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反思(优秀11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文是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11篇高三物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三物理课教学反思 篇1

我今年担任高三理科的教学,最近我讲了一节《动量》复习课。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为了上好这堂复习课,在课前花了一些工夫。这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对备课过程的反思

高三第一轮复习双基性强,我在准备过程,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在设计上,先讲概念,后由浅入深的处理一些问题,最后归纳,比较方法。我自以为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内容精练,习题选择恰当,设计一些一题多解题。但是有的习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现有的理解范围。让我感到预计与实际的不同。

二、对授课过程反思

1、优点

a以前讲课有罗嗦、唠叨的毛病,自己不知不觉中说了许多重复的话。在本节课上,我注重了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语速也达到了自己的设计要求,在讲解和演练相结合的'过程中有进步。

b内容讲解与备课过程预设的完全一样,自己觉得选题恰当。注重递度,注重基础学习方法归纳,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确实有“启发性”的教学感受。

c复习课跟新课不同,知识非常集中,� 还有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2、缺点和不足

a、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例题部分花的时间过多,后面讲动量的应用时显得太匆忙,有前紧后松的感觉。

b、课堂小结不仅局限于知识点的小结,还要包含学法的小结等,本人忽视了这一点。

c,板书过于简洁,给自己一种空的感觉,重点没有突出的留在黑板上,强调的不够各环节过渡连接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觉连贯性,因果关系情况表达的不好。

三、对课后反思

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有很多的不足,因此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

2、文字表述能力,把我所做、所感、所思、所悟用笔表述出来。

3、新知汲取能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

4、课堂驾驭能力,使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机智,幽默的风格。

5、感情控制能力,学会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决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一个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奋斗者的形象。

6、教育科研能力,是我追求的境界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2

今年高考已经结束,结合今年高考试题,并且为了能更好的进行今后的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体来看理综试卷既有适当难度,又有较好区分度。其中物理试题注重考查“双基”、注重考查潜力、注重考查各学科核心知识。试卷的整体结构稳定,与学生平时练习的知识结构没有太大差异。

回想一年的高三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令自己比较满意的是我透过用心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认真分析考试大纲,把握高考动向,认识到"3+x"物理教学体现的是中学教育性质是基础教育这一导向,立足这一点我想"3+x"的多数题目跟以往的考题相比无本质变化,复习基点应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为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最是可能作为综合潜力的测试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化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相信学生如果能踏踏实实的跟复习,认认真真的答卷,不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在高考中即使不能把所有的试题答完,仅答好中低档题成绩也会不错。

当然,高考复习中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资料多,时间紧。由于我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潜力,所以对于综合潜力的提高及冷点知识的复习时间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满足优秀学生的进一步提高。高考试题是选拔性考试,它务必有区分度,持续必须难度,因此对高考物理复习,不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首先要强调他们重视理解。物理是一门不是*记忆、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的学科。物理题利用不同的物理情景、不同的设问方式来考查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状况。复习中只有重新深入理解概念、规律,力求对物理知识、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到达一个新的层次,构成较高的潜力,才能理解高考的选拔。

其次要做好归纳。复习中抓住主干知识,构筑起一条整个中学物理资料的主线,对中学课程中典型的物理模型及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技巧、题型也要做好归纳。在做好归纳,条理清楚的基础上,还应带领学生复习边角知识,在有所侧重的基础上力求全面。

吸取了今年的经验教训后,为了提高以后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抓住考纲、回归课本

1、紧紧抓住考纲逐一落实考点。考纲是考试出题的依据,所以在今后的复习中用考纲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才能做到全面无遗漏。要对照考纲一个一个知识点落实,从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的程度对照学生掌握的状况看是否达标。

2、重视课本,带着问题看书。今年高考中也体现了对课本知识的回归,例高考题中的第21题就是课本中的原实验。注重课本知识是务必的,关键是看你怎样去利用课本,只是通读课本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如果带着问题看书和笔记,研读教材资料,使其看书和笔记有必须的目的性,便于弥补自已基础知识弱点,融会贯通教材的基础知识结构,使其回归课本目的性强,才能充分利用时间,真正到达查缺补漏的目的。

3、正确处理好“热点”与“冷点”。最后阶段复习中,不仅仅要注意考纲中的热点问题,在看书时要重视考纲中的重点资料,同时更要关心所谓的“冷点”。因为前一轮复习中在综合试卷里所谓的重点知识、热点知识出现的机会较多,通常都进行了反复的强化,恰恰在所谓的“冷点”的地方出题较少,重复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没有考查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必要的给以加强。如:今年试卷上15题中的偏振现象和22题探索黑盒子中的电学元件实验都是平时练习较少的知识点,以后应注意在“冷点”上的复习,能够防止在高考当中出现一些知识上的死角。

