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7篇】

生物,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表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

(2)死细胞:B、E;

(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2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实物、图片;

2、学生查阅、搜集相关的生物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星球上?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去遥望我们的地球吧!

生:阅读课文。

师:生活在这样一个非常美丽的地球上,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关注一下身边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以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讲授新课

师:大家看屏幕上展示的几张照片,你们熟悉吗?

生:那是我们校园的不同地点。

1指出学校教学楼。

2指出教学楼前的花坛。

3指出校园旁边的稻田地。

4指出操场上访的蓝天、白云。

5指出水房子的一角。

师:在我们熟悉的校园中你能找出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吗?

生:教学楼、蓝天、白云和水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花坛里的各种花草,蜜蜂,蝴蝶,蜻蜓,水稻,青蛙是生物,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

生:不对。我认为水也是生物。

生:水是非生物。(学生观点出现不一致)

师:那么水是不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大家看我手中的这缸金鱼,是不是生物?

生:是。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

包括金鱼在内的生物都有哪些特征?

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生:金鱼能进行呼吸。人和其他动物也能呼吸。比如:鲸在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师:很好。那么,植物能呼吸吗?

生:植物也要呼吸。比如:卧室里不宜摆放过多的花盆,免得和人争氧气。生:还有冬天下菜窖取菜时,要先放一放,因为里面的氧气都让白菜呼吸了。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植物不但进行光和作用,还进行呼吸作用。当光强时,光合作用占优势,反之,呼吸作用占优势。金鱼还有什么特征?

生:金鱼要吃水藻等食物。其他的生物也要吃食物以补充营养。

师:植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生: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的成长。尤其是我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更应该注意营养的合理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生物对吃进的食物能全部吸收吗?

生:不能。除了吸收外,还要产生一些废物排出体外。

师:生物排出体内废物的途径是什么呢

生:学生讨论。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

金鱼可以通过呼吸、排尿排出体内废物。

师:那么植物也是通过出汗、排尿?

生: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生: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生: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全面。

现在,看我伸手抓金鱼时,它是乖乖的让我抓吗?

生:不是。而是逃跑。

师:这是生物的什么特征?

生: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师:你们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生: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子会合拢。生:小猫眼睛的瞳孔到了中午变成一条缝,到了晚上则变得很圆。

师:许多人都以为植物是没有感觉的,所以常说:“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学了今天的内容,你能举出反驳的例子吗?

生:猪笼草的小叶片受到某种小动物的刺激时会自动关闭。

生:向日葵总是向着阳光生长。

生:种子播下后,根总是向下,而茎总是向上。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那么,金鱼还有什么特征?生:金鱼还能由小长大,如果是雌的,还能产卵,繁殖下一代。

师: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很多,除了产卵繁殖外,还有哪些繁殖方式?

生:有产仔繁殖,如:猫、狗、猪。

师:这实际上叫胎生,是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植物又是怎样繁殖的?

生:有的植物是用种子繁殖,有的植物是用茎繁殖,还有用根和叶繁殖的。

师:以上我们以金鱼为参考,学习了生物的共同特征。当然,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那么,金鱼或生物还有哪些书中未提到的特征?

生:金鱼还会睡眠休息。

生:金鱼有一定的寿命。其他的生物也有一定的寿命,如: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植物是龙血树,有8000多岁。

生:生物还能自卫,有的生物能产生毒素,特殊的气味或披针带刺等等。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所以说的很准确,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师:你自己是否也具有这些特征呢?请你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我也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了解了生物的这些特征,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它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看一下珊瑚、珊瑚虫和钟乳石,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钟乳石是非生物。

珊瑚虫是生物。

珊瑚是非生物。

师:学完这节课,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那么,水是生物吗?

生:学完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有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活动有规律,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所以水不是生物。

师:了解了这么多的生命现象,当你走在放学的路上,看到路旁的小树、小草,头顶飞过的蜻蜓、蝴蝶和小鸟,你还会小瞧它们,认为它们和你不同吗?

生:不会。因为它们和我一样都是有生命的。

师:让我们共同去珍爱生命,保护生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各种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4、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归纳自由组合定律。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3、探讨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

【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本节聚焦”有关问题,运用分析归纳法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顺序来构建知识框架。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分析总结,削枝强干,突出重点,在探索过程中思考、领悟科学的方法。

【预习导学】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

2、现象

(1)F1全为。

(2)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

(3)F2中四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

3、分析

(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有哪些?数量比例如何?

