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教案设计2篇

高中语文课本里,《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一直被人们视为铁凝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在铁凝的作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的结尾,编辑部的前辈老马送给作为主人公之一的“我“一首诗:谁要是快乐就能笑,谁要是做就能成功,谁要是寻找就能得到。而这么一首简单的诗所表达的内容正是小说人物所代表的现代人持久以来所渴望与向往的东西。

小说借妹妹安然这一形象所处的社会来展开故事。作者通过不同的人际关系当中矛盾与冲突来体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我“、妹妹安然、爸爸、妈妈这一家庭当中,爸爸专业绘画,而妈妈原本是在一个农业研究所当翻译,然而在”“”“后,那个”红卫兵外围“的头衔,给予她的不过是一种莫辨是非的印象,既不曾飞黄腾达,也不会时来运转。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催生家庭当中强烈的冲突与矛盾。父亲专注于自己内心追求,专心画画,被前途不济的母亲视为”不思进取“。在这样一种矛盾与冲突的状态之下,作者第一次点出了主题:人要是真的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从这个角度上说,此时作者是赞同父亲的做法的。毕竟母亲受到了压制,她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她能做了,也不是她由心而生所想做的事情。

而另外在安然评选”三好“学生的这件事上,则是整篇小说的核心。安然对评选”三好“学生这件事有着很大的期望值,然而一直以来她都没有评选上。于是,是安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同时也是”我“的同学的韦婉、安然班级的班长祝文娟、安然这三个人之间就构成了另外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则是作者所要着重表达的矛盾。为了能让妹妹评上”三好“学生,”我“稍有晦心地在杂志上登了韦婉的诗;祝文娟为了讨好老师即便老师出了错也不揭发,在竞选”三好“学生时也对安然进行了攻击。这一切,似乎让读者看到了不公,然而在后来的大火,却引出了作者的另一番话。在那场大火当中,当在场的所有人都提着水去救火时,而祝文娟”关阀门“这么一句话却给予了人们反省与思考。在对祝文娟的评价,作者是这样写的:是啊,人的胆量有大有小。比如有人怕耗子,有人怕蛤蟆,有人怕热,有人怕冷、怕感冒、怕穿堂风……你能说他不应该怕,或者说是品质问题?当然,胆小和胆小鬼不是一码事儿。有人宁可因循守旧工作一辈子,也不愿意迈错一步,这就有点胆小鬼的味道。但是面对熊熊烈火,能镇定自若地想到我们那一群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还能说是由于胆小吗?那时胆小的倒像是我们,而胆略在这时分明是属于祝文娟的。对祝文娟,这有限的接触,我还没有能力去判断、了解这个孩子。我只是想到,社会不能没有她(们)。有了她(们),社会才会显得完整。难道社会只需要像我爸那样的人:站在画布前海阔天空一阵,而当自己的劳动成果遭受厄运时,竟惊慌失措得像个儿童。那样清一色的社会怎么可以想象。这样,作者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合理性,虽说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让我们的很多自由都受到了限制,但有些时候这些限制却也是与我们有益的。

我们渴望自由,却又依赖着现世。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那自由,是我们内心所念的永久。

看了“高中语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教案设计”的人还看了:

1.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设计

2.《哦,香雪》优秀教案设计 《哦,香雪》教案

3.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

4.高一语文《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教案设计

5.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

6.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

7.高二语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及原文

高中语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铁凝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能对文学形象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约2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检查预习

略。

二、导入新课

由青春期的烦恼、特点说起。

三、整体感知

1.铁凝

铁凝(1957~),当代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根据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2.《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故事梗概