二、联系实际培养潜力

纵观近年的高考卷,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物理问题已成为高考中的热点。平常的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缺少与科学技术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训练时,往往是简化后的物理对象、场景,把所有物理问题变成了理想化、模型化,而实际生活问题则往往不同,它并不明显给出简化或理想化的对象及物理场景,例如今年25题中电磁炮问题,因而需要培养学生学会抽取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的环节。而且今年的实验也不再是较常见的电学实验而是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探索性实验,这要求考生平时做好每一个实验,具备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的潜力。试题中还出现了决定雷电发生的位置的问题,对学生的估算潜力、分析潜力都有所考查。

三、做好归纳,注重综合

1、要善于归纳总结,不仅仅要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对物理习题最好能构成自己熟悉的解题体系,从而在高考中应对陌生的试题能把握主动。

2、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不强调跨学科的综合,重点应放在力学、电磁学的综合,加强训练、归纳、总结,反思、提高分析综合及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潜力。复习应以本学科知识为主,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跨学科综合试题上。

四、重视训练,注意答题的规范化

1、平时训练中要让学生抓住自己有困难的问题认真分析,针对性的训练。最后的阶段应避开难题、做少量的练习。要选取难度适中,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和一些基础题目来做,要保证质量和做题的效率及情绪和信心,透过做题持续良好的解题潜力。

2、规范答题。物理试题的解答比较重视物理过程和步骤,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在解答物理题时要规范。解答计算题时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有必要的图示,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要有方程式和必要的演算步骤,计算结果要思考有效数字和单位。让学生在练习时尤其在做高考题时要仔细看一看计算题就应怎样样表述,答案的评分标准如何,力争做到能做对的题目就必须不丢分。

期望经过前一段工作的历练,经验的吸取及教学的反思,在校领导及老师的帮忙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我今后的工作潜力能逐步提高,教学效果能越来越好。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反思 篇3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高三物理复习阶段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在这一年里遇到的问题中主要有以下两点:

1、第一轮复习中如何把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炼,把物理知识体系化,第二轮复习中如何抓住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

高三复习,我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便是难以把握高考动向,另外就是对基本知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高三的学生经历过高二会考复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第一轮复习当然不可能把旧的知识再进行罗列陈述,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要求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教师本身就应该有完整并且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指导学生提炼知识。这一点,我毫无经验可言。而很幸运地我和杨宗跳老师结为师徒,在这一方面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杨老师的课堂也是我的学堂。这样,解决了我经验不足的问题,也为我在第一轮复习的整理归纳和第二轮复习的方法提升上提供了一条捷径。

第一轮复习中杨老师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进行基本概念的复习的时候,能够深入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基本规律的复习中,去挖掘规律的适用条件,而不是简单的一笔带过。这一点给我的感触很大。因为我的课常常忽略了基础的铺垫,一味地想去快速地拔高学生的能力水平。比如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复习时,杨老师是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到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通过例举生活中的实例建构物理模型,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对两种摩擦力的特点和不同进行梳理,抓住主干知识,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就搭建成了。之前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捡小石子”,在后来都变成了高楼大厦的基石。这样的一堂课,往往能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有更好的提高。而我的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基础没打扎实,匆忙建造起来的楼房也摇摇欲坠。

第一轮复习时,我经常希望能够做到面面俱到,而结果却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的复习时应该对复习内容大胆取舍,但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复习的忽略,主干知识的考点内容必须复习到位,打好基石。其余内容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梳理,或在练习、检测题中有所体现。

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对于一个新老师很难对方法技巧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杨老师的经验和对知识的梳理给我提供了模板,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对于每个专题中典型的物理模型及题型,杨老师都做了很好的归纳。此外,在专题复习时,我有时只注重不同类型的题型的解题,这样的一节课不仅枯燥同时缺乏思维上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或者一般的学生来说收获甚微,而学生解题方法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主要的场地就是在课堂。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对于传送带问题的专题,杨老师从水平模型到倾斜模型,从受力分析到运动分析再到能量分析,详尽地进行了归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层层提高。这样的课让学生脑子里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也为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引导方向。这一堂课让我意识到,思维的形成应该循序渐进,如果能够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总结掌握不同的方法,能够精析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但是讲授不意味着灌输代替学生思考。

