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反思优秀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儿童诗教学反思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

《儿童圆舞曲》原是由万卯义、王连锁作词、王连锁作曲,教材中的歌词部分经过改编。万卯义和王连锁是一对儿童歌曲的创作搭档,曾合作写出了许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少年儿童歌曲,并多次在全国歌曲大赛中获奖。

这首歌曲整体以稍快的速度、明快的旋律,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今天在这个班上课时却学生却没有表现出我想象中效果,他们好多人就不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尤其是某某男生,总是扰乱课堂秩序,而且他不听也不让周围的同学好好听,把这这动一动,那个碰一碰,整个一节课业不消停。他一捣乱,我的整个思路就被他给破坏了,以至于我在最后的两分钟之内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干脆让他们坐着,我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他们,对于他们的行为我很生气。

所以抽空我也决定找这位同学谈话,看他能不能意识到他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老师和同学们。

儿童诗教学反思 篇2

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教学反思 篇3

周三上了一堂组内教研课——《儿童诗两首》。一首尽是孩子奇妙的幻想,而另一首也正如题目一般,是剪辑了儿童生活的三个片段写的一首组诗。其中《我想》一诗,读起来充满了诗韵,本来的打算是先让学生读诗,尤其是要读准“啊”一字在诗中的变音。再通过体会诗中作者用词,想象的优美来感受。因此,课堂上在通读了全诗后,我问学生:这首诗读起来很美,你喜欢作者哪一部分的描写?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感受,有觉得变成小草、小花沐浴春的气息美的,也有觉得附在风筝上,感受蓝天的纯净美的。在这里教学的时候,由于前面时间拖得太长,我有些心急,一个同学说完一处,仅仅是让他再象征性地读一读就过去了,并没有深究。有些学生的思路是被我牵着往前走的,似懂非懂,甚至没有自己的思考。虽然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诵读,但是没有体会的读是没有底蕴的,这时候的读,感觉得出学生明显分了层次,体会深的带感情读,有声有色,有些则是跟着动嘴。

而在教授第二首诗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其实也只是读后再介绍了下组诗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思考三幅画面,再读就一笔带过了。

课后探讨的时候,有老师提出要吃透儿童诗的特点。我恍然大悟,是啊,在上课时候虽然在体会语言的优美,想象的跳跃,但是真正重点其实是“想”,在这样的课堂上,最应该的是要扶持学生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儿童诗教学反思 篇4

今日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十分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一样,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仅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之后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十分细致!

最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我喜欢的诗歌,大家进取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我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提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提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提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仅声音要响亮,自我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最终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5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和“所见”)教学反思: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备《所见》一课时,我在最后设计了“续编故事”这一环节,这和练习册上的一道拓展题不谋而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后,我决定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个讲故事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学古诗是很有趣的事。首先,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十分爱听故事,所以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讲故事、听故事,大家喜欢吗?”学生齐答:“喜欢!”接着,我出示教学挂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后编故事。我是这样启发的:“同学们,这是一幅画,这幅画画了一个故事,你们能讲讲吗?请仔细看这幅画,把这幅画所画的故事讲出来。这是大家的强项,相信大家一定能讲好的,我就等着听故事啦!”于是学生开始自己练习讲。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了两个人来讲。这两个人既把画面上的情景全讲了出来,而且还十分流利,这是我没有料到的,也许是我的启发起了作用。在表扬了一番后,学生想讲的兴致更浓了。紧接着,我引出了作者和诗题,我是这样说的:“清代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来到乡间,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就用诗把它记录了下来,题目叫《所见》。”我就介绍了诗人,开始学诗。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两人小组自学,效果很好,学生对诗句理解得很到位。最后,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通过看图和读诗已经弄明白了,可故事似乎还没有讲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能发挥合理的想象,编下去吗?”学生开始轻轻地说,渐渐地声音大起来了,我知道学生已经进入了情景。不一会儿,有学生跃跃欲试了。我等几乎没有声音后请了五个学生讲,有的说蝉被牛的叫声惊跑了;有的说牧童很聪明,回家拿工具把蝉捉住了;有的说牧童很性急,徒手去捉蝉,结果吓跑了蝉;有的说蝉被牧童捉住后又放了。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楚。我不禁感叹: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去激发、培养。我还追问学生:“那你希望看到什么结果呢?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蝉逃走了,因为他们不想看到蝉被人捉住后的可怜样,希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多么好的理由啊!我想:这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应该达到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