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9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9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文化渗透;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152-02

1 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渐显著,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在全世界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英语学习的目的便不再仅仅是为了与来自说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而是要用英语与来自世界各国、各种文化的人们进行沟通。语言是交流的外在躯壳,在英语国际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都需要使用英语来进行自我表达,来进行相互沟通,而同时,却又有意无意地体现着自己的文化身份。

针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当今外语教学界更加强调外语教学应当与文化渗透有机结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分阶段扩展文化教学的范围,将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积极价值取向等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意识。

显然,以往单纯注重语言能力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英语教学要求,必须通过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提炼出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多维、立体的思维方式以及宽容、开放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他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现英语的社会功能。

2 方法尝试

2.1 立足教材,因势利导:

有了教学大纲的指导和引领,在教材的编排上,如今也越来越凸显文化的元素。仅以我校使用的SBS教材为例,其中的对话素材多来源于日常英语会话,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这个显性的冰山一角,我们可以窥探到深埋于语言表层之下的文化深层。因此,即使是最简单浅显的对话,也体现了英语文化的特性。比如,在教授有关Personal Information时,在教会学生如何问答个人信息的基础句型之后,不妨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与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往时的谈话内容“禁忌”。这可以用四个单词加以归纳:I, WARM, Where, meal. 其中,I代表income,第2个单词中W 代表weight, A代表age, R代表religion, M代表marriage. 第三个和第四个单词分别代表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通过这样的因势利导与相关文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中英两种文化在语言运用交际中体现出的内容差异,这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交际能力的提高,无疑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扎根词汇,挖掘内涵:词汇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要素,承载了最多的文化内涵,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就离不开对于词汇这一宝藏的充分挖掘。笔者认为,词汇对于文化的体现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汉英相关词汇的(非)对等性;习语背后隐藏的文化典故;体现文化特色的物品词汇。

首先,汉英相关词汇的(非)对等性主要表现在词汇含义的不同。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语言中的大部分词汇通常具有双层含义,一层是浅层的指示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字面意义,另一层是深层的内涵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文化的差异基本上体现于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内涵意义的不同。比如,在教授有关Family Members的词汇时,便需要指出英语中亲属称谓的涵盖面大于汉语,汉语的亲属称谓词汇中将父系和母系的亲属称谓分开,于是便有了“奶奶”和“外婆”的区别,而英语中统一称之为“grandmother”。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东西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点,即Hofstede所提出的五大文化维度中的individualism这一维度,东方文化偏向于集体主义文化,所以尤为看重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以及血缘关系,因而便有了四世同堂、长幼有别,而西方文化侧重于个体主义,对于兄弟姐妹往往直呼其名,在诸如“叔叔”、“阿姨”等称谓后也只需加个名字便可区分。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是必须的,一来可以让学生清楚汉英两种语言中称谓语的差异,二来解答了学生心中可能存在的诸如“英美人如何区分‘叔叔’和‘舅舅’”这样的疑问。

其次,习语是语言学习中最能体现文化差异的部分,也是最有意思的语言学习内容。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则是词汇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因此,在碰到一些可能令学生费解的习语时,如能把习语的来源和盘托出,便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此习语意义的理解,同时,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到习语 “rain cats and dogs”,学生刚接触到这个习语时,充满了新奇与疑惑:莫非在英美等国下大雨的时候是下猫下狗的吗?其实不然,这一习语其实来源于北欧神话。古代英伦大陆曾被斯堪的纳维亚人(Norsemen)统治,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主神是奥丁(Odin),狗(dog)和狼(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cats and dogs就象征“狂风暴雨”。因而,这一习语的遗留充分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统治时期对于英国文化的影响。有了这样的背景介绍,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看似荒唐的习语,同时加深了对于英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2.3 创设情境,对照学习:我们使用的SBS教材中,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文化体验机会,让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同时,也能关注到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言语交际。同语言信息一样,交际中的非言语信息也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甚至非语言信息有时能够起到比语言信息本身更加重要的作用。而非语言交际的习得光靠抽象的讲解是难以达成的,更多的要靠在实际运用中的体验。Role play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策略,如果能够给学生创造出有利于他们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表达的情境,并事先给他们提供适当的非言语信息的知识,那么,在实际的情境表演中,就能较好地达成语言表达与非言语表现的有机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比如,在教授国名与国籍的相关词汇时,可以设置一个来自不同文化的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情境,并让他们相互自我介绍及打招呼。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他们就可以有意识地注意到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获得一种异族文化的体验。而在介绍不同文化习俗的时候,笔者通常一定会涉及中国文化的行为习惯,以此来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照,一方面可以通过移情加深对其他文化,尤其是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不自觉地反思本族文化,以此培养正确的文化意识,避免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

4 结语

实际上,文化始终提供了语言教学的背景,是语言学习的坚实土壤。正如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样,文化意识的培养也不能与语言教学割裂开来,而应当成为促进全面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文化知识固然必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正如德国著名学者恩斯特。卡西勒尔所评论的那样:“当领悟了外语的‘神韵’时,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觉: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有着他自己的理智结构的世界。这就像在异国进行一次有重大发现的远航。” 新时代的英语课堂,理应成为这样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Kulich, S.J. & Prossor, M.H. (eds.). 2007.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Communication.