通过不断地对比老教师的课堂和自身的课堂,通过新教师自身的反思总结,把经验和知识系统地传承下来,经过这一年,我深深地体会到师徒结对这种方式对新教师个人以及对提高高三复习教学效率的有利作用。

2、高三课堂教学中师和生各自应该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为主导。这句话作为一名教师是再熟悉不过了,而在高三的教学中,在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压力下,课堂教学往往失去了本来应该具有的活力和生气。主体和客体倒置,主导被填塞取代。对于我这个初次全程经历高三教学的年轻老师来说,在这样的矛盾中往往感到迷惘和无所适从。怎样才能在新课程理念与高考压力的夹缝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在我的课堂上,有的时候习惯性地都是自己在讲解,很少让学生主动去归纳总结。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后,往往觉得枯燥无味,课上无精打采。如果高三的复习能够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能使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有效。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的头脑在课堂上动起来,自主地去思考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填塞。因此,备课的重点在梳理知识的同时要去设置一些问

题。通过问题的设置,把知识以问题为载体呈现,再通过教师的主导调控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完成对问题的反思提炼,让学生自主地完成知识和方法上的有效积累,提高能力。

另外,在方法的总结上,很多时候我都是把现成的方法告诉学生,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套用之前的方法去解题。而课后很多学生反应课上容易听懂,但是课后自己不会做题。这样的方式,对于教师备课,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归纳,去寻找合适的能让学生套用方法的习题,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在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之后,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少了自主思考自主判断的过程,思维上习惯了教师带着走,当放开让他们自己走路的时候,思维受到限制,感到束手无策,举步维艰。在杨老师的启发下,我试着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通过例题的分析和自己习题的练习,总结方法,寻找规律,让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得到了思维上的锻炼。比如对于动能定理的应用这个知识点,可以在一组题目解完后,让学生在这些题目中寻找共同的考点和应用方法,或者还可以让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提升了能力要求。

综合上面几点,我觉得高三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多反思一下在课堂上如何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使得复习课不再枯燥,而是有活力;使得教师不再辛苦去填塞,而是学生自主接受学习,复习效果将会是事半功倍。

此外,我认为每个老师还应该做的一点就是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之前,应该对教学对象先进行反思。这一节课,学生的思维死结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哪里有不好的习惯,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详细地掌握了学生的这些情况之后,思考下一次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才能有据可依。

关于高三物理教学总结及反思 篇4

对于刚进三中的我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于是我积极调整心态,适用学校的一切。本学期我担高一(7)班和高一(11)的物理教学工作,半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寄望明天工作的更好。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和他们一起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备课深入细致,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请教老教师,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4、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的提取和检索。”

二、处理好个人与同事和学校的关系

教师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人力资源。我认为学是为了用,学为了自己的发展,学也是为学校的发展。学习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发展,而我个人发展又离不开学校。

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我了解了现在物理教学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平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不懂得的东西太多,要学习的东西更多。我每天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教育是一种爱心的奉献,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教育没有失败只有成功。因为我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一群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生命给予我们的只有一次,既然选择了,就踏踏实实的走下去!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5

今年我从事高中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并结合今年及历届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要想做好高三复习工作,我觉得应做好下面几点:

一、循序渐进,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

高考对能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能力。确实,只有对所学双基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才算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了?举例说吧,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如果以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对这一物理概念就没有理解。因为这只是对特定交流电的一个数量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交变电流的情况。必须从有效值定义本身去理解,并能运用它计算出不同情况中交流电的有效值,才达到理解的效果。又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静电平衡到达时,其内部场强为零。如果对此结论误以为导体内部没有电场,则对这个物理规律也就没有深刻理解。务必通过仔细体味,明确在导体的内部既有施感电荷产生的电场E1,又有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2,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同理,施感电荷的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则使导体各处电势都相等励。能这样来理解这个物理规律,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才算是到位了。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必须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习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则快了,然而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

