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5篇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下面是整理的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 (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

7、课堂小结:

《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还作了"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8、作业布置:

巩固本文所学内容。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

陈情表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陈情表》来自人教版第四册的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主要讲中国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赏重点是语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叙述中兼以议论或抒情的手法。就《陈情表》来讲,在语言上骈散结合,自然纯粹,在构思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来看,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1、 教学目标

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和文体的有关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文词语,背诵。

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以及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把握行文层次,体悟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点

3、 教学难点

理解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分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学生采取的学法是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拟定两个课时。

(一)说教学过程

1、 导语设计

以后人的评价导入课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2、 整体感知

1、首先多媒体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

2、听读,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感情。

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学生自己小结。自由朗读课文中,理清思路。

3、归纳每一段的大意

3、研读赏析:

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

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讨论后明确: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为了达到奉养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

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个两难的处境中,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换位思考、列数字)

孝:身世凄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报养刘之日短也(情) 解决 先尽孝

忠: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理) 矛盾 后尽忠

语言的个性鉴赏(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

4、拓展阅读:

让学生讨论一下《出师表》和《陈情表》的异同。

不同:《出师表》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之情。

《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

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

四、说板书设计(略)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一、《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因如下:

1、《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可以说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古代散文源远流长,中国堪称世界散文大国。学习古代散文,不仅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其艺术魅力,感悟语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二、本篇叙事,论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古人云:“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全文。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说教法

一、教法

司马集团建立晋政权后,为巩固政权,提出以“孝”治天下。李密从小赖祖母抚养,对其十分的孝顺,李密写此奏章,就是想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授课时要讲清作者的“情”即:“不幸的家世(陈以往之情);两难的处境(陈现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陈日后之情)”。同时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达方式即:李密在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忠”“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文章,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使晋武帝不得不认同。

二、学法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由中国封建社会“忠”“孝”切入,引入本文。

二、解题

一)本篇作者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主要应让学生明白李密不愿为仕的政治原因,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文体介绍

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

1)掌握一些字的读音及意义,积累一些有生命力的词语,像“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朗读正音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体会文章感情。因此不光要老师范读,学生也要读出文章的情感。

3)使学生明白李密为何要“陈”?“陈”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其实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难点。明白这个问题,文章理解可以说已经到位。

4)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以情动人;用骈文写成。

四延伸讨论“孝”。

明确:

1、中华传统美德。

2、以“孝”治天下,维护封建统治。

3、不利于依法治国。

陈情表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中要落实核心素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的抒情散文。前面学的三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这三篇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人、事、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怀,而《陈情表》是晋朝的社会名士李密向晋朝的新任皇帝司马炎抒发自己因祖母生命垂危而不能就职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情怀,抒情的对象是皇帝,措辞上就要更加委婉含蓄。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语言关,积累文言知识,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深入一层,把握文中抒发的情感及抒情的方式。

本文用三课时来学习,第一、二课时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指导学生背诵,第三课时小结全文,分析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领会精彩的论辩艺术,赏析写作手法。本教学设计是第三课时的。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的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意识淡漠。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要求过高,要低起点小步子。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积累,加上老师的指导点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理解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

2、领会本文精彩的论辩艺术。

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事的构思艺术

过程与方法:

疏通文意,分析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对祖母至真至诚的孝心,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学习作者的孝心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从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论辩艺术

二、说教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备课组老师多次讨论修订而成。

1、讲解法: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作必 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2、点拨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拨开云雾,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3、探究法:对于文中的难点,让学生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本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文章,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对问题形成自己初步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讨论探究法:新课标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把难点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讨论,积极参与,在思维的碰撞中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忠孝难两全。晋朝的社会名流李密很小的时候父死母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可李密遭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一方面是官府催促他就任太子洗马一职,一方面是九十六岁高龄的祖母刘氏危在旦夕。辞官就是不忠,就职就是不孝。在忠与孝之间该如何抉择?我们在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以李密遇到的两难问题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检查语句翻译:

活动一:检查翻译: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弟弟哥哥,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我出身卑微身份低贱,担任侍奉太子一职,不是我牺牲生命就可以报答的。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如今我是亡了国的低贱的俘虏,卑微到了极点,受到过分地提拔,恩命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企图呢。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我希望怀着乌鸦反哺般的私情,乞求奉养祖母到终年。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我没有祖母,就后不到今天;祖母没有我,就无法颐养天年。我们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正因为这种特殊的感情我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学生精准翻译文言语句。

(三)整体感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活动二:本文是臣子李密呈给晋武帝司马炎的倾诉衷情的一篇表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李密写这篇表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文中到底倾诉了哪些衷情呢?