[2]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 李良佑、张日升、刘犁。《中国英语教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2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上教版第三章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所谓多练,并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把有关辅导材料上的练习一条不拉的解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 初中 化学实验 想象实验 探究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目,新课程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但是目前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仍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过重的升学压力使得实验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也使实验教学的功能被严重削弱。许多教师认为化学教学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只追求学生在笔试中取得高分,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和习题练习,忽略了实验教学。一些教师上课不做实验,采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将实验内容和现象呈现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起不到科学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

2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

2.1改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试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中心,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验证性演示实验中走出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在做探究性实验时可以借鉴教材中的探究性试验,先不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首先制定出学习目标,其次提出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猜想或假设,制定出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试验,观察出现的现象,对产生的结果一一记录。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分析交流,弄明白问题的实质,得出结论,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先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相似还是截然不同?(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谁更稳定?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经过分析和讨论形成两种意见:性质相似依据是组成两种物质的元素相同,均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截然不同,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了一组实验,让学生把实验现象总结出来。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填表等,对上述问题一的答案自然清楚。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并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和转化关系。在这样的探究性实验中,学生动手做、用脑思、做的积极、学的主动,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以激活,智慧得以彰显。使同学们学到了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2.2补充有趣实验,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绪言》课时,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外,还可以增加“神水化石”、“水中生血”、“水能使棉花燃烧”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如复氧化碳的性质时,不妨补充“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泉”、“密闭瓶内的小球胀大”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2.3布置实验作业,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

3农村化学教学实验的调查反思

某些实验,由于受农村中学条件的限制,很多是没办法进行现场实施的。所以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做“想象实验”,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乃至是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能进行创造想象的,都可先由学生想象其结果,再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现条件下,无法进行实验验证的,可由教师讲解点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营造想象实验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如教学“分子”一节,时,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瓶香水在讲台上喷几下,一会儿教室内便清香扑鼻。“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对尚未认识微观世界,不知分子为何物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好理解。但教师只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假设,并给予正确引导,学生从“粒子”和“粒子运动”的角度还是能作出解释的。无疑,这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侯振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9.

[2] 蒋碧如。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4

[关键词]反思 方法 要点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84-01

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反思,不会反思,造成学习效果不好。

1 问题的提出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如下情况:学生练习过,教师讲评过,隔一段时间重现,乃有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要点;不少学生学习刻苦,除完成课外练习,还主动买课外习题,但每次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在考试中,学生觉得许多题目“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

诸多此类的现象很多。我认真观察并分析发现:这些学生解题匆匆,就谈论题,做完题目核对一下答案,就认为“大功告成”,不做分析和反思,对不会做或做错或模棱两可的题目,不是主动深入的研究,而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讲解,结果很容易忘记,就出现了以上情况。

2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们解题时的一般步骤:解题――核对答案。而且感觉做得越来越好。一方面他们看到其他同学做了很多题,给了他们压力,认为不做这么多感觉赶不上。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只要题做多了,众多的概念、性质、原理、实验就懂得应用了,能力自然就得到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从反思这一点抓起,引导学生养成练习之后认真反思的习惯。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岁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反思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能力。

3 反思的方法及要点

3.1 对一道典型习题的反思

对解题结果的反思

尽管问题能得以解决,为什么结果是错误的?是因为填写的结果没认真看?如:填写物质的名称还是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是写化学方程还是写离子方程式?是由强到弱的顺序,还是由弱到强的顺序等等

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但有一两处关键问题无法解决,导致严重失分,分数无法提升到另一高度。此时应反思这些类题的关键在哪里?本题与那些题有类似或联系?又有那些细节要引起注意?

通过这些反思使学生思维活动更加完善、更加深刻。

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你审清题意了吗?本题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哪些?本题怎么做?本题的关键字眼是什么?你是怎样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的?本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引导学生反思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用1日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同时又用新知识去解决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对解题方法的反思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答本题?是用常规的方法解答本题?还是独辟蹊径,另有简解?是否注意应用数学方法?是否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通过对解题方法的反思,实现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对题目创新反思

题给的哪些条件是必须的?哪些是多于甚至是故意迷惑人的?