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

②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

③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

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二、正确处理知识的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我认为,总复习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扫描全部的知识。在这上面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搞什么猜题押宝,随意舍弃或疏忽自认为不重要的、不会考的部分。例如今年高考实验考的是二极管,二极管应作为教学中的边缘知识,如果未重视这些边缘知识,就会丢不长施。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复习课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内容,因此,对于面上一定篇幅属于识记性质的知识,需要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加以弥补,以免形成知识的缺漏。这就是正确处理知识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学科全部知识中,毕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还得在复习中注意突出重点。例如就力学部分而言,力和运动学知识可视为力学的准备知识,而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则是整个力学框架的重要支柱。对这些重点内容,复习务必追求突破性进展。所以,讲课时要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总结及分析解剖;消化时务求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同时找些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它们的应用;练习则需要有一定的反复以求熟练掌握。只有正确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才可能达到既拣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四、通过专题复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虑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拿物理图象举例说吧,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等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意义。复习时若还是机械重复一次,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能力的水平。如果搞一个“物理图线”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项认识,就能从图线的涵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涵义。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本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且都是重点的内容。单独分开来处理,情况尚可。一当综合起来,常见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的错误。那么,不防将两者联系起来,搞一个专题,通过对比,可从带电粒子在不同场中的受力情况;场力做功情况;粒子运动情况及轨迹等几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区别,加深对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并且还可进一步从已见到的问题中,小结本类型问题如何来“制造”变化,常用解题思想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这样复习,既巩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从高处获得对情况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复习的效果可望有质的飞跃。

五、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在阅读相关书籍时,同样请注意作者在这些方面所化的笔墨。我之所以强调这一条,是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6

总结我们的工作,我 我们深深体会到这种观点的震撼人心的含义。有外国人说,近代中国在世界上领先的不多,但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领先于世界的。然而我们深知这种领先是由于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献身换取的。我们高三物理备课组有五位教师。陶兆宝老师、王鹤森、费宏老师、孟才扣老师和卜方老师。陶兆宝老师这个学期教一个教1班和一个物生班的高三物理,又是教务处分管高三的主任。任务之重,可想而知,没有一点精神是不可能承受的,卜方老师新婚当一天还在上课,没有休息一天。。。。。

2。过硬的业务素质,仍要不断进取

我们的老师,可以说,每个人的业务素质都是过硬的。费宏老师教过二十年高三毕业物理教学工作,江苏省特级教师,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陶兆宝、王鹤林老师的高三物理教学经验也将近十年,孟才扣老师的高中物理教学很有个性,教学效果好,卜方老师虽第一年上高三,但非常好学、基本功很好加在我们几位老同志传帮带,事实证明我们是个非常有战斗力的集体。虽然我们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但是我们并没有搞经验主义,并没有吃老本,而是以冷静的思想分析高考形式、学生的现状,做出正确的判断,实事求是的作好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备课、上课、辅导、练习批改一丝不苟等方面。而且,我们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相互听课,深入学生全方位辅导,以饱满的情绪,青春的活力感染、感召着每一位学生。正是如此的工作作风,深受学生的好评。

3.和谐团结是取得成绩的保证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点我们高三物理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我们高三物理组,我们是团结的,体现在我们君子之交,坦诚相待,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取长补短,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管是在备课、还是上课、还是辅导出现什么问题,还是忽有灵感,都会提出来,大家讨论,大家共享,在集体备课上,我们可以为一个问题而争论的面红耳赤,但问题由此而得到解决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我们的资料可以毫无保留提供出;来到办公室问问题的学生可以不分班级,谁有空谁解决,学案的编写、都能跳出小组范围,以学校大局为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环境是和谐的,充满春意的,心情舒畅,斗志昂杨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我们的每一项的工作。精诚团结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4、尊重规律、讲究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苦干实干更应巧干,尊重规律、讲究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我们的做是:

(1)。工作具有提前性,提前谋划,会使我们永远掌握主动性。我们刚进入高三我们就制定了我们高三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如关于边缘生我们制定的摸清情况、确定到人、责任到人、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和辅助等。

(2)。精心编制学案,精讲精炼,多层次反馈

目前市场上教复材料多如牛毛,鱼目混珠,而在教学上必须有一套适应一中教学的好资料,为了增加资料的适应性,我们高三物理组的做法是:先由老师初步筛选一部分参考书,然后对所复习的知识,从内容、到例题、到方法、到习题、到检测一一推敲,编辑适合我们学情的高三学案系列,其中第一轮物理学案88个,第二轮物理学案103个。

在教学上我们发扬了我们物理组的传统,高效轻负,不争不抢不拖堂,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我们精讲精练,每周一练,单元过关。

3.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升教学

高三教学任务很重,有 所以我们坚持走科研强教之路,我们进行了以下课题研究:(1)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研究;(2)高效物理作业的研究;(3)开放性实验设计的研究;(4)物理问题模型构建的研究;(5)高三物理教学最佳流程的研究。通过研究极大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效率,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先做后讲,再做归纳效果较好。