(3)F2中的纯合子共占多少?每种表现型中纯合子又占多少?

(4)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数量关系有联系吗?关系如何?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

(一)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控制;

2.F1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种:,且数目相等。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二)验证——实验

1、过程:亲本:×

遗传图解:

预测结果:

实验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

三自由组合定律及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孟德尔遗传规律,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所表达的相关性状。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是观察与思考,二是分组讨论。鉴于本实验比较繁杂难懂,所以必须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三、学情分析:

实验课是对原有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操作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及实际操作等手段把整个实验流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结合实验参考书进行了自学,自学过程中一定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成果,提出并解决疑惑,在了解学生实际运用和操作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课前自学获得的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五、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六

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处理:

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

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反应方程式、概念、过程、意义;

⑶。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③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⑤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②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②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实验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教学难点

单因子变量原则中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的辨析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图片和素材;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绿色植物硕果累累的图片;人和其他动物吃的各种食物的照片。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了解?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激情引趣,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重视

1、光合作用概念: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问:光合作用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光合作用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要每个同学对几个著名实验的实验年代、科学家人名、国籍、实验过程、实验结论逐一整理。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体会讲述如何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为加深印象,教师通过Flash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并归纳实验结果。

从光合作用发现过程我们看到科学工作者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严谨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很好学习,我们更需要学习科学家们科研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感受科学发现过程,提高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原则和方法。

问: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1880年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那么同学们回忆第二章学习过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分析比较叶绿体中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请一学生上台对着细胞挂图讲述细胞中叶绿体的结构设计意图:巩固已学知识。

3、叶绿体中色素:教师展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帮助同学回忆,用几分钟讲述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4人一组完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意图:认识实验探究过程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道理。体验合作学习过程。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给学生演示叶绿体的色素吸收光谱的现象。方法是:用红、橙黄、绿、蓝紫色的薄膜,分别遮住同一光源。把盛有叶绿体的色素提取液的试管,分别放在红、橙黄、绿、蓝紫色光前、让学生观察这些光透过色素提取液的情况。可明显地看到红和蓝紫色光透过的较少(暗),橙黄和绿色光透过的较多(亮)。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得出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谱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曲线含义,总结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点。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6

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教学安排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授性,主体参与教学

教学资源

相关视频,图片,多媒体

教案编号:

授课题目(章、节)蛋白质化学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2、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的概念、维系键;3、掌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熟悉蛋白质物化性质;

5、了解蛋白质的与医学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难点:蛋白质物化性质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详见附页课堂教学小结:

一、蛋白质的变性1、概念:天然蛋白质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空间结构的破坏,从而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和生物功能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2、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二、蛋白质的两性性质蛋白质中所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而呈电中性(此时为两性离),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常用pI表示。三、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胶体、变性和沉淀的性质。四、蛋白质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有多种。五、蛋白质具机体的有三大功能:。不同状态下的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及代谢情况有差异。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8种是体内不能合成的,需从饮食种摄取。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医院杀菌灭毒的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和蛋白质变性有何关系?

课后反思:

做好新课导入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尽量做到知识点讲解的深入简出,要注意结合日常生活知识和护理相关知识。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 篇7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

1、 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

板书设计第三节免疫

教学过程: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线

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二、计划免疫

教学后记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

2、 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

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

资料1:

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

(阻挡病原体入侵)

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

(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挡病原体)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思考:1、皮肤受伤为何会红肿?2、伤口红肿为何会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异性免疫问:以上这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在形成的?答:生来就有

问:这两道防线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答:不是

述:那么这两道防线应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3

特异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的往往患病。

问:为何接种过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体内产生了抗体)回答

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抗体,什么叫抗体呢?阅读课本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体、淋巴结等)

述:提到抗体我们又可以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词——抗原

问: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体示意图)

述:由此可见,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前两道防线都抵御不了时,人体学有这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述:这样一种免疫方式和前两种方式不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小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两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线)

问:为什么接种疫菌可以预防传染病?思考交流

计划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这就是计划免疫。

(北京市儿童免疫程序表)

述: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起,就要有计划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问:我国卫生部规定,一岁以内的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国将每个的4月25日定为"全田儿童预防接种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练习完成练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