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教学设计思想
现代教学论确认一切以学生为本如今的所有教育理念都是围绕着学生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这三句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课堂上,教师就更应该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一个引路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能讲得太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放手也不能放任自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对学生的适当指导应该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辨证的统一,而教师的指导的方法与程度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一些片段就体现我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的方法的一些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当中主要利用学生注意力迁移的原则。利用《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与本文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对比学文,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文章感情。
版本: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词;
2、通过学文,感受并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船长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看了这个片段之后,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知道这艘漂亮的船的名字吗?(板书:泰坦尼克号)了解关于它的故事吗?
2、《泰坦尼克号》主要描述了泰坦尼克号遇难的全过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所描述的事故就与泰坦尼克号的事故相近,是什么文章啊?(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齐读课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拿泰坦尼克号遭遇与诺曼底号的遭遇比较看看。
二、对比学文
1、出示幻灯片:(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大小等一些基本资料)
请同学们与课文对照一下,看这两艘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学生自由读出了第一、二两段的相关语句,并做出比较。
2、很好,我们继续看录像(泰坦尼克撞冰山片段)
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对照刚看的录像比较一下电影中与课文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自由说。
相同在:周围一片漆黑,都撞到了侧舷……
不同在:一个是撞冰山,一个是撞“玛莉”号……
许多都能引读文中语句。(板书:两船相撞、冰山相撞、遇难)
3、我们再来看,播放影片(撞船后混乱的场面)
这是泰坦尼克号上的场面,那么不知道“诺曼底”号上的情况怎样呢?
指名学生读相关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4、继续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船长及其手下的指挥调度)(板书:船长指挥)
这时候,哈尔威船长和他的手下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你从哪里知道的?(三人的对话中)。这三个人当时是怎么说话的呢?你能表现出来吗?
四人小组表演读对话后班上表演读(男女生读、自愿读)
说说他们的对话能让所有人安静下来吗?(评读、相机指导朗读)
5、从对话当中你感受到一些什么?你看出船长什么呢?
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吧!(出示课件)游戏规则:每个学生拿出自制的带线小球分四人小组放进一矿泉水瓶内,把小球当作自己,当老师叫预备开始时学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小组成员全部逃生。
哪组最先全部逃生?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呢?其他小组碰到了什么问题吗?(生自由说。总结出一起拥挤出来的话都出不来。)
6、现在明白哈尔威船长当时的做法了吗?从他和他助手们的对话当中你还体会到了些什么呢?(生总结:的沉着、冷静和他伟大的人格)
那这段船长与他助手们的对话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呢?(生自由说、试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7、再次播放录像(泰坦尼克号船长的自杀),泰坦尼克船长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它产生的结果(出示泰坦尼克号的遇难人数的幻灯片,板书:自杀)。那么,哈尔威船长做法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呢?你怎么看这两种做法呢?(生自由发表见解)当然,泰坦尼克号遇难人数多 (板书:全部获救、死伤无数)
8、那么,哈尔威船长的命运如何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找有哪些词语是赞扬船长的?(板书:钢铁、雕像)你怎么理解这些词语呢?(生自由读后发表见解,师适时点拨。)
9、对这么一位船长的离我们而去,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么,这最后两段你怎么读呢?(配《泰坦尼克号》音乐以及课文最后一段文字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扩展
1、(出示课件资源)刘欢的《你是这样的人》歌词与歌曲,学生听歌、自读歌词后把你想对船长说的话写在书上。
2、对于《泰坦尼克号》的遇难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出示课件: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看完诗歌后对照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的想法、感觉,把它写下来吧!另外,搜集这篇课文让你感动的词句。
在教学对比学文过程1-3环节时,我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录像片段为资料,学生对比自主学文。学生对直观的视频录像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学生喜欢对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录像中的泰坦尼克号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我提出问题,要同学们拿诺曼底号与泰坦尼克号相对比,这实际上利用注意力转移的原则,不需要教师要求学生如何认真读书,学生 通过学生自主对比读文后,学生对诺曼底号的情况有了自己较为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对比学文环节1,学生观看了豪华壮观的泰坦尼克号后兴致很高,这时引导学生对比读文,学生很快就能自主读出文中相关语句:“‘诺曼底号’没有‘泰坦尼克号’大”、“‘诺曼底号’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而且学生不仅对“诺曼底号”有着表面的认识,学生还把表面的认识很快能上升成理性的认识:“‘诺曼底号’比‘泰坦尼克号’年纪大,‘诺曼底号’那时是7岁,1863年造的”、“它们都是从英国出发的船”、“它们都是一艘漂亮的大轮船”、“‘诺曼底号’上只有61人”“……”。可见学生利用兴趣自主学文比,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诺曼底号”有多大,哪年建造的等等效果要好得多。教学对比学文环节二、三时也是如此。