4.集体备课求实求效

集体备课是我校的传统作风,高三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所以集体备课求实求效是主旋律。我们采用了“三结合”的方法,即集体与分散结合,内容与方法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结合。紧紧围绕在大纲及《考试说明》进行复习教学。作为一个集体,首先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此我们的做法是:

(1)、坚持集体备课轮流主备制度,每周一次,雷打不动,以做到“五统一”(教学进度、内容、重点难点、典型例题、主要习题)。

(2)、互相听课,随时研讨。及时解决备课、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已成习惯。做到“不打准备不好之仗”,做到要凡是学生做题老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拿到学案一定100%不出错。

(3)主干知识强化如虎添翼

无论教材、还是高考千变万化,但是每一科的主干知识是不变化的,所以抓住每一科的主干知识复习到位,反复进行强化,典型题目多次刺激,把教学内容分割切块,如力学块由王鹤林负责,电学板块由费宏负责,实验板块由孟才扣负责,选修板块由陶兆宝负责。计算题又分成三大系列,对照高考试题与我们复习的内

容非常?合。

(4)每次月考和每周晚练都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包括试卷分析和学生分析等,每次分析都有一个主题。

(5)做好详细的培优转差工作,各班的差生心中有数,因人采用不同的补救措施,对物生班有一套特殊的补差方法,把差生分成若干个组,制定小组提升计划,考试内容逐个过关,小组每天汇报制度,小组攻克进展。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与总结 篇7

又一届高三带完了,经过新课改教学,尤其是高三一年的物理教学,反思一下,收获很大,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帮助我们明确教学方向,理清教学思路,了解教学进度,检查教学效果,使高三教学有序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学进度前松后紧是一个普遍现象,而比较合理的进度应该是前紧后松;教学内容的取舍往往影响到教学进度,所以在内容选取方面要做到“面广点准”,讲解时详略得当。

2、测试的内容和形式测试的内容一般与教学进度同步,涉及的知识点尽可能多,题量要适中,题型尽可能丰富,不一定是安高考的形式出题,可以是问答题、填空题、说理题、推导题、讨论题,等等。测试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是一月考一次这类的定时定点考试,可以是课堂小测、单元小测、甚至是某个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小测。

3、教学反馈和对策只要是测试变要反馈。这就要求对任何测试都要进行全批全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有用的反馈信息。针对反馈回来的信息,面对全体学生的对策一般是讲评试卷,讲评试卷的要求是:批改要快,讲评要短。千万不要拖拖拉拉,否则学生没了兴趣。讲评不要面面俱到,应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评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而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一项教学活动。

4、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落实作业的布置不能流行于形式,而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布置的作业有没有必要、布置的作业能否得到落实,得不到落实的作业不如不布置。

5、后进生的发现与培养后进生的培养对提高平均分是有一定贡献的,抓好后进生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体现。后进生培养的计划应包括:

(1)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了解哪些学生有潜力(落实到人);

(2)从那些方面来提高他们(落实到内容);

(3)怎样来提高他们(落实到方法)

6、尖子生的发现与培养策略我们要善于发现尖子生,用心去培养。尖子生的培养不在于高难度的试题来训练,而在于系统性(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思维方法的系统性、解题规范和速度)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策略是很多的,但最基本的东西是相同的。

1、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要“明”——明确三维目标

教学程序要“清”——过程清晰明快

教学活动要“活”——课堂气氛活跃(指思维活跃,而不是形式活跃)

教学效果要“好”——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手段要“新”——评价过程创新

2、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教学策略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多鼓励,少埋怨,

不要挖苦学生以老师的自信树立学生的自信。

3.复习的方法。在新授课时,一般是就事论事,解决了某一个问题就算完成了教学任

务,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在复习课时,尤其是高三总复习就不能就事论事,应以点带面,可以是跨知识点,用归类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复习“力与物体的平衡”这部分内容时,传统的复习方法,往往是斜面、质点、小球等一些纯力学问题。这样复习,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不利于学生联想、发散、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培养。为此可计设如下的问题来组讨论复习,即: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平衡时,问:(1)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过类似这样的三力共点平衡吗?并举例(越多越好)。(2)这类问题如何来求解?在这基础上,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得出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作出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求解。

类似地,在复习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复习平抛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复习圆周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等等。分析他们运动的初始条件,研究他们的运动轨迹,归纳出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学生自己讨论得到的结论,即使是不够全面,也比老师瘵现成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三、提高物理试题的编制能力

试题的编制是我们老师的一个基本技能,尤其高三老师更是如此。试题的编制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是科学、严紧、不能出错。

