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接下来是关于高三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是细致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15篇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弹指间时光流逝,我又送走了一届毕业剩,高三生物教学反思。回首过去一年的教学,有喜有忧,有可取之处,亦有不足的地方。
我所教的班级有150,也有平行班152。针对各班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自认为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把握高考动态
20__是新课程高考。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湖南省命题思路非常重要。在复习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核心和主干知识。这样,在复习中就具有里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拓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看,不管试题怎么变化,但考查的内容仍是书中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以教材为依据,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类。对教辅资料则以合理应用,并再三强调学生不可陷入资料的提海而不顾教材的复习。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三复习可以说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如果按照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走两个极端:一心走入高校大门而刻苦学习以苦为乐的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对课堂教学感到厌烦而自暴自弃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四、通过专题复习,培养了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各班学生基础不同的特点,我主要进行了以下专题训练:选择题专题。选择题是平行班学生得分的关键,进行这项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效率。图表曲线专题。图表曲线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是学生的弱项。遗传变异专题。遗传变异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更是学生的难点。实验专题。包括实验题型的归纳讲解和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讲解和分析及题型训练。
五、调整学生复习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考是实力加心态加机遇的一次综合大演练。具备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高三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竟争压力,心理极其脆弱。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会对复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误就打击漫骂。
经过一轮复习,在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复习课效率问题时,感觉共同问题是:
1.学生听得懂,但做题有困难。
2.记忆的知识是模糊的,不准确。
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复习课型建议,希望高三老师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征求学生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探究式复习课的关键
高中生物高三复习阶段是否能实施探究式复习,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掌控者。只有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真正转变教学理念,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依据,以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教学的终目标,才能使探究式复习不流于形式,得以实施。
2.学生主体精神的回归,是探究式复习的基础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因此在探究式复习中,只有实现由老师讲向学生学的转变,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与分析、自己提出设想与检验设想、并及时自觉反思认知过程,才较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效促进认知结构走向完善。
3.提出适宜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式复习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应该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于提出问题方式与问题本身的优劣。教师要根据高三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考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备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是探究式复习的目标
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课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需时刻牢记的目标。但是在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中,往往上层学生起着领头、示范的作用,而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从中、下层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和启示不能满足他们整理知识的更高需求;而中下层学生又可能不能或没有更多得机会展示自己,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怎样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本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5.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这种探究复习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进入高三复习,学习时间越来越紧,学生总在喊时间不够用,但细细观察,在他们的“紧张复习”过程中,有很多的点滴时间可以利用起来,但现实中却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消消浪费掉了,如上课前的五分钟,好多同学还在一如既往地闲聊,从而导致上课后的前五分钟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在快下课的前五分钟,特别是自习课,下课前的五分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分散精力,期盼着下课,这一堂课下来,能够利用起来的而让学生浪费掉的时间就差不多有十五分钟,一天下来,就浪费了近两个小时,一年下来,浪费的时间就多得很可怕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强制措施”,“强制”学生利用好这些点滴时间,为高三的复习争取更多的时间。
一、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熟读基础知识点
每堂生物课课前预备铃响之后,针对学生不能马上进入学习准备状态,我就给学生准确了基础知识的复习资料,以及教学单元章节后的“本章小结”,由课代表负责,领学生们熟读,强化记忆。这样做,一方面,强化复习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为上课铃响之后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坚持已经半年了,效果还不错。
二、利用课堂最后的五分钟进行动笔训练
每堂生物课的最后五分钟,时间充分时,就进行动笔训练,如绘图训练,细胞结构图、细胞分裂图、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TP、影响酶活性曲线、遗传图解、DNA分子结构、神经元结构、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种群增长曲线、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关系图解、碳循环及能量流动图解等等,这些都是要求学生要会认会画会分析的内容,学生自己练习的效果并不佳,这样通过统一的强化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老师可以及时的获得反馈信息,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上的这五分钟。
三、利用睡前十分钟,熟记知识点