在对比学文4-7中,教师的指导同样值得反思。哈尔威船长与他手下们在混乱中的一段对话正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和他的伟大人格,所以,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片段对比学文环节4中,我同样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来体会船长的崇高品质与伟大人格。我让学生自由试一试后,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完后学生评读完再指名读。最后师总结读得怎样并集体读对话。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理解为主。但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理解体会对话的内涵,所以读得没有体现出感情来,把握得不够到位。所以,这个教学过程有所欠缺,原因在于教师放手放得太彻底了,没有进行适当的指导,一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但学生又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感情。对比学文环节5的游戏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船长要求用枪威胁乘客们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秩序,也体现了他伟大的人格。如果把环节5放在环节4中,在学生评读对话时做这个游戏帮助学生体会船长的品质及伟大人格,做完游戏学生对船长有较深刻的认识,能理解船长的做法后再来读对话的话,学生就可能更好的运用感情,把对话读得更好,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过程是教学中的失败之处。这个失败也正是因为教师的适当指导少了,或者说是指导的时间不对了,效果也就不好了。
所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成功之处在教师在环节1-3中的适时、适当、适度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所欠缺的对比学文环节4、5也是因为缺少了教师适时、适当、适度的引导。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能做到适时、适当、适度的话,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我们今后所还要继续研究并将长期研究总结的也是如何能让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引导做到适时、适当、适度。
板书:
9、“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两船相撞遇难一片混乱船长指挥全部获救
自己遇难钢铁雕像
“泰坦尼克”号1500来人遇难
自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抓住课文关键词句,通过朗读,体验、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已救人、沉着镇定的崇高品质。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营救及沉船是文章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忠于职守、沉着冷静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课前观看有关海难的电影或书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书中或影片中见过人们遇到海难的情景吗?请你谈一谈。生汇报(害怕、惊慌失措、一片混乱、想办法逃生)。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海神号》的一段录像,我们一起看看吧。看录像。
师:灾难多么可怕啊,人们在灾难中急于逃生、惊恐万状、一片混乱。今天我们就跟随法国作家雨果走进“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境中,看这次灾难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撞船、再写了营救、最后写了沉船。
三、研读感悟,体会精神 。
师:我想大家读完课文,有个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船长)
出示课件:哈尔威船长在这次事件中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船长的有关语句,反复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批注在书上。
生自学。集体汇报。
1、学习第一部分“撞船”。
生抓住“小心翼翼”“照例”“缓缓”等词体会�
撞船原因:“玛丽号”行驶速度快,加上雾浓夜黑。指导学生抓住“飞驶、全速行驶、行驶速度非常快、逼、剖”等词体会“玛丽号”行船速度之快。
2、学习第二部分“营救”
过渡:在这种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学习11段、12段。
1指导学生从中体会船长临危不乱、富有经验、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品质。师:你知道� 指名读第9段:感受混乱场面。
师:诺曼底号遇到了可怕的灾难,人们吓坏了,惊恐万状一片混乱,而此时船长却镇定自若井然有序地指挥着,谁能通过读11段把船长的形象展示出来。
指导朗读。
师:我们应用什么语气读呢?(大声、威严、读出危急中的镇定。)生读书声音小。
师:你具备了船长的镇定,但你得声音盖不住现场的嘈杂声。现场安静下来了吗?船长又是怎么做的?谁来接着谈?生谈13段,
教师出示课件录像,使学生通过课件感受乱得不可开交。师:这么混乱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发生踩踏事件;把小艇弄翻,葬身鱼腹;或者挤来挤去,耽误时间,一个也活不成。)
师:在这种情景下船长进行了一段精彩的对话,谁能找出来读读。生读对话部分。
师:这段对话是船长在跟谁对话?都谁听到了?人们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情况?生:炉子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还有20分钟时间够了。“那个男人胆敢强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 请同学们分角色在小组中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此时人们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命令,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生: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一心想到的是乘客,是妇女、孩子,惟独没有想到自己安危的高尚精神。
师:正是因为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因此救援工作进行得很顺利。齐读这几段。
3、学习“沉船”一部分。
20分钟过去了,船沉了。船上的人都得救了,哈尔威船长呢?齐读:最后一段。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上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说这尊黑色的雕像?
