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反思优秀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称象》教学反思 1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是我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我们班的董云飞同学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让一些人站到船上去,然后称称这些人有多沉,大象就有多沉。

”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对!你现在是现代版的小曹冲。还有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是用木头来代替石头,还有的是用果子(西瓜)来代替石头。这些孩子有时真是太赛了。想出的办法真是不一般。真是现代版的小曹冲!

《称象》教学反思 2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上课伊始,我以课题质疑,让学生有目的去自学课文。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根据课题共提出了五个问题:

1、是谁称象?

2、称什么样的象?

3、为什么要称象?

4、怎样称象?

5、结果怎样?后来,有把2和3合为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在自学时,就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时就有了目标,就能更好的发挥主动性。

二、抓住课文重点语句,训练学生语言。结合2和3的问题,我们抓了“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在这里我既让学生积累了“又。又。”的词语,又让学感受比喻句突出了这头大象又高又大的特点。让学生知道这头象与众不同,是庞然大物,是巨无霸,这样学生就能明白为什么这头象不能用一般的办法来称,也不能用课文中提到的。“造一杆大秤”来称,得另想办法。当然物 我抓住了反问句:谁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提起这杆大秤呢?让学生知道这句的意思是没有人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提起这杆大秤。然后请学生读一读:

1、谁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提起这杆大秤呢?

2、没有人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提起这杆大秤。读后比较这两个句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感知反问句的特点。

结合问题4,我让学生试着用“先…..然后…..再…..再……”练习说话。

结合问题5,我也让学生用“竟然”练习说话。当然,课文中“直摇头”、“微笑点头”也比较重要,我也让学生去理解了。

《称象》教学反思 3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一、教学效果:

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 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之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地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四、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称象》教学反思 4

是否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发明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在自身的教学中,把培养同学的这一能力作为自身教学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同学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尽量让同学开动脑筋、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不只锻炼了同学探究问题实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分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只对同学大有用处,也使我这个语文教师从中感受到同学考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考虑问题的角度开阔了,考虑问题的方式丰富了。在很多时候,教学中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使同学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这学期在学习《称象》的时候,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大家都体会到了曹冲是个聪明的小朋友。为了引导同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加了一个问题“曹冲是借鉴了官员们的方法想出称象方法来的。你能说出他的方法和官员们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同学们立刻投入了寻找答案,讨论答案的过程中。很快有人说:“他根据造大秤这个方法把船当成了大秤!”马上有人补充道:“没有人提得起大秤,他就让水来托住船。”我听同学回答到了点上,马上补充说:“对,他利用了水的浮力!”这时的课堂上,同学们只能想到这些了,我又引导他们考虑:“还有其他的吗?”教室经过了几秒钟的恬静后,又从角落里传出了:“他用石头代替了大象的重量。”虽然这个声音是那么的不肯定,但是我知道她的答案正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我马上说:“你真是太聪明了,一下子就想出了这么难的问题。他正是用石头代替了大象的重量。”同学们顿时豁然开朗。我又告诉他们:“说曹冲聪明是因为他会从他人的方法中得到启发。”这时,我突发灵感追问了一个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问题:“你要是曹冲,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这一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讨论达到了最高潮。“我可以不装石头,还得让人搬来搬去怪麻烦的。直接让人站上去不就行了吗?”“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这是我们班一个挺不显眼的同学说出的答案。“对,你很有概括性。”“老师,我能不能用弹簧代替水?放几个弹簧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张结实的板子。这样就可以代替水的浮力了。”“你想得很好,他人都是想方法替换重物,你想到了换一种承重工具。非常独特,只是稍微有点不平安。”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高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小朋友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他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动身,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同学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效果吗?“对!你现在是现代版的小曹冲了!”“嗨!要是能这么想的话,直接用计算机对准大象一扫描,再运用一下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同学们听了她的答案都笑了,我也笑了:“我也没有限定这个曹冲的出生年月呀?你能这么想很好。现代技术很发达,这种问题已经难不倒我们了。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课下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同学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同学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同学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的答案,同学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同学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同学去积极的运用大脑考虑问题,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

《称象》教学反思 5

学这一课时,我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突破、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首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

1、大象什么样?

2、谁称象,怎么称?

3、称象的结果如何?带着问题读全文寻找对应段落划分大段。

让学生明白曹冲想的办法好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先默读课文,找到官员、曹冲各自称象的。办法,同时让学生把双方想的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都明白曹冲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即得出官员们称象办法的不合理性。接下来我们重点阅读曹冲称象的语句,抓住动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其称象方法,并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体会曹冲称象方法与官员们发言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结果,因此,学生从曹冲身上学到许多优点,并且在学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结合课后习题和练习册题目随机在课堂教学,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达到阅读训练目的。

《称象》教学反思 6

1、多样识字,理解词语。

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记“曹、底、岁、站”等生字,看图识记“称、杆、秤”,偏旁识记“柱”等方法认读本课的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才、直、议论、果然”等词语的意思,再运用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

2、朗读品味,引导说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学中我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围� 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有条理地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3、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在课堂的结尾处,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类文链接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有的学生提出用人代替石块的方法,这就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