明确:

陈情目的:尽孝,侍奉祖母,不去做官

倾诉衷情:

苦情: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内外无人,相依为命

两难之情:进退两难,就职与祖母供养无主矛盾

孝情:以孝治国 供养祖母

忠情:忠诚 两全办法:先孝后忠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作者所陈的情是本文的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所有的情中孝情和忠情是关键,为下文的分析做好铺垫。

(四)合作探究,研讨论辩艺术

理解本文精彩的论辩艺术是本文的一个难点,通过讨论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难度,也是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一种方式。

活动三:晋武帝读完奏章后,仿佛看到李密泣涕零落地站在自己面前,便喟然长叹:“密不空有名者也!”并“嘉其诚款,赐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特批了他的请求。那么,李密是怎样通过“陈情表”说服晋武帝让自己为祖母尽孝的?

明确:

(1)动之以情:孝情、忠情

(2)晓之以理:法理:以孝治天下

事理:理性节制,先孝后忠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孝治国,李密身体力行,符合时代的主旋律

(4)示弱法:李密敢在强大的晋武帝面前坦露自己的家庭悲苦,坦露自己的一片忠诚之心,卑己敬人,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示出来,以此博得别人的同情与理解,达到终养祖母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本文李密说话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在今天的社会我们怎样交际呢?学以致用,探讨交流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四:本文语言极其委婉谦恭,比如“慈父见背”“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等。有人认为在个性张扬的今天,这种说话的方式太过保守是不可取的,你认为呢?

明确:李密陈情的对象是晋武帝这样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博得晋武帝的同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说话,对人格没有任何的损害。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要清楚交际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不损害人格、国格,采用一些委婉的说法,外圆内方,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今天的我们怎样做算是尽到了孝心?当忠孝二者冲突时,你会怎么做?

通过背诵,加深印象,深入体会文章的魅力。

学习本文,学生零距离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的“孝”道,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体力行,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植于学生心中,传承并发扬,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

(七)课堂小结:

自古忠孝难两全。李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解决了了这一问题,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作为华夏子孙,要传承并发扬这种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争做尊老爱幼的典范。

小结再次强调孝道,突出了主题。

五、说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人:李密(臣)晋武帝(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事:供养祖母,辞不就职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情:孝情---忠情 辩 示弱法

理:以孝治国,先孝后忠 语言委婉

板书突出了主题,体现了本文的重难点,对学生理解本文有指导意义。

六、说教学评价

本节教学设计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以“孝”贯穿始终,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将语文课的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在研讨论辩艺术这一环节,学生预习不充分,认识有限,气氛不够热烈,还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教学中,作为教师自己在评价方面总觉得不尽如人意,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陈情表》说课稿 篇5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来自人教版第四册的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主要讲中国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赏重点是语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叙述中兼以议论或抒情的手法。就《陈情表》来讲,在语言上骈散结合,自然纯粹,在构思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来看,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1、 教学目标

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和文体的有关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文词语,背诵。

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以及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把握行文层次,体悟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点

3、 教学难点

理解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分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学生采取的学法是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拟定两个课时。

(一)说教学过程

1、 导语设计

以后人的评价导入课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2、 整体感知

1、首先多媒体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

2、听读,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感情。

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学生自己小结。自由朗读课文中,理清思路。

3、归纳每一段的大意

3、研读赏析:

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

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讨论后明确: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为了达到奉养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

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个两难的处境中,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换位思考、列数字)

孝:身世凄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报养刘之日短也(情) 解决 先尽孝

忠: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理) 矛盾 后尽忠

语言的个性鉴赏(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

4、拓展阅读:

让学生讨论一下《出师表》和《陈情表》的异同。

不同:《出师表》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之情。

《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

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

四、说板书设计(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