师:船长超人的智慧,果敢与镇定,还有那与船工存亡的大无畏精神,如同一尊雕像深深印在人们心中,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到了丰碑。
2师:可亲可敬的好船长离开了我们我们真舍不得啊!有什么语气读读这段呢?指导学生读出惋惜敬仰之情。
师总结:至此一位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救人的�
1、小说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面对死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哈尔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壮烈献身,完成了英雄壮举,谁不由衷钦佩呢?
2、学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师介绍“赵旭光舍身救群众的事迹”。
五、作业:
1、如果我们为哈尔威船长立块碑,你打算写什么碑铭?
2、这个故事的结尾一定让你感到遗憾吧,你能为它设计一个满意的结局吗?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不同形式读书,从读中去感悟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另外我还注意指导学生读书,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鼓励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不仅感悟了船长的品质,还提高了朗读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本课时,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本节课我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然后局部分析,最后回归整体,在探究感悟环节,学生直入重点,从读中分析感悟船长的精神,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精炼。
2、本节课自主教学体现不够。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多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把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往上提高一个档次。
二、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具魅力。
三、多听课,多向专家及周围的教师学习。
四、多动笔,课后经常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智力游戏。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就是船上的那个孩子,请设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全家人脱离险境。
二、请同学们看小黑板掌握文章重点字词。
多音多义字
翘 qiáo翘首qiào翘板 刹 chànà刹那 shāchē刹车
丧bēn sāng奔丧 chuí tóu sàng qì垂头丧气 薄 纸很薄、人情薄、薄片薄饼、薄脆“等读báo是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薄弱、稀薄、淡薄、尖嘴薄舌、单薄、厚薄、薄地、薄田、薄酒”等读bó。
形似字:蓦――暮――幕――墓――慕 湍――揣――踹――瑞――端猝――粹 履――屡――履
词语:小心翼翼 蓦然 酣睡 失魂落魄 井然有序 巍然 相提并论湍急 你推我搡 猝然 肇祸 蓦地 勉强 屹立
三、整体感知,畅谈印象
1.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要求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初步印象交流。(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选择他们最值得说,最值得读的片断,触及心灵的部分交流,实现阅读个性化。学生所读的所说得也正是文章表情达意的部分。
四、质疑探究,突破难点
1.在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印象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即“�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那个男人单干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前打死他。”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三点:①指挥有方、沉着冷静;②忠于职守,责任感;③保护弱小;
然后分角色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体味语句的简洁。感受船长的威严、果断、不可动摇。和他危难时刻首先要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这时船长的形象已成了伟大灵魂化身,屹立于每个人的脑际中。)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
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
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以上分三步走探究完第一个问题,重难点基本突破。
2.探究内容之二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自己吗?
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 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于度外,关心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船共存亡的决心。总结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舍力救人,与事业共存亡;做人之道—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彻底忘我。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有方、沉着冷静 忠于职守,责任感 保护弱小
第二课时
一、邮轮沉没:
1.文中哪些段落直接写诺曼底号沉没?
学生读段落。
2.读完用一个词语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交流。
3.师:谁都没预想到突然发生的灾难。想看灾难的录像吗?但突如其来的灾难是不会留下影像资料的,是看不到的。但是有人讲类似情况的邮轮沉没拍成了电影,知道是什么电影吗?
生:《泰坦尼克号》。
师:相信看看这个片段也同样能感受到诺曼底号突如其来的灾难的可怕。(播放录像资料)
师:读这样的课文就必须是凝重的。快速浏览8、11、14段,哪句话让你感受最可怕,大声地读这句话。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这是最最可怕的灾难。
4.学生浏览句段,划写句子,朗读句子,教师巡视。
交流。
5.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朗读感悟。
二、哈尔威船长
1.灾难来临时人们心头的可怕,导致当时的场面乱得不可开交。这样的灾难往往导致怎样的结局?船会怎样?人会怎样?
文中的结局却是怎样的?
除了谁之外都脱险了?
不可开交的局面变得井然有序是谁的作用?
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一个极高的评价,在哪里?
为什么作者要给他一个这么高的评价?
为什么说别人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2.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是什么?再次走入课文去研究这个问题。如果将诺曼底号遇难过程比作悲壮的画卷的话,船长的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船同沉大声地指挥简短有力的对话。
师:让我们分别走进三幅画面,解决我们的问题。
画面一:
(出示幻灯第12自然段)我们将自己当作船长,站在船头指挥,与船徐徐沉入大海。读读这段话,反复练读。
指名学生读。
师:为什么要读得那么急促?又为什么读得那么响亮?
生齐读。
师:灾难来临之际,人们惊慌失措,只有哈尔威船长在镇定自若地指挥,别人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就是(板书:在灾难面前的镇定自若)。还能感受到什么?