晚间睡前,有时学生会因为学习过晚而不能马上入睡,有时还会引起越想睡而越睡不着,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口袋书,在睡前读一读,因为一个节奏,所以很容易入睡,同时也复习了基础知识。又因为在睡前记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再没有新的信息入脑,所以记忆没有干扰,比较牢,清晨醒来可以再看一眼睡前所背的内容,这样及时巩固,效果非常好。
时间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挤出来的,在时间的积累中积累了知识。高三的紧张复习,既紧张又辛苦,我主张学生要玩就玩个痛快,要学就学个专心,我所说的挤时间,不是去占用休息放松的时间,而是把学习中易浪费的点滴时间利用起来,为学习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要有张有弛,该抓紧的时间绝不能让它白白的溜走,也就是要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就是我在今年的高三教学中的反思和尝试,我会继续坚持这种训练方式,并在过程中不断地修正方法,争取更好的训练效果。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9-52班生物课,作为毕业班的教师,我继续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
首先是明确“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2、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更好的指导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1、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将选修本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精选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精选习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0xx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及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如第3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题考查了与免疫相关的内容,非选择题的31题考察脂肪酶的本质、活性相关内容,32题考查了与生态相关的内容等,都围绕高中生物核心知识及实验进行展开考查,而每年评卷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精巧、精炼,同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根据特定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高中生物虽然抽象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物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3、开展讨论与互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在讨论中思维,在讨论中探索,在讨论中提高。
每次模拟考以后,根据模拟卷的特点和学生卷面的解答情况,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五、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活跃课堂
认真落实“两案七环节”的教学模式,营造高效课堂,课前通过对学生做的学案、作业批改,发现学生哪些知识还存在盲点、疑点,哪些重点知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课堂练习加强巩固,进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设置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加以引导提问,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对于重点知识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加以巩固,课堂上学生讲解为主,教师进一步加以补充归纳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提高课堂效率。
六、努力做好“推拉生”帮扶工作和全员无缝隙管理工作
在我们的学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如我们49班的耿志旭同学,英语很好,在班里经常第一名,而他的数学、理综不太好,严重影响他的整体成绩的提高,对于像他这样的学生,我们各科老师分包到人,确定为自己需要重点帮扶的“推拉生”,我们重点是课上多提问,课下找他们做一些课上刚讲过的一些习题,督促他们的学习,周考完后,及时找他们了解做题得失,分析以后的努力方向,其中有的同学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偏科现象明显减弱。
还有一些学生,如我们52班的盖胜文同学,学习较好,但心理素质不过硬,成绩忽上忽下,不够稳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周考、模拟考试之后,及时找他们了解做题得失,极力赞扬他们做的好的方面,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即使没考好,也不能打击他们,分析失误的地方,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七、积极参加听课研讨,取长补短。
积极听学校组织的教师的公开课,听完课后,我们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每个章节难点还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认真交流探讨,我们互相交换意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坚持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下学期工作设想。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对于理综的做题技巧指导还应再多些,学生对于物理、化学、生物单独考时做的较好,但综合到一起学生的时间分配上,做题策略上仍把握不太好。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的指导。进一步深化课改,认真落实好“两案七环节”的教学模式,营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愉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XX班的生物学的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本着务实的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本着做一行,热爱一行,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让每一个同学学有所得。本人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学生的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为讨论而讨论,有些讨论时间,学生关注的仍然只是自己,而不是整个小组合作和交流。
此外新课改提倡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和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夸奖。这样太多的鼓励,学生都听腻了。长期下去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之处,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表扬。不可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未来怎么能面对挫折和失败呢?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培养不出健全的人格。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性原则,才是富有魅力和价值的评价。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在工作中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教师业务素质的体现。
现将本人的反思释放如下:
第一,对生物学科而言复习时间不够,需要教师更好的整合教材内容,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对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可以做一些有效的调整。
复习内容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A、加强学科内综合: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例如我们可以将教材知识结构重新组织,分成这样几个单元: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甚至可以以问题的形式组织教材,如生物体是如何构成的?生命活动是怎么进行的?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亲代与子代有什么联系?等等。
