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编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

这节课上得不很理想、原因主要有两点:

1、算术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

2、我自身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而主要的原因在于我的教学方法上。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课堂设计过于传统、本节课的初衷是在运动会的情景中,通过解决运动会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来学习估算和连乘、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走入了传统教学的误区——以做大量练习题为基础,灌输给学生知识、导致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做题的方法,没有到达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并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我的'心态出现了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想不明白,试图自己帮助学生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一不小心就走如了自己最痛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务必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中以书本中的情景为学习材料,简单呈现,直接入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曾一度迷失在热闹的情景教学中。轻易抛弃教材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 主动权,节省时间以投入到有效学习中。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其实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问题主动加以分析和思考,然后产生迁移的过程。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在本章内容中知识点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指导,教师只要提供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平台,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适时小结,其他的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这主要体现在:

1、竖式计算时允许从高位算起和从低位算起并存,等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时(进为),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

2、学习竖式计算的目的。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 简单的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数据简单,学生的结局是多样化的,而竖式使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计算方式。为了后续的学习除了要求书写规范,还要沟通他们与其他算法的相通处,这也是主题中彰显的重要教学思路。

3、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本本节课我通过制作课件的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对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好的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知识,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4、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想,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机构,在交流中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像大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的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3

本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他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处罚,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在教学中发现两个教学安排上的特点:

1、本单元的例题与习题,真实、自然的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

2、教材逻辑地设计了一个个拾级而上的台阶,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很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

1、运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探究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为线索,以达到自主理解算理为核心。如:教学“42÷ 2”时,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借助这两种方法自行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含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这个单元的例7。在此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较熟悉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习计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个过程可以省略。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学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2、勤于思考,有效学习。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思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操作、观察、叙述、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叙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领悟。教师在适当的时间仅仅在关键处给予点拨:说说,“5”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6减4余2,这个2表示什么?接下去该怎么计算?”“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

3、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课标实验教材的特点尽量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有用,但有些数学知识点并不河南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教材中创设的情境是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学生对蔬菜批发市场的情境并不是很熟悉,但对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问题:“这些蔬菜你都喜欢吗?”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引入新课。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4

今天上完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拼各种长方形进行验证,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多次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在这堂课中,四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在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独立尝试,有的学生同桌合作)。第二次是在拼各种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三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不是正确时开展的。第四次是在解决玻璃被打碎这个实际问题时,同桌讨论这块玻璃的长和宽有哪几种可能。四次讨论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使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第一次的小组合作,就是在一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自发地产生合作的需求,并在合作中,使原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也学会了解决。同时,在合作中,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得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快,小组合作得不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会很慢,这在第二次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合作得好的同桌,很快就填完了表格,合作得不好的小组,别人都填完了,他们才刚开始。

三、正确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在这节课中,我两次运用了迁移。第一次是利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进而猜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第二次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四、练习设计体现应用性与开放性。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先通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估算,再进行精确计算,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又设计了花坛的练习题,让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有了一个比较的过程,在比较中更深地认识了面积和周长。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我还设计了开放性练习。如在这节课中,教师以打碎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台玻璃为例,让学生算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其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明白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有多种情况,但应选择合适的长和宽,以使台玻璃的大小美观、实用;二是让学生思考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条边,如何求另一条边,通过逆向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散。这样一道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的解决,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但在实际上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只让学生明白了当面积一定时,它的长和宽有多种情况,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和宽,使台玻璃的大小美观、实用。第二个设计意图则没有实现,这是我的失误,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这道习题。

另外,在我的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态太过严肃,在一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努力。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篇5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有效突破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但是没有完全依懒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有序的板书,使学生学完新知后,还可以自主地再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回忆及巩固。在整个教学中我感到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如果整合教材,该简要简、该详要详,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对学生的已有经验,或者说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预设不到位,造成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变动。

3、语言表述不够精简。一是对学生的提问及知识传授的语言不够精简,再是对学生的回答,即使学生的回答已经非常到位,也存在不必要的重复现象,即造成教学时间的流失。

4.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板书是为了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6

这节课我是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的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学生特别感受兴趣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红球比摸出的绿球次数多,对抽奖箱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第一个摸球实验是让学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学生操作后发现两种球个数不同时,哪种球多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我就更加大胆,整个实验过程都是通过学生自定标准,自行操作一步步完成的。学生在操作后进一步发现,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运用数据分析,比较鉴别、汇总统计,设想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体会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预测的。

生活中的推理》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的确定及其可能性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的事情,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的事情。下到英牙乡所执教的三年级班,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索,对推理活动兴致较高,部分学生对简单的推理已具有一些自己的经验。我利用教材创设的淘气、笑笑、小明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境,组织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或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简明的表格记录法以及生动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初步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将推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推理,培养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基本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中,我以青青草原上的小羊要出游引入,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把书中所述的交通工具融入到小羊出游所需工具选择的应用题中,以学生位主体,展开讨论,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两位数、三位数与一位相乘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对于学生提出的种种计算方法尽可能的写在黑板上,并对他们所提出的方法加以肯定。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让小朋友们通过计算为自己喜欢的小羊争取青草,让小朋友们帮小羊们挑选一些礼物回去,懒羊羊要去买礼物给小朋友们,帮懒羊羊计算该花多少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带教学中来。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练习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惯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口算,我就采用让学生多说口算过程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并逐步简练口算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掌握口算方法。如:出示16×2= 让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 把16分成10和6。 2)10×2=20 6×2=12 3)20+12=32。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说出第三步。如:13×6 可以直接说出60+18=78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习惯并掌握口算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当然这节课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由于本人是第一年任教小学数学,对于数学语言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表达不够严密,在学生进行方法讨论后,对不同算法的算理得梳理不够明确,缺乏算法多样性与算法优化相统一的建设,教学过程中,语言欠感染力,对学生的表扬不够热情,在课中让学生团体讨论的机会太少,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8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应用的过程。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教育观念陈旧

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观念过于陈旧,这必然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另外,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由来已久,想要短时间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过于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没有从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分离,从而无法真正发挥教育的效果。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个性较强,小学数学教学若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1、《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及除数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除法的算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于计算的法则掌握的较快,但对于理解算理过程却只能做到似懂非懂,或者“懂你在心口难开”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有条理的去描述。但新人教版的这册书很多内容都将重点放在了让孩子探究计算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结果,这对我们的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

2、生活中的。分类是将具有同一特征的物品重新进行整理,是一个直观的过程,而数学中的分类则是将概念根据一定的特征进行重新归类,是一个抽象和过程。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分类的思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着手,提出整理书包的要求,由于整理书包的物品都是具体,直观的,学生可将书包的学习用品按三类进行摆放,或者按四类进行摆放,并且说说这样分的理由。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种整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分类,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分类的方法。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感受物体分类的方法。

3、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

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9

半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应对几种现实反思如下:

1、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

任教小学低年级数学,最挠头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那里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资料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一样的方法就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光。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尽管要通过多个情境解决几个知识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资料的熟悉和感兴趣往往能到达十分好的效果。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资料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厌学的症结所在。

2、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

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而在学生的实际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级为例,数学的各项成绩在历次抽测和考核中均还理想,但从口算到应用题,每一项都有几个差的学生。我就想,为什么差的学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同学热火朝天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的只是鸭子叫雷的主角,不仅仅提不出问题,甚至记不住常见的计算公式,而对于这部分学生,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忽略不计的,日积月累,错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与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所以我觉得,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更要因人而宜,我们也不能用公开课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生,我认为我们能够吸取公开课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开课的方法。

总之,我觉得,教学活动是一个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0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总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好学数学,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