1、高三物理试题编制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各种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考试大纲(国家)、考试说明(省)。

高考试题有导向作用,但不能作为高三复习的主要依据。以命题要求指导复习,不以个别试题指导复习。

2、试题编制的两种惯用方式:改编和拼凑(组合)。

四、物理问题解决的策略

所谓问题解决的策略是指解决问题的人用来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力、学习、回忆和思维的技能。

站在知识的码头,遥望能力的彼岸,方法就是连接两地的桥梁。物理题千变万化,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解答方法,但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思路,就如同要开启千变万化的“锁”时,找到了一把“万能的钥匙”。

仅从考试的角度考虑,是通过解题来体现你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那么怎样来解题呢?你有一点必须非常明白,那就是通过纸笔展现你的思维,向阅卷者要分数,所以解题时要尽可能简洁明了。

看见一道题目,首先不是想这道题是否做过,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题目要求什么?

2、题中提供了哪些已知条件?

3、题目中描述了几个过程?有哪几个关键点?每一个过程遵循什么规律?过程与过程之间靠什么连起来?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来处理。

4、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境,画出草图。

5、题中隐含什么条件(如匀速直线运动,意谓着所受合外力为零;平抛运动,意谓着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不变,竖直� 分析物理过程要抓住三点:

1.阶段性——弄清一个物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2.联系性——找出几个阶段之间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

3.规律性——明确每个阶段应遵循什么物理规律。

高三物理教案教学反思 篇8

1、本章主要是研究物体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物体的内能。

2、本章主要内容为分子动理论,以分子动理论为基础,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物体的内能联系起来。属模块中高考必考内容。

3、高考中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计算题形式进行宏观量与微观量间的计算。

第一课时 分子动理论

【教学要求】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

2、知道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与布朗运动关系。

3、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和一些宏观解释。

【知识再现】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体积很小,它的直径数量级是 m.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是 ,S是水面上形成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3、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kg

4、分子间有空隙。

5、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的测量值NA= 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个十分巨大的数字,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分小,从而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 。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 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 ;温度越高,运动越 。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合力叫分子力。

2、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

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更 。

知识点一微观量与宏观量关系的计算

微观量与宏观量间的关系,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联系的桥梁。解题时应抓住宏观量中的质量、体积、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分子数目等,微观量中的分子质量、分子大小(体积与直径),气体问题一般用正方体模型,固体、液体分子一般用球模型。

【应用1】( 07南京调研)铜的摩尔质量为 ,密度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kg铜所含的原子数是

B.1m3铜所含的原子数是

C.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D.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是

导示: 1kg铜的量为 ,原子数是 ,A错。1m3铜质量为 ,摩尔数为 ,原子数是 ,B错。1摩尔铜原子的质量是M,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C对。1摩尔铜的体积为 ,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D对。故本题选CD。

物质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之比,也等于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之比。摩尔质量为分子质量的6.02×23倍。摩尔体积为分子占据体积的6.02×23倍。

知识点二布朗运动的理解

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运动,它体现了分子运动的特点,不是分子运动。由于分子运动,对花粉小颗粒产生随机的碰撞,这种不平衡,使得花粉小颗粒运动起来。

【应用2】(08镇江调查)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花粉,追踪某一个花粉颗粒,每隔 10s 记下它的位置,得到了 a 、 b 、 c 、 d 、 e 、f、 g 等点,再用直线依次连接这些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些点连接的折线就是这一花粉颗粒运动的径迹

B.它说明花粉颗粒做无规则运动

C.在这六段时间内花粉颗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从 a 点计时,经 36s ,花粉颗粒可能不在 de 连线上

导示: 花粉颗粒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10s内的径迹是复杂的,这些点连接的折线不一定是这一花粉颗粒运动的径迹,A错。它只能说明花粉颗粒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六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不等,所以花粉颗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等,C错。从d点再运动6s时间,花粉颗粒可能不在 de 连线上,体现花粉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D正确。故选BD。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势能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与引力,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得快。斥力与引力的合力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又分别表现为斥力和引力。所以这里的概念容易引起混淆。A.分子间的引力比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增大

B.分子间的引力比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减小

C.分子间的斥力比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增大

D.分子间的斥力比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减小

导示: 当分子距离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距离再增大时,表现为引力,斥力减小得快,但分子力减小,ABC错,D对,故选D。

讨论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时,应区别斥力、引力和作用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距离段上的特点。