师:妇女先走,感受到什么?(绅士风度)
师:还能感受到什么?……29名船员……
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船上共有61人,但他说把60人救出去,他把自己忘了。)
一起读课件出示补写的句子,读出我们的感动。
生齐读。
师:你们读出了船长的什么品质?(舍己为人)
师:所以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一起读。
生齐读评价。
师: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是他的(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舍己为人)。
画面二:
这是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幻灯出示对话)有三个角色,一是……,二是……,三是……,自由读三人之间的对话,置身于徐徐下沉的诺曼底号上,只读对话。
生反复练读。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了解在危难面前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从而体会他的伟大品质。
画面三:
让我们静静地凝望,让我们将画面中的每一个字刻入心中。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船长?
预设:生1:你为什么不到小艇上去?
生2:你为什么不救自己?
师:你又有什么问题想问作者?
生3:你为什么把他比成黑色的雕塑?
生4:薄雾为什么是阴惨惨的?
学生朗读交流,感悟品质。
师:作为船长,他坚守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从这幅悲壮画面中,大家一定感受到他的另外一种品质。船长是一个(板书:坚守岗位)的人,正因为这样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师示意生齐读)
学生齐读。
三、生命的感悟
这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真正的强者是具有自制力的人。你怎么理解“自制力”或“控制力”,真正的强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中,谁是真正的强者?
师:这场灾难中,除了船长,还有强者吗?
(在灾难面前能完成任务的人都是强者,比如大副、机械师等船员,比如后来遵守秩序的乘客,比如男人,比如勇于承担责任的“玛丽号”。)
师:在我们一生中,也许不会遇到,也不希望遇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老师希望大家要有做人的信念和原则,有责任,有担当,做生活的强者。其实,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时期,就涌现出来许许多多的英雄……
生: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等最美逆行者,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的人。
师:孩子们,其实你们也是这次抗疫中的强者,因为你们……
生:听指挥,宅在家……
交流。
【设计意图】从熟知的人物入手,知道他们的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增强对生命意义的体会。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一定会记住一个名字“哈尔威”,他是一位在海底永生的船长,是一位……的船长,他用生命为人们搭建了一艘生命之舟,是一位英伦海峡上无人与之相提并论的船长。
四、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象说话。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写下来。
2.如果你是这次灾难当中获救的人,眼看着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会想什么?说什么?请用文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推荐阅读:《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板书:
诺曼底号遇难记
乱得不可开交井然有序
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哈尔威
舍己为人坚守岗位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和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诺曼底号”遇难记》,本文写了一场惨烈的海难,因为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船上61人中有很多人生还,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
(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
介绍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品:《九三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等。
初读课文
1.听范读。学生边听边用符号标出不会认读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生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生字。
练弥(mí)脉(mài)剖(pōu)裸(luǒ)泣(qì)
汹(xiōng)
岗(gǎng)维(wéi)
宰(zǎi)酣(hān)
遣(qiǎn)械(xiè)卑(bēi)
朗读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宰”。
(2)会写生字,并组词。
伦(伦理)腹(腹部)剖(剖开)窟(贫民窟)窿(窟窿)混(混杂)嘶(嘶哑)维(维护)秩(秩序)卑(卑微)岗(岗位)宰(主宰)措(措施)遣(排遣)践(践行)
(3)积累词语。
行驶凌晨窟窿混乱维持秩序岗位主宰调遣践行
细读课文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预设:“诺曼底号”在海上被撞,即将遇难,在一片惊恐混乱中,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使船上很多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
2.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开端。“诺曼底号”夜间在大雾中行驶。(板书雾海夜航——故事开端)
第二部分(第6~9自然段):发展。“玛丽号”撞上了“诺曼底号”。(板书海难发生——故事发展)
第三部分(第10~43自然段):高潮、结局。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使大家逃生,自己却随船沉没。(板书指挥救援,随船沉没——故事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第44、45自然段):赞美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壮举。(板书赞美英雄船长)
3.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读完课文后,我真切地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人格之美。
课堂小结
整篇文章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重点)
2.从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难点)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导入类型:复习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看“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品质。
品读释疑
1.指导品读第一、二部分
(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预设:“诺曼底号”轮船的船长哈尔威。
(2)请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两个部分中故事情节的要素。
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
环境: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
起因:“玛丽号”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诺曼底号”的船身上被剖开一个大窟窿。
2.指导品读第三部分
画面之一:庄严的指挥
思考:两船相撞时,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哈尔威船长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1)众人的反应
出示课件: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预设: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2)船长的表现
出示课件: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预设:哈尔威“大声吼喝”,用简短有力的话语指挥大家逃生,他忠于职守、镇定自若,还有绅士风度。
小结:“惊恐万状”等词集中反映了人们的反应,和船长镇定自若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船长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
画面之二:有力的对话
出示课件: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思考:这里的对话描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预设:对话极为简洁有力。有的句子仅用一个词展现人物语言,醒目突出。这样描写与当时的环境相符,符合客观实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实际上,也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这并非因为人们恐慌,而是因为他们被船长的责任心和威严感动,他们感到船长灵魂的伟大。
画面之三:悲壮的沉没
过渡:同学们,正是因为船长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才得到控制,救援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
出示课件: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思考:这段话表现了船长怎样的品质?
