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反思(优秀2篇)。
通过上这节公开课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备课上,还是诗歌教学上,还有课堂学生评价上,都收获颇多。
首先,通过上这节课,我学会了如何备课。备课不但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本课处于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中考必考的一首古诗。为了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我从一下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歌:读出节奏,读出诗意,读品意象,读出情感。让学生学会初读诗歌要注意节奏的把握,还要学会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通过品读意象让学生学会通过意象理解诗歌的内涵,最后读出诗人的感情。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而且,整个环节我注重学生的读,通过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七年学生有了一定的作 文 吧诗歌积累,如何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是教师在七年级应该教给学生的。
诗歌教学要注重诗情画意的熏陶与渲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因此在学生品悟诗的意象后,我用这样一段话渲染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品读诗人李白的情感:“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声声子规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凉,更何况又传来远方老友的不幸遭贬的讯息,又怎让人不为友人担心、忧愁?少伯你可安好?”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投入的朗读诗歌,品出情感。
另外,这节课上我还注意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具有针对性、指导性,不笼统、格式化,让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制定学生的学习。
总之,这节课我挑战了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我在讲解这首诗时紧紧抓住“杨花”,“子规”,“明月”这三个词语,而李白的这一首诗正是巧妙地运用了“杨花”,“子规”,“明月”这三个意象,通过它们来写情,抒情,充分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为朋友的遭遇深感痛苦的心情,想象奇特,意境开阔,而感情又是悲伤的。无一句不言事,而又无一句不抒情,同时还极富浪漫气息。因为抓住了这几个词语学生学习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