B、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C、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生物学的热点,主要是指哪些影响最大、几乎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
D、加强探索性实验:如后所述。
对高三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宜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切忌超出大纲要求、超出高考内容的范围、超出新高考试题的难度和知识深度的要求滥加拓展。举个例子,复习遗传和变异时,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就不要涉及,对各种遗传几率的计算也要适当控制难度。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法要灵活多变,要彻底抛弃一讲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形式,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所以今后再选择生物一轮复习资料时应注意:首先,书不能过厚,最好不要超过300页,否则一轮复习时间过长;其次,每一节后的题量要适中,难题不宜多,综合性过强的题不应该出现,因为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一轮复习资料的选择上原本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本该做适当调整,但我在本学年的一轮复习过程中没有对复习资料做大胆的大量删减,基本上是除超纲内容外全书挨个过,所以致使复习时间紧张,在以后的高三复习中我会精挑细选适量的练习题,在每一章复习完之后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和一次考试,这样就不会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松紧适度,相信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需要做一定的改进。我除了上习题课以外,其余时间都是从头讲到尾。有些典型例题我在黑板上讲过一遍,一段时间后再遇到同一道题,一部分学生觉得从来没见过,此时我是最受打击的,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不是都睁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听的很认真吗?我们的师生问答不是也都配合的很好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去听同一备课组老师的课时,我才有了答案,学生一天坐在教室里要听九节课,并且堂堂课老师都会强调“同学们,注意了,这是重点”如果不提要求,不去找学生的兴奋点,他们怎么能够做到九节课全部都集中精力的去听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从头讲到尾,对简单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教材限时解决,对于重、难点知识在讲之前先告诉他们:“此重点知识将不再重复讲解”,并且设问,在讲完之后对之前的设问进行提问,相信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果。
教学效果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学生成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在问我们老师要成绩,所以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果也就是我们这些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所应该努力寻求的目标,通过对本学年教学工作的深刻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相信以后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来设计这节课。一方面是从我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我所任教的高06级3个班为年级的中差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掌握不牢,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这节内容概念性知识多,难度较大,所以整个课的复习内容以书本知识为线索,用网络式的表、图等对比,归纳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知识,知识点内容罗列得较详细,配合相关高考题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根据高考考纲对这节课内容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题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和层次的体现来设计了此课。
考点分析:
06年高考大纲《免疫》的考试范围是:(略)。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免疫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每年都有出现。如03年的理综新课程卷、全国卷、江苏卷、上海卷有考查;04年的全国卷Ⅰ全国卷Ⅲ、全国卷Ⅳ、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广西卷都有考查;05年的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上海卷、广东卷、江苏卷也有考查。
从历年高考试题及各类复习题中,常见的有关免疫的问题,从试题的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图解形式出现,或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相结合,从多种角度命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识图、分析、综合、文字及图形的表达能力。此外,有关免疫的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世隔绝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这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重难点:
本部分复习的重点要点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仔细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有关知识理解抗体的产生和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知识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知道免疫失调引起的疫病。
2、能力目标:利用免疫特别是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原理来解释与免疫有关疾病的特病机制、症状及防治方法等问题。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归纳、综合、总结。
教学反思:
我通过本堂课复习课的教学,收获还是颇多的。
首先我感到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容量大,使复习内容能及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并且通过课件中动画及不同颜色字体的设计来突出相关重点知识。
其次,对这堂课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学习并熟悉了大纲和考纲对这一内容的要求,认真分析了近三年的有关高考题,有争对性地选择了几个高考题用于课堂上的巩固练习。并且在设计的课件中将考纲对这节内容的要求首先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一节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第三,复习中能准确把握重难点知识,通过图形展示、图解归纳,再配合高考题的分析,练习强化,基本上突出并突破了重难点知识。通过练题及时反馈知识。
第四,复习中对前后知识有一定联系,
如通过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练习,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生物膜等知识联系起来。
第五,整堂课课堂气氛较活跃,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堂课内容可不必设计这样多,像“免疫类调引起的疫病”就可放在第二节课来复习。虽然复习内容设计细,但像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内容可不必打在幻灯片上,直接让学生回答,再配以实例练习能区别即可。由于将作息时间搞错,使复习中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速度太快,使学生回忆、思考的时间不足,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肯定不足。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整个复习中,由于时间把握不准,练习多采用了集体回答的形式来检查反馈知识,使学生的过手练习不足。如果能单独让学生回答问题,而且能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有关问题,就能更好地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精选出来的练习题最好注明是哪一年的高考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重视,又能让学生清楚高考题的题型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对抗原、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还可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而且与人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在复习中最好设计出与此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如单克隆抗体、禽流感等。这样使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
