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1

预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

2、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优美风趣、生动形象的文字。

2、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并能把自己听到的与感受到的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预设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预计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和课堂游戏,学习本文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用“声音”更独到地反映生活。

预想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这样微妙的声音,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

(设计说明:用文中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让生活和语文互为链接,浑然一体。)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背诵),让学生闭目在课文情景中感觉语言和意境的美。

2、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3、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预设:(1)文章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2)文章的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3)文章的结构特别,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4)文章运用了排比,设问,反问

(设计说明:本文标题在“听”,此设计重在以听说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品主要成功的写法,预设中留有生成的空间,便于灵活把握。)

三、赏析品读: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同桌或小组交流,并互相说出喜欢的理由。

2、指名朗读喜欢的语句,简单陈述理由(词语使用、语法修辞、情感抒发、意境表达),并请其他同学作评价。

教师小结:语言优美风趣,活泼形象;运用排比,增强语气;运用问句(设问、反问等),引发读者思考,使人倍感亲切。

(设计阐述:在第二环节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语言,在学生品味的基础上,教师做出理性的归纳,让学生习得品味作品语言的方法。在过程上要放开,在方法上要收拢——做出适当的归纳。)

四、声音游戏:

1、教师播放轻音乐,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根据音乐,可以联想到一个个情景,也可以编出一个故事)。

2、小组交流,简要修改。

3、班级交流,师生评析。

(设计阐述: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声音世界有了很多相关联想,再用游戏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读写结合,如果有写不好的,可以回读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话说感受。

用一句话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动听的声音。

师:在细雨中同学跑在车窗外的一句“再见”最动听。

电话那头老妈一句“多穿点”的叮咛最动听。

上课时,同学们的一声“老师好”是最动听的开头,下课时,那一声“老师再见”是最动听的结尾。

走进公园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最动听,久别回家时打开家门的声音最动听。

(说明:虽是一句话,但可以让学生养成句句说的精彩,走出课文,感悟生活,表达感触,要注意结合文章中的相关语句生成。)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精彩。让我们再回味一遍最动听的一句道别:下课。

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

(设计说明:用生活来感染学生,仿佛课还没有下,带着情境走出课堂,继续用语文的方式思考、表达生活)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2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3、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仿写语段,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

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

说明: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小品文,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并品味声音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采取 “ 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快乐,使他们在富有情味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趣;在细腻的品味赏析中,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合作探究当中,学会聆听有声世界。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说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在阅读中欣赏语言,在阅读中学会表达。让学生有一双“自己的眼睛”,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咀嚼课文,作出自己的解释;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从周围世界中发现并汲取,用手中的笔表达感受和体验。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使语文能力、人文精神和多方面的智能潜力得以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赏析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同学们从上课铃声响起到现在,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自由发言。

师:恩,很棒。看来同学们都很注意地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都善于用自己的耳朵去听。

(导入新课时,通过感受身边声音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质疑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声音?你能听见的声音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作者写到的声音有: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声等等。其中前三种声音我们都听不到。——用耳朵去听

②其他的声音你为什么听不到,而作者却能听见呢?

前三种的声音太细微,难以察觉,这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声响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作者能听见,他不仅用耳朵听,而且还用心灵去听,于是就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奇妙。----用心灵去听

(或提问: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 ”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③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三、研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1、现在请同学再一次大声的自由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 赏析: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a 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课文的语言美在: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拓展延伸。

1、活动:你能设计哪些有趣的“声音游戏”,让我们用心灵去听?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2、现在我们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用文字去听。

①指导写作: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a.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b.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c.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d.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②学作品展示。

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其他同学可对所读的文字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教师点评: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③我也写了两段,哪个同学愿意帮我点评一下呢?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学生由感受自然界的声音上升到生活中的声音,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通过描述,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的不同之处,就是声音中蕴含着一种亲情,多了一份爱。通过点评,也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同伴的赞赏。老师的加入使得学生的好胜之心得到满足,也是课堂进入的高潮。)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优美,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加强课文朗读,积累语言,同时细心留意自己身边的生活,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只要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就能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努力使自己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六、作业: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你一定会听见的 3

一、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 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 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二、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三、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这是一首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曲调呜咽抖颤如泣如诉。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曾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感人的场面呢?一方面当然是由于阿炳创作的乐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小泽征尔是用心灵去听音乐,才听出凡人无法听出的高一层的境界。其实这大千世界有许多许多美妙动听的声音,你是否也像小泽征尔一样用心去听呢?倘若你用心去听了,我想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

2、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 学生速读课文,编写结构提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①展示丰富多彩的声音。②探讨声音与生活的关系。③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三、 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 学生齐读课文

2, 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4、 重点赏析本文的语言

① 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中诗情画意。

② 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受声音世界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讨论交流。

