地方画人物形象)
3、指导要点:
①、一定要是个健康的娃娃。
②、小朋友穿漂亮衣服吗 ?妹妹是怎样的头发呢?
③、大家在一起玩可不能挤。
4、集中展示欣赏作品,为自己和朋友的成果鼓掌,体验与朋友一起画成功了大作品的快乐。
活动要求:
(一)继续熟悉使用棉签进行绘画,巩固画线和点。
(二)初步尝试合作绘画,体验与朋友一起画大作品的快乐。
活动重点:用棉签画点和线,表现人物形象。
活动难点:几个幼儿在一张画纸上同时作画时的协调。
活动设计背景
气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常见,本节课利用气球,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以趣味的方式加深对颜色及形状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想象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难点: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喜欢的气球。
活动准备
1、教室内环境布置
2、白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玩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教室跟平时有什么不同。
基本部分:
1、幼儿找喜欢的气球、一起幼儿对色彩的认识。
2:集体玩游戏《气球跳跳跳》
3:游戏过后,请幼儿回到座位上,一个一个到前台来告诉大家自己手里拿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4:幼儿画画
教师:“花花绿绿的气球这么美,我们想办法把它画到纸上好吗?” 教师指导幼儿画画。
结束部分: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1: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幼儿接受的还算可以。
2,在幼儿自己画画的时候班内大部分幼儿还需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想象力不是特别好,以后应加中重培养。
小百科:气球是充满空气或某种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气球不但可作为玩具,也可作为运输工具。
一、游戏目的
帮助小班小朋友提高观察力,锻炼小朋友的耐心,提升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并建议小朋友建立小团队,帮助小朋友建立友好关系。
二、游戏道具
空饮料瓶。把盖子拧下来,混乱地与瓶子放在一起。
三、游戏过程
1、幼教先给小朋友们讲一下这个游戏的规则,那就是帮助每一个不同的瓶子找一找它的盖儿。然后让孩子们把盖盖到瓶子上。配对好的瓶子放到一边。看哪个小朋友配对的瓶子最多,给予小红花奖励。
2、孩子们找不到配对的时候,幼教可以善意地提醒一下。
3、让小朋友自由组合,可以一个人找瓶子,一个人找盖子。或者是单独游戏也可以。
4、小朋友配对好后,把瓶子交到老师手里,由老师帮助小朋友记数。
5、最终瓶盖配对完成,老师开始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奖励,并对认真的小朋友也给予奖励,还要对友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
教学目标:
1、 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 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将不同的手印添画成各种各样的画。
3、 学习用手印画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准备:
1、 自制印泥(3-4种颜色),清水,擦手毛巾,大画纸,彩笔,棉签。
2、 已经玩过“变手猜形”的游戏。
3、 各种不同的手印。
教学过程:
一、 引导幼儿想象,丰富原有经验。
1、 引导幼儿玩变手猜形的游戏,让幼儿将手指张开、并拢,猜猜不同的手形象什么?
2、 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的手印,猜猜这些手印是用怎样的手型印出来的?用这些手印能做什么东西的哪一部分?添画些什么就能表现出来?
二、 教师示范印画,并讲解要领和应注意的事项。
1、 提示幼儿先想想画什么,在图画纸的哪一个位置好,用什么颜色,再变手型,印手印。
2、 印好手印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工具(如:手指或棉签蘸色),进行添画。
三、 结束活动
1、教师依次帮助幼儿洗手,擦掉桌子上的水粉颜料,共同和幼儿清理教室里废画纸丢放在垃圾桶里。
2、教师评价,挂出幼儿作品展览,幼儿欣赏。
活动目标:
1、能尝试用胡萝卜、藕、辣椒等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初步感知印画的方法。
2、通过蔬菜印画,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3、培养幼儿认真作画并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材料:藕、萝卜、胡萝卜、花菜、葱头、辣椒等蔬菜,颜料若干,棉花若干,盘子18个,篮子6个,纸若干,擦手帕6张,范画2张。
2、经验:能认识常见的蔬菜
活动重点:
感受印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感知印画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1、今天有很多蔬菜宝宝和我们做游戏、学本领,你们愿意吗?我们来看看是那些蔬菜宝宝来了呢?