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
高一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反思
伊拉哈中学海淑荣
本节课是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首先以学生收集的资料来讨论蛋白质的作用,引入主题,学生较感兴趣。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分组讨论的方法,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及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回答,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展示挂图,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讲解蛋白质的结构时,与功能相联系,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让学生学习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但在教学中老师活动较多,学生相对少一些,应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讲解口诀记忆时,学生较感兴趣,此时,课堂秩序会较乱,这属于课前估计不足,应维护秩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再如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巡回指导,进行思维点拨,而不应放任自流,以上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是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时光飞逝,一路只顾低头备课、备考的高三老师和学子们,突然抬起头一轮复习过半。回顾高三这段漫长又短暂的复习生活,就复习中收获与不足,我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工作反思总结如下: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教师业务素质的体现。对生物学科而言复习时间紧,需要教师更好的整合教材内容,用有限的时间达到好的效果。对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可以做一些有效的调整。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在课堂教学反馈中,发现学生试卷中错误率较高的不是难题,恰恰是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核心概念、原理理解不到位而失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放在教材的知识点上,切忌超出大纲要求、超出高考内容的范围、超出新高考试题的难度和知识深度的要求滥加拓展。
二、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加强学科内综合,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化学习,便于记忆和理解。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我们认为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
三、突破高三教学重难点
(1)精选精练注重“变式”,不迷信复习资料,不要被复习资料所奴役
题目必须做,但绝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避免陷入到题海中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选择有助于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促使能力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复习资料我们可以精选后,有选择的让学生作练习,侧重基础,起到激发和鼓励学生的作用。
(2)建立错题本,吃透“经典”
可以说错题是复习过程中的精华部分,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建立错题集,不仅是记录答案,更要认真分析错因,写出解题思路。一道试题答错,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知识记忆不牢,可能是读题、审题不仔细,忽略了关键字、句,误解了题意;还可能是由于表达不准确、计算失误等原因。不少学生在应得分与实得分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还因为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焦虑、解题时粗枝大叶等不良习惯的非智力因素。总之,记录错题,回顾错题,可以帮助自己总结经验,让自己领悟出究竟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巩固强化。研究近十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吃透高考经典题,对高考经典题要做到“慢学制胜”,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务求“吃透”,使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网络化,解题思路清晰化。对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更要细心加以揣摩、分析,一定要寻找出自己的答案与它的差距。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能够进行知识间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有助于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表达能力的提高。
(3)准确把握复习尺度,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一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生物高考命题不考虑直接从课本中取材的比例,复习时应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得意;得法于内,受益于外。教学中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和科研的热点问题都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二是深度与广度的关系。要广挖坑,不要深挖井。今年考过的明年不一定会考,也不一定不考,今年没考的也不一定明年必考,复习时知识面必须广泛覆盖,但是难度要控制好。三是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根本,但资料不能缺,而且要博采众长。一本资料往往是几个有名的人编写的,一本书就是一个智囊团,多看几本书等于请了一批有经验的教师帮助你备课。当然粗制滥造、只为赚钱的资料现在也很多,我们用的资料经过精心挑选才使用,决不被资料牵着鼻子走。四是陈题与新题的关系。题目都是用来检测或训练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载体。新题测试价值高,但陈题的训练价值也高,不必一味求新,关键是要有针对性。五是考试与练习的关系。谁都知道练球和比赛是两回事,考试和训练也是如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需要考但不能“以考代教”,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考试、练习都必须注重讲评,讲评比考练更重要,讲评要从试题立意、命题角度、干扰项的确定、解题思路等方面分析,通过讲评一道题,让学生弄懂一类题。
四、从学生从发,改革复习方法
改革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都学过一遍了再枯燥的重复效果肯定不好,从学生从发,现在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消化了多少。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尽量避免从头讲到尾,对简单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教材解决,对于重、难点知识在讲之前先告诉他们:“此重点知识将不再重复讲解”,并且设问,在讲完之后对之前的设问进行提问,相信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果。教法要灵活多变,要彻底抛弃一讲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形式,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五、针对学生复习遇到问题提出可行的策略
(1)转变认识