③ 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讨论明确:第二人称叙述,读者易产生亲切感,像在与读者交流。

④ 找出文中各具特色问句,体味其表达效果。

讨论交流,明确:这些问句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5、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四、 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磁带,磁带有四组声音,雨声,风声,雄鸡的报晓声,深巷的狗叫声。要求学生任选一种声音,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 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另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微笑,学会欣赏,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我们而精彩。

六、 布置作业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4

【教学目的】

1、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2、对惯性思维意识的突破。

【教学方法】

导读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所用时间

一、导入新课

1、送给同学们一首歌《丁香花》

2、教师总结歌词特点引入新课

3、出示课题《你一定会听见》并做简要分析。 学生边听边唱。 体会歌词优美,激发学生兴趣。

5 二、文字感悟 对学生提出要求:

1、快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

提出要求:

⑴ 朗读�

⑵ �

1、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⑴小组讨论出各�

⑵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⑶读出�

1、朗读能力增强,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

3、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

三、研读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

抽生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 学生朗读课文:

同桌之间讨论课文结构,用流利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与全班同学交流。 把握课文结构,锻炼学生说话、交谈能力。

四、声音游戏 教师播放声音: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

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

你用心听了吗?

你听见了什么? 用心听,告诉老师究竟听见了什么声音。 学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五、课后拓展 声音会使人幸福,但也会让人感到痛苦。请再听《丁香花》表述你的愉悦或是感动。

要求:

1、能用流利语言表达自己感情

2、把自己体会写在作业本上,100字左右。 先说出自己体会。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写在作业本上。 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5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3、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仿写语段,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

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

说明: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小品文,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并品味声音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采取 “ 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快乐,使他们在富有情味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趣;在细腻的品味赏析中,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合作探究当中,学会聆听有声世界。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说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在阅读中欣赏语言,在阅读中学会表达。让学生有一双“自己的眼睛”,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咀嚼课文,作出自己的解释;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从周围世界中发现并汲取,用手中的笔表达感受和体验。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使语文能力、人文精神和多方面的智能潜力得以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赏析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同学们从上课铃声响起到现在,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自由发言。

师:恩,很棒。看来同学们都很注意地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都善于用自己的耳朵去听。

(导入新课时,通过感受身边声音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质疑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声音?你能听见的声音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作者写到的声音有: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声等等。其中前三种声音我们都听不到。——用耳朵去听

②其他的声音你为什么听不到,而作者却能听见呢?

前三种的声音太细微,难以察觉,这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声响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作者能听见,他不仅用耳朵听,而且还用心灵去听,于是就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奇妙。----用心灵去听

(或提问: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 ”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③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三、研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1、现在请同学再一次大声的自由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 赏析: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a 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课文的语言美在: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拓展延伸。

1、活动:你能设计哪些有趣的“声音游戏”,让我们用心灵去听?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2、现在我们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用文字去听。

①指导写作: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a.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b.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c.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d.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②学作品展示。

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其他同学可对所读的文字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教师点评: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③我也写了两段,哪个同学愿意帮我点评一下呢?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学生由感受自然界的声音上升到生活中的声音,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通过描述,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的不同之处,就是声音中蕴含着一种亲情,多了一份爱。通过点评,也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同伴的赞赏。老师的加入使得学生的好胜之心得到满足,也是课堂进入的高潮。)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优美,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加强课文朗读,积累语言,同时细心留意自己身边的生活,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只要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就能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努力使自己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六、作业: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6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2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点拨引导法仿写法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仿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听力大比拼,看谁反映最快,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1、学生散读并圈划能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议论性语句)。

2、归纳主旨。

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取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在“听”中成长

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用心倾听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学会选择与思考

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敞开心灵

主旨归纳:我们要善听、乐听,在听中快乐地成长。

三、品读语言,品味特色

1、作者在描写声音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着重声音描写方面)

2、交流

3、归纳语言特色,及其表达作用

明确:

特点一:运用修辞

A、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B、拟人:赋予其人格,使其形象更生动。

c、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特点二:运用问句: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特点三:运用拟声词: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特点四:运用多种感官角度:从多方面捕捉景物特征,使得被描写物的形象更丰满。

特点五:运用第二人称: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小结:描写声音的基本方法: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巧用各种修辞--以形写声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四、知识拓展——仿写

1、齐读1、2、3段

2、展开联想和想象,仿照1-3段,用心品味,写一种生活中你所听到的细微、难以觉察的声音。

(1)教师指导:观察(用心感受)+想象(设置情境)+语言(运用修辞,生动形象)=你一定会听见的

仿写注意要点:格式、手法、描写性

如有困难可作提示(机动)

学生仿写内容提示:花开的声音、春笋破土的声音、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野花在风中跳舞的声音……

(2)讨论交流

五、总结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做生活的有心人吧,把你的耳朵叫醒,你一定会听见的。你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让我们在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这首歌中结束这节课……

六、作业布置(1、2任选一题)

1、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下来。

2、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最令你感动的声音,试着把它记录下来。

3、收集古代诗歌中描述声音的诗句。

板书:

写声方法。

《你一定会听见的》优秀教案 8

教学准备:课件、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上课铃声响后)刚才,大家还在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现在怎么会这么安静?那你们是怎么知道上课时间到了呢?