类型一分子力与宏观力的关系

与分子力特点有关的习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判断对分子力特点的描述是否正确。二是利用分子力特点研究分子力做功,分子的加速度。三是与实际相关联的问题。要正确分析这些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分子力的特点,熟知分子间斥力、引力及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应弄清楚是分子力原因还是其它力作用的结果,切不可见了相斥、相吸就与分子力联系。

【例1】如图所示,使玻璃板的下表面与水接触,再向上用力把玻璃板缓慢拉离水面,当玻璃板离开水面时 ( )

A.玻璃板只受重力和拉力作用,所以对玻璃板的拉力与玻璃板的重力大小相等

B.因为玻璃板的下表面附着了一层水,所以对玻璃板的拉力比玻璃板的重力稍大一些,大的值与这层水的重力相当

C.玻璃板受重力、拉力和浮力作用,所以对玻璃板的拉力小于玻璃板的重力

D.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水层发生了分裂,为了克服大量水分子间的引力和大气压力,拉力明显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导示:本实验中,弹簧秤的拉力明显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璃板离开水面时,水层发生了分裂,为了克服大量水分子间的引力和大气压力而产生的。答案D。

宏观力现象往往与微观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例如固体抗压、抗拉等,是由分子力而产生的,而气体的压强则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9

20_年高考,我校理科综合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面对成绩我们值得高兴,但是为了来年继续保持辉煌的成绩,我们更应冷静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对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积累宝贵的财富。现就一年来,我校高三物理备课组的一些做法谈几点认识。

一、备考的总思路

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备考大方向。就物理学科而言,学生在高一、高二基本已经结束新课教学,一进入高三,就进入高考复习的备考工作,鉴于学生在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系统归纳总结的少,为此,高三老师要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模型,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具体来说,一年大体分为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重在双基,由于知识点琐碎,多以描点为主,重视素材积累,使学生能全面、扎实地打好基础,不求过快,该砸实的必须砸实,不要急于拔高;第二轮复习,属专题复习,要注重多连线,找知识间的联系,结合中学物理的几大知识板块渗透小综合专题训练,使学生学会知识结网,构建物理模型;第三轮复习,检测训练,使学生能灵活处理物理学科内的各种综合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应试技能。考前一个月有必要进行几次模拟热身训练,重点训练解题规范、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系统训练知识的应用和答卷方法,增强自信心。考前半月降低标高,多回顾课本,强化记忆,多善于做情景再现。

二、精耕细作,落实好常规教学

高三物理的复习,首先课任老师对各阶段的复习特点要有清醒的认识,各阶段该做什么,教师应心中有数,不要急于求成,防止知识夹生现象,为此首先统一认识,处理好几种关系:进度快和慢的关系;练习多和少的关系;试题难和易的关系;课后反思与总结的关系。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 梳理好各章节的复习内容,做到主次心中有数,由零散的知识复习多总结为知识结构化,内容具体化,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构建成网,将所学过的内容有机地连接在框架结构的各个节点上。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落实“讲、练、考、评、改”,重在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教师不断地“诱导、激励、点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忌搞题海战术,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平时测试要适量,不能过于频繁,多研讨典型例题,积累经验。典型例题不单是分析透彻,而应采取多拓展多引申,做到一题多变:变形式、变角度、变内容、变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设计不同情景,渗透一题多思,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题多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剖析中尽可能多挖掘表面不一的题,探究其本质,做到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以此来促使学生把知识学活,扩大学生视野,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熟练掌握规律,达到举一反三。其次,平时训练中多引导学生在规范上下功夫,敢于表达,审题采取分步瓦解,看懂一步写一步,增加得分机会,不留空白不留遗憾。同时,端正考试心理,做一个聪明的考试人,不过于贪婪,不一定求全会,但一定要求会做的力求全对,应让考生明白,每一道题并不是全部做对了才得分,而是分数分布在解题的各个过程中,所以提倡学生敢于写,尽可能列基本原理式,且分步列式,一般不要列思维跨度较大的式子,同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但不能过多,防止掩盖主干。提倡慢审题,快切题,先入为主,最好一遍清,否则,欲速则不达,若一遍不清,把题看错了,自然也会影响考生的心理,会出现过度紧张的情绪,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考试技能的训练,规范的引导,考试的心态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重视教研活动,统一思想

我校每周四晚自 一个人的能力和视野范围有限,只有团结共进,精诚协作,才能明确考试改革方向,把握复习目标。每次活动首先讨论共性教案个性化,弱化知识难点,强化知识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发挥群体优势,一人主讲,多人提议、修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习复习的要求,精选练习,统一进度,统一认识,形成教案,在实践中验证教案,课后写反思小结,进行再修改、再完善。这样防止盲目被动,少走弯路。