安然像个“假小子”,有人喜欢她,有人讨厌她,在她身上体现着时代的印迹和未来的光辉。姐姐安静理解这个16岁少女的心。安然上高中后,安静给妹妹买了一件大红衬衫,安然穿上神气极了。安静的性格和妹妹不一样,是个深沉柔弱的姑娘。姐妹二人感情笃深。安然最怕姐姐结婚。除了姐姐的婚事,安然还怕每学期末的评“三好”。连续三年评上三好学生的,考大学时可以得到照顾。安然聪明、刻苦、成绩优良,热情积极、关心同学,照理说要评上三好不成问题,而她却感到沮丧,没有信心。原因在于她曾得罪过班主任韦婉,并揭穿了班长祝文娟的虚伪。姐姐安静了解到妹妹的苦恼便去拜访安然的班主任、她昔日的老同学韦婉。韦婉出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安然的忌恨,片面地向安静介绍了安然在班级中的种种“坏”表现,并特别强调,安然“现在打扮起来了,还穿了一件红衬衫,这是一种迹象,要引起注意”。一场围绕“评三好”引起的思想冲突由学校带到家庭,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正常气氛。对于姐姐的窥探、妈妈的责骂,安然自有主张。姐姐安静是某文艺期刊的编辑,为使妹妹能评上“三好”,她违背自己的心愿给韦婉送内部观摩电影票,还刊发了韦婉那首极其蹩脚的“甩膀子诗”。世故而浅薄的韦婉也心领神会地在“评三好”会上搞小动作,硬将她平素并不喜欢的安然评上了“三好”生。尽管评上了“三好”,但安然并没有逃脱一场污泥浊水铺天盖地而来的人身攻击,连她身上那件红衬衫也成了罪状。她感到委屈,而当她得知姐姐安静与韦老师在“评三好”背后所做的微妙“交易”时,她陷入更深的痛苦和思索之中。生活并不等于冰棍、足球、迪斯科,生活也有猜忌、困惑和冷漠。米晓玲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到商店去当营业员。沉默寡言的刘冬虎因父母分离,不得不告别自己的母校和同学,迎接他的还不知是什么。善良正直的爸爸一辈子苦苦追求,却画了那么多不被人赏识的画。温柔驯服的姐姐要嫁给一个身边有孩子的男人,而平时极其开通豁达的爸爸却暴跳如雷。姐姐最终还是走了。安然的好朋友米晓玲、刘冬虎也都含着眼泪走了。这就是生活,既很美,也很累。她,安然也要勇敢地去走,用自己的勇气去拉开人生的序幕。

3.相关背景

⑴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_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断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人的个体意识复苏,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19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

⑵一些评论文章说,小说中的安然就是铁凝以自己的妹妹为原型塑造的,铁凝对这样的说法并不否认,她的妹妹比她小六岁,当时正是一名高中学生。甚至可以说,这篇小说是她与妹妹共同完成的。据说在写作过程中,她还与妹妹一起切磋商量。铁凝最初给小说起的题目是“神圣的十六岁”,后来还是与妹妹共同商定了这个充满色彩的标题:“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4.播放电影《红衣少女》视频片段。

5.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四、合作探究

1.安然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提示:

活泼、可爱、直率、真诚、开朗、热情、暧昧、学习认真刻苦的城市女中学生。

2.安然“坏”吗?如何看待安然的“坏”?

提示:

要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思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3.这篇小说发表之后即刻引起广泛的反响,为什么?

提示:

要从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来说。

安然这类人物形象,真实的描写了新时期青春少年的特点,在当时,是对传统的某些做人标准、价值观念、道德信条的挑战。在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这类在思想意识中“抗衡”型的人物的。

4.铁凝的创作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作品里有一种自然的朴素和庄重的深度。试点评文中出现的这两个句子。

⑴有人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也有人善于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

提示:

生活中的现象在作者笔下依然凝成了参透生活的哲理,又不事雕琢地刻画了祝文娟的形象。

⑵灾难可以毁灭生活,也可以把一些破碎的心连接在一起。

提示:

充满了思辩色彩,增强了作品的厚度,又在结构上提领了一个部分的内容,匠心独运。

五、课后作业

读了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受?请把它写下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