进入高三,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考试成绩就上不去。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能用着急、烦躁来解决,要用积极的思想和行动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主要是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同时要有可行的复习计划。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制订计划、处理问题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战略
全体高三同学要从全局的角度,即要从全部考试科目来制订复习计划。就是每次综合考试后,将自己各科存在的问题分成三类,对订出相应的对策。
分类方法是:第一类问题是会的却做错了的题。第二类问题是模棱两可的问题。第三类问题是不会的题。
正确的策略安排应该是:消灭第一类问题;攻克第二类问题;暂放第三类问题。这与常规的单纯解决第三类问题的方法不同。
1、教师教学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新课程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可以改变过去把课本当成金科玉律,让学生死记课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记得98年上海高考有这样的一道题目: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B.脂肪 C.糖类 D.水 题目的答案是D、水。这样命题的依据是因为课本上有“水在细胞中是最多的”的语句,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种科学证据证明答案应该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坚持错误的答案,一个方面因为高度相信高考题,另一个方面为了保证考试的时候可以那多拿2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学重结论、重识记、重应试,轻过程、轻实证、轻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等弊端。一纲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个版本教材的原话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减少了,这就促使我们教师教学从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转变,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教材,带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个呈递知识的范本,不是“圣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让学生不要盲从、迷信权威,要带着质疑去学习、去接受。对知识要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认识,而不是把它当成封闭的僵化的教条对待。
2、重视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点的组织、语言叙述、编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别,高考不可能依据教材来考核,我们如何对待这种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戏谑的生物学明言如“事实比想象离奇”、“生物学唯一的规律是:生物学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从侧面说明了生命世界的纷繁复杂。由于生物多样性等原因,生物规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发展是认识的进步,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学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学学的重点、主干、提纲,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譬如,免疫的内容以前是放在选修来学习的,现在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增加对“稳态”这个核心概念的`认识。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重视实验不仅体现在考纲有20个基础实验的上,体现在课本大量的科学史上,更体现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明确要求上。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鲜活认识,破除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神秘感,不再觉得创造知识是高不可攀的。对实验教学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不可为了实验而实验。譬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它细分成不同的细节,融入20个基础实验教学中,要在回顾科学史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史的教学重点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哪些人在何时做了哪些事。实验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础差的可以先学习理论再实验验证,学校硬件环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实验。
1、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口号
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分层要求,实行有坡度的教学设计,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注重不同学生的情绪体验,分层辅导提优补差,加强学法指导,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阅读教材(参考书)、如何听课、如何做好笔记、用好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不管是传统的讲授演示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都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是的形式,对强调知识呈递的内容我们可以去用讲授演示教学,对一些蕴含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的可以探究式教学。一些简单的内容甚至可以用自学辅导法,课后自学法等。
一、获得的教学经验
1、放慢速度,注重基础,以旧代新,建立知识体系。
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复习三册书,但是高三的内容是在高一,二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的一些深入的应用,从高考的最终任务出发,最好方法就是以旧代新,先复习,逐步深入,再引出新知识,这样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应注意,现在的学生,初中学习的生物知识所剩无几,高中课本对这些知识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对知识的考查非常全面,复习时应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识整合到高中所学得知识中,帮助学生全面的复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高三复习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住运用多媒体的过程,我针对教学的内容查阅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后,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框图,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3、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生物高考愈发注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也逐渐增多,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所以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去关心跟生物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且学会将学到的生物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
4.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教学中做得不到为的地方
1、精简习题
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发、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的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