四、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安排每人每期一次公开课,抓住听课、评课机会,不走形式,不说套话,我们的要求是每听完一节课,不是光说闪光点而是要求每人至少提两点不足或提两点合理的建议。这样以观摩课研、讨课为导向,以点代面,推动课改。再者每位同志上课前先试讲,全组同志听后再确定研究方向,讨论本节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突破?每节课辅助练习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求学生弄懂什么等等,都应设计出明晰的课堂思路。听课后又以发现问题为核心,通过听课、议课、交流、讨论、质疑、总结形成全组互动,达到共同提高,以问题促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不管是知识复习课还是专题讲评课,都应按照组内讨论的意见做好知识板块整合,紧扣基础,拉好知识网,能归类的归类,能拓展的拓展,重在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

再者,根据学校提出的“导学诱思”教学思想,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摒弃满堂讲,同时也防止满堂练,做到讲中有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一节课就40分钟,切忌一节课讲大量的知识点,练大量的题,加重学生负担,导致学生收获很小。而应优化课堂结构,明确一节课解决的核心问题,做到各个击破。每节课至少留5分钟让学生总结梳理,达到真正消化。

五、加强实验复习,探索实验复习的有效途径

物理实验是考试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这一环节又是学生最薄弱的一项,在考试中这部分失分相当严重,因此复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复习不能只盯着几个重点实验,通过近两年高考实验考查的变化趋势看,也应着眼非重点实验,对分组实验,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课后小实验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对于当时分组时做的不太好的实验或反复出错的实验,一定要重新回到实验室重看、重做、重写报告、重新测定和处理数据,获得新的感觉,达到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等,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设计性的实验。再者,见到实验会建立定势,并善于从过去做过的练习中找影子,促使知识迁移,遇到实验题,首先思考教材中的物理实验有哪些?各实验的基本原理、原理图、基本操作顺序是什么?善于联想平时做过的类似题目,题目中修改变动的部分又想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做题才会有一定的依据,才会对比出与课本实验的差异,设计时做到保留相同的部分,修改差异的地方,降低思维难度。高考实验一般17分左右,且由一小一大组成,小题5分左右,大题12分左右,从考查的角度看,不管如何变,都应弄清楚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步骤,切忌纸上谈兵,应将实验复习落到实处。

六、其他方面

抓好每章节的单元测试,明确章节测试题的功能,重点应放在单元知识纵横联系的整合上。平时引导学生积错、积漏、积疑、归纳整理物理学科典型的模型、题型,典型的运动特例,典型的处理方法,构建物理模型,做好题后反思和章后回顾,以备考前查阅。同时,重视研究往届学生答题或平时练习中常存在的问题,重视归类和旧题的改造。当然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方面做的还是不好,例如老师与学生间的反馈沟通不是很细,平时辅导主动询问与学生交流得少,个别指导的方法欠佳,收获不是很明显;实验复习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今后大家共同探讨。

总之,辛勤耕耘一年,取得不错的收成,但细想起来,一些方面还没有抓得更细,更实,有些问题还没有能探索出更佳的处理思路,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要大胆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把握好复习策略和节奏,多总结、多反思、多体会,多注重研究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走向,多注重研究试题的变化特点,使高三物理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佳。

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后教学反思 篇10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班、2班、3班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努力提高学生成绩为宗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达标情况

1、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为中考奠定基础。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道应补充哪些知识,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深度、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④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很多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加强师生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4、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课堂上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难以养成,思想滞后,目光短浅,对物理学科不重视,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2、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喜欢上实验课,不喜欢做课外实验,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没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3、有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现象,合作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总结相关的结论。

三、今后工作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除此以外,结合班级学生在本学期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在学习期间学到相关的学科知识。

新的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水平,为实验中学的物理学科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11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然后逐步扩展到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以及曲线运动的情况。这个梯度很大,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我设置了一些具体的问题,逐步深入地进行研究,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哪些力做功相对应,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准确的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因此,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动能的概念入手就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在操作上本节教学我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动能公式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有师生间的讨论、分析,甚至是相互质疑。本节课我运用实验探究法,通过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的不同和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两种情况,得出动能和质量速度的关系。用演绎推理法由动能公式进一步推导得出动能定理。在探究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从外力做功和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两个方面思考,选择受力情况较为简单,动能变化量比较容易得到的。具体形式。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到了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点和方法、步骤。让学生采用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