这个问题可否在其他情境中设问?题给条件有无其他隐蔽的表达方式?如果采用逆向命题或更换某个条件,本题又将变成什么样的题目?是容易了还是难了?

通过对题目的创新、反思,实现一题多拓展,便于学生装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2 对一套试卷的反思

在考场上,学生发挥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一个考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维过程的严密性,还和学生的情绪,心理素质有关。因此,每次考试可建议学生每次考试对整套试卷进行反思。

解答的顺序如何?该采用哪种顺序是最合适的?考试的时间安排如何?时间够吗?是否有困难题而耽误了时间,使得容易题没有做而失分?想一想:今后该如何避免?考试过程是否紧张?怎么消除?

老师讲解完,是否进行了失误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争取下一次考试中注意避免。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5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师;自我评价;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种种不足之处,缺少发展,无法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就要不断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提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评价进行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化学课程需要新的评价体系,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学的结果的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从各种文献资料介绍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年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已经逐渐完善;而对教师的评价还很不完善。实际上,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和专家评价、家长评价等。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同行、领导和专家评价,重点是在课堂评价。而教师自我评价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在新的课程改革进程中,促进化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新课程下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

1.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才能较快地提高本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就是一个教学经验累积和总结的过程。而对教学的自我评价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很多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即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认识,这些认识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教师只有对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和提炼,才能促进他的发展。

2.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自我评价,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教育或教学规律的研究者,而不只是一个教书匠。

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已经为教师创造了实施更多创新形式、创新内容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注入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分析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和提炼出一般规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具备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是新课改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基本要素。

三、新课程下化学教师的自我评价中的反思策略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反思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教师把它们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反思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生!”我们应把解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我认为只有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将教材的内容、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讨论问题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可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反思

《化学课标》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从而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五、营造合作理想课堂的反思

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氛围中,竞争或个体活动都能增强合作学习。教师要合理编排小组成员,每一小组要实力相当,既有口头表达能力强、观察能力强的学生,也有思维深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每组都由这些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进行组合。这样的搭配能有效提高小组探究的效率,有助于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小组成员一起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同时还可以使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如:在进行“蜡烛燃烧时的现象”的探究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展开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及时提出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与创造兴趣的问题,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自主探索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尊重学生发展需求

初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初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良好的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所以,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上、化学下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初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效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五、结合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初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作出的新要求,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如同做媒实验,尽管课前的准备工作已相当充分,思考已到位,计划的制定也非常详细,但在实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验的结果也难以预料的。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8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3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化学课程的性质,我们不难看出实验教学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要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并稳定学习,实验教学是教师开展化学课程的重要手段。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中,实验教学分为“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两大块,笔者针对这两块内容在所在区域内进行调查,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区域内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

我校所在区域有12所初级中学,绝大部分初中的化学教学仪器配备合格率接近江苏省配备标准,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仪器配置,实验教学条件较为完善。尤其在东部区域,不管是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非常雄厚;西部区域相对稍弱些,有一所学校在调查期间因借其他学校教室进行教学,故未进行实验教学;还有一所新建学校和一所民办学校,地处区域的南部。以下调查数据以区域内11所初中学校为样本,不包含借用他校教室教学的学校;并对东部区域的学校和西部区域的学校进行数据统计。东部区域包含4所建校较长(超过10年)的学校,西部区域包含5所建校较长(超过10年)的学校。

1.观察与思考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在实验教学中的“观察与思考”,教师一般采取演示方式进行教学,但有些教师因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实验条件限制等,进行的实验教学方式可能不一定或不仅仅是演示实验,故笔者把“观察与思考”按照“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师生合作”、“播放视频”四种活动方式进行调查,数据如下: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沪教版教材中“观察与思考”的实验,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课堂演示为主。有的教师对于同一个实验,采取的教学方式出现了两种或三种方式,极大地发挥了实验教学的作用,提升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实验能力,当然对于极少数的“观察与思考”因教学条件限制,一般就采取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从调查数据,不难发现东部区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高于西部区域,西部区域无活动方式的实验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区域;对同一个实验的教学活动方式的比例,东部区域也明显多于西部区域。这些可能与西部区域的实验教学条件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的思考不够。