重点突出,全面复习,不能“押宝”。有人说做历年的高考题,能预测高考的出题方向。高考内容显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识,但不可能避免个别偏题、怪题,涉及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复习要把握复习主干知识,但不能忽略小节。猜测或给学生猜测考哪部分内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实验题,但是考的知识点,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复习必须全面。从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材料、处理、观察记录结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都要认真分析。
布置给学生的练习一定要精简,不能图多,否则学生做了很多题,任务重,却抓不住重点,效果反而不好。精选习题就需要老师去做很多题,并且细致的整理,归类。例如有针对性的找出不同的难度的题目适合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去练习,某一类型的题不图做得多,弄懂综合的一道题,一系列题目都可以掌握。
2、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培养分析能力
教学中不能只顾自己讲解,一味的讲授式,使学生长期的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多的应该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并且去交流讨论,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理解老师的讲解,同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讨论就可解决,老师不必题题讲解,耽误课堂时间。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盲目地拿着答案来对,凡是跟“答案”一样的就算对,不一样就算错。实际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把题拿给学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认真做一下,多听听学生的“答案”,有无道理,是否恰当,有没有新意。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应该多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是教师自己得到提高。
三、教学中需要加强的方面
1、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大,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偏差较大,但是并不知道如此答题的原因。做再多的题,仍然不会思考。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审题,针对这个问题,平时练习中,注重训练学生在题目中划出关键词,找出考察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思考,并写出分析后的答案,使学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高考试题虽然难度大,对能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所以教学中仍然要注重落实基础知识。高三下学期我们要做大量的练习,讲评试卷的环节非常重要,我再讲题的时候,不是在讲某一道题为什么选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题的4个选项,将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不厌其烦的带着大家重复,去复习,为的就是让学生对于反复去熟悉这些基本知识,熟悉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
3.训练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高三一学年,练习模拟题非常多,如果只是机械的做题,讲题,题目越做越多,错题越来越多,做过的再做也仍然出错,学生感觉收获并不大。这样就需要老师教会学生对做过的习题有目的的归纳总结,例如:针对考试说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识点,把比较重要的几套题目分别进行整理。同一个知识点,可以考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正向推理,也可以逆向思考,放在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难点就更容易突破,学生印象也比较深刻,总结的资料也有利于后边的复习。
今年是我人生第一年的教师生涯。这是我第一年的高一生物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差异。基本上结束了高一生物的教学,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
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
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
4、紧抓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
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
(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5、多方位地评价学生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
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
6、建立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
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2)(5)班的生物教学工作,特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工作小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加强教学工作的目标性。
开学初,在备课长的指导下,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和任务
二、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斗志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斗志。同时在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教材的知识的体系的基础上更注重钻研考纲和新课程要求,比较其中地变化,适时地补充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点紧扣当前形式,注重题型地改变,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提高有效分。
三、上好有效课
四、教后反思
一学期过去了,反思自己的行为,虽然努力了,结果不尽如意,有的不是个人力量能解决的,但求无愧于心。而有的不足却是个人本应该完成的,例如在高三学科交流会上,与会教师的许多观点是自己平时的所为或所想,却没能及时落笔汇总,没有及时写出完整的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大家进行文字上的。交流;另外,教学中,注重了道德情感方面的引导,却因为高三教学时间紧张的因素,在研究性教学方面贯穿不够,这些个人能完善的将是下面改变的目标。让我们保持自己的优势,改变不足。
一、认真钻研教材。为更加透彻的理解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更注重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中经常地渗透有关生物热点新闻,让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学科知识进入学生个人的生活中。
二、关注学生。通过一年的教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用心聆听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缺乏情感的认识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应打骂、讽刺他而应该和颜悦色的开导他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新天地。
三、作业的设计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其作业的质量。做到每一次的作业都能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于部分中等学生的作业利用晚自修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四、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写好课后反思是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反思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我学生现状的教学方式。
五、多听课、多交流。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交流能够大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我除了积极走进本校老师课堂外,还参加了晋江市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提高自我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