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优秀3篇】

历史(希腊语 ἱστορία,通过调查获得的知识 ”)是书面文件中描述的过去及其研究。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高一历史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新版高一历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篇2

教 学 目 的

一、基础知识:

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内外政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 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二、思想认识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由于帝国主义的扶植和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教育学生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

3、通过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三、能力要求

1、通过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和袁世凯的两面派手段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分析和讨论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培养和增强学生依据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 点 难 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难点: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一、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与破坏

1、军事威胁、经济扼杀

帝国主义是一贯仇视和破坏中国革命的。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便积极准备武装干涉中国革命(表现:教材P87三点内容:调集军队、军舰;出售武器;截留海关税收)

2、在“严守中立”伪装下扶持新代理人

由武装干涉到“严守中立”的原因: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

实质:扶植新的代理人来阻止破坏革命

结果: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3、帮助袁世凯策划“南北和谈”思考:“南北议和”是怎样出台的?

北方:袁世凯一方面对革命党进行,另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

南方:军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竭力主张同袁世凯妥协,革命党人也同意停战议和

过程:1911.12.南方代表伍廷芳和北方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正式举行和平谈判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思考: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成立的?为什么说它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简介孙中山回国和他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情况。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成立概况:(时间、领导人、国旗、国都、历法、纪元)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内外政策:看书中表格,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四个方面的法令措施。外交方面见P86,发表《告各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思考:南京临时政府对内政策有何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什么要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你怎样看待这个 外交文告?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南京政府成立后还颁布了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是1912年春,由参议院制订、孙中山颁布的。

思考:《临时约法》出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内容:三大方面(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国家政体采用内阁制布不是总统制。

这是因为袁世凯正加紧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革命党人企图以约法约束袁世凯。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促成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四个因素: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乘机进攻

③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

④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2、经过

①逼迫清帝退位。

他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宣称清帝退位给予优厚的条件,另一方面唆使部下发表通电,要求共和政体。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清宣统帝宣布退位。时间是1912.2.12.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当时民国给予优厚的条件,对此,史学界评价不一,有的认为这是速定共和的手段,但更多的'人认为保留了一个宫中小朝廷,是对封建势力的妥协。

②通电赞成共和,迫使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

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就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立即向参议院呈递辞呈。在辞呈中,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又提出三个条件:临时政府定都南京、新总统在南京就职、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约法》。他希图使袁世凯离开其老巢北京,置于南方革命党的监督和法律的约束之下。

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③1912.3.10.在北京就任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前两个条件很快被袁世凯施诡计打消了。于是1912.3.10.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

临时政府北迁。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职。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讨论: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2、功绩

①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一击。

②给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以沉重打击。

③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3、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的功绩是伟大的,但它的功绩和失败并存。辛革命的失败不仅体现在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更主要地表现在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所以从根本上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失败原因: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上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分析其具体表现)

4、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篇3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沿着西方政治文化上溯其源头,就是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人以其睿智创造了两个名词"公民""民主",影响了直至今天整个西方的历史。而古罗马的法律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其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的原则虽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至今仍然是人类为实现它而追求的法律目标。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也为下一个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作了铺垫。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帝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

3)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的从历史纵面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罗马法的内容及《人权宣言》,《权利法案》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民法典》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罗马法的内容所体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础和分析中西法律发展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思维,加深其对现实的关注

3)以案说法,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4)通过资料研读,问题探究分析罗马法的内容和实质,以及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现实的关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留给人类的不是这些法律的本身,而是一种追求民主追求法律意识的人文精神和确立民主与法制的一些基本原则。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的原因;公民法向万民法发展的原因

二,说学情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三,说学法

以案说法比较方法问题探究法

四,说教法

由于学生对于古罗马时期的历史了解不多,所以对本课程的内容可能感觉比较陌生,尤其是对法律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和介绍一些古罗马历的重要人物与法律的故事,使教学深入浅出。采用谈话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让学生有条件的话翻阅初中的历史书,好好的温习旧知,并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并翻阅相关资料,可以有一些印象,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时间短内容多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新课导入

德国的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如此说道:"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_),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可见耶林对罗马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罗马建立过一个庞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的维系主要是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那么什么是罗马法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罗马法又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以至影响至今呢

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

3、问题探究

(1)案例导入"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

罗马共和国早期,卢修斯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卢修斯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其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

①法官会怎样判决为什么

②如果你是平民面临上述的结果,你是否愿意当你的权利受到不公正的损害,你会怎么做呢

③如果还是这个案例,根据《十二铜表法》,法官会怎么判

④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一下《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规律总结:

(2)课件展示罗马扩张示意图,讲解: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简述罗马共和国向外扩张的过程。

问题:版图的扩大带来了哪些新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后归纳:随着征服地区的扩大,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原有的公民法已经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质疑)。公民法适用范围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在扩张中纳入到疆域中的许多外邦人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种背景下,公民法发展成万民法。

万民法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公民法的狭隘性,另一方面伴随对外战争的胜利,奴隶制在罗马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奴隶主的私人利益,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受侵犯。

问题探究:万民法的制定产生哪些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后总结: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协调了罗马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及外邦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庞大帝国内微细,协调各地区的民族关系,社会矛盾也祈祷重要作用。万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也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3)合作学习:完备:《民法大全》——体系最终形成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体系的完备

(4)课件展示:罗马法的影响

课件展示:《拿破仑法典》,美国《独立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相关材料。

结合教材,阅读材料,分析罗马法对当时和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探究:罗马法为什么影响如此深远

4、课堂小结

形成阶段:习惯法到成文法(表现形式)

发展阶段:公民法到万民法(适用范围)

完备阶段:汇纂《民法大全》(体系完备)

总之,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成为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古代罗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珍贵的遗产。

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6、布置作业

举出你身边经常发生的法制意识淡薄,或者法制不健全出现的违法犯法的事;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现在法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