2、蔬菜宝宝们今天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他们能把自己变成小花、小动物,你们想看吗?(出示范画)你们能猜出都是那些蔬菜宝宝变的吗?
二、老师示范
1、蔬菜宝宝变的的魔术真好玩,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变的吗?
2、选一个蔬菜宝宝,蘸上颜料,贴在纸上,用手用力按压,蔬菜宝宝的魔术就变出来了。(示范蘸不同的颜色就有不同的印迹)
三、幼儿操作
1、初次操作,探索印画方法
(1)孩子们,你们想帮蔬菜宝宝变魔术吗?那我们也轻轻回到位置上帮蔬菜宝宝去变一下吧!
(2)老师观察情况和问题提取“个案”
2、老师讲解印画的方法
(1)孩子们,你们看看我们的印画,现在是什么样子?画面干净吗?画面上有画吗?(展示“个案”)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印画才能让画面干净、漂亮?
(2)幼儿回答
(3)老师小结:印的时间要留长一些,并且要用力压,不能将颜色重叠印,印完一个要等它晾一会儿,不碰到它。
3、幼儿再次尝试,学习印画方法
(1)教师巡回知道,告诉幼儿不要混色,可以挑选多一些的蔬菜宝宝老印,一次可以多印一些,来丰富画面。
(2)引导有困难的幼儿想象。
四、展示作品,小结活动
《绝句》
活动内容:
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色、近、无、声、惊”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今天学习14课《画》。(板书课题)
叫学“画”字:半包围结构,八笔。书写时“田”字要居中,第一笔横要盖住“田”字,但不要过长。最后两笔要对称。
2、小朋友多很喜欢画,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仔细看一幅画。(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
你们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让学生从远说到近。)
话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根据观察进行思考。)
3、这幅画很美,画出了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色。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来写的。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
四、教学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叫学“远”“色”。
跟“远”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谁会写这个“远”字(书空)
“色”,指什么?(颜色)(指名分析字形。)
“远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远看山有颜色)
2、叫学“近”、“无”“声”。
“近”,前鼻音,与“进”比较。
“无”,跟“无”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声”,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遇“色”比较,注意不要写错。声音的“声”,“歌声”的“声”。
“近听水无声”是什么意思?(走近听流水没有声音。)
3、“春去花还在”的“在”什么意思?(这儿是“开着”的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没有谢。)
4、叫学“惊”。
“惊”,惊慌、害怕。为什么“惊”用竖心旁?
“人来鸟不惊”的意思谁能来说说?
5、现在谁能把四句话连起来说说意思。
五、齐读课文后小结:
课文说远远看去,山色十分鲜明,走近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却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可是花儿仍旧没谢,人走过去,小鸟不惊慌、害怕。这首诗到底讲的是什么?这幅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山水景色?下节课再讨论。
柒、巩固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
指导写字,每个生字写三遍。
七、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图文对照,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内容,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难字边认读边书空。
2、指名口头扩词:远、色、近、声、惊。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
1、学生边看突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句主要说什么?( baihuawen.c n用笔划出句中的重点词语。)
2、齐读。(提示注意带点的字要读重音。)
3、诗人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们现在就来当诗人,看看是不是这样?(指定一个学生当诗人。)你先从远处看画中的山(让学生跑道教室后面看)。
现在你站在远处,看那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这就叫远看山有色。)(板书:有色)
再到前面来,从近处听画上的流水有没有声音?(让这位小朋友走到画前听)
你听到水的声音了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画,所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板书:无声)
4、大家想想,春天过去了,春天是开的花,像桃花、梨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却怎么说呢?(板书:还在)这是为什么?
5、(老师走近图画,做赶鸟的动作。)你们看老师走到这些小鸟前面,鸟儿有没有飞走?(这就叫“人来鸟不惊”。)(板书:不惊)
6、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课文上将的这种现象,你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
现在你知道了吗?这四行诗写的是什么?(写的是一幅画,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
三、指导朗读。
本诗的停顿和重音可作如下处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来/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四、复习巩固。
这首诗的意思都懂了吗?(指名说,同桌对说。)
五、指导背诵。
各自试背课文,看板书齐背,在擦掉板书齐背,指名背诵。
六、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