预设: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灾难在船长面前无法再肆虐,衬托出了船长人格力量的伟大及镇定自若、指挥从容、应付得当的杰出才能。
过渡:救援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二十分钟很快就到了。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出示课件: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思考:这段话应怎样理解?
预设:“阴惨惨的雾气”说明人们的心情也是“阴惨惨的”,是伤心欲绝的。作者把哈尔威船长比作一尊雕像,是因为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这里说哈尔威船长是一尊雕像,其实是说他在人们的心中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3.指导品读第四部分
过渡:这场灾难的的确确是非常可怕。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什么后果?(伤亡惨重……)但是结果是这样吗?(不是,救援工作有序进行,很多人脱险。)在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哈尔威船长)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非常高的评价。
思考:雨果是怎样评价哈尔威船长的呢?
预设:“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相提并论”的意思是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是因为哈尔威船长的牺牲精神和指挥人员撤离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思考: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哈尔威船长是一个“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灾难沉着应变,大义凛然,舍己救人的英雄。(板书临危不惧忠于职守)
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诺曼底号”在海上被撞遇难,在一片惊恐混乱中,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救援,使船上很多人脱险,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
成功之处:本课重难点为梳理课文脉络,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划分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每一部分时都能围绕核心问题,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不足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行为。教师应在学生确实不明白的地方去提示和引导,不要替代学生去思考。总结人物品质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理解分析句子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
教材分析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篇文章是“危急时刻”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借助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感悟;
3.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感悟。
学情:
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关键,也是执教本文的难点和重点。所以可以让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海难的一些资料,尤其是《泰坦尼克》。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景,走近文本
1.谈话:同学们,“海难”这两个字也许是任何一个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字眼。大家想一想,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时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在学生初步讨论以后,加强视听刺激,调动学生求解的欲望。
4.小结导入课题: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常常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诺曼底”号遇难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同样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场面,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还,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
二、整体感知,触摸经典
1.初步阅读,感知雨果作品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自主读书:
(1)根据预习的情况,给课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点的词语可以标记一下。
(2)依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等要素,试着概括故事情节。
(3)相互交流读书的初步认识,检查初读的效果。
2.带着问题,圈点批注。在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刻画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的?
谈话: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崇高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提出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重点探究,深入体验
1.在同学们初步质疑问难的条件下,帮助他们梳理问题,围绕“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是怎样塑造的”找出重点问题,分小组深入探讨。
本文虽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但全文没有一处直白的表露。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加强感情朗读放在首位,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2.汇报学习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以点带面的问题展开,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读有所悟,展现个性理解。
(1)哈尔威�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人们想的是什么?哈尔威船长想的是什么?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出“如果你在诺曼底号上,面对此情此景,你首先会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灾难到来时,那些“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与镇定自若指挥的船长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哈尔威船长关键时刻采用的特殊手段,正好体现了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全文进行。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
1“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他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他怎么会忘了自己?
2“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人们为什么不违抗他的意志?为什么会感到自己的上空出现了“伟大的灵魂”?
抓住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一部分对话,反复阅读体验,然后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透过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用对话的形式塑造形象的方法。
3“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本文中多次描写“雾”:“大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等,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雾”?“黑色的雕像”指的是什么?面对这“沉进大海的雕像”,怎样理解获救后的人们的心情?
四、积淀升华,挥笔成文
1.回归整体,归纳理顺。
(1)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老船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全船人的生命。当我们想象到哈尔威船长好像一座黑色的雕像一样徐徐沉进大海的那一幕,你有什么感受?要求学生每人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2)从运用语言的角度,谈谈学习名作有哪些收获?
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本文中人物的对话为什么都是短句?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灾难面前人们的“惊恐万状”?这与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大雾弥漫”到“阴惨惨的薄雾”,记叙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给你什么启示?
2.读写结合,学写心得。
课件出示:读完一篇文章后,把读后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写下来,就是心得笔记。
学生动笔学写心得笔记。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可以与网上搜集到的相关的心得笔记做比较,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
交流各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