2、噢,原来如此。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下课,那生活中你还听到那些声音?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3、想不到我们周围的声音这么奇妙。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和声音有关的散文,——出示课题

4、大家的眼神充满了疑问,读了题目,你是不是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问,教师在题目右边打一个“?”,并板书:怎样听?

1、学生回答,因为到了上课时间。

2、回答,听到铃声。

3、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准备好的课题

5、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铃声引入,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

认识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呼啸 狂风 掠过数 拨水

寂静 闲暇 丰富 美妙

(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拨”不要读成“bē”舌面音“卷、寂”的发音要注意)

4、帮助学生理解“寂寞”和“闲暇”。

文中“寂静”换一个词可以怎样说?你知道它可以和哪个词对对子?

(“闲暇”的理解同“寂静”)课件出示:

在 的夜里,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传来;在 的时候,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或乐曲……

5、指导写字

师强调并范写“啸、拨“啸”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拨”: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友”“渐”注意三部分间的结构

1、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生字词认识它们。

2、同桌交流划出的新词。

3、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

4、指名重点读这几个词语。

5、指名读句子。

6、学生回答:在横线上填一个别的词语,但意思不变。

7、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

8、学生描红、仿影、临帖

培养学生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认识生字的能力

通过找近义词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是一个好方法。(此环节的问题学生若不提出,也可放在后面研读课文中)

课改在强调多读的同时,书写也同样重要,尤其是正确的书写。

三、读通课文

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

2、师范读课文(配乐)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先练习再指读)

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机指导学生读好。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熟读课文

交流感受。

1、自由读课文,标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读的津津有味,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在交流的同时,教师除了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之外,还要指导好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

(1)当清风 明月,当微风

树梢,当寒风呼啸着 田野,当狂风 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2)当山间的清泉 溪流,……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①指名填空: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好?

②屏幕出示原句,指导学生朗读,你觉得怎样可以读好?

思维发散:(课件出示)

你总听过 的声音吧?当

,当 ,当 ,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仿照课文的句子,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

3、质疑解疑

为什么课文里说,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1)若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师反问:同学们,� 学生若能说出来,教师可指导说清楚;若学生觉得有难度,师可巧设疑问:

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

其实,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了。可有的同学却从没有听见,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

丰富

用心听吧

美妙

(3)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4、“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心来听,看看能听到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生填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回答:注意快慢高低,注意停顿

5、指名读,齐读,男女分读。

6、先说一说后,再写一写。

7、学生提出问题。

8、学生畅所欲言

9、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看法。

10、大声朗读、指名读、齐读

11、学生聆听半分钟

畅所欲言:鸟叫声、风扇转动声、呼吸声……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品味语言,重视了学生个性化阅读。

通过对词的推敲,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词语的精妙。

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也较难理解,有心的学生一定会提出。

教师把问题的提出权解答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通过讨论、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明白怎样才是用心去听,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二、美读课文

升华感情。

1、是呀,多么动听,多么美妙的声音啊,让我们再去用心去听一听,用我们美妙的声音读一读。

2、你喜欢听谁的声音呢?

师评:真要感谢你们的父母给了你们这么美妙的嗓音,老师都要陶醉了。

1、学生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各推荐男女生两名,合作读完全文。

读中感悟,领会声音的美妙。

三、内容延伸

拓展思维。

听到美妙的声音,固然令我们心情舒畅,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我们不喜欢听的声音,你能举出个例子吗?能说说不喜欢的理由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噪音”这个词语,并且指出它对人体的有害。)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周围的声音大多是美妙的,对于噪音,我们应想法克服,激发学生的这种环保意识。

四、作业设计。

1、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

2、搜集资料或者调查访问:噪音有哪些危害?可以怎样克服?

