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案设计两篇【2篇】

《长城谣》教案之1

教学目标

一.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 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二. 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 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 当场成诵!

五 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长城谣》教案之2

一、 教学目标

(一)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二)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朗读《长城谣》

(一) 导入新课(可展示长城图片或影片,配舒缓低沉的音乐)

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穿越时空的阻隔,雄踞高山之巅,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二) 配乐诗朗诵(教师示范)

(三) 诗歌赏析

1、作者简介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后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2、初步体会《长城谣》表达的思想感情。

齐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明确:主题意象—长城,也有对黄河的思恋。

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追寻作者的情感历程。

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热情。

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3、深入探究《长城谣传》隐含的思想根基。

(1)男生齐读第一节。

题问: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什么?

明确要点:历次战争与“长城”

恩怨荣辱与“长城”

千年历史与“长城”

以上内容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能理解作者借助“长城”这个意象来凸现历史的本来面貌的意图,初步感知诗歌借助形象来抒情的特点就行。可让学生理解“无情”、“冷眼”等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是怎样以历史的视角、现实的笔法来写长城的。看似无情的建筑,作者却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当人来写,“蹲踞”的姿态里隐藏了超乎寻常的客观与冷静,曾经的发光剑影,鼓角争鸣都已经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一个“泠眼”亦瞥尽长城上下的千年恩怨与荣辱,唯有长城悬卧天地间成为历史的见证。

(2)全班齐读第一节,要求用深沉、舒缓、凝重的语调突现历史的沧桑,配音渲染课堂气氛,营造悠远深邃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背诵。

(3)女生齐读第二节

在第一节客观呈现长城的历史面貌后,诗人并没有直接倾诉对长城的赞美依恋之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长城已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作者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面对它,自然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又魂牵梦绕、挥之不去,和种思乡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面容”、长城的“云”、“树”、“风”传递出来。

教学这一节,可让学生反复自由朗读,体会游子的爱国思乡情绪,领悟那种无法用言语言爱的'炽爱情感。提醒学生朗读时注重轻重缓急,前三句在处理时,可轻读、慢读第一二句,读第三句时重读、稍快,形成语气上的强烈对比,突出由抑而扬的情感波动。

(4)全班有感情朗诵第二节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情感发展至极点便演化为梦境,于是,诗人梦到了记忆与想象中的故乡—“敕勒川 阴山下”月色如水,乡愁似海。同样象征中华民族的黄河,此时也不知不觉流进了诗人的梦、不眠的夜。

(5)全班齐读第三节,感受作者浓烈的思乡情怀。

边读边体会诗人浓郁的乡愁,将情感与物象叠加,长城就会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思恋,黄河也就会流淌出游子盼归的颤音。

4、读,感悟《长城谣》的思乡情结。

5、拓展延伸

补充阅读席慕容的《乡愁》,进一步体会她的思乡之情怀。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帮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通过比较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初步学习诗歌借物抒情的特点。

6布置作业

(1)收集你所喜爱的席慕容诗歌作品。

(2)写一首借物抒情的诗歌。

长城谣

席慕容

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

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