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压强

大气的压强

一、地位和作用:

��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

������� 为105帕。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 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

����������� 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 四、教材的看法:

�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 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

������� 了悬念。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

������� 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

������� 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

������� 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 五、教学方法

��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

�� 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 六、教学过程安排:

��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 ①.� 出示思考题

�����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 解释,让学生观察。

��� 演示:

�����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

����� 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

����� 注意力。

�����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 因是什么?

����������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 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118

��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

�� 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

③� .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

��������� 教师控制场面)。

��������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 在。

��������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

��������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 介绍实验装置。

②.�������� 模拟操作过程。

③.�������� 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119

�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

�������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 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

�����������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

��������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

����������� 因此可得出:

�����������P大气=ρ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 ⑥.讲述大气压1.01×105帕的物理意义。同时提问学生大气压很

�����������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

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

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

��� 理的重要手段。

���

作业:练习1、2、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