第二项作业属于实践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9

一、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 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 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二、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三、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这是一首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曲调呜咽抖颤如泣如诉。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曾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感人的场面呢?一方面当然是由于阿炳创作的乐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小泽征尔是用心灵去听音乐,才听出凡人无法听出的高一层的境界。其实这大千世界有许多许多美妙动听的声音,你是否也像小泽征尔一样用心去听呢?倘若你用心去听了,我想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

2、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 学生速读课文,编写结构提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①展示丰富多彩的声音。②探讨声音与生活的关系。③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三、 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 学生齐读课文

2, 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4、 重点赏析本文的语言

① 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中诗情画意。

② 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受声音世界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讨论交流。

③ 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讨论明确:第二人称叙述,读者易产生亲切感,像在与读者交流。

④ 找出文中各具特色问句,体味其表达效果。

讨论交流,明确:这些问句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5、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10

《你一定会听见》教学设计

授课人:宜宾县喜捷中心校唐晓琴

教学目的

1、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2、对惯性思维意识的突破。

教学方法

导读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所用时间

导入  新课

1、送给同学们一首歌《丁香花》

2、教师总结歌词特点引入新课

3、出示课题《你一定会听见》并做简要分析。

学生边听边唱

体会歌词优美

激发学生兴趣

5

文字感悟

对学生提出要求:

1快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

提出要求:

(1)朗读�

(2)�

1、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1)小组讨论出各�

(2)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读出�

1、朗读能力增强,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

3、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

15

研读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

抽生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

学生朗读课文

同桌之间讨论课文结构

用流利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与全班同学交流。

把握课文结构

锻炼学生说话、交谈能力。

10

声音游戏

教师播放声音: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

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

你用心听了吗?

你听见了什么?

用心听,告诉老师究竟听见了什么声音

学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

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4

课后拓展

声音会使人幸福,但也会让人感到痛苦。请再听《丁香花》表述你的愉悦或是感动。

要求:

1、能用流利语言表达自己感情

2、把自己体会写在作业 本上,100字左右。

先说出自己体会。

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写在作业 本上。

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

6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11

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随感式小品。本篇课文放在以“祟尚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坚持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把自己培�

结合初二学生“独立意识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梦想却又容易忽略现实”的心理特征及“语文课要有语文味”的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三)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结合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无声的感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只设计了简短的开场白:“同学们,眼睛给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耳朵则给了我们悠扬婉转的乐声,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耳朵也是,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性实验——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

现场模拟无声的情境3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教师通过课件和手势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无声的世界。这时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感受如何。还让他们和自己的同桌打招呼,无声之后,这些平常很简单的事情也将变得困难,学生一定感到很压抑,这时,先让学生们都随意发出声音,回到有声世界,再谈谈感受。

通过模拟实验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看声音画面,读声音文字的感受)

从大自然中常有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的声音引出课题,根据课题中的“你”理解课文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并让学生走进课文,同作者一同去发现、感受生活。

A、先是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运用朗读法学习,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语段讲述的内容及描绘的意境均可,教师只要适时运用点拨引导法在精彩段落的写作和朗读方法上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梳理课文内容,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小问题:“为什么作者称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都是想象的声音?”“这么细小的声音作者为什么能够感受得到并描写得这么优美呢?”“像这样只有用心灵才能感受到的声音你还知道有哪些?”“有些人不仅不会用心灵去感受,而且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作者称他们为什么?”“木头人的具体表现如何?”“用我们知道的一个成语就是……”(人云亦云)“那么聪明的人又会如何利用自己的听觉功能呢?”从而得出:我们不仅学会用心感受,还要有选择地听,听好听的、“有益”的、充满爱意的、能充实我们生活的声音。

然后让学生找找看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生活中充满爱意的声音?哪些大自然中充满爱意的声音?并说说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充满了爱意的声音呢?

C、接着回顾课文,再现课文部分精美的画面和声音,并朗读课文前三段,揣摩细微声音的美妙。

这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同时感悟到生活中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从而点拨得出:生活中一切都是如此,如果你能用心灵去感悟,就一定能感受得到。

(三)情境体验(抒写聆听美妙声音的感受)

然后放音乐《苗岭的早晨》,让学生留心去听,听听有什么内容,通过描述画面的形式用文字表现出来。并在交流后伴着音乐观看风景画册,看与自己想象的是否一致。

这是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聆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交流后让学生观看画面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四)成果交流(学生再现有特别感受的声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活动,让学生将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引起自己关注和喜爱的声音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中进行交流。

这时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课文感知、情境体验,对作者以及老师所设定的声音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再现自己寻找到的有特别感受的声音,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能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并缺乏美妙的声音,也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精神。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成果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五)课堂小结(感悟生活)

最后通过一连串的质问引起学生对自身实际的反思:

我们是否对周围美妙的声音已经麻木了呢?

我们是否已经充耳不闻身边充满爱意的声音了呢?

我们是否有自己对声音的独特感受呢?

从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对大自然对生活充满爱,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灵去聆听和感悟,你就一定能听见生活中各种美好的声音。

(六)课后作业(深化体验)

好好体会课文中的几个小游戏,尝试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300字以上)

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2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

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