2.活动与探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在实验教学中的“活动与探究”,教师一般采取学生实验方式进行教学。而事实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在全册教材中达四十多个,每个实验都进行学生分组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活动与探究”的实验,教师可能还是采取演示的方式,也可能师生合作,甚至播放视频,故笔者把“活动与探究”还是按照“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师生合作”、“播放视频”四种活动方式进行调查,数据如下: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活动与探究”大部分实验,教师还是采取演示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分组实验只占了19.93%。从调查问卷上发现,主要是“基本实验操作、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酸碱盐的性质”等采取学生分组实验,而这些实验往往采取学生分组结合其他活动方式共同完成,凸显了它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调查数据分析,和“观察与思考”调查数据趋势类似,不难发现东部区域对于重要实验采取的活动方式较西部区域要多,比较灵活,更充分体现了东部区域教师更注重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教学现状的反思

纵观整个调查数据,区域内化学教师对于化学实验都比较重视,教师以“讲实验”、“画实验”,学生以“听实验”、“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比较少。这主要源于苏州市的中考中有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平时若不加强训练,在考前复习时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希望考前突击训练实验操作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苏州市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化学实验所占的比例每年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且近几年的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都会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在中考化学试卷中。因此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师生合作,甚至是播放视频,都极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数据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区域差异

实验教学在区域方面还是呈现了一定的差异,不管是“观察与思考”,还是“活动与探究”,西部区域在对实验活动的处理方式上,比例基本逊色于东部区域,这主要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西部区域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差于东部区域。但在“师生合作”完成实验的比例中,西部区域都高于东部区域,这可能是由于西部区域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差些,平时动手训练机会比较少,故教师采取“师生合作”方式比例相对高。

2.重演示,轻分组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9

1. 反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教师在上课前都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是保障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虽然课前进行了教学准备,但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验证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现一些问题,教者可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实际情况。

如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后,教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首先对于Warming-up activities环节,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采取了Revise Unit 5的方式进行导入,Let 3 pairs of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通过这种导入,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整个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没有达到Warming-up 应有的效果,说明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后经过教师的反思,对于这一单元的导入进行了重新设计,结合上一单元Let’s celebrate的学习内容,采用话题式导入的方式,即Let the students talk something about festivals in groups. 学生们结合自己对节日的了解,以及上一单元学习的表达方法,在小组中积极发言,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遇到不会的还有学生和教师的帮助。在经过教师的实践运用发现这样的导入,让沉闷的课堂变得充满了活力。

优化课前设计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课中通过课堂上教者的撑控,课后再反观自己的设计,审视其中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

2. 反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配合交流,共同成长,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真正积极地投入进来,实现思维的碰撞,最大化地发挥师生的潜能,才能让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教师通过课后回想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判断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

如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Part A 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的故事性很强,教师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朗读并且理解内容大意,然后让学生用英语复述故事。结果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复述时发现,很多学生只是把对话内容背诵了出来,说明这部分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经过教师的反思后,对于这一部分教学进行了改进,通过投影仪,把教材上的插图搬到了屏幕上,“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follow me. What time is it in the picture? What does Eddie think? What is his favorite food? What does Eddie want to have for lunch?” 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抓住了这一部分内容的主题,学生们在思考这几个问题时,反复地看图阅读,最后通过回答问题得到了锻炼。教师通过反思由原来的自主阅读改为引导式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任何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教师针对教学中双边活动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判断,寻找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点,有的放矢地实现教学目标。

3. 反思教学活动的创新性

毋庸置疑,全新的时代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一成不变的教学必然让学生感觉不到新鲜感,慢慢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积极性,导致课堂上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下。教师需要强化自身进行教学活动创新的意识,通过反思寻找教学活动的创新点,让每一堂课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觉。

如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Part D Integrated skills的B Speak up: What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时,教师直接让学生Read this conversation in pairs.由于这种英语对话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采取这种同桌搭档操练的形式,让学生们感没有任何新意,学生们虽然表面上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了对话练习,但取得的效果却极其有限。教师在反思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觉得有必要对这种传统的对话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先把教材上的对话还原成一则Order food at a restaurant的视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获得了大量的感性信息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脱离教材重新组织语言演绎这则对话,学生们的参与学习的兴致极大提高。

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师在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突破,使英语课堂在创新中提高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0

下面我根据平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积累,谈谈自己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正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

三、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这时可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四、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优化整合实验教学

1.模拟较难完成甚至在课堂上没法完成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而有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课堂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成功甚至不能完成。如: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学生很难弄清原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课堂不可能完成,可通过多媒体压缩反应时间。还有工业生产规模大,在课堂上也无法演示,如:工业炼铁的原理。

2.模拟违规操作,呈现实验错误的后果

化学实验都有其规范的操作,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轻则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损坏了仪器,重则危及人身安全。

五、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机互动优势,做到“讲、练、议”三者完美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带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练习巩固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做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巩固重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